疫情期间,我在小区研究野草(疫情期间我在小区供菜 水果 别人感谢我)
中新网上海6月9日电(李秋莹 张亨伟 陈聪瑶)“立命安身处处家,幽香碧绿漫天涯”。疫情期间,上海居民暴岩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小区里的野草上,历时近一个月,他的“研究报告”《封了57天后,在小区发现了84种药草,43种野菜》出炉,短短一天内,阅读量10万+。
小区里居然能有这么多种野草?他是怎么发现的?野草还真能吃?
暴岩介绍商陆的作用、毒性 张亨伟 摄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上海市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小新跟随暴岩,在他的“实验室”里走了一大圈。
“这个就是灰菜,一般名字里带菜的都是能吃的”“杠板归又叫蛇倒退,是一味中药”“这个就是我说的蛇莓,很好看,但是有毒”……
暴岩介绍乌蔹莓花朵的结构 张亨伟 摄
原本可能十几分钟就走完的路程,在他的引领下,不知不觉间就从下午逛到了天黑……
暴岩把自己对植物的热爱归结于地理环境,“我是东北人,从小就喜欢在课余时间观察、研究这些植物”,他的这番话,同为东北人的小新有着切身体会。
挑树叶“拔大宝”、摘山豆角吹口哨、蹲在大杨树下捡“小辣椒”、看白桦树上“长”出来的眼睛、摘“婆婆丁”拌凉菜、弄榆树钱做窝窝头、烧艾草驱虫……大概是不少北方孩子共同的回忆。
之所以在毕业之后选择上海,也是因为植物,“高中的时候我就决定了,我要去南方,去一个植物还在长叶子,还能看到绿色的地方”。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即便对植物的兴趣不减,暴岩能投入在上面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会在闲暇时间去辨认下,但是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梳理”,当小区与外界的联系切断后,他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回到小区的植物上面,“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内心的需要,同时它也是一个很珍贵的瞬间存在”。
暴岩展示花卉识别软件使用过程 张亨伟 摄
“是(植物)这个爱好反过来滋养了我,让我意识到,还有这件事情可以做”。
在暴岩眼中,这些花草是“大哥大爷”,它们在多年的生长、进化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智慧,“虽然有一些草本是一年生的,但它可是承载了几百万年的进化的结果,它知道要怎么找地方落地生根,知道什么情况可以开枝,也能决定自己是不是要开花”。
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无论是人还是植物,“可能相较于人类而言,植物的成长过程中,更加关注生命本身的一些问题”。植物之于暴岩更是一种陪伴。“我从植物身上能感觉到很强烈的生命之间的联系,我觉得植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和这些植物是可以相互欣赏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滋养和乐趣。尽管隔离会切断很多我们与外界的联系,但是我们并没有切断和自然的联系,那种感觉很妙”。
把小区的植物系统地梳理起来,对暴岩来说,困难也不少。
暴岩介绍蔊菜作用、味道 张亨伟 摄
首先就是收集,停车场、树墙根、林荫地……暴岩把目光放在了小区里那些“隐秘的角落”,“我觉得野的东西和我们小区里的枇杷树、香樟树都不一样。”
其次是整理比对,“野草通常比较小,不好拍,为了一张合适的照片,我需要来来回回跑上好几次”。暴岩不是专业的植物学家,在外出“寻宝”的时间里也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植物,“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先用图像识别软件来辅助我匹配近似的植物。之后回到家中我还会在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网站、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网站上对着上百张样本图以及数据进行更详细的比对”。
暴岩介绍马兰头、商陆的作用 张亨伟 摄
当文档按下发送键那一刻,暴岩形容自己“如释重负”,“(发布)这个事拖了两天,其实文章修改前后,可能都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但到最后就会看通顺不通顺,表达有没有错误……”
暴岩的妈妈是他的第一位读者,“让我最开心的评价就是我妈说她也看懂了”。
暴岩介绍构树叶子形状多变 张亨伟 摄
他把自己的这次经历定义为“意外收获”。正如他在文章的结语所说,这些植物都是百万年来适应这片环境的物种,它们每一种都有着各自的习性、特征和经历,在某种情况下被定义为杂草,任由各种方法斩草除根,可即便如此它们却依旧在我们的身边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它们不会因为被叫做“杂草”而垂头丧气,也不会因为被做成“连花清瘟”而春风得意,它们作为生命本身,时刻认真冷静清醒的对待和关注生命自身。(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