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载道 | 古典匾额文化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小小一块匾,却能承载无限的深意......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迎接回来省亲的贾元春,贾府倾力修建了一座别院,在园内工程大致竣工后,贾珍向负责人贾政提出要题写匾额对联的事。
贾政回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明明园中佳木葱茏、清溪泻雪,贾府的人却认为没有匾额对联,饶是亭台楼阁错落,山水花树延绵,也黯然失色。可见匾额楹联对园林有着画龙点睛之用。
清 孙温《红楼梦》 旅顺博物馆藏
匾额,古作“扁额”,而在《说文解字》中,扁的释义是: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也就是说匾额是指悬于门屏上的牌匾。
在传统文化中,匾额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城池关隘,还是园林名胜,无论是宫廷寺庙,还是工商店铺,都有着匾额的身影。在数千年的造物工艺和文化积淀下,即便是小小一块匾额,也有着千变万化。
仅以颐和园匾额为例,我们便可以看到多种形制的匾额,简单以文字阅读顺序划分,便有竖匾与横匾两种形式。
除此之外,还有形状像量谷物的斗的匾额,名曰斗匾,也称“陡匾”,文字常竖写,由一块平板和四块协板围合而成。匾框多为龙边或如意边,龙边规格更高,且龙数量越多规格越高,佛香阁、排云殿、仁寿门等匾额都是九龙斗匾。
颐和园 “佛香阁”
我们最常见的是横匾,横匾根据其材质、工艺、字体、边饰又可细分,其中有一种叫“黑漆金字一块玉”,指的是没有任何边框装饰、黑漆为地、描金作字的匾额。这种匾额简洁明丽,十分百搭,故而在乾隆朝的皇家园林中多见。
颐和园 “山色湖光共一楼”
当然,横匾和斗匾一样,也可以做龙边,常见的边框还有卍字边、竹桃边、竹梅边、寿桃边、蝠纹边、双灯草线边等等。
除了边框的装饰,值得一提的是,横匾中还有一些造型并不规整的异形匾,如蝠式匾、书卷匾、三环匾、串枝莲匾、扇形匾等等。
颐和园 “草木贲华”
颐和园 “清晏舫”
而匾额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推崇和喜爱,是因为它自身有着丰富且深厚的功用。大多数情况下,匾额发挥的是它最基础的功能——即标明地域名称。
在中华第一关雁门关,就有着武则天亲自题写的三座城门匾额,分别是:天险、地利、人和,其中的“天”、“地”、“人”均是武则天自创文字。如下图所示,在一代女皇的眼中,“草为头,田为腹,戈为基”才是天,这也反映着武则天对于国家的认知。
雁门关第一道城门“天险”
在标明名称时,往往会有一些通用的特指名称。以佛教文化为例,佛教寺庙大殿也常常悬挂着“大雄宝殿”匾额。
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大雄合起来是佛的德号。而宝殿的宝指的是佛、法、僧三宝。故而大雄宝殿是供奉释迦牟尼的地方,也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
大同华严寺 “大雄宝殿”
除了指示地域名称的功用,不同场所的匾额往往还有着更深层的含义。若是风景名胜或园林之地,匾额上的文字往往清美幽雅,成为风景的总领,引人入胜。
比如颐和园中胜景无数,有一处长廊建有四座八角重檐亭,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如其名,秋天的就是“秋水亭”,意指在此亭可观赏秋天湖水。
此名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逢清秋时节,于此亭独立,远眺即是落霞孤鹜,低眉又是秋水长天,湖水清澈莹莹,无限诗意自然奔涌而出。
颐和园 秋水亭
又比如林黛玉在荣国府中的居所——潇湘馆,潇湘馆的景色是“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小小的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房”。
这样一块福地,连贾政都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故而在一开始为此地题匾命名时,众人提出的都是“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这样的名字。
因为贾政始终不满意,后来宝玉题了一个【有凤来仪】,此语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是舜制的音乐,庄严神圣,凤凰是神鸟,伴着音乐翩翩而舞。意在暗示尊贵的元妃驾临。
清 孙温《红楼梦》 旅顺博物馆藏
而【潇湘馆】的名字是元妃省亲时更名的,潇湘即指竹,此名正取于园林的风景特色。另一方面,这个名字还有着更深的含义。一则,潇湘谐音“消香”,暗示其香消玉殒的悲剧。
二则,潇湘竹即是湘妃竹,指的是娥皇女英因为舜病累而死痛哭流涕,泪滴洒在竹上,便成了湘妃竹的传说,这一传说恰好与绛珠仙子用一生眼泪偿还神瑛侍者有着相通之处。
清 孙温《红楼梦》 旅顺博物馆藏
可见小小一块匾额,可以蕴含着多么深厚的寓意。
除了这些巧妙的内涵,匾额还有一个功用是明志自省。譬如公堂之上,悬的常常是“明镜高悬”、“公正廉明”等词语,意指为官者要以此为鉴,也借此昭示民众,树立威信。
而说到借匾额明志,就不得不提到文人所使用的匾额。古代文人常为自己的书斋命名,故而匾额可直接书书斋之名,比如张岱的“梅花书屋”,归有光的“项脊轩”,鲁迅先生幼年的私塾“三味书屋”等等,许多书斋的名字中便蕴有独特的含义。
在众多书斋私宅的匾额中,乾隆帝书房的名字最为典型,大部分文人为书斋取名都会借此勉励自身。其名【三希堂】,“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勉励自己不懈追求。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 三希堂
张岱的梅花书屋又名“云林秘阁”。取自云林居士倪瓒的清阁,据《明史》记载,清阁“幽迥绝尘,藏书数千卷,皆手自勘定。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列左右。四时卉木,萦绕其外,高木修篁,蔚然深秀”,张岱取此名是附和其风雅。
归有光的项脊轩,是因为他的祖先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故而自号项脊生、斋名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尤值得一提的是李渔的私宅,李渔曾为了营建芥子园四处筹集资金,因为经济状况不佳,最终筹集的资金“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
但李渔并未因此就放弃,反而借此为自己的私宅取了名:“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总括其地特色,又延展了文化意义,一下便升华了原本的朴陋,无愧文人身份。
李渔故居 芥子园
而书斋内部,亦可悬挂各种匾额以明志自省,譬如宋太祖统一天下后,在自己的殿房上悬“公正明”手书匾额,自警治国要公正清明;而郑板桥则用的是“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两块匾额,以勉励自己悦纳乐观;林则徐书斋悬的则是“制怒”二字,自警待人处事要冷静慎重。
清嘉靖 “松竹同芳”文房匾 研习社藏品
对于世家宗族来说,匾额还可以暗示其家族厚重积淀和声名,如张姓家族用“金鉴千秋”,指的是唐代大臣张九龄向玄宗献《千秋金鉴录》的事。若是用“青钱万选”,指的是八举皆登甲科的张文成,时称其文犹青铜钱,万选万中。而如果用的是“渔阳惠政”,指的就是东汉初年张堪在治理渔阳时开展的一系列民生改革。
以此类推,李姓用“西陇望族”、“北海名流”;林姓用“西河世泽”、“九龙衍派”等等,匾额之上承载的不止是家族的赫赫声名,还有对子孙建功立业的殷切期盼。
而宫廷园林之中悬挂的匾额更为丰富多样,有歌功颂德者,如道存斋的匾额“膏泽应时”,意指帝王恩泽如及时雨,语出宋·裴湘《和气致祥诗》:“卿云呈瑞早,膏泽应时多。”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膏泽应时”
有彰明道理者,如石丈亭的“化动八风”,语出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用此匾意在彰明道理——德音之乐可以教化人心、移风易俗。
颐和园石丈亭 “化动八风”
有招福纳祥者,如“万寿无疆”、“慈阁春长”、“紫气东来”、“三阳开泰”等等。
颐和园排云殿 “万寿无疆”
在众多宫廷匾额中,最为特别是乾清宫正殿高悬的“正大光明”,这一语的典故有多重含义。一重来自《周易》——“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也就是说皇位是天地所认可的。
一重来自宋代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修身当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但它的特别并不在于它深厚的寓意,而是它不凡的来历——原型是顺治帝所书,由康熙帝摹勒上石,这一物藏于故宫御书处。而乾清宫后来悬挂的“正大光明”是乾隆帝摹拓的,又因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帝再命人重新摹拓,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块。
乾清宫 “正大光明”
这一块匾额的背后,藏有指明帝国继承人的“建储匣”。经历过残酷夺嫡之战的雍正,为了缓和这种矛盾,使自己的后代不至于重蹈覆辙,于是采取了秘密立储的办法。
即秘密写出立储文书,一式两份,一份放在身边,一份便藏于匾后,待皇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进行对比,确认继承人身份。到了清代后期,因为子嗣单薄,才停止了使用这一办法。
匾额虽小,意却犹深。它既是古建筑的点睛之笔,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缩影。
- END -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