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看透一个人,看吃相比看面相更靠谱(看透一个人的说说)

有些老人爱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他们说的就是他们的人生阅历丰富多彩,阅人无数而察人的经验丰富。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成熟稳重的表现之一,就是洞察世事,看透人心人性。

那么,如何真正看透一个人呢?有些人就总结了一些经验,说如何观察一个人的面相来判断他们是小人还是君子。

其实人都善于伪装,许多小人伪装成谦谦君子,让人防不胜防。而经验老道的人,更相信观察一个人的吃相,更容易看透一个人。

为什么如此说呢?一起来看看吧!

01看人的吃相,更能看透一个人的性格‍‍

真正看透一个人,看吃相比看面相更靠谱

有些人再狡猾,他们的吃相也会把他们的性格暴露无遗。

一次,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和儿子及儿子的几个朋友们一起吃饭。事后,马未都说,你有位朋友比较自私自利,不值得深交。

马未都的儿子问:“为什么呢?”马未都说:“你看他的吃相就知晓了他的性格。他把筷子插进菜堆去,然后翻上来,扒拉几下,挑三拣四的,专挑自己满意的,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人必然自私自利。”

可是,马未都的儿子不太相信,他说那只不过是每个人吃饭的习惯不同而已,不可吹毛求疵,过于苛求了。

真正看透一个人,看吃相比看面相更靠谱

马未都说:“如果他生活窘迫,面对着美味佳肴,吃相不雅可以理解,可你这位朋友是生意人,并不困苦,如此吃相,实在太自私,狭隘。面对一盘菜,他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如果面对的是利益,他一定会不择手段地占为己有。”

后来,这位朋友果然不重视朋友们之间的情义,背信弃义,弃马未都的儿子而去。

很多人因为知道想获得大的利益,必须在大事上沉得住气,稳得住神,所以他们在餐桌上,就不会顾及那么多。他们认为那只不过是几盘菜而已,有谁会过于计较呢?因此,他们都满不在乎,为所欲为。

人再会伪装,但在生活的细节方面,总是很难伪装的。所以,智者都善于从一个人的吃相上,不动声色地观察其本性,辨别忠奸,然后决定亲疏远近。

02吃相可以看透一个人真实的品行

真正看透一个人,看吃相比看面相更靠谱

人生难免各种各样的应酬,而应酬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饭局。

对于饭局,很多人以为是大事谈好了,吃个饭而已,又不是签合同,要慎之又慎,所以大可不必拘谨,人就完全放松了,这就给了其他人看透其真实品行的机会。

小李人长得特别帅气,性格活泼机敏。以前,领导们有了什么饭局,都喜欢带上他。结果,经历过几次饭局,领导们就对他越来越疏远了。最后就干脆不让他参加饭局了。

原来,每次饭局上小李总是抢着点菜,几乎每道菜都是选择他自己爱吃的。他完全不顾及领导们请的贵宾到底爱吃什么菜,也不点领导爱吃的菜。

真正看透一个人,看吃相比看面相更靠谱

他对宾馆的服务也总是爱挑毛病,让其打折,好像领导们出不起那个钱。而且他爱跑前跑后地往那些贵宾面前凑,套近乎,拉关系。

由此可见,小李是一个极度自私自利,不顾场合,不懂社交礼节,不尊重领导和宾客的人。不尊重任何人的人,最终必然被所有人都不尊重,是难以立足于社会上的,更难搞好人际关系,获得领导的认可。

饭局,尤其是有贵宾出现的饭局,一些人见机会难得,就不顾一切地抓住机会,企图认识高层大人物,为自己谋私利,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品行就原形毕露了。再想伪装,是装不下去的。这就让其他人看清楚了他们的真实面目。

03看吃相,可以看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层次

真正看透一个人,看吃相比看面相更靠谱

饭局看似平平常常,实则是个人生的考场,有许多高人就喜欢在那样的场合,不动声色地观察人,物色他们急需的人才。

因为他们觉得看一个人在饭局上的吃相,就能看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饭桌上是人最放松的时候,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人的自我内心的流露,无法伪装。

通常来说,有高文化素养的人,他们的行为就会表现得彬彬有礼,大度从容,温文尔雅,会照顾身旁的人,而且他们说话有分寸感,言论必然有很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内涵。

真正看透一个人,看吃相比看面相更靠谱

而文化素养低的人,在饭局上会表现得很没有规矩,胡吹乱侃,话题百无禁忌,就像一个跳梁小丑,尤其是喝酒喝醉了之后,更是放荡形骸。

正是因为从一个人的吃相,就可以看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修为层次的高低。因此,我们大意不得,平常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文化素养和个人修为的建设,肚子里有货,方能谈吐不俗。

总之,吃相本身就是人吃喝的姿态、样子,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长大后很难纠正,很真实。

吃相也体现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风格,本来的性格和品行,所以说真正看透一个人,看吃相比面相更靠谱。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