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墓前为何跪着两石马一石像?他脑后并没有反骨,真凶是此牛人
俗话说人不可冒相,海水不可斗量。在三国中,却有很多人因为长相问题而为众矢之的,比如说三国的超级谋士,有着“凤雏”之雅称的庞统因为长相丑陋,投奔东吴后,被孙权“雪藏”了,并没有受到重用,后来,庞统在赤壁之战后转投刘备后才得已重用。而蜀中奇才张松原本主动到曹操那里献地图,结果因为长得过于丑陋,被曹操直接无视了。张松一怒之下转投刘备,才得到了格外的接待和重用。于是张松顺势把蜀川的珍贵地图献给了刘备,最终让刘备得已占领蜀川之肥沃之地。
而曹操麾下的超级谋士司马懿也一直受猜忌,曹操在临死前叮嘱曹丕一定要提防司马懿,理由也很简单,8个字:“鹰视狼顾久后必反”。后来,曹操一语成谶,后来司马懿后来果然反了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窃取了曹魏江山。
而三国还有一个悲催的人物,他也是因为脑后“反骨”而背上了千古黑锅而冤死。
首先,魏延的“反”是有依据的。
良臣择主而事,魏延是背刘表而投刘备的,但却被抹黑。据《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合记载:刘备攻取荆襄九郡,在攻打长沙郡时,时为刘表帐下长沙守将的魏延做内应让刘备取了长沙,刘备进入长沙后,于中军帐中封赏有功之臣,诸葛亮却指着夺取长沙首功之臣魏延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最后在刘备的求情下,才使得想投明主的魏延得以幸免一死。
事实证明,魏延归顺刘备后,非但不“反”,反而很“忠”。有事例为证,曹操在兵出斜谷时,魏延引伏兵而来,曹操阵前高官厚禄利诱,魏延不为所动,张弓射箭打掉曹操一颗门牙,曹操只得狼狈而逃。而这一箭也让魏延名垂千古,成为蜀汉唯一一个伤过曹操的将领。
诸葛亮后来为了完成夙愿,勉强六出祁山伐魏,最终病逝五丈原。而其中,魏延一直追随诸葛亮麾下,没有半点退缩,也没有半分变节之迹象。
而诸葛亮虽然并不是很喜欢性格耿直、独特专行的魏延,但他并没有直接设计谋害魏延。因此,“脑后反骨”是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是子虚乌有的事。然而,,这一黑锅却伴随了魏延一生。现在从科学角度去看这一件事情,什么“脑后反骨”完全是无稽之谈毫无科学依据。
其实,魏延的死跟另一个人有关——杨仪。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时,病逝五丈原。临死前,诸葛亮的安排中杨仪、费祎负责统帅大军退回蜀中,姜维和魏延负责断后,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魏延不从命,就随他自便吧。
按理说诸葛亮都给我行我素、颇有个性的魏延下了“赦免令”了,但有个人却还是把他死里整。这个人便是杨仪。
诸葛亮死后,杨仪派魏延断后,魏延却拒不听命,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魏延如何能受杨仪的制约,为他断后?
魏杨两人一直不和。但也正是这句话要了魏延的命。当杨仪星夜带着军队撤回蜀中后,马上上书刘禅说魏延谋反。魏延也不是省油的灯,也上书刘禅说杨仪有谋反之心。刘禅询问蒋宛和董允的意见,他们都担保杨仪不可能造反,言外之意说魏延有谋反意图。而这时的杨仪和魏延已由口舌之争变成了武力之争,两人率军在南谷口进行“内斗”,结果刘禅派军支持杨仪,最后杨仪乘势打败了魏延,杨仪命部将马岱斩杀了魏延。魏延惨死后,杨仪做惊人举,一方面割下了魏延的头颅,用脚踩着说了这样一句泄愤的话:“庸奴,你还能作恶吗?”另一方面,杨仪还诛杀了魏延的三族,手段相当残忍。
魏延冤死后,他手下的亲信士兵冒着生命危险把他的尸体收敛起来,安葬在了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马乡。
而狠毒的杨仪也没有得到好下场,他因为没有接替诸葛亮的职位而不满,后被贬为庶人。后来,他依然不改脾性,不断诽谤蜀汉朝廷,最终赐死。
杨仪死后,朝中的正直大臣蒋宛为魏延平反,并为其建造了墓葬,墓前还立下了两个跪着的石马,两个石马一个破损,一个完整,据说石马象征马岱和杨仪。
此外,当地百姓有这样的传说,魏延墓前还有一个文官石像,手中拿着一份地图。人们猜这文官是诸葛亮,诸葛亮不听魏延子午谷奇谋而后悔的忏悔状。
不过,文官像现在早就丢了,有没有已没法证明了,但两匹马却是有的,据说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进博物馆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