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开了一家高颜值的新书店,里面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老故事(东华大学教师之家电话)

东华大学开了一家高颜值的新书店,里面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老故事

位于东华大学的文绮书店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3月25日报道:时尚又充满人文气息的高校书店一直都是书迷热门的“打卡地”。3月25日,东华大学文绮书店在东华大学出版社一楼开业。这间“前店后厂”的专业书店主打东华大学在纺织设计等领域的“时尚”特色,集阅读、咖啡、文创、讲座、展览等多元素于一身,店名“文绮”更表达了对学校前身“私立文绮染织专科学校”创始人、爱国实业家诸文绮先生的纪念,为这所时尚书店增添厚重的历史情怀。

东华大学开了一家高颜值的新书店,里面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老故事

文绮书店位于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整体面积500余平米,经营图书、文创品种近万种。店名“文绮书店”四字的字体设计酷似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刺绣纹样,对应“文绮”一词的本义——华丽的丝织物。而诸文绮先生积极抗日、实业救国、兴办教育的历史功绩,也从尘封的历史长卷中再度鲜活,将在东华大学赓续传承。

70年前,新中国的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东华大学(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成立,而东华的前身之一就是1936年诞生在烽火硝烟中的私立文绮染织专科学校。这所学校的创始人诸文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纺织实业家、教育家和近代色织工业先驱。

东华大学开了一家高颜值的新书店,里面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老故事

诸文绮先生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战败、割地、赔款……一次又一次刺痛着国人脆弱的神经。以诸文绮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从实业强国到教育兴国,诸文绮一面积极宣传抗日,一面把精力投向教育事业。他将个人财产尽数投入教育事业,筹建文绮染织专科学校。从校舍建设、设备采购,到教师聘任、学校的水电问题,大事小情先生都细心关照。在诸文绮眼里,实业人才的训练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有段时间战局动荡,上海物价飞涨,学校资金周转不灵,但祖父坚持‘再难不能难教育,老师的钱一分不能拖’,硬是让我爸爸骑着自行车,扛了一麻袋钱送到学校发工资。”谈起这些儿时的见闻,文绮先生的孙子诸茂华依旧对祖父的教育情怀深感钦佩。

东华大学开了一家高颜值的新书店,里面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老故事

诸文绮为学校毕业生的题词“信、勤”也展出在书店的醒目位置,寄托了先生对于青年人的期望。“文绮书店的开业是对以诸文绮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纺织人最好的纪念;是他们积极兴办纺织教育,努力振兴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精神最好的传承;也是为东华大学70周岁生日献上的最真挚祝福。”东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陈珂特别提到。

“文绮书店的开业实现了很多东华师生和校友的小心愿,就是拥有了一间属于东华人自己的,并且兼具时尚设计与情怀的校园‘会客厅’。”陈珂告诉记者。书店前的小院子闹中取静,一本书、一杯咖啡、一缕阳光,三五好友,是一处难得的书香之地。桂树、白墙、落地玻璃窗、镜面水池,简洁的设计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东华大学开了一家高颜值的新书店,里面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老故事

走进书店,阶梯式座位、通顶大书架和多组巨幅涂鸦黑板画将艺术感与功能性有机融合成整片舒适的阅读环境,异域风情的拱门廊道构造更是亮眼。据书店设计师、东华大学环境设计系黄更老师介绍,书店的空间设计灵感源于中国古典园林廊道的造景手法,在建筑的室内外之间穿插一个具有仪式感的门廊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而为了方便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书店还专门设置了绘图工具、服装面辅料及缝纫工具专区等,“让我们白天一起看书,晚上通宵画图!”

东华大学开了一家高颜值的新书店,里面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老故事

实际上在一年前,这间书店还只是一座老旧的储存仓库。遵循“因势利导”的改造原则,原建筑并没有“大拆大建”,还保留了库房的部分特质。除了打造了具有独特时尚审美的店堂,书店在选品上同样独具匠心。文绮书店摒弃“大而全”的开店理念,不做“网红”做“专业”,将特色标签串联编织起来。吧台侧面有一整面墙的高大书架,摆放着满满的纺织服装、艺术创意、生活美学等相关书籍,其中有许多如《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中国纺织通史》《中国服饰史》《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等大部头的书,其中甚至包括难得一见的珍贵精品书籍。接下来书店会还展开一系列特色分享活动,如论坛、讲座、展览、读书会、签名售书等,真正成为大学的“文化地标”,留住师生、校友的“文化乡愁”。

东华大学开了一家高颜值的新书店,里面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老故事

“每一间城市角落的书店, 都是一张旅行的邀请函。”在开业当天,著名服装、服饰美学专家包铭新受邀作为书店“锦绣华彩”的首讲嘉宾,分享多年对于“纺织文明的发展与继承”的研究成果。此外,由东华大学出版社与上海纺织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百年纺织 世纪回眸——上海纺织工业历史影像展”作为“首展”也同期举办。

作者:傅文婧

来源: 东方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