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01 绝境李如松

当李有升被日本人的挠钩拉下马时,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不过能护住主公李如松,也死而无憾了。

当李如松眼见李有升坠马,被倭人乱刀肢解时,他来不及悲恸——日军精锐正滚滚而来,倭刀寒光闪闪,就在眼前。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时任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

关键时刻,李如松五弟李如梅会挽雕弓如满月,正中领军的一个金甲倭将,敌锋稍退。

此役,死在神射手李如梅箭下的所谓日本“战国名将”,至少有:小野成幸、安东常久、十时连久三人。史书中记载的这个金甲将具体是谁,已很难考证。

这里是碧蹄馆,距离朝鲜王京汉城(今称首尔)只有三十里。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碧蹄馆战役示意图

此时是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公历1593年2月26日),距离大明王朝跨过鸭绿江抗日援朝,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作为堂堂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为何身陷如此险境,他还能活着离开这个修罗场吗?

02 姗姗来迟的救火队员

千年以来,中华帝国的最大威胁始终来自北方草原,东方的海洋只会送来朝贡船只,在大明万历皇帝之前,中原王朝在这个方向上,只遭遇过一次国战级的大规模进犯——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唐朝初年的半岛三国形势

唐高宗年间,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和百济合伙欺负唐朝的小弟新罗,唐斡旋不成,随即派大将苏定方从山东荣成出海,攻灭百济,在原址设置了唐朝的都督府,列为唐土直接管辖。不料百济残兵勾结倭国,联军来犯。

663年,唐将刘仁轨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对阵倭国与百济联军,唐军1.3万人、战舰170艘,如虎狼一般,将联军4.2万人、战舰千余艘杀光烧净,史载,倭国船只被焚,“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白江口之战

从此,倭国就像日后被炸了原子弹一样,终于认清了,谁才是世界最强者,走马灯一般派出遣唐使,死心塌地向中华求教,开启了“唐风文化时代”。

然而时隔900年,一代枭雄丰臣秀吉从形式上统一了日本,倭人埋藏许久的野心再度膨胀,要借道朝鲜,吞并唐国(中华明朝)。朝鲜那时是明朝的贴身小弟,自然不能应允。1592年春,日本水路大军16万入寇朝鲜,短短几个月内,就几乎攻陷了朝鲜全境。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日本战国枭雄丰臣秀吉

也许是千年以来,中华对这个方面的战略威胁意料不足,日本出兵3个月后,朝廷才派出辽东总兵祖承训,带了区区三千人马入朝。祖承训杯水车薪,很快就中了倭人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战况如此,是否继续援救,朝廷意见不一。

主战派代表人物,兵部侍郎宋应昌对万历皇帝力陈:

朝鲜与中国势同唇齿,休戚与共……为我中国必不可失之藩篱也。

我救朝鲜,非止为属国也。

朝鲜固,则东保蓟辽,京师巩于泰山矣。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明神宗万历

年方而立的万历皇帝,还没有后期那么颓废消沉,终于下定了最后决心,以宋应昌为朝鲜经略,名将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领4.4万大军(也有说4万人、3.4万人),在日军进犯朝鲜已8个月之后,才姗姗来迟跨过了鸭绿江。

03 坑人的欧巴

李如松一代名将,出兵仅月余,就收复了平壤、开城,夺回朝鲜北部半壁江山,接下来的目标,首当其冲自然是王京汉城。

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李如松大胜之余轻敌冒进,这才陷入了碧蹄馆之围。

但反过来说,无论是谁处在李如松的位置,千里远征,外线作战,粮草装备又极度匮乏,最好的方式,就是速战速决一劳永逸,鬼才愿意打持久战呢。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日军入侵朝鲜形势

也许你会说,不对啊,这不到了你家地盘了吗,朝鲜李朝王室,为啥没做好后勤工作呢?

这话还是要反过来说——

如果当时朝鲜的李氏王朝政治清明、行政高效,再但凡有点组织动员能力,也不至于短短两个月之内,就几乎全境沦陷,历代王陵被毁,两位王子被俘。

事实上,大明朝鲜经略宋应昌在出兵之前,原本已经跟李朝方面谈妥了条件,要朝鲜为大军备齐至少两个月的粮饷。但实际上,朝鲜君臣龟缩在边境线附近,只剩下立锥之地了,上哪儿筹措粮草去?

为了诱使明军早点过来救命,朝方居然厚着脸皮说瞎话,答复宋应昌道:

已办五万兵马一个月支用矣。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时任朝鲜国王李昖

这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得轻巧,可把明军坑苦了。

刚一参战,李如松就感觉不对劲了,攻下平壤之后,实在忍不住向宋应昌抱怨道:

前日闻四十日储粮之言,入于平壤,则翌日粮尽。

前言四十日粮……果安在也?

宋应昌也不敢怠慢,赶忙向朝廷上疏告急,今天看来,真是触目惊心、字字血泪:

众兵自渡江至今,菜肉豆豉之类,无由入口。

甲胄生虱,衣履破碎,一遇天雨,浑身湿透,相抱号泣……

然而明军将士想不到的是,“猪队友”坑人,绝不只有这一次……

04 情报失误害死人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李如松派祖承训、查大受等率3000精兵去探察进军王京的道路。査大受的先头部队约500人,在王京附近偶遇日军立花宗茂部3000余人,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明军小胜,日军损失百余人后败退。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电子游戏中的立花宗茂形象

日本人就这么不经打?

查大受头脑一漂,贪功心切,居然向后方发出了这样的情报:

倭奴遁逸者强半,王京可不烦兵下。

不明敌情的査大受可以看走眼,但关键时刻,当地土著的朝鲜民众也火上浇油谎报军情——

倭寇都已经弃城而去了,天兵快去赶收战利品啊!

为什么歪嘴说瞎话?

有的观点认为,是日本人逼迫他们,放了假情报;也有的观点认为,是明军军纪不严,掳掠过当地百姓,这才让人给坑了。但无论如何,结果就是:

(朝鲜人)以倭弃王京遁告,(李)如松信之。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1895年时的朝鲜王京汉城正门

李如松采信了错误的情报,点起两千精兵就要去打扫战场。而就是这区区两千人,还一分为二,给了部将杨元1000,让他做预备队。

此举是昏招还是救命毫毛?很快就见分晓了。

大军走到中途,前方的真实情报就传过来了:祖承训、査大受部孤军深入,已被囤积在汉城的日军重兵集团所围困,形势危急。

下一步该怎么办?

05 血战碧蹄馆

李如松必须救。

这就要说到,为什么明朝数万大军,李如松只带了两千人前去接应?

因为无论前头的3000人,还是后续这2000兵,核心都是李如松的辽东精锐。请注意,是“李如松的辽东精锐”,这是他们李家两代为将,恩威并施带起来的一支铁军,就像历史上有名的“岳家军”、“戚家军”一样,带有半私兵的性质。

其中像李有升、李有异、査大受、李宁等等,都是李如松的家将家丁,而像李如柏、李如梅,根本就是亲弟弟。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明军重甲骑兵(左)

兵在精不在多。这样一只兵团,不但能打,而且无论意志力还是可控性,都不是非嫡系可比的。明朝大军虽然多达数万,却是全国抽调混编而成,关键时刻如臂使指、任你驱驰的“自己人”,还是这几千辽东精锐。于公于私,李如松都要深入重围,与他们同生共死!

两只明军合兵一处,也不过4000人(1000人的杨元预备队在后方),在汉城以北的碧蹄馆,与数倍兵力的日军展开了会战。

日军来了多少人?中日两国的史料众口不一,那就按照第三方:朝鲜《李朝实录》的说法:“贼数十倍天兵”,保守一点,取十倍数的话,也不下4万人。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碧蹄馆血战

仅仅从这个兵力对比来看,李如松来之能战,而且率部激斗了几个时辰,确实不简单。

就连日本人写的《征韩伟略》都叫苦不迭:

如松兵有节制,进退自在。

两雄相会,战甚苦,自巳至午。

尤其是,李如松走的匆忙,手下以辽东精骑为主,没有带上平壤战役中威震敌胆的炮兵,只有少量的神机箭,而日军手里的鸟铳,也很难穿破明军精骑的重甲,因此交锋一经展开,就成为明日双方刀刀见血、近身肉搏的白刃战。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明军炮兵

明军在深陷重围的不利局面下,从容相搏,面对“战国时代”身经百战的大和精锐兵团,给了日军很大创伤,先后击毙有名有姓的所谓“战国名将”,就有小川成重、久野重胜、池边永晟、安东幸贞、十时连久、安东常久、小野成幸等等十数人。

当然,明军毕竟兵力太少,又身陷重围,只有消耗没得补充,战势越拖就越惨烈:据《两朝平攘录》记载“自午至申,杀伤相半”。

幸运的是,最后时刻李如松的预备兵团:杨元部1000人马神兵天降,打破了战局的平衡,久攻不下的日军不明虚实,见明军后援来到,不敢再战,就此收兵。李如松也趁势带队撤退。

06 好男儿为我死矣

用今天的话来说,碧蹄馆在首尔以北约15公里,38线南侧,已是明军脆弱补给线的极限,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况且对方也绝非“鲁缟”。而在日本方面,后来被明军李如梅部奇袭,烧了朝鲜国库龙山大仓,因此对汉城守军来说,这里差不多也是后方粮草供应的末梢了。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影视作品中的李如梅形象

双方都清楚,急切之间,谁也吃不掉谁,即使强硬主战派的宋应昌,也不得不主张坐下来谈判了。万历朝鲜战争陷入僵局。

四百年后,这样的局面又重演过一次,停火线差不多也是在这一带

今天以上帝视角看碧蹄馆之战,谁胜谁负,其实很难说清楚。

日军投入十倍兵力,最后还是主动撤军,看似败了,但却从此遏制了明军的攻势,稳定了战局;李如松以少敌多岿然不动,打出了血性和气势,临走还不忘收拢日军首级167个,当然不能说败,但却从此丧失战意,裹足不前。

抗日援朝决战碧蹄馆:大明辽东精锐遭遇猪队友,壬辰倭乱从此迁延

影视作品中的李如松形象

以李如松自己呈报的记录来看,明军阵亡264人,绝对数量似乎不多,但这些人,都是跟他一起朝夕相处,出生入死的家兵家将,那么这样的损失就太痛心疾首了。

史载,这位铁血将军回兵后,“痛哭彻夜”,还呼号道:“好男儿为我死矣”。

从此,李如松的心气一落千丈,消极避战,除了派兵偷袭日军粮仓逼其和谈之外,于正面战场再无动作。

07 大剧的落幕

碧蹄馆战后不久,因为粮仓被烧,日军主动放弃王京汉城,龟缩朝鲜半岛南部的全罗、庆尚两道,与明朝打打谈谈,战事又迁延多年。

碧蹄馆的血战,确实损耗了明军的士气和兵锋,明朝失去了迅速解决朝鲜问题的良机。

但是反过来说,从一开始,朝廷犹豫不决,拖延八个月才发动大军入朝;朝鲜李氏王朝腐败不堪,统治涣散,军需供应极度匮乏,虚假情报又屡屡起到反作用;明军内部南军北军之间矛盾重重,为争夺战功和战利品,龃龉不断;李如松刻意保存实力,一经受挫就不愿再战……内忧外患之下,即使没有碧蹄馆,明军也会在其他时间和地点,被倭寇打停。

即便如此,明朝区区4万人马,在上述重重困阻之下,尚能收复半壁河山,将十几万日军压缩在半岛南侧一隅,已是不小的功业了。

直到1598年,丰臣秀吉突然去世,日本才全线撤军,断续六年的“壬辰倭乱”,自此才告平复,李氏朝鲜也在明朝的羽翼之下复国,直到三十多年后,在皇太极逼迫下,转为后金属国。此间详情,可参见拙作:

万历皇帝抗日援朝:四百年前的面子工程,还是中华帝国宿命之战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