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手下大将魏延,为什么会遭到诸葛亮排挤,并被说成反骨之人?(三国刘备手下都有哪些大将)

一说到关于魏延的评价,很多人当即想到的便是诸葛亮所说的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在《三国演义》当中,魏延也确实如同诸葛亮所言,拥兵自重、意欲谋反。但是真实的历史上,魏延并没有反骨,可以说魏延被说脑后有反骨是比窦娥还要冤。

关于魏延头有反骨,《三国演义》当中是这样描述的:面对刘备的气势汹汹,魏延深知不能敌,便心生反叛之心,救黄忠、砍韩玄,献长沙,降刘备,背主求荣。后来关羽将魏延引荐给刘备跟诸葛亮时,诸葛亮大声怒斥,想要杀死魏延。刘备劝说,诸葛亮道明原因“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魏延脑后有反骨的故事来源。

刘备手下大将魏延,为什么会遭到诸葛亮排挤,并被说成反骨之人?

在这个故事当中,魏延乃是长沙郡的一员守将,后来因为局势变化而卖主求荣。但是实际上,魏延并非长沙守将,而是地地道道的刘备的嫡系部队。魏延的老家是荆州南阳郡义阳县(按现在地域划分是河南人),是刘备的部曲。所谓的部曲本是汉末三国时期军队中三级编制的名称,后泛指世家和豪族割据称雄,形成自己的私人部属。

作为部曲,魏延可以说是刘备的亲兵,所以说所谓的长沙守将,其实是《三国演义》里面给魏延杜撰的一个身份。不仅如此,后来魏延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与其自身显赫的军功有着很大的联系,他非但不是背信弃义之人,反而是靠自身能力步步高升的。

后来刘备对其重用,恰恰表明了刘备对于魏延人品的认可。当时刘备刚刚自立汉中王,马上得回成都处理政务。但是此时汉中才刚刚被攻下,刘备急需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汉中。本来关羽是最合适的人选,奈何关羽镇守着同样重要的荆州。黄忠因其老迈,冲锋陷阵尚可,却缺乏运筹帷幄的能力;马超又是刚刚归降,且归降之前便几次叛投他处,丝毫没有忠诚度;赵云也在荆州掌管刘备宫内事,防止孙夫人在肘腋之处生变。张飞成为了担任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就连张飞也认为这个职位必定是自己的。

刘备手下大将魏延,为什么会遭到诸葛亮排挤,并被说成反骨之人?

但出乎预料的是刘备居然提拔了魏延,封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史书上记载:“一军尽惊”。因为当时的魏延不过是一员名气不大的将军,比他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为了给魏延“站台”,刘备故意在宴会上问魏延,这次委任重任,爱卿能否守卫汉中呢?魏延明确地回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后来魏延果然如其所言,在蜀汉内变不止的情况下,帮刘备安然的守住了汉中。

最后便是关于魏延的死,《三国演义》里面关于魏延的死,更多的解释是说,诸葛亮死后,心生谋反被杨仪等人诛杀。事实上,这不过是魏延与杨仪两人的权力斗争的结果。早在诸葛亮没死之前,魏延跟杨仪两人关系就势如水火。诸葛亮去世前,曾召开秘密会议,确定自己去世后的退军策略,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并说明如果魏延不从命,杨仪和费祎可率领大军先走,不用再管他。在诸葛亮看来,魏延未必会遵从自己的命令退兵,但是诸葛亮也并没有说就一定要诛杀魏延,毕竟在诸葛亮看来魏延不退兵,终究是为了北伐的事业。

刘备手下大将魏延,为什么会遭到诸葛亮排挤,并被说成反骨之人?

这点在魏延回答费祎时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时诸葛亮刚刚去世,费祎为了探明魏延的想法,跑去魏延营中询问。魏延给出的回答是“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从这个回答不难看出,魏延并非反叛之人,而是不愿意放弃北伐,最关键的是不甘为杨仪所指挥。

但也正是这点,让杨仪抓住了机会,在一番煽动之下,魏延被背负了一个反叛之名。事实上这不过是二人权力斗争的结果,可惜的是,杨仪虽然赢了魏延,但却没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蜀汉的大权最后为费祎、姜维等人把持。面对失败,杨仪说出了早知如此,当初何不投降曹魏。其实,这也证明了杨仪才是那个脑后有反骨的人,而魏延不过是输在了权力斗争的失败上。

魏延其实是一个被黑得够狠的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