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魏延一生战绩)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我们现在看一人如何,总是习惯性的先从容貌入手,所谓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

曾国藩的一本《冰鉴全书》被后人誉为识人用人的工作指南,里面详细的罗列了人物的各种容貌所可能展现出的人物性格,并以此来作为他筛选湘军将士的重要指标之一。于此曾国藩自己也承认,很多才华横溢之士很可能仅仅因为自己五官上的不周正,与创造新的历史机会而失之交臂。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但如果说因为自己长相上的特征而被历史所铭记,则不得不提魏延。

就想曾国藩一样,诸葛亮也十分注重人的相貌。这不仅与中国人与生俱来对于美的追求传统有关,还与当时汉魏时期社会普遍好美避丑的风气有关。

诸葛亮、周瑜等美男子被主公的重用,以及庞统、魏延开始加入集团时的不受重用多多少少会跟容貌有一定的关系。


赤壁版周瑜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赤壁版周瑜


新三国版庞统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新三国版庞统


长得不好看还不算问题,但如果长相和政治挂上了钩就成了大问题。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句“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则彻底让魏延翻不了身。

历史上不乏奇貌之人,我们所熟知的帝王将相在史书中的记载必然不会和常人相同。但这不过是史官们为了增加君权神授的合法性罢了。

同样的,历史上的“罪人”同样也会被贴上不一样的标签,比如魏延的“反骨”。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魏延没有没反骨,今天谁也不得而知,其实就连反骨什么样子,今天都很难给一个外形上的定义。

小说杜撰仅仅是艺术表现形式,如果我们真的只是凭借一个“反骨”就认为魏延必反,那我们也许就太天真了。

对于魏延的一生来说,他的才华、谋略、胆量、武艺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才。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魏延的失败,正是败在了“虑”和“忧”上,总结来说,就是对于自己在集团人事中的定位。

对于刘备而言,魏延同关张赵同样重要。关羽在皇叔颠沛之时,常独领一军,赤壁之战后更是荆州实际的把控者,加上统领蜀汉政权的水军,南守刘备入川的根据地南郡,北可击曹,东可防孙。几乎是当时蜀汉的核心所在。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入川之战刘备听随诸葛亮和庞统的建议亲自出马拿下益州,然后北上汉中击曹,封汉中王,从而联通襄荆,为北取长安,西击凉州,称雄华夏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时我们看到,当刘备从汉中回成都稳定政权的时候,作为贴身侍卫的张飞随刘备走,而把魏延留在了与魏对峙的汉中前线。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不是张飞,不是赵云,不是马超,不是黄忠。也就是说,刘备是把魏延做为抵御魏国甚至是将来北进的尖刀。

从资历上看,一个基层干上来的兵,有胆略,会打仗,是刘备一手提拔,忠诚有保障,而且战功是第二梯队,不会引起马超和关羽相嫉妒的这种矛盾,几乎可以说是刘备的后起嫡系。

提拔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势力,没有资历的人为了什么——与现有阵容相平衡。这一点刘备在世的时候不用过多担心,但如果刘备死去刘婵登基的时候呢?

刘备取得汉中后已年近六十,这个年龄在古代已是高龄,如果自己突遭不测刘禅登基,所面对的是一帮叔叔辈的开国功臣,以刘禅的能力他能驾驭关张赵吗?刘邦的儿子刘恒可以,但刘备的儿子刘禅不可以。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平衡,刘备的用人个老江湖,特别是对打仗的人看得很准,能够做到知人善用,识人尖锐,比如说马谡。(可以参考——驻守街亭的马谡为什何不听诸葛亮的战术布置?)

这时候如果操作稳一点,张飞取上庸压宛城,关羽领兵出荆州骚扰许都,刘备带魏延杀向长安,拿下关中,稳定西凉,天下几定。

其实这就是诸葛亮隆中对所设想的核心战略。魏延此时做为汉中太守重要的棋子,重要性并不亚于镇守荆州的关羽。

可惜历史是现实的。关,张,刘先后离世,荆州失,蜀国困守西南。这时候魏延的定位就尴尬了。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对于蜀汉来说唯一可以用兵的地方是向北,诸葛取陇北伐,魏延出奇谋建议轻装简从出其不意杀到长安,从军事上看起来可以,从政治上看魏延则给自己刨了一个坑。

魏延的奇谋其实在历史上并不孤立,他的进军路线和当年刘邦暗度成仓不谋而合。

但他没有考虑到的是,打仗不仅仅看谋略和用兵,也要看群众基础。刘邦能够杀回关中的重要之处在于有基础有声望。在关中人看来,子弟被项羽屠尽,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因此刘邦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是刘备这面政治大旗犹在,那么蜀军杀到长安是汉室复兴,加上刘备自己爱民如子的声望,民心归附,关中平定是可能的。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可是刘备去世了,三国君主各自称帝,单单一个魏延去了,名义上算什么?

而且诸葛亮北伐的战术,也是先图西凉,再以西凉为根据地东进关中。镇守西凉、提供战力和资源攻击长安,这些活对于本身在西北地区有深关系的马岱和姜维这些本地人明显更合适。

所以这个时候魏延就失去定位了,仅仅就是大将一名了。

那么他是否完全没有价值呢? 不是的,这是一名当打之年的悍将,先帝提拔的大员,看不上个与诸葛亮平权的杨仪是正常的。

战争时期,武官极其重要,高级别的将领的位置代表这将士们的地位和价值,所以武将的地位在战时往往会压过文官一头。

况且三国时期蜀国的人才储备最为薄弱,诸葛在世的时候,北伐是首要任务,蜀汉政权的逻辑就是依附北伐光复汉室而存在,所以魏延虽然没有一个定位的方向,但是出力还是没问题的。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但问题是诸葛走后,魏延的处理就成为了蜀汉统治阶级内部的风向标,还要不要复兴汉室?

这时刘备、诸葛亮、五虎上将等等,这些当年夺取益州的外姓人全部离世,对于一直打着光复汉室的刘备唯一的嫡系——魏延的处置,就成了今后是否北伐的风向标。

可惜的是,杨仪杀了魏延,就是砍倒了这杆军旗,告诉世人,不北伐了。这个政权就变成了刘氏遗留的割据政权,和三国初期刘表刘璋一个样子,最后自然就是一样的结局。


揭秘:魏延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最大原因却不是因为脑后有反骨


对于这些蜀汉遗臣来说,卖给最大的上市公司,大家上班下班,打卡度日,日子照样过得很舒服。

只不过集团并购重组,总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这部分人,其实早已迈入了职业的坟墓。

定位不准、不清晰、没有长远规划、没有眼前近忧,所以魏延脑后必须有个“反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