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作者:光年

眼看秋去春来,从阳光灿烂到鲜花烂漫,去年国庆节去的泉州拖到了今年劳动节,拖延症是绝症啊。

泉州是老城,老到先秦时就有了建城的记载,随着历史长河的推进,城里发生的种种故事简直可以编纂一部中国的天方夜谭。落难的波斯王子隐姓埋名,舍家弃业礼佛的大财主,历史名人被请进庙里接受香火祷祝,刻在石塔上的宋朝孙悟空,一个佛教庙里有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象征符号,之类之类,如我这般寡闻的人听起来好像演义的传奇故事竟然还都有实物印证,真是奇了又奇。不过,发生在这里的这老些个传奇故事还不算是泉州的灵魂,只是吸引了外地人来一探究竟的猎奇引子或者算是一件玄幻瑰丽的衣裳。泉州真正的灵魂是那些倔强、怀旧、自豪自负、亲切又爱臭脸的泉州人,其骨肉则是仙山大川,碧海金沙,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兼容并包的宗教信仰。

说一说泉州的地理位置。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的这一边。靠海的这边有久负盛名的海丝起点——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泉州人从此处出海下南洋,立下了“爱拼才会赢”的座右铭,成就了走遍世界的华侨华商。泉州北边有仙山——清源山,古称泉山,泉州因此山得名。无论是泉州港还是清源山,这次都没能拜访,揣了一肚子故事回家,发现这两处委实不应该错过,不过没关系,我还会再来,因为也还有那么多名胜古迹没有拜访,那么多特色小吃没有吃到。

攻略干货

行:福建的高铁真心方便。即使你的出发城市没有直达泉州站的车,买到福建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有当天多趟到泉州的高铁。泉州火车站也有很多公交车到市区,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

泉州市内公交还算方便,不过部分线路车少,会有等车的情况。打车比较好打,没发现宰客,不过司机很多外地人,可能会出现不认路的状况。最方便的还是两条腿,市内真的是不大,走着走着就差不多到了。

去泉州周边晋江、石狮、崇武这些地方的话,我会建议租车,因为到了一个地方还需要移动到周围一连串参观地,开车还是方便。我们租的一嗨,车况不错,服务不错。

住:泉州住宿价格不贵,可选很多。对于游客来说,最好选在鲤城区。鲤城区是泉州老城区,有最被人称道的各种小吃,最代表泉州的古厝民居区,各个著名景点,以及最地道的泉州本地人生活,例如听南音,拜拜这类。

在此推荐一下泉州的民宿客栈,例如我们住的位于承天寺附近的“时光客栈”。这一类民宿是修在老房子内的,可以直接深入最腹地的生活区,参观几进样式的闽南古厝,和客栈老板打听最地道的小吃,喝着老板的铁观音一起聊泉州的过去和现在。不过需要考虑因为都是老房改建,舒适度上会差一些,即使网上的图片看起来很美。

吃:金鱼巷的五叔公土笋冻,东来菜头酸,四果汤,海丝金凤花生元宵和花生汤。秉正堂石花膏。东兴牛排馆的拌面、萝卜饭、牛梗汤、牛排。钟楼的侯阿婆肉粽。舌尖上的中国亚佛润饼,后城面线糊。小店或路边摊的海蛎煎、芋圆、马鲛鱼汤、肉燕、洪濑鸡爪、蒜蓉麻花、醋肉……没听过没见过的就可以安排两三天的一日三餐加夜宵了。

我的实际行程:

D1 出发地高铁到泉州。入住后和小老板聊天,小老板是个话痨。晚上出门逛吃逛吃。回来后和大老板聊。

D2租车去石狮沿海边参观传统古村和漂亮的海岸线:金井(塘东,福全,石圳)——深沪——永宁。晚上泉州市内继续逛吃逛吃以及和两位老板聊天。

D3 上午市内老街巷,开元寺,清净寺,关帝庙。中午出发去惠安:海丝起点博物馆——洛阳桥——崇武古城——大岞。

D4坐高铁回家。

根据实战经验建议:至少应该留出一个完整的白天逛市内各个景点,只一个开元寺就够半天。晚上逛吃时可以去听文庙旁的南音,运气好另一处的南音艺苑还有免费的演出,泉州木偶剧团也不定期有表演。晚上逛街巷也是特别的体验。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我们实际上真正玩得时间只有两天,这导致整个旅行就完全一个暴走模式,最后还没能去到清源山、南少林和蟳埔。所以建议至少要在泉州待3个完整天,想再全面而悠闲些的话就至少要4天。

作为外地人来说,泉州的路和街巷太多,七拐八拐可能迷路,也可能误打误撞就找到了。总结我的经验来说,在老城鲤城区的位置,观光的重要街道有:以钟楼为中心的东街、西街、中山路以及涂门街。以这几条街道为主干道穿街走巷就不容易迷路了。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如图钟楼,算得上我看过最美的十字路口了。

以上这些基本已经可以帮助你规划一个靠谱的泉州行了,但是!还请接着往下看。因为和客栈老板聊了大天,得到他太多帮助,这个老泉州人的理想就是以微薄之力身体力行的推广哪怕一点点的泉州文化和旅游业,而我也确实通过他对泉州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悟,一种莫名其妙犹如乡愁般的复杂情感。

市内古迹篇

泉州是宗教大观园,各式庙宇数不胜数,大的有供奉孔子的文庙,关二爷的关岳庙,妈祖的天后宫,伊斯兰教的清净寺,天主教教堂,景教教堂泉南堂,佛教三大丛林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各个街角供奉各路神仙的小庙龛更是五花八门,不计其数。发现和宗教有关的墓碑石刻也是包罗万象,有摩尼教(明教)、犹太教、拜物教、婆罗门教(古印度教)等。市内大的参观景点有在西街的开元寺,在涂门街的清净寺和关岳庙,在中山南路附近的天后宫,这些是中原文化地区不多见的文化符号。难得的是这些寺庙虽然各个都是上百年的历史遗迹,但和现代的泉州人的生活非常融合,所有庙宇不收门票(清净寺例外),园子大的就是大公园,香火旺的就是祈祷求签占卜之所在,没有一个是被隔离的,就那么活生生的存在于泉州人的生活中。在熙攘忙碌的街道中,只是走进一座不大的山门就如同走入了时光隧道般,宁静自然,香火袅袅。这种宗教与世俗只是一墙之隔的体验,就与绝大多数城市不同了。泉州的旅游开发力度不大,所以观光客不多,游客可以尽情隐形于当地人的日常中,体会原汁原味的闽南文化。

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自古便居泉州佛教丛林之冠。这里有非常丰富而难得一见的历史文物。虽经过元末动荡、日军轰炸等浩劫,很多文物已经失散损毁,不复鼎盛时期的恢弘面貌,不过庆幸的是建国后甚至文革时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以及修复,可以说是泉州文化的见证。朱熹为此寺提的词挂在天王殿的大立柱上,书:此地古城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可见泉州曾给先生留下怎样的好印象,不过时代变了,后人恐难有这么动情的赞叹,不如听一听传说,或许能体谅朱子的夸张。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传说开元寺所在的这块地原是当地大富豪黄守恭黄大善人的一片大桑园,足有二百六十庄,也是黄家的祖业,黄家宗祠所在地。某日,黄大善人遇到一和尚向他讨要这片土地供养佛祖,他颇为不舍便开出桑树开花的苛刻条件以为托词,不料三日后满园桑树开遍莲花,黄大善人也被感化,甘愿献出所有土地和资产,由僧人匡护禅师主持建寺,取名“莲花到场”后改名“莲花寺”,又被雅称为“桑莲灋(法)界”。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如今开元寺。寺庙修好之时出现了紫云盖地之瑞相,故又称紫云大殿。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据《泉州府志》、唐.黃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以及《泉州市志.黃守恭传》载:“唐.垂拱二年(686年),黃守恭感桑莲肇瑞,遂舍宅建寺。有司延匡护大师主持。建殿时,尝有紫云覆地,因名紫云大殿。”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祖业没了,黄家的三个儿子也就放弃家业继承,出海谋生,这样黄守恭的子孙便有了”紫云传芳“的美名,如有黄家自称紫云黄氏便是从泉州出海的黄家后人。如今寺内还有黄家宗祠,宗祠墙上有一首认祖诗,警示外出打拼的子孙不要忘本。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开元寺与承天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的“三大丛林”都是闹中取静的大公园。开元寺内除了佛像庙宇,百年桂圆树,百年榕树,千年桑树外还有泉州标志东西塔,黄家宗祠,泉州佛教博物馆以及弘一法师纪念馆值得好好浏览观赏。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天王殿背后是一个面积很大的院子,称为拜亭,古时会有官员结队于此礼佛祈福,曾一度被毁,近代由政府牵头修复了。拜亭两边是两百年到八百年的参天古榕,绿荫如盖。多座历代的舍利塔,焚香炉,石经幢分列于树下。时有白鸽逗留于此,引来小朋友投食玩耍,一派祥和景象。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明代的舍利塔和宋代的石经幢。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大雄宝殿前月台须弥坐束腰处,有73尊狮身人面像的青石浮雕,据说是印度教的神话人物,不知和埃及的狮身人面有什么渊源。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大雄宝殿后廊还有一对印度教十六角石柱,是从元末被毁的古印教寺搬过来的,被称为石柱牡丹,开元寺八吉祥之一。柱上刻的是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各种花卉图案。宋元时期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和十分宽松有效的宗教政策,当时的泉州几乎存在着当时世界上的所有宗教,并且和睦相处,因此形成了如今闽南文化中兼收并蓄,十分多样的神佛文化。元末明初时兵荒马乱,砸毁了很多寺庙,开元寺也被波及,明洪武年间重修开元寺时,皇帝下令把其他被毁寺庙中遗落的文物搬来用,就有了如今这种融合的细节。石柱上共24幅图案,其中除了典型的印度教人像外还有非常中式的花鸟吉祥图案,体现了当时已经本地化的泉州宗教样式。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前有印度教狮身人面,后有印度教十六角石柱,这种不问出身,为我所用的气度,放眼全国也是难能可贵。

大雄宝殿还有令人赞叹的内部斗拱、石柱、桁梁和24尊飞天乐手。这里的大雄宝殿有别于内地大多的明清建筑风格,是明仿唐的建筑,面积很大,以百余立柱支撑横梁,类似大明宫词那样大开大进的样式。石柱和桁梁的结合处有24尊飞天乐手,下半身镶于立柱,上半身昂首挺胸,以优美的弧度连接立柱与横梁,头冠承托大殿的通梁和横木,非常巧妙。飞天乐手的形象来源于梵文佛经中的“妙音鸟”,手中所持乐器与泉州传统戏曲“南音”颇有渊源,体态优美,色彩斑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亚于敦煌的飞天形象。这24尊妙音鸟除去装饰作用外还有代替铺作斗拱,依托粗大的桁梁的作用,可以说是兼具了装饰和实用的艺术品。可惜大雄宝殿以及后边的甘露戒坛都不允许拍照,本人实在惊叹于这南派飞天造型所以偷拍了一张,可惜太多细节没办法呈现了。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大雄宝殿后的甘露戒坛是中国目前仅存的三座戒坛之一。戒坛就是剃度出家的地方,建在开元寺的第二阶梯上。戒坛内颇为幽暗,佛前长明灯照的鎏金佛像更显神秘。戒坛的建筑风格也很值得细细考究,是清仿宋式,中心是八角攒尖式屋顶,屋顶下不用梁而是层叠式藻井,渐次上升变窄收聚于顶,装饰有鎏金仙鹤祥云环绕,栩栩如生。藻井下是方形戒坛,分为五级,各级有菩萨佛像,依次升高,最高的释迦摩尼佛像头部处几乎隐于屋顶内,十分威严。戒坛外设木制栅栏,由黑金刚把守,加上长明灯的光线作用,还有点怕。那两个黑金刚护法也很特别,形象很像是黑人瞪着眼睛,举手握拳,等身高立在戒坛外,盯着人来处。甘露戒坛也有与大雄宝殿类似的妙音鸟衔接立柱桁梁,较之后者,体态则更加优雅生动,装饰更加精美,环绕于藻井底部,佛祖头部周围,吹拉弹唱,似有仙乐飘飘。没有图片,只能尽量描述,推荐阅读博客驿动的心222,作者考据更详实,图片也相当漂亮。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仁寿塔到大雄宝殿的路上有一个“麒麟壁”是文革时为了免遭破坏从城隍庙搬来于此的,麒麟壁是典型的泉州砖雕,细节丰富,灵活生动,颜色鲜艳。主壁麒麟再着彩色琉璃表面,更富立体感。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细看这麒麟会发现,这个牛蹄猪鼻扇子尾巴的神兽其实是“贪”,传说中龙的儿子之一,个性是贪得无厌,天上人间的金银珠宝都被他吃掉了还不满足,看见太阳也要吃,下场就很惨了。中国最有名的贪壁在曲阜孔庙,不过和这块很像的是上海松江城隍庙的一块,主壁以及左右两块副壁的造像布局都十分像。据传这种壁是新官上任要来祭拜的,告诫自己戒贪清廉,为民表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看一看贪婪者的丑陋面相。

麒麟壁旁边是桑莲古迹,一个关着的院子。里边的桑树就是唐垂拱年开了莲花感化黄守恭的。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桑树边立一石柱,上书“此树生莲垂拱之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前一句是说这棵桑树曾在垂拱之年开过莲花,也就是感动黄家人的一棵了。后一句是说这棵树遭雷劈落树枝,僧人感其功德希望它能得以保全,果然树枝落地生根,几十年竟也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这个地方关系着开元寺的起源,又有几次“圣迹”,自然也是开元寺八吉祥之一了。

李叔同纪念馆位于开元寺的东部,藏经阁旁边。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全国有很多城市纪念弘一法师,但是泉州似乎特别看重,大概与泉州本身浓厚的佛教氛围和他晚年在泉州各个庙宇研修弘扬佛法最后圆寂于泉州这一经历有关。关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生平推荐电影《一轮明月》,其人格魅力和传奇经历都很令人敬佩,确实称得上一代法师。其中让人格外感动的是其爱国情怀,即使身为“出家”人仍时时不忘提醒身边人要爱国抗战,算是他对世俗唯一且热烈的牵挂,曾写下名言“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上图是他为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作的歌词,一句“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表达了强烈的恳切和忧心,令人动容。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虽然他的徒弟在如此大寺中为他修了这样一座颇有规模的纪念馆,却难掩如今门外萧索,杂草丛生的事实。那一辈人所感,所爱,所思已经不再有人关心,渐渐被遗忘再所难免。如果有对李叔同其人其事有兴趣的朋友,泉州旅游绝对是首选,这里遍布他的足迹,他的墨宝,他的传说。

开元寺内除了景点,也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园内的石狮子。形态各异,或憨或萌,或威严或调皮,造型之多,之生动,在全国怕是也数一数二了吧。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东西塔

东西塔虽然在开元寺内,但在泉州人心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值得拿出来单独说一说。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西塔名为仁寿塔,东塔名为镇国塔,位列在大雄宝殿的两边。两塔均为五层八角的空心仿木结构花岗岩石塔,西塔较东塔瘦挺,东塔比西塔雄伟。两者的塔基,每一层的石壁,石阶扶栏下都有丰富的石雕壁画,其中须弥座的佛教故事石雕尤其精彩,值得人们反复回味。东塔的每一层人物造像都有着明显的身份等级,西塔却安排的随心所欲,在泉州人心中,西塔亲切,传递出众生平等的思想,东塔威严,宣讲着某种法度。这种看似矛盾的精神似乎恰好反映了泉州人的特点。他们爱拼,崇尚英雄莫问出身,甚至有点点反骨,不听教化;另一方面,在获得了某种身份地位时,会通过修大屋,捐家庙等不计代价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甚至会有些傲慢。这种性格也许和他们祖先从富庶中原流落于蛮荒闽越之地开疆拓土建立基业的历史有关。我没有了解过相关方面的研究,只是这几天听客栈老板讲历史讲杂谈时的一种感觉,有误读之处请各位见谅。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初为七层木塔,南宋时因火灾被毁遂易木为砖,后又历时近十年改为如今这种五层八角仿木结构花岗岩石塔。仁寿塔高度还原了宋代木制建筑的样式和结构,远观优美近观精致,细节之处无比精妙,耐人回味。每面石墙均有人物浮雕,线条柔和,造型大方,选材丰富,极具研究价值。西塔象征着西方极乐世界,须弥座雕刻有代表祥乐的花草鸟兽,塔身人物石雕则代表了能登极乐世界的人物,而且不分高低贵贱,表示众生平等。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个人十分喜欢仁寿塔的塔檐,像个小花边一样,柔和俏皮。斗拱并不像现代工艺的那种一体成型,而是真正花岗岩零件榫卯拼接,据说当时修塔时采用的是金字塔那种土堆法一层层堆土运料建成的,土堆到的那条街就被称为为“土门街”,后改为涂门街。塔顶也设计的十分美丽,顶上宝瓶牵八条铁链连接八个飞檐,石塔整体就轻柔了起来。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塔身雕像人物形象不拘一格,分布不分身份等级,行为举止栩栩如生。例如上图,左边两幅描绘的是宋朝比较流行的传教方式,普化和尚云游四方普度教化众生,小孩儿说一句阿弥陀佛就会给一个铜板,左一的小儿背后的左手已经攥了一块钱却还找和尚讨要,和尚毫无察觉已经在掏钱了;中间画上的和尚要走了,没拿到钱的小孩儿拉着他的衣角不放,和尚无奈又好笑。右一图中人物很像观音菩萨的配置,左右金童玉女,右手托钵,左手执仙草,事实上这是施无畏者。施无畏者是观音菩萨的异名,仔细看他头顶的光环右边还有一朵莲花,也是莲花大士观音菩萨的标志。不过这位观音菩萨是位男士,还带了一个帽子,与现在体态婀娜的观音形象可谓大相径庭。

西塔第四层有距今最早的“孙悟空”,当时没找到,借用一下网络上的图像。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这里这座浮雕像被称为猴行者,形象来源于印度教灵猴哈努曼。但是你看雕像中的这位,脚蹬皮靴身系小裙,手持戒刀,头戴金箍,一身肌肉的南宋猴行者与后世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更为特别的是,猴行者对面的像叫“东海火龙三太子”,描绘了一个英俊的武将,手里还拿着一颗明珠,有没有很神奇?

另外西塔还有梁武帝(四层南)和梁武帝之子像(二层东),观音三十三种形象之一的马郎妇观音像(五层西北),很漂亮但是长胡子的非男非女观音像(四层南),玄奘像(四层南),门神神荼和郁垒像(一层东)这些难得一见的人物造像。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这块放心石位于西塔东面,据说唐代就有了,原来东西南北各有一块比喻四方,民国时期其他三面的石头被拆为民用而遗失了。

镇国塔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东塔一层到四层,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东塔镇国塔和西塔一样经历了从七层木塔改为砖塔后重建为如今石塔,比西塔建成晚了十年。东塔所描绘的是东方婆娑世界,塔身描绘的是修佛求道的五乘境界,一层人天乘,二层声闻乘,三层缘觉乘,四层菩萨乘,五层佛乘。和西塔一样,已经不能登塔参观塔身壁画了,不过有几幅浮雕人物倒是颇耐人寻味。

二层西北的法显和玄奘,二者都是曾经西天取经的高僧,放在一处列位声闻乘合情合理。不过这里的玄奘是一个胖和尚,右下还有一个穿着书生长衣的猴脸徒弟。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位书生!

二层南的寒山与拾得,两位都不是光头和尚而是梳着齐耳短发,二人相对相视,一人伸出两个指头指着对方,一人伸一个小拇指调笑对方,十分逗趣。

三层西南也有一个普化和尚,和西塔的诙谐不同,这里十分简练,大和尚一手摇铃一手拿一枚铜钱正要递给小孩儿,一眼就知道在做什么。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东塔须弥座的佛教故事浮雕是东塔最精彩之处,有人将这里的石雕与敦煌相比,可见不一般。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毗蓝诞瑞,佛祖降生的故事。初生的释迦摩尼步生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两个龙王为他沐浴,两个天王侍奉左右。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三车出宅。火宅比喻三界之苦,三辆车比喻渡人脱离三界之苦的三种方法,即三乘。这里是一个佛经比喻故事,具体可百度“三车火宅”。难得的是,羊,鹿,牛,无论比例还是形象都近乎写实。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僧到赤乌。赤乌指三国时期孙权所管辖的吴国,传说第一位将佛法传到这里的西域高僧康僧会曾向装有舍利的宝瓶祷祝使其大放华光而使孙权接受佛教,继而将佛教在我国南方发扬光大。百度可查“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薄荷示迹。菩萨化身为猪,警示劝解人们善待畜生,不要杀生的故事。也有人将此画讲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应该不是的。值得注意的是画中僧人形象,后边背了一个包袱,据考证,这是唐宋时期云游僧人的标准打扮,所背之物是一个坐垫,是随时打坐用的,这个东西在如今已经完全没有了。

东塔的故事浮雕不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佛教故事本身,还是唐宋时期人物衣着和生活场景的高度还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真如敦煌壁画一样,值得人们仔细研读,耐人回味。

关岳庙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泉州的关岳庙供奉了关羽和岳飞两位大神,据说这里求签非常灵验,是泉州香火最旺的地方。寺内不可拍照,而且即使不是假日人也非常多,里边处处描金,十分富丽堂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是的,岳飞在庙外边,里边是关羽。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庙旁边还有很多摆摊解签的,生意都很好。关岳庙两旁的民居原是古锡兰落难王子一家的居住地,这个家族几百年来隐姓埋名从不提自己的身世(但一直默默保持着穆斯林的生活习惯),直到近代沙特派人来找也不承认,最后挖到了他们家在清凉山的祖坟墓碑才终于站出来说明,这才发现这一带原来是他们家族的地儿。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清净寺

泉州很早就传入了伊斯兰教,和西北部地区不同的是,这边的伊斯兰教可以说是麦加那边直接传过来的,而且要更早。这座我国最早的阿拉伯风格清真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计入史册了的,近代与沙特也恢复了联系。

唐宋时期,随着很多波斯湾商人来到泉州,伊斯兰教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北宋年间来自伊朗的富商捐资修建了这座在泉州众多清真寺中最出类拔萃的一座,当时寺内的高塔夜晚点灯时可以做灯塔用,所有来到泉州的波斯商队都会来这座大寺礼拜祷告。但是元末的战乱和明初对外来宗教的歼灭使这座清净寺被毁,之后不断有教徒筹资捐助重建,才得以恢复如今的面貌。其中保留了大量记录一次次重建的石碑,最重要的一块是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喻》石刻一方。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门票五元,赶时间就没有进去。

以上泉州的景点本人就只逛了这么几个,浮光掠影地还看了一个博物馆、承天寺和文庙,时间仓促没有细细考究,就不班门弄斧了。总的来说,这里的景点无论从观感还是内涵都远超一般宗教庙宇,更多的是优雅的环境和深厚的历史。而且类型丰富而集中,任何一位来到泉州的游客都能找到感兴趣的地方大饱眼福一番,绝不会辜负你宝贵的假期。

走街串巷篇

泉州的风景在山水更在人文,狭窄的石板路,红砖青石组成的传统屋墙,屋檐上的滴水兽,庭院内的龙眼树,门牌上的衍派、流芳,巷口香火正旺的庙龛,大路旁的西洋式骑楼,没有招牌的小店美食,甚至听不懂的闽南语……大量的,特色的,传统的,扑面而来,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惊喜。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就是破败的墙壁也有美好的雕花透窗。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萌萌哒镇宅兽。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红色的洋楼们骄傲风骚,个别保留下来的老店铺像极了老电影,看一眼就能脑补出一出戏。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夜晚的泉州也极具魅力,光线原因没能拍到好的照片,请各位脑补:小巷昏暗而安静,两旁的深宅大院却有些热闹,电视的声音,孩子的声音,狗的声音。巷口红红火火的不知哪路神仙的小庙,又高又大的香炉炉火不灭。大街上始终熙攘热闹,青年男女们在小店里进进出出,小吃摊的香味阵阵扑鼻,一派淘宝普及前的繁华景象。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在泉州的两天晚上都看到了免费的演出,泉州的传统戏曲仍然十分活跃,难得难得。其中一天在南音艺苑免费看了一出戏,内容包括了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南音等南戏经典,还有关于泉州地区传统婚嫁的舞蹈,真的是赚到了!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这种神鬼文化深厚的城市自然少不了都市传说,下图就是泉州的鬼楼,有这方面爱好的也可以来此处考察哦~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闽南传统建筑代表性的出砖入石,既有灵活的抗风避震作用,又具有一种随意起伏的美感。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传统的大屋讲究制式,什么地位住几进,多高的门槛,怎样的屋檐,老泉州看房子就能知道这家祖上是干什么的。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文庙前的广场,早上太极拳,晚上广场舞,极具文化的气派。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泉州真的很喜欢用红色,很鲜艳的红色,搭配绿植,不需要滤镜就有了最饱和的颜色。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神秘的占卜师。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羡慕本地人可以买到便宜新鲜的海鲜。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没有出现在任何游记中的壶仔饭,据说和煲仔饭的形式有点像,可惜当天店家办丧事,马克一下,下回一定来吃。

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得不在这里分篇了,请继续关注下一篇:泉州海岸和泉州美食。

以一张低调奢华的老太作结尾。

记夏末秋初的泉州之旅 篇一:市内古迹&走街串巷篇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