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山川日月中 之 温暖的束河
作者:szi****cy(旅行家)
下午四点半的飞机,一行五人带着兴奋的心情奔赴丽江。虽然飞机晚点、登机口换来换去,但是我们的热情不减。在昆明转机的时候还下起了雨,童小宝看着舷窗玻璃上的雨滴随着飞机的的起飞越聚越多,水流越来越大, 高兴地叫,“快看,水在大力地流淌!”
终于在晚上八点五十在丽江机场落地,客栈派来的司机已经在机场门口等候了。伴着七月十五正圆的月亮,一路穿过田野、穿过小镇、穿过夏末秋初的夜风和随风飘来的各种自然的声音,束河,我们未来十天的家,我们来了!
简单收拾一下,在古香古色的小屋里,伴着天窗洒下的清亮的月光,我们进入了梦乡。
D2,9月4日,晴。闲逛+骑马+石莲寺。
早上睡到自然醒(说是自然醒啦,其实童小宝八点钟就开始叫了——天亮了,起床了)。今天打算自由自在地在古镇上转转。
客栈后面的那条石板路,中间是一条水道,水道中是油油的水草和清清的浮萍。两边是仿古的客栈、酒吧和餐厅,人们坐在临水的座位边听着音乐聊着天,很休闲的感觉。
一路走着就到了四方街,不大的地方,四周都是商铺。走不远,遇到一些牵马的人,劝说着我们骑马玩,小孩子们被逗得心痒,磨着大人要求骑马。于是,我们商量着骑马去石莲寺。马背悠悠,马儿踏在石子路上,敲出一声声“嗒嗒”的声音,孩子们笑声清脆,在午间的山村里回响。石莲寺是间依山而建的不大的寺庙,供佛的地方是一个石窟,窟里除了佛像,还有建寺的喇嘛和高僧大德的相片。从后门出去,就可以看到远方的蓝天白云苍山、近处层层叠叠的水墨画般的房屋,人间的烟火与自然的清净是那么和谐的聚在一处,让人到此精神为之一爽。
到了山下,有间石莲乐园,我们在这里吃午餐。这是一家农家的院子,我们坐在堂屋门口的屋檐下,对面是厨房,热气腾腾的大蒸锅就摆在厨房外,正对着我们,引得我们一阵阵的口水。桌子上是一大盘生瓜子,是这里每户人家必备的待客之物,这里随处可见的是一片片的向日葵,仿佛可以随手摘下剥落装盘就可以待客了。吃着家常的饭菜,看着院中暖暖的阳光和身边转着吐着舌头讨好人的狗,惬意就这样不由得浮上心头和眉稍。
回到客栈,闲下来心情细细打量这间不大的院子。院子两边是木制的两层楼,窄陡的楼梯,木雕的门窗,瓦檐间飘着紫纱,竹丛后掩着白墙,院中有一张四方雕花木台,可以在这里上网、喝茶、下棋,旁边有一双两单三把摇椅,可以晒太阳看书。院门边有一个搭出来的台上,上面有顶,里面有一张可以坐八个人的台子,木制缕空雕花,中间摆着石头做装饰,上面覆着一块玻璃,这是我们搭伙吃饭的地方。院子四处挂着红灯笼,天黑的时候点亮灯笼,朦朦胧胧的,很有感觉。小妹的手艺很好,晚上搭伙吃饭又美味又便宜,在这里,有点乐不思蜀了。
我们住的和府客栈里有一只小猫,名字叫和坤,还有一条小狗,名字叫乾隆,小名叫做钱多多。两个小孩子喜欢与猫狗一起玩,争着拖那牵绳,结果把和坤吓得见了两个小霸王就转身想逃,无奈身小腿短,每每逃不过这两个半大小孩子的围捕,可怜的和坤朝也被玩晚也被玩,差点就要被玩残了。当然,两个孩子也不光是玩它们了,也喂吃的,但凡手中有点什么吃的都要与和坤和小多分享,担心得小麦哥哥哟,生怕猫和狗被喂得拉肚子。这两只猫和狗,成了两个孩子的玩具,这几天玩得可开心啦。
番外:骑白马与喝啤酒
这晚,童爸嚷嚷着要喝啤酒,不为别的,只是忽然间想喝,于是拉着大家一起喝。后来在拉市海骑马时,无意中问马夫,为什么没有白马,马夫说,有喜事的时候才骑白马。大家才恍然,为什么第一次骑马的童爸当晚要喝酒,原来当天他骑的是白马!
最后一天骑马的时候,一共有四匹白马,一匹棕色的,于是大家都叫嚷着,“办喜事了,过好日子了。”结果晚上回来,童妈很想喝酒,其他人却都不配合。看来,这骑白马和喝酒,还是有点莫明其妙的关系的。
D3,9月5日,晴,晚间有雨。拉市海。
早上九点半出发去拉市海骑马、划船。拉市海是一块高原湿地,四周是山地,古老的茶马古道就是沿着拉市海边的山里蜿蜒而去的。路上我们谈起这里的海拔和高原反应,孩子们问什么是高原反应,大人们解释这是因为海拔高,人容易缺氧,产生身体不适的反应。童童突然想起来了,“高原,对,有个青草高原。”嗯,这肯定是喜羊羊看多了,天天念着青青草原,和老师教的青藏高原混在一起了。
我们到了马场挑马,三个大人各骑一匹马,孩子和马夫合骑一匹,分别走在队头队尾。马都是驯熟的,头马一走,其它的马自然跟着向前走。经过前一天的短暂培训,三个大人也似模似样地骑着。童童骑的那匹马叫卓里,走在最前面,妞妈骑的马叫小卓,排在第二,童妈骑着棕里,排在第三,童爸的小黑跟在第四,妞妞骑的小花走在队尾。
走了一段,棕里渐渐和小卓拉开了距离,童妈又是用腿夹又是用缰绳挥又是不温柔地喊(据说如果温柔地喊,马儿不会理你,于是童妈粗着嗓子很不温柔),奈何棕里自有主张,依然慢悠悠地走着,还不时低头吃口草, 不紧不慢,把小黑和小花塞在后面。
转上了山道,道上都是马蹄印,道不宽,马都顺着一边走,马头挨着马尾。走着走着,童童要求下来尿尿,卓里靠在路边,棕里三下两下挤到最前面,还想往前冲,童妈拼命拉着缰绳,再加上马夫一直喊,总算稳住了它。再启程的时候,卓里先走,棕里排在第二,把小卓挤到了第三。跟着头马,棕里很自觉,紧紧跟在其后,不再拖后腿,当小卓想超它的时候,它还很技巧地玩反超越,前面的马夫说,棕里也是匹头马,所以不肯呆在第三的位置。哦,原来我们家棕里这么厉害啊,呵呵。马夫一路告诫我们骑马的诀窍——往前骑不要往后坐,上坡时人要拉紧鞍往前倾,下坡时人要向后仰手要撑住鞍。
一路沿着山道走,渐渐有水流声,一会儿,道旁出现在一汪水潭,马夫说这里路太窄,不好停留,只好依依不舍地向前。往前有一处空地,大家下马步行前往泉水源头,那里水潭水清可见底,据说是从雪山下来的泉水,冰冷清澈,映着蓝天白云,也映着山在光影中显出不同颜色的绿,层次分明,近处的草有半人高,草中散开着鲜艳的花朵。什么叫天高云淡,什么叫山清水秀,这里有最完美的诠释。水源头再往上,幽林中有一处飞瀑,于几重石间纷落。
再上马沿着茶马古道绕过山弯,眼前豁然开朗,拉市海清清的湖泊就在群山围绕中静静地卧在高原上。我们兴奋地策马向下、向下、向着那湖奔去,路边闪过白墙灰顶、一人高的草丛、树与竹,马蹄踏在石子山道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一时间,恍若回到一百多年前,自己真的随着马帮奔波。策骑之后,大家高呼颠得疼,童童却说,“我不痛,因为我坐得靠前啊,我是小鸡鸡的坐法。”妞妞问,“我没有小鸡鸡,怎么办?”大人们狂笑。于是,后面几天,大家骑车也好骑马也罢,总是在讨论自己有没有运用‘小鸡鸡的坐法’来骑。
下山的路上,童爸的小黑一时落后,跟上了别人的马队,童爸用尽全身解数,又扯又拉又叫,总算让小黑脱离了别人的马队,跟回了自己的队伍,童爸的汗都出来了。骑马也是一项技术活啊。
回到马场,吃了中饭,我们去划船。终于站在了拉市海的边上,阳光照得湖水通透,湖水里长满了水草,水草甚至高出了水面,远远看象是绿地,近看才能发现湖水。
我们的船向湖中划去。想起下山时听纳西族的马夫唱的优美动听的歌曲,大家问船夫可会唱歌,船夫说他不会,烤鱼的那位老兄会唱,而且是这里唱歌唱得最好听的人。说着,我们靠近湖中的一只窄窄的只能坐下一个人的船,船上撑着一把大红伞,伞下坐着一个人,手中拿着两个铁丝编成的方扇子,上面各扣着一条剖开来的小鱼。鱼不大,剖开来也不过象一只手掌大,烤得外焦里嫩,香气四溢。我们吃着脆脆的烤鱼,香得能把舌头都吞下去。烤鱼的人应我们的要求唱起了纳西族的歌,歌词虽然听不懂,但是音乐是不分语言的。他唱的歌调子很高很悠扬,声音却一点不显得单薄,正应着那长天水阔、远山如黛,歌如景,景如画,让人觉得,不是这样的歌,就配不上这样的风景。
烤鱼的人说这里帅哥叫帕吉哥,靓妹叫帕吉妹,说帕吉哥唱歌唱得好,帕吉妹就会喜欢。我们问那你是不是很受姑娘的青睐,他说是啊,船夫说所以烤鱼的人有很多老婆啊,我们笑,那船夫不会唱歌不是没老婆?他说是啊,所以我没老婆呢。我们一边大嚼着烤鱼一边鼓励船夫,身为帕吉哥怎么能不好好学唱歌呢?(在后面的几天,帕吉被我们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家的互称改为了“帕吉童、帕吉妞、帕吉妈、帕吉爸”,然后扩展到“哇,好香的帕吉番茄鸡蛋面啊”、“哦,帕吉小麦哥哥的帕吉猫哟”等等诸如此类,但凡想表示一下感慨,大家就“帕吉”一下。)
童童吃烤鱼被刺卡了一下,烤鱼的帕吉哥连忙拿了一块馒头给他。童童很爱吃那馒头,把那半个馒头通通吃光。妞妈也想吃,船夫帕吉哥说,没有卡刺是不给馒头吃的,于是装被卡骗来馒头,两个帕吉妈妈分着吃了,真的很甜很香,刚吃完饭,居然吃得也不释口,减肥的计划是彻底没希望了。
船夫站在船头,双脚交替用力,船左右摇摆起来,童和妞一边随着摇晃一边大叫,船夫逗他们,“好象是水怪在摇船啊。”两个小家伙听说,立马趴在船边,四处找寻水怪在哪里,一边找一边还在讨论。童说,“水怪啊,一定是鳄鱼的颜色。”“为什么?”“…………,反正是鳄鱼的颜色就是了,我看过尼斯湖水怪。”讨论一直这样下去,直到下了船,两个小家伙扛着做船篙用的竹竿还有说个不停。
美丽的拉市海,美味的烤鱼馒头,美好的歌声和人,美得让人沉醉,不愿离开……
D4,9月6日,晴。指云寺+九鼎龙潭。
早上本来想去白沙,结果发现照相机没电了,于是回客栈充电。小麦说中午太晒,不如下午再去,于是我们在院子里晒太阳。两个小家伙很有兴致,偷偷拿了妞妈的彩妆盒,悄没声的躲在房间里面化妆,等我们发现时,只见两个小家伙顶着四只熊猫眼,眼角外至太阳穴还有长长的一道,童小宝的嘴巴上还有八字胡。被斥责后,两个小家伙灰溜溜地跑回去,用水弄湿纸巾互相又抹又擦,擦成了两只小花猫。妞妈的一盒彩妆算是彻底完蛋了,颜色混在一起,根本没法用了。
大人们翻着地图,看到图上离束河不远处有一间指云寺,于是兴起,叫了车过去。巧的是,我们一行五人,四人穿红,一人穿黄,正应了喇嘛和活佛的服饰的色彩,呵呵。正所谓无巧不成书。
车子开了约一个小时,进了一个山门,道旁是一排白塔,约有几百个,一路迤逦而上,白塔间飘着彩幡,在阳光下显得圣洁而庄严,让人一望而知,指云寺是一间藏传佛教的寺庙。车子沿着白塔开了约两分钟,才到了指云寺的庙门前。进了庙,左右各有一个直径约一米的转经轮,蛮重的,且得花些力气才转得动。再往前是围着院子一圈的小的转经轮,约一人合抱粗,我们排着队去转了一圈。再往里一进,就是大殿了,大殿正中是释伽牟尼佛像,藏传佛教的佛像与汉地佛教的佛像很不一样,这里的释伽牟尼面如十几岁的少年,圆润青春,头戴一顶五佛冠。左右侍奉着当地闻名的仁波切的法像。殿堂中挂着两排唐卡,有白教的护法,有白绿度母,有莲花生大士,有药师佛等。指云寺维护得很好,各式法器各间殿堂都色彩鲜艳润泽,没有一丝因时光流逝带来的颓败。
指云寺中有很多喇嘛,其中很多年纪不大的小喇嘛,我们问了其中一个,答曰十一岁,来此不久。他们象别的十几岁的孩子一样,互相打闹追逐,很开心的样子,大喇嘛在一边看着,微微笑着,也不约束,让我觉得这里象一间学校一样,较之一般的佛寺更有生气些,这里的喇嘛看上去都很轻松愉悦,喜乐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很真切也很温暖。有的大喇嘛见了妞妞和童童,用不太准确的普通话问他们,很是喜欢的样子,有一位还牵着妞妞的手坐在大殿门槛上聊天。这里没有汉地佛寺里那么商业化,也不象我们后来去的松赞林寺那么商业化,更多的是人性和自然的气息,让人乐于接近乐于停留。
聊了一会儿,妞妞跑来汇报,原来今天中午有一位活佛会过来,指云寺一会儿会举行一场法会来迎接活佛。如此有缘,我们商量一下,决定留下等着看。等了约一个多小时,活佛的车子来了,喇嘛列队站在右手边,大喇嘛手举哈达前去迎接,前面两个年青的喇嘛吹着长号带路,其他的大喇嘛紧跟在活佛的后面,进了庙门,活佛礼拜后向院中洒酒,然后脱鞋进殿。殿堂的右边设了一个高座,是给活佛坐的,殿堂中间两排六张小桌面对面,每桌后坐两个喇嘛,再往后一排也设有桌子和座位。喇嘛排着队让活佛摸顶,我们也跟在后面,让活佛摸了顶。然后喇嘛分开坐下,我们坐在殿堂最中间,两排桌子中间,面向佛像盘腿而坐。
我们的左手边第一个喇嘛坐得较别人高,他手中所拿的法器与活佛拿的相仿。他下面一位就是牵着妞妞说话的喇嘛,他是领着诵经的人,也用镲来敲击节奏。第三位是和他一起敲镲的。第四、五位是吹号的,号的长度较一个手臂略长,后来也换了一种牛角长号,声音呜呜的,不大一样。右手边都是些大喇嘛,第五、六位是吹法螺的。右边后一排靠着活佛坐的两人吹的长号约有两米长,从他们的座位一下伸到前面一排的座位后边。右边后一排靠门的喇嘛是负责敲鼓的。
在诵经声中,不断有喇嘛将不同的东西呈给活佛,活佛或摸或取一些,然后喇嘛就把其余的东西分给在座所有的喇嘛。我们在中间看着,小朋友的眼睛直盯着分东西的喇嘛转,因为中午没有吃饭嘛。总算在分了一些东西后,有喇嘛过来,分了我们一些饼干和糖果,还有送来一些饮料,小朋友们喜欢得紧,把糖果塞在自己的裤袋中,拿起饼干就吃,肚子大约是真的饿了,吃个不停。童爸爸问小家伙们要不要走,两个人一起摇头,还想继续看下去。过了一会,看到一个喇嘛拿了一罐水走来,每个坐着的喇嘛伸出手来,拿水的喇嘛用一个长勺舀一勺水倒在伸出的掌心中,接到水的喇嘛将水吞在口中,剩下的抹在头发上。我们在暗自嘀咕,这是不是神水呢?会不会给我们呢?才一勺,为什么不多分点呢?正思量着,分水的喇嘛走到眼前,我们连忙照葫芦画瓢伸手接水然后喝了一口,哇,原来不是水,是酒,差点没呛着,赶紧把剩下的抹在头发上,一边抹一边想,怎么分给我们这么多水,把头发都弄湿了。(典型的贪心啊!尤其配上我们个个眼睛都叽里咕碌四处乱转的样子,估计怎么看怎么象葛朗台~)
喇嘛要诵很长的经文,我们听啊听,不明其语不解其义。妞妞看着旁边的喇嘛面前摆着丰富的东西(很多我们是没有分到的),很是羡慕,“当个喇嘛真好,一边念经还一边可以吃可以玩。”
我们坐了有一个多小时,两个小家伙已经有点东倒西歪了,我们赶紧偷偷地撤走。两个小家伙还紧紧攥着没吃完的饼干,“回去给和坤和小多吃,回去给小麦哥哥和小玉姐姐吃。”
下午睡醒觉,我们沿河向上游散步。过了铁索桥,前面大约几十米远,就是九鼎龙潭了,这里的圣水。一潭水碧绿如玉,水清见底,潭中石头上青苔不多,鱼游曳于水草中。潭边山上仿效是龙泉寺和三圣宫,龙泉寺内供奉的是观音和龙王,三圣宫没有进去,据说供的是皮匠祖师,因为束河这里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的说法。
寺前有一块圆形空地,边上一圈树木高耸指天,空地中用石子拼出一个图形,中间是一只招财蛙,旁边有十二生肖。开始孩子们不知道,只是辩认出中间是一只青蛙,到晚间我们去闲逛时,在一家店里看到同样图案的木盘,问了老板才知道中间那只是招财蛙,是东巴文化中的一种吉祥物。
寺后有几株早晚花,孩子们在那里摘了好多种子,回到客栈种在花盆里,然后一晚上在不停地浇水,估计那种子都可以在花盆里游泳了。
D5,9月7日,晴。白沙。
早上租了一辆双人单车,一辆单车,孩子们坐在后座,大人们骑着,向白沙而去。
白沙也是一个古镇,较之束河和大研,更古朴更原生态。一路上车不多,两边田野里长满了玉米和向日葵,还有大片的野花,心旷神怡。路尽头的远方是玉龙雪山,不过现在天气还热,山顶上的雪几不可见,不过轻云薄雾间隐现着雪山陡峭而斑驳的石壁,透出的是雄伟、神圣、庄严的味道。
进白沙的路不是水泥或沥青的路面,而是大块大块方石铺成的路面,单车在上面有些颠簸。这种路面应该是以前的路,可以想见,以前的白沙是周围四乡里建设得很好的一个市镇。据说这里是木氏家族(是以前的丽江王)的发源地,这里的木姓是贵族的姓氏,和姓是平民的姓氏。这里也是纳西文化的发祥地。
白沙没有什么商业化味道,一条大街,两边沿街而设的一些店铺,东西都摆在街边。店铺并不多,我们转了一下,大约二三十间左右。店铺和家居混在一起,原汁原味,大多拶一张桌子摆到街上来。来白沙的外国人比较多,中国人却少,所以当我们走进一家小店想吃喝点东西时,看到的菜单大都是西餐餐点,喝的除了咖啡之外就是酸梅汤,于是我们要了五杯酸梅汤,叫了点快餐来吃。酸梅汤的味道很正宗,喝了又解渴又开胃。和这里的老板聊天,他是年初从北京过来的,和朋友合租了这个铺面,每年一万多的租金,平时在这里看看书、上上网、喝咖啡、打麻将,生活得很休闲。
街边有卖扎染布的坊子,院子里是各种各样的扎染布,还有手工织染的围巾。院子里还有很高的架子,也可以晾晒布匹,有时也晾晒些粮食。开坊的大嫂说这院子是她家的,旁边的铺子是她租的邻居的,卖一些扎染布制成的各种手工品。
绕到扎染坊后面一条小道的尽头,是白沙壁画的后门。白沙壁画是于明清时期,汇集藏传佛教、汉地佛教、道教和纳西东巴文化和技巧而制的壁画,这里也是木氏家族原先主要的建筑群,有大宝积宫、琉璃殿等处。
下午回到客栈,客栈的小妹正在忙碌,晚上大家要烧烤啦。
童童跟着小麦哥哥去拿木炭点火,掂着夹木炭的夹子,童小宝给小麦哥哥建议,“这个夹子好象有点坏了,你最好再买一个新的备着,省得坏了没得用。”小玉姐姐和艳华姐姐串了很多东西,一串串的,有青椒有玉米有韭菜有蘑菇有肉有鸡翅,好不热闹。
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客栈的七八个人已经坐在炉旁开始烧烤了,小麦拿出很多啤酒,小家伙们也拿着东西在烧,炭火的烟味和食物的香味缭绕在一起,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拢到了一处,大家说着吃着喝着,很快就融成了一个欢声笑语飞扬的集体。
童童调皮捣蛋个不停,而且因为没有午睡,被妈妈拎回了房间。妞子在楼下喊,“童宝儿,你那么早睡觉啊?我们可要玩啦。”童小宝一边脱衣服一边冲着楼下大叫,“你们玩得太晚,不睡觉,身体会忍不住的。太晚睡觉对身体不好!”
D6,9月8日,晴。束河:盘整+发呆。
太阳真好!
今天是个发呆的好日子。因为订了明后两天去香格里拉,所以今天休息。客栈里有洗衣机,可以自己随便洗衣,于是早上把衣服洗好,晒上,大大的阳光正好晒干衣服。
童童和妞妞追着小麦哥哥,小麦哥哥拗了一段竹子来挑蜘蛛网,那两个小朋友也跟着辣手摧竹,生生拗了几段下来,然后又是批又是削,意欲将竹子打造成趁手的兵器。童小宝还特意跑来问妈妈,合适的佩剑要多长。
妈妈在上网写博,爸爸在看书,生活好简单啊,就象这里的天,澄蓝,干净,连白云都懒得动一动,一团团趴在那里发呆,空气中都是轻松快活的气味。这里可以让人自由地挥洒想象力,所以,这里的哪怕一草一花都是风景,更何况,老天爷是何等善待这片土地,把水乡的温柔和田园的安逸、把雪山的雄峻和原野的广阔都安排在这一处,哪里都是风景,哪里都值得驻足,哪里都适合发呆。
D7,9月9日,晴。香格里雄古景区+上虎跳+噶丹松赞林寺。
今天去香格里拉。我们包了一部车去,刚好坐下,这样也方便。
早上吃了早餐,赵哥的车已经等在巷子口了,我们赶紧上车赶路。赵哥的车上放着纳西音乐,我们听到了烤鱼的帕吉哥唱的那道歌,真好听,又一次陶醉在其中。童童回来后还专门让妈妈上网找到这首歌播来听着学呢。
从束河出发,走了一段,绕到了香格里雄谷景区。后来听小麦说,有人将这里买下建了座庙,但凡去庙里的人可以抽签,解完签后,和尚就会让人随喜捐钱,所以,这里不应该算是一处景点,而应该算是一处散财之所。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下了车来,一路大颠小跑地冲进去,到了庙里看所谓的宝物——大约五十公分高的一尊木佛,下面有一处转盘,转盘边上刻着十二生肖。解说的和尚让我们找到各自的生肖后站定,伸手出来指住转盘,然后一起转,等停下来时,手指所指的签即是所求之签。拿了签,被带去解签,解完后,和尚递过来本子要求随喜捐款,我们恰好没带包,口袋中除了手机,别无一物,和尚让我们先写个数字,然后回去车上取来再捐,心下有些不爽,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让我们跑来跑去,似乎不是应循之道。和尚给我解签,让我下半年要顺其自然,既如此,那么我只好顺其自然,拒绝给钱,转身出门。
虽然有这样一些不快之事,但毕竟这里是丽江,这里还是有风景,下面是长长的峡谷,两边有梯田、人家,谷中是江水,拍拍照,心情也好了起来。
接着坐车,坐了约一个多小时,来到虎跳峡镇,我们先寻了个地方吃中餐。吃着吃着,远处的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竟突然云开雾散,露出来真面目,来不及多想,拎起相机狂按,总算捕捉到了一丝真容。
吃罢饭,一行人坐车到了上虎跳处。虎跳峡全长18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公里,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迪庆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上虎跳是峡谷中最窄的一段,离虎跳峡镇9公里,江心雄踞一块巨石(名虎跳石),横卧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为二,惊涛震天,水声轰鸣,雾气空蒙,蔚为壮观。
我们从停车场一路缘着石阶顺着峭壁而下,石阶百转千折,水声渐行渐近,拍打在石上形成的水雾也越飘越多。终于下到崖底,沿岸建了一行木桥,桥下即是滚滚江水。小家伙们一边高声叫喊着,一边还动来动去,童小宝手多多的毛病又犯,一会儿推搡一下妞宝儿,一会儿又抬腿想踢,把妈妈急得又吼又叫,和隆隆的水声比着谁的声音大。
从谷底往上爬可是很辛苦的事,正午的太阳毒辣辣的,石阶险陡,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爬山可真不是什么好滋味。一路上不时有轿夫在吆喝,劝说我们租个轿子把孩子们抬上去,不过妈妈们没有答应。小家伙们很是硬气,一路虽然辛苦,但也不吭不哈,咬着牙往上爬。等爬到顶上真是累得可以了,腿都有点发抖。
再上车,小家伙们就睡了过去,确实是很累啊。车子一路行驶,前方的天仿佛就在前方路口处等着我们,白云似乎伸手可及,我们一路在追逐着白云和蓝天,向香格里拉而去。路边的房屋变了一个样子,屋顶压着拳头大的石头,窗户外边用一抹黑色装饰出梯形形状,窗户的玻璃上有着鲜艳的彩绘,田野上不时出现嘛呢石堆,堆旁扬着经幡,提示着这里已经是藏区。
赶了三个多小时的路,终于到了香格里拉,大约是下午五点左右,时间还有,于是我们直奔被称为小布达拉宫的噶丹松赞林寺而去。
在还灿烂的夕阳中,依山势层叠而上的松赞林寺愈发显得金碧辉煌的。两座主殿高高矗立在中央的山顶,八大康参、僧舍等建筑簇拥拱卫,高矮错落,层层递进,立体轮廓分明,衬托着最顶端大殿的高大雄伟。据说,附近的僧人出家,就到本地所属的康参里住下,有时家中有钱,也会捐建僧舍,于是松赞林寺周边的建筑群就这样越来越多。
松赞林寺门口有一个不大的湖,叫做拉姆央措湖。湖中有一块草甸,甸上是一个嘛呢石堆。寺庙背山面水,气魄恢宏。
两间主殿里供的都是文殊菩萨,据说文殊师利与佛祖释迦牟尼为同时代人,他一诞生,就有三十二象,八十种好。这也和佛祖释迦牟尼相同,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一起,侍奉于佛祖释迦牟尼左右。佛祖释迦牟尼从三十五岁证道,到八十岁示寂,在长达四十五年的传教弘法生涯中,凡是大乘法会,都有文殊菩萨参加。因此,藏传佛教中把文殊菩萨视为第二佛陀来供奉。
殿的两侧是精美的壁画雕饰,画着释迦牟尼出生、出家、悟道的事迹。殿中有一个五谷坛城,如磨盘大,中间是一个金属的城堡,底座是一个圆盘,盘上盛满五谷,据说只要诚心地把五谷捧在手中洒向坛城,来年就可以五谷丰登。于是我们都洒了一把五谷,不知来年的光景会如何?
从殿里出来,头顶飞过一群乌鸦,乌鸦在藏传佛教中是吉祥的鸟儿,每当迷途的时候,按照乌鸦的飞行方向,一定能迷途知返。所以,在藏传佛教的寺庙里,迎门总会立上一个旗杆,上面的兜里放些碎肉。这些碎肉就是馈赠给乌鸦的食物。 引人出迷途,功德无量呢。
晚上住在香格里拉古城的客栈,新城那边的酒店很多很漂亮,但是没了藏区的味道。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个大佛寺,寺内有一个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转经轮,我们没有上去,远远的在入夜时分望去,小山上金色的转经轮比旁边的佛殿还要大,在晚风上缓缓地转啊转,很安祥宁静的样子。
D8,9月10日,阵雨转晴。普达措国家公园+回到束河。
一大早起来,匆匆吃了早餐,我们奔向普达措公园。普达措——藏语的意思是神助乘舟到达湖的彼岸。普达措里面可供游人玩赏的主要有三个部分:属都湖、弥里塘、碧塔海,海拔最低处约3100米,最高处达到4159米。
山里有些冷,有些人租了大衣穿,好在我们准备充分。在景区门口,我们上了景区内的游览车,景区内的路线共60多公里,步行是肯定不行的。游览车会送我们到一个站,下车后步行到下一个站,再上车,这样,我们可以步行几公里而已,那几公里却是最美丽的地方。
在属都湖,我们沿着湖上的栈桥一路前行,桥下时而是湖水,时而是林地。 这里树木笔直参天,人显得极其渺小。突然,桥边蹦出一只小松鼠,一点不怕人,在人的身边跳来窜去。孩子们很是兴奋,这可是第一次见小松鼠啊,而且还是那么漂亮的小松鼠。松鼠把孩子们手上戴的念珠当成了果子,竟然从树上探过身来,趴在人手上品尝念珠,当发现上当了,松鼠就一跃而下,在树林间窜行得远去。一路上,竟然有好几只小松鼠,孩子们一见松鼠,故技重施,松鼠每每都上当,不过,这倒让妈妈拍下了一些好相片,憨憨的小松鼠在孩子们身边跳跃嬉戏,可爱极了。
弥里塘是一大片草场,这里放牧着牛、马、羊,怕扰了它们,我们只是下车,远远地看看,照几张相片而已,导游只给我们五分钟的时间。
去下一站碧塔海的路上,天下起了雨来,于是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线,不再徒步,而是坐车直接到海拔最高的山顶,遥眺群山环抱的碧塔海。这里的风景美丽自然,没有一点人为破坏的痕迹,倒下的大树也无人搬动,就这样静静地烂掉,化成土壤,再滋养新的植物和动物。藏民们相信,每一株树每一块石都住着一位神灵,所以他们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所以现在的西藏和其它的藏区才能有这么美丽的原始森林和原野,所以这里才能吸引那些来自城市里的人们去亲近自然。如果人类一直这样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现在的地球又将是多么美好、干净而清爽啊。
下得山来,我们在景区内的餐厅吃中餐,味道不错,价格也不贵,可见这里还是民风淳朴,如这里的大自然一样,单纯朴素。
从普达措出来,已经是下午两点左右了,我们启程回丽江,孩子们都累了,于是我们没去长江第一湾,直接奔束河而回。有一点点小小的遗憾,使我们更期待下一次的旅程。
D9,9月11日,晴。茶马古道博物馆+玉湖村骑马。
早上起来,还早,于是牵着童童去茶马古道博物馆。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清晨时分,没有人,只有我们两个,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有介绍束河的历史,介绍徐霞客来这里游览居住的事情,有介绍束河皮匠的发展历史和故事,有介绍茶马古道的路途、故事和老相片,有洛克关于丽江的研究,有红军长征路过此处的介绍,林林总总,原来,束河的年轮里竟也沉淀了这么多的历史痕迹。
这里有大觉宫的壁画,与白沙壁画相仿,中间绘的是文殊菩萨,周围围绕着道士、罗汉、菩萨、飞天等诸多神色各异、栩栩如生的形象。只是画面斑驳,大多图象湮灭不清,要努力凝视才能看出大略。
踏着晨曦,我们回到客栈,小麦已经帮我们找好了马匹,今天要一遂孩子们的心愿,好好地骑一次马。
我们的目的地是玉龙雪山山脚下的第一村——玉湖村。
还是老办法,三个大人各骑一匹马,孩子们和马夫骑。从束河往白沙走的路上,马儿在溜达,我们放开缰绳在拍照。孩子们觉得这样的速度还要两人一骑实在是不大过瘾,于是央求着,马夫牵马前行,孩子们终于可以自己单独坐在马上,兴奋得很。过了一会儿,童童得寸进尺,于是马夫连马儿都不牵了,离得童童和马远远的,独自行走,童童自己拉着缰绳,前行、转弯、站住,玩得不亦乐乎,小脸儿既严肃又兴奋。
从十一点出发,到一点半,才到得玉湖村里。这里很少游客,因此,我们只好随便找了一户人家吃饭,这家的主人是一位退休的老师,临街的房子卖杂货,后面的院子自己住,她的院子是最近几年才起的,由于雕花门窗饰物繁复,一块雕花板就要一百元,有的门窗不止一块雕花处,所以这院子建下来,造价竟也不菲,要五十万元之多。
等饭吃的功夫,我们在附近走走,见到一个纳西老人,穿着东巴传统服饰,头上戴着一顶十面冠(这是我起的名字),一手拿剑一手托着铜盘,盘下有一个柄,据说这是纳西族里有文化有地位的老人才能穿着的服饰。孩子们和他照了几张相,老人开口要求我们多少付一点费,于是我们递上了少少的拍照费。不知老人是否以此为生呢?
吃完饭,步行去了洛克故居。洛克是一位美籍奥地利学者,他以美国《全球地理杂志》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身份进入云南。并在1921年至1949年居住在丽江,他本来是采集植物标本的植物学家,后来却醉心于东巴文化,成为一位人类学家。他是向世界全面介绍纳西族历史文化、特别是潜心研究东巴象形文字的第一个西方学者,因此得到了“纳西学研究之父”的称号。在丽江期间,他就一直居住在玉湖村。据说,他根据自己对这方土地的观察和理解,撰写了《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这本书是大16开的,有562页,共有55万字和255幅当地人生活的照片,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得以向世界展示,洛克功不可没。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故居里没有工作人员,我们没能进去近距离地接触一下洛克当年所生活的地方。只是遥想,以现在的条件,我们在束河住个十天,都已经开始思念家里的舒适了,而洛克当年放弃美国的生活,在这样古老、原始的地方,一住28年,还带着保镖几度重走茶马古道,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没有这种对文化的执着和热爱,又怎么支持这样经年累月的付出?
从洛克故居出来,我们打算去玉柱擎天,俯瞰一下玉龙雪山下的风景。走到山脚,才知道要回村买马进山的票,及古城维护费等,罢了,本来也就是来骑马为主的,风景已经看了许多,不看也罢。
掉头回程,孩子交给马夫在后面慢慢走,大人们尝试策骑狂奔。双脚一夹马腹,身子往下一伏,一手扬起缰绳,一手抓住马鞍,马就撒开四蹄腾飞起来,人半站在马背上,有种飘飘然的感觉。一辆大客车超过我们,车里的游客向我们挥手,于是,回应着挥了挥手,再夹一下马,口中催促着马儿,开始追车。车上了游客趴在后窗向我们喊着什么,听不见,也没在意,只是一心想着,加快加快,冲啊冲啊!
可惜没奔出太远,客车转入白沙的停车场,我们的马儿也放慢了速度,等一等远远落在后面的孩子们。在停车场的边上,啃两口草,安抚一下乖马儿,很是心情舒畅。后面回束河的路,继续腾云驾雾一般的飞驰,偷偷地笑,想,自己现在是不是象过去的大侠呢?很威风很酷吧。
回到束河已经是下午六点来钟了,前前后后七个小时,居然觉得似乎一眨眼就过去了,马背上的时间,怎么过得如此之快?马背上的感觉,似乎还来不及消化和琢磨。拍拍马儿和它告别,竟有一丝不舍。
番外:骑马与胳膊的关系
俺容易嘛?一边骑着马一边端着单反狂拍,又要找角度又要凑人数,一会儿上马一会儿下马,一会儿跑到队尾一会儿窜到队中,呼啦啦,在马背上愣是拍了两百多张相片,腿还得使劲夹着马。结果是,大家下得马来,有的说屁股疼,有的说大腿疼,只有俺一个,叫唤胳膊疼。
大家奇怪了半天,骑马怎么会胳膊疼呢?疼的这么奇怪?百思终得其解,原来胳膊疼不是骑马骑的,是端相机端的。呜呼!
D10,9月12日,晴。收拾行李,回程。
到家已经是13日凌晨两点了,童童坚持着下了飞机,取了行李,上了出租,然后就倒下再也睁不开眼睛了,只好抱着上楼,擦擦就睡。我倒在床上,虽然很累,但困意不大,心似乎还留在束河、留在那片干净、质朴、美好的土地上,恍然觉得,那片山川、那段岁月,带着轻笑,暖暖地拥抱着我,然后陪在我身边,向前方走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