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


《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

文/君子道杨善君

第二节 千古一帝的那一缕风情

古都十三朝,长安,骊山。

曾经的西安叫大兴,唐代改名长安。古诗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这些烙印在时间的脚步下渐渐模糊,唯独留在了文字中,历久弥新,芳香如故。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让人们的思绪再回那狼烟与激昂的时代。

回望长安古道,仰望当日晴空,遥想骊山魅影,又想起千古一帝的那一缕风情。

骊山,景色翠秀,美如锦绣。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故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

骊山自古以来,都与仙女和倾城美人有不解之缘。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秦始皇骊山戏仙姑,还把他陵寝建在骊山脚下。他是想再遇仙缘,还是情缘未了?

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华清池演绎着难舍难分的爱情故事;

民国时期的蒋总统在骊山也留下一块“遮羞布”…真所谓,琅华照寒烟,帝王也风流,烟花深处有香软,最是销魂瘦…

史称“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把寝陵建于骊山,是出于风水考虑,还是他心中那缕偶遇未圆的风情?

秦陵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风水格局考究的帝王陵寝。采用道家“紫气东来”的设计理念,以都城咸阳为原型,外观呈玉玺印状,周边护卫整齐,山川河流俱备,内置水银滑动,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而造。是典型的易象之法,长生之道,风水之局。

《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

始皇赢政一生,年仅49岁。他的一生都是战斗的一生;小时做质子,受尽人间冷漠,青年做皇帝,受尽吕氏及仕臣轻视,他的情爱独钟阿房,但却无力自主。他的人生是残缺的,但也是霸道的。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号称“千古一帝”。

骊山,属秦岭山脉之分支,主脉应来自昆仑山脉,而骊山属秦岭山脉分支得分“枝”脉,从风水角度讲,“父母山”强大有力,而骊山水出东北属子孙位,卦象艮位,水土相克。秦朝以“水德”正居,故有“水土不服”之局,延祸及子孙。

骊山也是秦岭地质变化而形成的突兀山体,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其山势逶迤,树木葱茏,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马形山属离卦,五行属火,水火相冲或相济,快发而急促,旺发少绵长。

秦陵选择骊山脚下,有其风水之因,也有其情爱所至。此地名为篮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正好符合“依山造陵”之理念。其二是,秦始皇与神女共游骊山之说,不管是否真假,最起码这个故事是千古一帝心中的一朵情花…

《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

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一句“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这充分表明秦始皇与骊山神女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也与他追求“长生道”有很大关系。

秦王朝时间并不长,从风水角度讲,这与秦陵和另外三大工程有很大关系。

秦王朝定咸阳为都,位于九仲山之南,渭水以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从其大地之势看,有龙凤之象,日月地表俱齐,在风水学上讲,是一个风水俱佳的宝地;雄伟壮阔的九嵕山下,云雾缥缈之中,是莽莽苍苍的八百里秦川。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孕育了周、秦、汉、隋、唐等12 大王朝帝国,是名副其实的“龙脉”之乡。

风水讲,山是大地的骨架;水是万物生机之源泉。八百里秦川有一条渭河,从南穿行而过,使咸阳的龙脉气象更加丰润。

按五行的理念,周朝属“火德”,代周而兴的秦自然属“水德”。水旺于十月,所以秦王朝立法中便以十月岁首。

水对应五行中的黑色,秦便尚黑,衣服旌旗都用黑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的成数为六,秦的符信、法冠等长、高六寸,车宽六尺,驾车用六马,以六尺为一步。就连秦陵的始皇寿衣龙袍等均是黑色绣金龙。全按法度而行。可以说大秦王朝,处处可见“水德”之印痕和祭祀“水神”的风俗。

《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

秦王朝立朝不久,就大兴木土,建阿房宫,筑万里长城,铺秦直道,修始皇陵;这四大工程,开山截水,严重损坏整个秦川的自然风水。不但使百姓生于水火,自身也丧其德政,山枯水息,自居“水德”而损其水。故易数已显,旺于十,而终于六。故秦始皇死后六年,秦王朝殇。

诗曰:骊山风水独好,夜雨风花笑。温泉洗凝脂,夜半金帐劳。亡君一声叹,三尺华丽,五更销……


《唤醒远古的风铃》一一风水趣闻集

(续载中华风水趣闻)谢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