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04:虽说人无完人,也有不同的类型可以选择

#颜读论语#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论语204:虽说人无完人,也有不同的类型可以选择

上节课我们讲了过犹不及,其实是对做事做人的分寸把握问题。这是一个千古难题,为什么会如此呢?


做人做事归根结底,是一种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内心世界、内在人格的投射。把握不好分寸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人格不完善,在于这个投射的源头不完美。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里会有那么完美的人呢?讲完了子张和子夏的问题,再来看看其他学生们的不完美。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氏是当时鲁国的真正掌权者,拥有巨额财富,甚至超过了开国君主周公。即便如此,他依然贪心不足,不断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求是指冉求,也是孔子的学生。被季氏看中去做大管家、总参谋 长。他尽心尽力为季氏敛财出谋划策,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获得财富和地位。


攀附富贵可以,但助纣为虐就不仁义了,是立场和价值观的问题。


冉求也曾经纠结过,因为深受孔子教导,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违背天道。他因为征税的问题,曾经来请教孔子的建议。孔子强烈建议少税惠民,但最终没有被冉求采纳。


孔子看到冉求的一意孤行,很生气也很伤心。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说,冉求不是我的徒弟,我也没有这样的徒弟,你们给我把他轰出去吧!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必须有个正确的价值观掌舵和依托,否则就是废材,与民为敌,不仁不 义。


学问学的核心不是知识,而是仁德之心。所谓知书达理,就是要通过学习读书,获得真理。这个真理就是仁德之心,天下为公。


知道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并能择其善者而从之。


冉求是个人才,但不是个仁者。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大的最根本的缺陷了,也是人才观里最遗憾的事儿了。


社会本就善恶并存,好坏相依,每个人每天所作所为都在选择不同的站队。正是这种不同的选择,才成就了不同的人生。这种方向性的错误是根本致命的。


为富不仁、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是孔子极力反对的。


想想我们的保险业务,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呢?是否有唯利是图、助纣为虐的现象呢?值得深思呀!不能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钱是赚到了,可是心黑了。


冉求在富贵和仁德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天底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就像这四种类型。


柴也愚,柴是高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 30 岁。高柴比较笨,是那种悟性很差、总也不开窍的那种人。这种人是比较让人着急的,人家能闻一知十,而他闻一知一都做不到。


这样的人是对师者对伙伴耐心的考验,对这样的学生还能循循善诱,平心静气就算修炼到家了。


有些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遇到了愚的孩子是最伤心伤气伤肝的。愚者是个普遍的存在,让你无能为力。


为什么会愚呢?在人生最关键的成长时期,见识和思考地太少。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一代比一代聪明?因为所听所见的信息量一代比一代多,所以一定要在成人之前开窍才行。


愚说的是高柴这样的人,而曾参呢?鲁。鲁是比愚好一些,多了一些直在里面,做事不会拐弯,心直口快,直来直去。


说他比愚好一些,是多了主动性。愚的人不知道该怎么提问,问题太多不知道从何问起,而 鲁的人问的问题都是浅显的幼稚的问题,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不会自己寻找答案,不会自己思考总结。


鲁的人自己会痛快,不会像愚的人那么憋屈,但对他人也没有多大益处。相反,还可能带来诸多伤害。因为鲁的人不会在意别人的想法,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这样的人在保险销售队伍里也是常见的,我行我素,具有主动攻击性,也有适合他们的客户,那些喜欢被别人做决定的人。


师也辟。师就是子张了,过犹不及里我们说过他,太过。辟,就是偏激、极端。在这样的人眼里,世界就是二元化的,非黑即白,没有灰度,没有中间地带。


人只有好坏之分,具有鲜明的两极化。所以,他们说话做事总是钻牛角尖,不接受更多的可能性。对我好的都是好人,如果一个人是好人,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好事。这就是典型的极端思维。


想想我们的销售,是不是也利用了这类人的极端思维?


说辟的人是极端的可能有些不中听,说他们简单幼稚不成熟也可以。就像你无法给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讲明白一个人一件事的更多可能一样。他理解不了,也会更加糊涂,脑容量不够,思考力不够。


孩子们的童真世界里就是简单、纯粹,童话故事里就只有好人和坏人两派人物。通过不同时代的影视作品,也能看到不同时代社会的主流人群的素养。


看看那些经典的老故事片,就知道我们父母的那一代人就是比我们要简单、单纯。所以,他们才能成为文革主力军,成为无数骗子的盘中餐。


而现在的谍战影视剧和主流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多面性,反派也会有柔情和无奈。 这就是成熟和包容,理解和共情,完全跳出了二元性的牢笼,才能看到多样性的可能。


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事没有绝对的成败。一切都在好坏成败之间游走,说不清道不明。


由也喭。喭,读燕,就是刚猛。由就是子路,说子路这样的人太过刚猛。他们算是最投入、最重情重义的一类人,做事不计后果,也可以承受一切后果,就是敢死队队员。


他们勇气过剩,智谋不足,开疆辟土,为人所用。


以上四种性格的人,是通过四个学生各举一例去说的。都不完美,是不是?那么颜回完美吗?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回也其庶乎,屡空。说颜回呀,怎么说呢?其庶乎,他距离完美差不多了,在修养和学问方面真的是比较好了。但是,屡空。就是常常是一穷二白,穷困潦倒。没有钱,也没有权。


这贫穷是不是缺点呢?当然是。在孔子看来,学问是一定要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所谓利人利己。


对于颜回,孔子认为他没有用好才华和聪慧,解决自己的困境,造福更多人。没有学以致用就是颜回的短板。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不像子贡,赐就是子贡。你看子贡学问可以,虽然没有颜回 强,但他不走寻常的仕途,而是从商去了。


货殖就是经商,做买卖,搞经济,而不是搞政治。亿则屡中,亿就是预测、猜度、判断。亿则屡中,就是对经济规律的判断总是神准。


拿今天的话说,投资股票,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赚。说子贡的财商,是映衬颜回的书生气。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而子贡却是孔子受惠最多的学生。因为子贡有钱,孔子及学堂几乎都是子贡供养着,你说颜回和子贡哪个更重要?


一个是精神需要,一个是物质需要,都不可偏废,而又不能在一人身上完全。所以,你说人呀,哪里会有完美的。


即便是汽车,一辆车也是远远不够的。


出去展业拜访,最适合的是两座敞篷跑车,好停车很方便;日常城里家用最好是五座轿车;一个人或者夫妻两个去越野度假最好是两座越野;一家人出去自驾,最好是五座或者七座越野车。你说是不是?


而男人呢?显然一个也不够。一个男人最好能全力以赴去赚钱,一个男人能形影不离、知寒知暖、周到细致、温暖入心,一个男人可以照顾孩子、做好家务、任劳任怨。


一个女王应该有三个男人。女人也一样,贤惠的未必知性,知性的未必懂情趣,懂情趣的未必专情。一个男人也应该有三个女人。


这样论下去就会明白,人世间就是如此,不完美不如意就是人生。


所以,放下贪欲和执念,那是一条不归路。不完美本身就是完美,缺点本身就是优点。关键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和场景中,和对的人匹配就好。这就是人世间的和谐密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