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翡翠A十B可以收藏吗)

我们现在常常见到的翡翠饰品多是以金镶嵌翡翠戒面制成的戒指、耳环、项链、手链;而清代至民国时期,常见的翡翠饰品是朝珠、翎管、扳指儿、龙钩、别子、手镯、戒指、耳坠、表杠、烟壶。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1、朝珠:朝珠是清代大臣上朝时配戴的饰物,是所有饰物中最隆重高贵的,有珍珠朝珠、珊瑚朝珠、琥珀朝珠等等,其中翡翠朝珠由108颗翡翠 珠组成,上好的翠朝珠多配双桃红碧玺纪念,壮观美丽。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2、扳指儿:最早是实用性的器具,在射箭拉弓时,以扳指儿护手指。到清代扳指儿逐渐演变为纯装饰物,上到皇帝下到大臣,平时均爱戴个扳指 儿,以表示不忘武功。扳指儿有诗文的、山水的、人物的等等,方寸之间精工细做,传情达意。闲聊时,互相欣赏、比评一下彼此的扳指儿,也成了一种很雅的消遣。以扳指儿所用原料分,有青玉、白玉、碧玺、象牙、玛瑙、翡翠等,其中以翡翠扳指儿最为珍贵。上好的翡翠不用再施雕琢,完全以翡翠本身天然的颜色、质 地、图案取胜。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3、翎管:是清代官员帽顶上用来插翎子的。翎子的不同表示官阶不同,翎管也成了非常重要的身份标志。扳指儿和翎管配成一套卖叫一套“扳翎”,是最体面的礼物。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4、龙钩:是衣服上的带钩,和带扣一样都是束腰时系带的用具。龙钩一头雕成龙头,一头雕整只小龙,也叫“螭虎”。人们多将翡翠龙钩做案头摆设,下边配上木座,占地不大,但非常气派。带扣与龙钩的作用类似,是由两块翠组成。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5、表杠:翡翠表杠中间常镶一金扣,用来拴系怀表,下边有时还配翡翠表坠。好的翡翠表杠比怀表要珍贵许多。故宫博物院亦收藏有成套翡翠表杠、表坠。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6、发簪:形式种类繁多,有蝴蝶、蜻蜓、蝉、螃蟹、蝙蝠、蜘蛛、蝈蝈等各种动物,佛手、灵芝等各式花草,有吉祥纹饰图案,还有较为罕见的以龙为题材的簪。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7、图章:说起翡翠图章,不能不提一对让我难忘的图章。1997年的夏天,来了一对老夫妻找我,两位老人个子都不高,老先生手里拿把扇子,不言不语,老夫人说一口老北京话,很能说也颇有主见。他们打开手绢包,露出了一红一绿两枚图章:绿的是翡翠的,四方柱形,四个面上都没工,顶上是云头纹钮;红的是碧玺,圆柱形,顶上伏一狮子。尺寸小巧可爱,玲珑剔透。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8、烟壶:翡翠烟壶是烟壶中比较特殊的品种,上好的原料配上上好的做工是能卖大价钱的。烟壶专场拍卖中常能看到压轴儿的翡翠烟壶。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9、摆件:摆件是首饰以外一个大项,可分为器皿、山子、人 物、动物、植物等几大类。但由于作为收藏项目,现在能够购买收藏翡翠摆件的人还非常少,我们就不做过多介绍了。其实人们常说的四大国宝就是翡翠摆件。摆件中可容万物,日月、山川、河流、云雨、树木、房屋、小桥、船舶、天仙、神佛、凡人、花草、鱼虫动物,再配上诗文题目,俨然就是一幅立体水墨画。可以说,翡 翠摆件的工艺完全继承了中国数千年玉文化的传统,并沿袭宋代开始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要旨。

大家看到后边的翡翠首饰,可以看到翡翠也可以被琢成规矩的戒面,像宝石一样用贵金属镶嵌成现代首饰,并可与钻石等宝石相配。它亦西亦中,亦古亦今,这正是它生命力的表现。可以说21世纪珠宝将非翡翠莫属吧。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10、旧式镶嵌首饰:翡翠戒指多为素马鞍戒;其它首饰多以黄金(1227.70,-0.60,-0.05%)镶嵌,与现代首饰比,金属所占比重较大,多与珍珠、碧玺相配。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11、现代镶嵌首饰:翡翠被琢成椭圆形蛋面,或正方形、长方形戒面,与西方珠宝品位相近,以钻石等宝石陪衬,以翡翠本身材质之美取胜。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12、珠链:也许珠链是由朝珠演变而来,珠链带有隆重高贵的气息。现代社会一串翡翠珠链是最能表现女性高贵气质的饰物,也难怪近年来翡翠珠链的价格动辄几百万、几千万,总是位于翡翠饰品的最高位。

珠链和手镯是翡翠首饰中价位最高的两种,原因是这两种饰物对原料的要求最高:原料要大,颜色要均匀一致,不能有绺裂、杂质。一粒戒面达到这种要求都不容易,何况一大块翠料,所以极品的手镯、珠链价格多在千万元以上。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13、手镯:也叫“钏”。手镯是唯一由清代至今加工方法、佩戴方式没有改变的首饰。手镯中最讲究的当属满绿翠镯。有一段绿的,如果种份好, 也价值不菲。有一种是白地,带红翡、绿翠两种颜色,称“福禄寿”。还有一种是紫色手镯,称“紫罗兰”。如果紫色外还有绿色,叫“春带彩”。

古董翡翠收藏的十四大门类

14、花件:所谓花件其实就是玉佩,也叫别子。清以前称玉佩,清代叫别子,现在则多叫花件。

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门”微信公众平台:sc-men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