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生相克五行八卦——吉林省造八卦光绪元宝(五行八卦)

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质地浑厚有实感,收藏价值附带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生相克五行八卦——吉林省造八卦光绪元宝

相生相克五行八卦——吉林省造八卦光绪元宝

钱面:珠圈中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上下环汉字:吉林省造(中心八卦图)库平七钱二分

,左右各辛丑。钱背:中心为蟠龙图案,圈外上环“SZECHUEN PROVINCE(四川省造)”,下环“7 MACE AND 2 CANDAREENS(7钱2分)”

吉林省造(中心八卦图)库平七钱二分极为罕见。

— 藏品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其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过关,龙鳞清晰,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它有着历史熏陶,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

背景

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著名的英国伦敦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英国大工业的介入,使银币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相关史料

史料 1:清光绪十二年(1886),两广总督张之洞于广州筹创\"广东钱局\",并鼓铸银币,全套造币设备均向英国的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订购,并聘请外籍技师。光绪十五年(1889)该局投产,初铸有5等币值之\"光绪元宝七钱三分银币系列\"与\"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系列\"(即\"七三番版\"与\"七二番版\"),开中国近代官铸机制银币的先河。惟因钱币铭文\"光绪元宝\"被英文围绕,遭清政府驳回,故未正式发行。

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该局铸行新版\"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系列\"。共计5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库平三钱六分,含纯银八成六;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库平七分二厘;库平三分六厘,均含纯银八成二。银币行使后,市面行用,商民称便,后经清廷下令作为法币,而成为晚清中国自铸机制币的典型规范。这套银币因大量发行而为较易收集的一套银币。

尔后,各省群起效尤,竞相设厂鼓铸。朝廷官员也认为自铸银币既可免银两解库出入之弊,又可调剂银之不足,并可收回利权,裕国利民。故尔不待朝廷下令推广,已有天津、广东、湖北、北洋、江南、安徽、新疆、湖南、奉天、吉林、福建、云南等十余个省相继效仿,设厂铸币。由于各省各自为政,钱法混乱,导致所铸银币成色重量不一,且镌以省名,相互抵制。

史料2:中国机制银元始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广东,由于商民皆喜用,官府又获利丰厚,随后各省竞相效仿。据民国时期蒋仲川著《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载:\"陕西省造币厂,虽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筹办,终未正式成立,该省银币,仅由湖北造币厂代铸样币若干枚,兹得到一元、五角、五分三种、真如凤毛麟角,绝少仅有,是为名贵珍品,此外二角及一角辅币,想必亦有样品,苦于无法搜罗耳。\"

另据施嘉干《中国近代铸币汇考》:陕西\"下属四种(指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三分六厘四种银币),均系试样,为当时湖北厂代铸之样版…… 试样独缺壹角者未经发现也。\"货币史专家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中也称\"陕西的一元龙洋为外省代铸\"。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