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五行(二十四节气与五行关系表图)
有茶友看了我的关于周易和五运六气方面的文章后,来找我聊天探讨,有些问题很有意思。
上一篇《行气铭与五运六气》里,篇幅所限,有些细节没写的那么清楚。下面就一些问题,我聊聊自己的心得看法。
前两天去“天堂明堂景区”看演出,回去的时候,发现有一条灯光很亮的路,我们走近发现,路两旁的灯箱上,把“二十四节气”按照顺序和现在的习惯,标着节气时间和大致的太阳视运动经纬度和物侯特征。
同行的孩子很高兴,因为她发现几个与节气有关的诗,她都背过,兴致勃勃的给我们背起来。大家夸她,她兴奋的蹦蹦跳跳。同行的朋友说,我小时候也背这诗,可是都没注意过,原来真的与节气有关。你说过去的古人,没有经纬度,他们怎么能把节气定出来?
二十四节气通常的表述是“立杆测影”,简单的来说,就是影子越长,太阳离北半球越远,天气越寒冷,北半球新获得的热能越少。旧有的热能潜藏在地下越深,太阳到达南回归线那一天,日影长度到达极限,然后又开始慢慢缩短,所以我们就把日影最长这一天,定为冬至。
夏至正好相反,是北半球日影最短的时候,太阳的位置离北半球最近,白昼的时间最长,北半球获得的热能也是最多,我们定为夏至,夏至后,日影又慢慢变长。
在观察中,一个完整的太阳周年运动,就是从头一年冬至的子时到来年冬至的子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0度,一个昼夜行一度,以冬至为起点,90天后,日影处于冬至日影一半的位置,所以这一天定为春分。同样的,秋分与春分在日影的位置相同。
所以,换一种理解方式,以“地道”的角度看,可以把二十四节气理解为成“太阳的热能(阳气)在四时流转中,在天地间不同位置的多寡,所引起的动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变化”———对农耕文明来说,“二十四节气”就是“神技”。它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只要遵守二十四节气的规律,只要有土地和种子,粮食就能顺利长出来,人就能活下去。
——古代重视“二十四节气是为了“养活人”,那么到了现代,我们就可以试着实现更进一步的目标——养人。
“养人”,中医也叫“养生”。道家叫“命功”。名称和具体手法有差别,但是目标其实都是一样的。
人生于大地之上,想活的健康长寿,脱离不了自然环境,所以古人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大地提供基本的养分,但是活的质量如何,要看“天”。
这个“天”是什么?
就是气候,就是“五运六气”。
很多人在学易或者学古中医学时,最头痛的莫过于“一字多义”。很多对古中医的误解,也来源于对此。一句“左肝右胆”,难为住了多少人,其实只要系统的学过五运六气古天文学,一句“左升右降”就说透了,可是就是这一句话,背后隐藏着一整个“天人合一”的思维。
我们的先民讲“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
就是天道,地道,人道是可以互相对应借鉴的。
用什么对应?用先后天八卦图。
对应的是什么?对应的是运行程序。
所以,先民用八卦图为传世显学,所有讲传统文化的理论,都绕不开后天八卦图,但是在深入具体的学习“天文”“地理”“医道”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各自都有专用的表述方式和语言,当说到“对应”关系时,就借用“易”的语言,也就是后天八卦图,但是这种统一更多时候,是为了让学者从高处着眼,从“天地人”这个大格局,建立完整的“天人合一圆运动世界观”。
在易学里,1-9这几个数字,先民用单数表示“地道”,双数表示“天道”。
为什么是双数表示天道?因为天道通过“阳气(热能)”来影响地和人,而阳气只有在流动中,也就是通过“气候”来影响大地和人的物侯,病候。所以它必然有两种形态,获得阳气的状态和失去阳气的状态。
所以只要涉及天道和医道,都要分出来阴阳二态。所以,看到阴阳,四时,六气,就可以初步判断,讲的是天地间,阳气的流动运行。
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应用和细分,在脑海中勾画出运行图,基本就可以知道,具体讲的是哪个层面的知识了。
明确了“天人合一”的三道,再看五运就简单多了,哪必然是以大地为主体,气在大地上的四时流动位移状态。
很多资料笼统说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运行。
但是“金木水火土”又是什么?
五运,可以理解成阳气(热能)在天地间的四时流转位移。为了方便,借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特性来为符号:
“金”取“收敛向下”之意。
“土”取封藏收纳之性。
“水”有三种形态:润下,封固,蒸腾。所以,五行运动,水处下,遇寒封固热能,遇热升腾化为“君火”润养木性。
“木”遇水方生。取“复苏”之意。是大地的生机。
“火”是无形之物,最特殊。必须借助其他物质才能被显现,火是能量运动后的产物,没有独立的质量形体,所以“火”是“木性”生发后的“果”,遇到“金性”,又依“金性”敛下。
“金”再将收敛的能量敛入土里的水中。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大地上,五行圆运动自然生生不息的运行,万物化生其中。
五行是“地道”的运行程序。但是运行的依然是“阳气(热能)”,不过这个热能受五星和月亮的运行周期影响,运用到人的身上,出现六种状态,“风,热,暑,湿,燥,寒”。
这里,千万别把现代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或者古代的五星代入进去,否则,自己就把自己的学习之路堵死了。
“金木水火土”五星是现代的叫法,古代有专门的称呼:木星—岁星,火星—荧惑星,土—镇星,金—太白星,水—辰星。
在学习古天文学时,我对先民最敬服的一点就是:古人对天象的态度——写实,也就是说,所有我们涉及到的古天文学,先民只记录“象”。完全的自然科学态度。
这里,大家可以参考这幅图,五气经天图,最中心的位置,就是“五星经过二十八星宿时的轨迹和呈现的颜色”。
五气经天图和二十八星宿图,就是五星的轨迹经过二十八星宿区域时呈现的不同色泽。古代先民观天发现,五星轨迹经过二十八星宿时的呈现的不同色泽明暗度对地球上大气的干湿度有明显的影响。归类总结时,把五星对应“五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时,五行是地气的运行程序,古人说的五星,也只有当他们的轨道经过二十八星宿区域时,呈现的颜色才对地球有观察意义。所以古人用“玄,苍,丹,素,黅”来命名五气。
五行运行的是“气”,“人法地”,人体内也是五行相生相克,不过这个气在人体内,有三种,一个是先天父母给的元炁,一个是后天我们吃的五谷精微之气。还有一个就是呼吸之气。
人的每一次呼吸,就是与大气同步,外界通过气候影响个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天地间,也是每时每刻都受气候的影响。
人秉天之气而生,遵循地之法则而成。人体内部就是一个完整的“五行运行圆运动”。
这三种气进入体内,运行五脏六腑,循行十二经络,中医命名“六气”,为什么是“六气”?
人体五行运动必有六气。为什么?很简单啊,人活着就是在消耗能量,只出不进,哪肯定不行,多出来的哪一气,就是补充的“阳气(热能)”,所以“火性”有两种:一是君火,一个是相火。
这个“相火”就是不停往“五行运动”里加的燃料。也是热能阳气。
所以,五行运行六气。
五运在地用“金木水火土”为符号,在天运行时,就要用十天干来划分。两两一组,互相又分出“阴阳”。
在五运六气古天文学方面,我只是初学者,文章是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同好的同学们探讨和指正。
感谢阅读,喜欢古天文学的小伙伴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