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内涵丰富,但它的形成真跟屈原关系不大……
资料图: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油墩街镇漳田渡十余条龙舟在湖上竞技。 杨帆 摄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上官云)端午节到了,这几天朋友之间聊到过端午,大概“吃粽子”是标配话题。而对于“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咋来的”这些问题,回答也是出奇地统一:纪念屈原。其实,尽管该传说流传广泛,但认真分辨下端午节起源的几种说法就能发现,端午节最初形成以及很多风俗,真的跟屈原没多大关系。
端午节有各种小名。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它还能叫“重五”“重午”,“端”原本就有开头、初始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初五”。据统计,端午节叫法更是多达二十几个,甚至包括“地蜡节”“五蛋节”这么生涩的名字。
现在的端午节被人们过得各种欢乐祥和,但在最初,它这个时间节点很不招人待见,端午节也不是个吉祥的节日。古代医疗条件太差,一到农历五月蚊蝇开始繁殖、百病滋生,人们无力应对,便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月中的第五日就更是毒月中的毒日、恶日。
资料图:端午佳节临近,甘肃轩辕故里清水县传统手工荷包香飘街头。雷金锋 摄
恶到什么程度?那时很多人认为,就连端午出生的孩子都不吉祥,应该扔掉。据说东晋大将王镇恶,也是因为生于端午,祖父才给他起名“镇恶”。《风俗通》佚文还无厘头了一把,记载:“五月盖房,令人头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发明了端午节种种禳解灾异、采药、佩香囊的习俗,有的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另外,也有学者认为,端午节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可能你会说,那吃粽子、赛龙舟总应该是跟屈原有关吧,不是人们在他投江自尽后,用来纪念他的吗?那也未必。据考证,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吴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在被认定是屈原本人的作品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舲船实质上就是当时一种竞渡用船。
资料图:龙舟在湖中辟波斩浪。万朝晖 摄
而粽子,最早相关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显示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西晋周处在《风土记》中称“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可见古人夏至也吃粽子,不是只在端午节吃这种美食。
目前,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文献,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但那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辞世后400多年的事。如果端午节真的是源自纪念屈原,那么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文献很难会毫无记载。
资料图:一位老人正在包粽子。张浪 摄
其实,关于端午节,不只有一个“纪念屈原”说,在不同地域,还有人为是源于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只是,学术界大都认为那是牵强附会之词,理由大致与上述原因类似。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流传,因而“端午纪念屈原”说法影响很深。
总的说,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以纪念屈原跳江自尽,最后形成后来的端午节传统习俗。所以说,端午节民俗大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时间不断向前发展,也还在不断注入新内容。(完)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