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国君,渤海王高季兴独乘扁舟在惊涛骇浪的乱世中求存
弱肉强食,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刚刚有了一席之地的高季昌,很快就遇到了麻烦。
曾经占据过江陵府的雷彦恭此时已经成为了武贞军节度使。
雷彦恭乃是武陵洞蛮,秉承其父雷满之性,贪婪残暴。他推翻其兄雷彦威之后,自己独霸武贞军,带领军队四处打劫抢掠。
对于江陵这块曾经进入口中的肥肉,雷彦恭总是念念不忘,因此江陵已经成为了他每次打劫抢掠,必到之所。
本是荆南襄州两使留后的贺瑰无法两头兼顾,对雷彦恭的趁火打劫一时间无可奈何,因此朱温才把这江陵之地给了颖州防御使高季昌。
面对雷彦恭的劫掠,高季昌一边加筑江陵的防御工事,一边招纳贤才。
高季昌与贺瑰不同,他出身低微,深知机会难得,对于机会就像是扑猎者对于猎物的渴望,每一次都绝不放过。
另外江陵虽小,却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江陵城的地理位置可见一斑。
得此佳地只待日后升值,因此高季昌精心打理,日夜不眠,江陵城在他的治理之下日渐起色。
朱温终于在907年夺取唐朝地位,建立梁朝史称后梁。
唐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本是武贞军节度使的雷彦恭却背叛后梁,投靠了后梁的敌国弘农。他与楚王马殷私下商议一起出兵攻打江陵。
楚王虽为后梁所属,但是马殷对于江陵城的存在却是虎视眈眈,既然雷彦恭有心一起出兵,他自然乐得奉陪。
马殷以为两军联手江陵唾手可得,但是他低估了高季昌的能力。
高季昌先一步派兵驻扎于公安,断了武贞军雷彦恭的粮道,古语云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没了粮食补给,军队自会溃散,雷彦恭与马殷的联军很快就被击败,双方各自退走。
雷彦恭在与马殷的联合中,发现了楚王马殷不过如此,因此又对楚国动上了心思。
退兵不久,就悄悄带兵攻打楚国的岳州,结果没能成功。
接连四处出兵,雷彦恭基本上已经把周围的人都惹遍了,忍无可忍的梁太祖朱温不但撤去了雷彦恭武贞军节度使的爵位,还命令高季昌与马殷联合攻打雷彦恭。
高季昌二人都受过雷彦恭的骚扰,因此一拍即合,高季昌马上就派自己的元帅倪可福汇合楚将秦彦晖出兵攻打雷彦恭的老窝朗州。
一直出兵四处攻伐的雷彦恭见到终于被人打上门来,不由心里慌得一比,急忙向自己的靠山弘农王杨渥求救。
弘农王杨渥是曾经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之子,弘农也就是南吴,即后来的南唐,五代十国之一。
杨渥接到消息,马上就让泠业、李饶带兵前去支援。
要说最恨雷彦恭的当非高季昌莫属,经过多年奋斗而得来的江陵府,在自己的整治之下正百废日兴,渐有起色,唯独这雷彦恭隔三差五就来骚扰打劫,劫完就走,追又追不得。
这一次总算有机会出口恶气,高季兴心中想的就是除恶务尽,此番出兵就要把雷彦恭打得彻底从此地消失。
淮军来援的消息被高季昌得知,高季昌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把淮军引到江陵城外马头岸,那里对面便是江陵府的奉城江津戌,两岸隔江相对,大江在此处瑰丽宏伟,波澜壮阔,真个是长江之险地。
此间的马头不仅是长江水道通往江陵府的一处咽喉要道,马头与江陵府更是互为犄角之势。
淮军不明地势,在马头岸被高季昌打得大败,狼狈而逃。淮军本想绕道再去支援朗州,却又被岳州刺史许德勋阻拦,不得已只好退兵。
朗州之内雷彦恭见救兵不至,只得凭介其父雷满当年留下的城外沟壑引入的沅江,将联军阻挡在外。
联军一度难以下手,最终秦彦晖手下禆将曹德昌带领数十壮士,于夜间趁雷彦恭不备之际,潜水入朗州城内,在城内四处放火,并打开城门,秦彦晖得以带兵入城,里应外合之下,一举攻下朗州,雷彦恭兵败逃窜至广陵,他的几个兄弟却悉数被擒。
朗州城破,解决了心腹大患雷彦恭,高季昌与马殷二人皆大欢喜,楚王马殷得到了朗州。而高季昌也真正被朱温授为荆南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此时,高季昌的江陵府在四面强敌环视之下却人才济济,势力已经逐渐壮大。
高季昌志得意满,心想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我要把这弹丸之地变得更加稳固,必须向外面扩张,他的目光瞄向了被蜀国夺去的原属荆南的夔,万,忠,涪四州。
高季昌踌躇满志,计划周全之后,便即带兵从水路进攻夔州。
只是蜀国乃是王建所创,王建带着部下从唐末一路披荆斩棘打到蜀郡,其大战小战之多,高季昌实难相比。
此时镇江节度使兼侍中王宗寿镇忠州,夔州有刺史王成先。
王成先见高季昌兵多船众,便先让招讨副使张武举在夷陵江横上铁锁。
紧接着便带兵船与高季昌相战,高季昌不讲武德,事先预备好数条火船,两军在水上开战之时,突然把火船放将出去四处纵火,烧断了蜀军的浮桥。
蜀军一时间大败,高季昌乘胜追击,追到夷陵江处,便见铁锁横江,把整个夷陵江截成数断,战舰根本无法逾越。
恰巧此时风向突变,火势倒转,返回烧向高季昌的战船,这一下措不及防,荆南兵众被火烧死,不得已跳水溺亡者不计其数。
高季昌自己乘坐的是军中最大的战舰,其上面蒙着一层厚厚的牛皮,即防火又防箭。
谁知蜀军预备了飞石车,飞石体重坚硬,愣是把高季昌所乘的战舰给砸断了,高季昌仓惶之下坐上一条小船方才逃得性命。
这一战高季昌大败,损失精兵数千。
高季昌此番虽败,却并没有因此停下向外扩张的野心。
912年,朱温被儿子所弑,梁朝势力顿时江河日下,对于高季昌的控制手段也就逐渐减弱。
后梁与后晋对峙之中,高季昌又趁机把手伸向了襄州。
高季昌谎称襄州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暗中投靠晋王李存勖,自己要助梁攻晋,夺回襄州。
高季昌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奔向襄州,可是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自幼就以骑射出名,在战场上驰骋多年,败绩鲜闻,两军一战,高季昌不敌,大败而回。
高季昌借机大骂孔勍狼子野心,不知感恩,与孔勍绝交,并且以此为借口,中断向后梁所上贡赋。
梁末帝当时全部身心都放在北方战事之上,就是与晋王李存勖的战争,实在无暇顾及荆南这一小小的弹丸之地,不但未对高季昌深加责罚,反而优容相待,封高季昌渤海王,并赐他兖冕剑佩。
已经五十七岁的高季昌这一时期养精蓄锐,利用自己的江陵府为七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向周边四国,讨要过路费。
凡是从它江陵府通过船只货物,都要向他缴纳一定的费用,不然就留下货物,对高季昌来说雁过拔毛,人过留财,高季昌在此搏得了一个威震天下的美名,高赖子!
高季昌回想往日与朱温的爷孙之情,再看看现在每况愈下的朱氏王朝,不由感慨万千,“战火不断,乱世浮沉,那应该给朱家的贡赋最近还是给上吧。”
世事无常,变幻莫测,战场之上更是瞬息万变。
梁晋之争忽然就到了最后一战,汴京之战虽不能说惊世骇俗,在历史上却也算震古烁今,只因这一战有五代之中六位皇帝参战,六皇加持,梁氏一战而溃,从此又一个新的朝代开启了。
庄宗李存勖进驻洛阳,高季昌为了避李氏庙讳,更名为高季兴。
李存勖对于高季兴的做法很是满意,于是下诏慰谕。
新皇登基居然对我宽慰晓谕,高季兴与手下诸将一时间受宠若惊,司空薰等人便劝高季兴:“陛下亲自下诏书宽慰大王,想必对大王信任有加,大王应当趁此机会,进京与陛下多多亲近,这样一来,我们江陵府能够得到陛下垂青,则万事可兴矣。”
诸人之中,唯有一白衣文士最是清醒,他连忙劝道:“大王,且多多思量,进京之事有待商榷啊!”
高季兴抬眼看时,这人羽扇纶巾,颇有当年公瑾之风采,正是自己煞费苦心方才请到帐下的贤士梁震。
梁震见高季兴目中存疑,便继续说道:“大王虽然自主荆南多年,但身份地位皆是前梁所赐,归根结底乃属前梁旧臣。如今天子之父间接死于前梁朱氏之手,其仇堪称血海,而今二十年血战刚刚完结,今上尽灭梁氏,神器大宝方入其手。便只怕今上余怒尚未完全消去,大王乃是梁氏旧臣,一遭相见,若是引起旧恨,难保不生加害之心,大王还是深思熟虑,明哲保身才好。”
梁震一番话说得高季兴心头迟疑,他看看梁震,又看看露出期盼目光的司空薰等人,一时间竟是不知去还是不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