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荆南的高继冲,在北宋借道灭虢之策下,乖乖交出了南平国印

创业不易,守家更难。

五代十国最小一国,南平在高家两代家主高季兴与高从诲先后身故之后,其蹭遍天下的“赖”字战术无人继承,高赖子三字便自十国之中不复存在。

继承荆南的高继冲,在北宋借道灭虢之策下,乖乖交出了南平国印

高从诲除了颇有政治头脑,其撒种子的能力也不遑多让,在他日理万机,兢兢业业的努力之下,他的妻室一连为他生了十五个孩子。

十五个孩子当中,据说他最喜欢的是第十子高保勗,但是在高从诲临去世之前,却把荆南的大权交给了他的第三子高保融。

高保融字德长,从太子舍人,到节度副使兼峡州刺史,最后继承了荆南节度使,同时也受封为渤海郡王,南平王。

后汉的时代,是高保融最幸福的一段时期,因为后汉朝内政乱不休,无暇顾及其他,所以高保融波澜不惊地享受着南平王养尊处优的富贵生活。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自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即位之后,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有了统一的势头。

在柴荣马不停蹄的奔走之下,高保融的心再也不能平静,懦弱无能地本性让他只会做三件事,第一,不断劝导其他小国投靠后周,第二接连向后周进贡,第三所有决策权都让他的十弟高保勗来决断。

他想做到眼不见为净!

柴荣带领后周的精兵强将杀到南唐边境之时,高保融为了表示自己对后周的忠心,派遣手下大将魏璘带领一百艘战船,以及三千水军从夏口出兵顺着长江东下,接应后周军队攻打南唐。

继承荆南的高继冲,在北宋借道灭虢之策下,乖乖交出了南平国印

另一方面,高保融不想惹恼紧邻自己的南唐李景,所以又让自己的客将刘扶携带书信,入南唐,劝李景向后周称臣。

后周军队大败南唐,李景试出了后周柴荣拳头的软硬,知道打不过,恰好此时又收到了高保融的劝降信,所以当着朝臣的面宣布,向后周称臣才是良策。

让高保融高兴的是,自己送出的书信不但劝降了李景,还让柴荣看到了自己的忠心。

柴荣有带头大哥的风范,很好,既然你这么识趣,就要有赏赐。

于是柴荣赐高保融绢帛百匹。

高保融劝降劝上了瘾,劝完李景,紧接着就又向后蜀皇帝孟昶发出了劝降信。

孟昶为人好大喜功,虽然在处理朝中专务聚敛的武将之时曾经雷厉风行,但是在真正亲政之后,却是亲逆远贤,自己更是贪淫好色。因此在是否向后周称臣的策划中,居然听从臣下建议,要秣马厉兵,长期备战,保家卫国。

高保融见孟昶不识大体,急忙向后周柴荣上奏,“后蜀不忠久矣,王师若是出兵,臣愿领兵出三峡以助王师。”

柴荣见奏大喜,再次下诏嘉奖高保融。

高保融对外软弱,对内迂腐,又无治理之能,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兄弟高保勗决定。

长期如此,便有人瞧出端倪,欲借机取代。这人不是别人,还就是高保融的堂叔高从义。

高保融无才无德,却有点运气。

高从义的徒弟高知训觉得造反风险很大,还不一定能成功,不如告密的收获多,所以直接将高从义要谋反的事密奏给了高保融。

高保融当着大家的面,给这位堂叔网开一面,流放松滋。

结果,暗中派人在松滋将高从义杀死。

继承荆南的高继冲,在北宋借道灭虢之策下,乖乖交出了南平国印

南平高家的政权渐渐出现了松动。

后周柴荣虽然英武不凡,可惜寿命却短,中原天下白白便宜了他最信任的心腹大将赵匡胤。

北宋的崛起,让高保融更是心惊肉跳,为了保住这弹丸之地,他一年之内,三次向赵匡胤进贡。

即使这样,恐惧也不断折磨着高保融脆弱的心灵。

终于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高保融惊惧而死,时年四十一岁。谥号贞懿。

高保融身故,而他的儿子高继冲此时年幼,其十弟高保勗便顺理成章接替了荆南节度使的职位。

高保勗年少多病,身体瘦弱,而且口吃,不过这些并没有阻止其父高从诲对他的喜爱。据说即便是高从诲盛怒期间,只要一见到高保勗就会喜笑颜开,怒气自解。

因此高保勗又得了一个绰号,“万事休”。

高保勗头脑清晰,遇事果断,颇有政治才能,所以才能在高保融为荆南节度使期间,替他决断政事。

有的人在他人无助时能担当大任,替人分忧解难。偏偏在自己执掌大权之时,却将那份大义撕得粉碎,高保勗就是这样一个人。

高保勗继任荆南节度使之后,仿佛时空错乱般,变成了另一个人。

高保勗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淫魔,他把宫中嫔妃玩了个遍,然后白日招嫖,将城内妓女悉数唤入宫内,陪其宫中的士兵大示宣淫,自己则与宫中嫔妃在一旁观看,以此取乐。

继承荆南的高继冲,在北宋借道灭虢之策下,乖乖交出了南平国印

高保融在位期间,还有高保勗管理国政,如今高保勗在位,他自己一心沉迷于肉欲之中,国政无人管理,致使军民都对他生出不满。

粉黛胭脂具是梦,如今梦醒骷髅现,

高保勗本就弱不禁风的身体,在欲望的侵蚀之中,每况愈下。

高保勗似乎看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急忙招来亲信梁延嗣,匆忙问道:“我即不久于人世,我若亡故,我的诸位兄弟何人可即这荆南之位?”

梁延嗣便说:“主公可还记得贞懿王吗?贞懿王在世之时,万事具托付于公,贞懿王病重又将荆南诸事完全交于公手。如今贞懿王的长子继冲年岁已长,主公当可将这荆南交还予他。”

高保勗:“不错,吾所受,吾当还,只是中原一统之势,不可阻挡,小小的南平只怕也撑不了多久。”

当年十一月,高保勗身故,时年三十九岁。其侄高继冲立为荆南节度使。

高继冲字成和,高保融之子,高保勗之侄。高继冲为人谦和,既不像其父那般懦弱迂腐,却也没有其叔当年遇事果决的政治头脑,但是却有一样,心善,在当地百姓心中留下德誉。

可惜的是,高继冲在荆南还没有来得及集聚大量人气,中原一统的局势,却已让他措手不及。

此时,湖南的武清军节度使周行逢身亡,当年与他一起结拜的兄弟张文表,不愿意就此归付周行逢的儿子周保全,而起兵造反。

继承荆南的高继冲,在北宋借道灭虢之策下,乖乖交出了南平国印

周保全为了平叛,一方面派遣大将杨师璠讨伐张文表,另一方面向北宋赵匡胤求援。

正是这一次求援,开启了北宋一统天下的局面。

赵匡胤一统中原之心,已经是箭在弦上,只是差了一个契机,偏在此时,周保全送来了这个机会。

建隆四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北宋大将慕容延钊领大军前去协助湖南周保全,却暗中命慕容延钊假道荆南,施假道灭虢之策。

慕容延钊向荆南节度使高继冲表示,奉太祖之诏,借荆南城道路一用,只为兵过城外,以讨伐湖南叛将张文表。

高继冲手下大将李景威倒是看得明白,急忙向高继冲上言:“兵不厌诈,不见当年假道灭虢之祸,而且北宋赵氏之心人尽皆知,这城外的约定,多不可信,若想保住荆南,还需严阵以待。”

这时候,荆南判官孙光宪却上前两步,义正言辞地对李景威说道:“你不过是峡江的一介百姓,鼠目之光,焉知皓月之光岂可与日争辉,更遑论知晓成败之数。中原一统之势,在周世宗之时,便已初现端倪,如今北宋兴起,圣主出世,王朝之师,如龙似虎,我等以何阻拦?”

接着孙光宪又劝高继冲,应当趁此时机,把远近斥候赶紧撤回,封闭府库,以待王师。

孙光宪本是蜀人,因为蜀地战乱之时,而避祸荆南,但他才学过人,被当时荆南高季兴的谋士梁震欣赏,并把他推荐给高家。

孙光宪虽然受到高氏的重用,但是却心不在此,他一心想在诗坛上一展才华,却被用为处理政事之臣,因此才发出“宁知获麒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的言辞。

孙光宪身在荆南,却心系诗坛。

继承荆南的高继冲,在北宋借道灭虢之策下,乖乖交出了南平国印

想来诗坛圣手孙光宪的语言比李景威更能直击人心,高继冲被孙光宪的一番话说动。

李景威见高继冲如此,心中的那团烈火,立时犹如被冷水浇灭,一时间心灰意冷,仰天叹道:“其心果不在此,书生误我荆南,可叹当年家主所创南平之地,即将尽为他人所有。大势已去,我不想见荆南故土为他人所夺,生而无用,不如一死。”

接下来,李景威就用自己的手掐死了自己。

然而李景威之死并没有唤醒高继冲。

很快,北宋的大军在慕容延钊的率领下,兵临城下。

高继冲带了自己的亲兵出城相迎,城外与慕容延钊方一想见,慕容延钊的前锋军却已经迅雷不及掩耳般趁机冲入城中。

高继冲瞠目结舌之际,急忙转身奔回城中。哪知城中大街小巷,已然遍布北宋精兵,旌旗甲马鲜亮耀目,一瞬之间,高继冲眼花缭乱,以为误入了北宋的城池。

高继冲一人一骑站在原地,看着旗甲分明的北宋军队,一时间心中大惧。回想李景威将军的话,此刻果然应验。只是即便知道北宋的图谋,看看自家军队,再瞧瞧对面的精兵良将,只怕这滚滚而来的大宋铁蹄,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匹敌不过的,不由长叹一声,既已如此,不由顺势而降。

当下,高继冲拜见慕容延钊,向他献出荆南的牌印。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向其他小国展现出北宋的宽宏大度,继续拜高继冲为荆南节度使。

继承荆南的高继冲,在北宋借道灭虢之策下,乖乖交出了南平国印

乾德元年九月,高继冲率领亲族将吏五百多人,入京朝见宋太祖赵匡胤,被任为武宁节度使。

至此,五代十国之中最小的国家,“南平”,历时五十七载,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