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城隍庙的传说(介休城隍庙传说)

一、 城隍庙的来历

“城”即城市,“隍”指有水的护城壕。相传,过去县以上的城市都建有“城隍庙”,供奉代表一级阴曹地府的地方官城隍神,俗称“城隍爷”,保护城里人的安全。

传说,城隍爷大公无私,执法严明;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敢伸张正义,惩恶除凶,保国安民;能应人祈求,旱时降雨,涝时放晴;是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阴间长官。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达到长久统治天下的目的,大肆鼓吹神鬼的威力,震慑臣民。下令全国封王、公、候、伯四个等级重修“城隍庙”。京城城隍封王,省、府城隍封公,州城隍封候,县城隍封伯,规格与当地的官署衙门相同。并要求全国各藩王的亲王、知府、知州、知县亲自主祭“城隍爷”。于是,各地便出现了“阴”“阳”两个衙门。

蔚县城隍庙的传说


二、蔚县的城隍庙

相传,蔚县有两个“城隍庙”。一个是“县城隍庙”,一个是“州城隍庙”,另外还有一个“城隍爷行宫”。

(一)县城隍庙

“县城隍庙”建于县城何处?众说不一。有的说建于县城北“真武庙”西城墙根下;有的说建于县城北县晶体管厂附近;有的说建于县城萝川影剧院附近……据说规模不大,现在踪迹全无。

(二)州城隍庙

“州城隍庙”位于县城小街南路西(今城隍庙巷11号),坐落在县州衙(蔚州署)正西。占地2000多平方米,现存后殿、正殿、前殿、东西跨院以及各院的东西配廊,殿内壁画,若隐若现。

城隍庙巷头起建有牌楼(俗称红牌楼),经牌楼西行50米左右,路北便是“州城隍庙”入口,也叫山门。“州城隍庙”南建有一座古乐楼,逢年过节,城隍出巡,都要请戏班子唱大戏,感谢神灵。

山门外建有四柱木牌坊(牌坊抢杆的青石底座仍在庙门口),东西两边是一对石狮子,正前方竖有两根旗杆。山门呈八字形,正中间为庙门,地面铺青石板(又叫平地戏台),左右两边是马童庑,三面封山,一面敞开,庑内塑有红白两匹骏马,昂头抬蹄,两个马童倚马而立,英俊威武,庑前设有木制排栏。山门门楼朝北有较深的出檐,形如乐楼的前檐,关闭庙门,便是坐北朝南的平地戏台,方便老百姓们唱还愿戏。

庙内前院正中是前殿,俗称“过殿”,平时不供奉“城隍爷”塑像。只有在“城隍爷”出巡时,先将木制的“城隍爷”塑像请到“过殿”祭奠,然后抬上轿出巡。出巡归来,先在“过殿”落轿,再请回中殿供奉。“过殿”东西两侧砌有砖券角门,角门之上建有钟鼓楼。

钟鼓楼前面建有东西跨院各一处,是庙内人员的办公及生活小区,供道士、善男信女饮食起居、学习功课,跨院的砖券门楼东西对应。跨院南面建有东、西配廊各5间,廊壁绘画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夜叉罗刹等令人胆战心惊的鬼怪画像。前院过道两边,塑有手执刑具的站班衙役塑像。

从“过殿”的东西角门进入中院,院内正殿,也叫大殿,是“州城隍庙”的主要建筑,造型独特,庞大宽深,雕梁画栋,雅典壮观。殿内供奉着两尊“城隍爷”塑像,泥塑像身高两丈,头戴金冠,身穿蟒袍,腰系玉带,龙眉凤眼,庄重威严;木雕“城隍爷”是个大木偶,关节上安装着机关,能站能坐,大小与真人一模一样,雕琢精细,珊珊如生,方便“城隍爷”出巡上下轿;身后有宫女侍立,两侧是8个判官的塑像。大殿的东西两侧各建配房3间,供奉着十殿阎君塑像(俗称“单双阎君”,“单日子阎君”一、三、五、七、九日值日,“双日子阎君”二、四、六、八、十日值日,传说,不论哪天行凶作恶都有人管着)。大殿台阶下,塑有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的塑像,特别是两个高大的站班侍卫,威武森严,令人倏然,塑立在右边的“豁唇侍卫”更加狰狞可怕。传说,谁要在庙里叫它“豁豁”,晚上肯定做怕梦;他还经常在晚上跑出庙去,买酒喝、买肉吃、和人们押宝赌博,给的金银都是泥捏的、纸币都是“鬼票子”,老百姓花不来。而老百姓给的真金白银和纸币,他也花不来,第二天仍然放在原处不动。现今的一个传说更有趣。

传说,有个孝子去上坟,边烧纸币边说:“现在的 ‘鬼票子’印的和真钱一模一样。”当他快把纸币烧完时,突然接到老婆的电话。问他:“昨天从银行取得10万块钱放哪啦?”他回答说:“还在老地方。”老婆着急地说:“哪有呀,都是‘鬼票子’!”他急忙低头一看,顿时傻眼啦,原来坟前烧的“鬼票子”全是货真价实的人民币。更神奇的是,晚上他竟然梦见他的父母对他说“儿呀,你捎了那么多钱全是假的,我和你爹一分也花不来,以后可千万要捎点真的啊。”故事传开,人们都说钱的来路不正,是“城隍爷”让庙里的“豁豁”跟上了他,使其阴差阳错的。

中院的东、西两侧各建配廊7间,廊壁绘画阴间鬼怪、地狱酷刑、六道轮回等图案,劝诫人们安分守己,行善积德,尽忠守孝,弃恶扬善。

从大殿的东西角门进入后院,院内正殿,也叫寝宫。正殿内供奉着“城隍爷”和“城隍奶奶”,塑像笑容可掬,四目传神,墙壁绘画,光彩夺目。正殿的东西两侧各建配房3间,西配房是“城隍爷”和“城隍奶奶”休息的地方,朱床锦幔绚丽夺目,侍女塑像姿容娇艳,有的沏茶倒水、有的吹拉弹唱、有的眉目含情……惟妙惟肖,无一雷同。东配房是给“城隍爷”和“城隍奶奶”做饭的地方,侍女腰系围裙,头扎薄纱,有的捏包子饺子、有的案前切菜、有的添柴烧火……形态各异,神情专注。

(三)城隍爷行宫

“城隍爷行宫”是城隍爷出巡时休息的地方,位于蔚州镇太平庄村(今小广场西大柳树附近),坐北面南,砖木结构,面宽三间,前后裹檐两出水,没有窗户,正面三个砖券门,正门抬城隍爷出入,东西门供善男信女、道士出入,东西约8米,南北约5米,宫内壁画保存较好,北墙正中4面屏风壁画,东西两边壁画有泥皮掩盖,西墙壁画清晰,蛟龙戏水,东墙壁画有泥皮掩盖,南面门头之上绘画农民耕种场景。

(四)城隍庙与五道庙

传说,“五道庙”供奉的是五通将军,他很有同情心,杀富济贫,开释无辜,是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冥神,在民间他与钟馗齐名。但蔚县民间传说“五道庙”是“城隍庙”的下属机构,每个街村都建有 “五道庙”,俗称“五大庙”,或建在堡门口、或建在村十字路口、或建在巷头起。也有人说“五大庙”就是“小庙”的意思,武大郎开店个子大的不要。“五道庙”的大小不一,有的高1米左右,最高不超过2米,三面封山,正面开口或设门窗,有的绘制壁画,有的塑有神像。正中为五通将军神像(俗称“五大爷”), 右边为土地神塑像,左边为山神塑像;五通将军右脚踩着一根狼神(绳),左脚踩着一根虎神(绳)。传说,人死后,只要到“五道庙”烧过纸、上过香、报了到,他们就可以保佑亡灵安全到达阴曹地府。

三、城隍爷出巡

“城隍爷”出巡是旧社会非常热闹的迷信活动,一年三次。清明节出巡叫“收鬼”,为避免鬼魅危害老百姓,特出巡缉拿;七月十五叫“访鬼”,专门受理屈死鬼申诉,为屈死的冤魂平反昭雪,使屈死鬼早入轮回;十月初一叫“放鬼”,说是农闲啦,放鬼出来散散心,有城隍爷看着翻不了天等等。

传说,“城隍爷”出巡都是在清晨,将“城隍爷”抬入轿内,道士击云牌三下,庙门外燃放鞭炮,浩浩荡荡的城隍队伍开始出巡。最前面是“肃静”“回避”各8面虎头木牌,鸣锣开道;接着是28面彩旗队,上面分别绘有青龙、白虎、太极八卦、日月星辰等; 64执事,手里拿着刀枪剑戈、金爪、月斧、朝天鐙等;为父母、亲人身穿红衣裤的还愿人;善男信女们手执柳和伞;全城各寺院道观的和尚和老道列队随行,尚和托铜钵、挥佛尘,道士击木鱼、吹笙管;20人提着贴有城隍字样的大宫灯;4人抬香炉,一路香烟缭绕;最后是16人抬着“城隍爷”的轿。从“州城隍庙”起驾,途经牌楼底下、鼓楼底下、出东门,经过小北关,到达太平庄村的行宫后,开始供奉整猪整羊、点蜡烛、焚香、烧冥币,各界人士、善男信女、平民百姓分拨行香叩拜,礼毕送上香火钱。太阳落山后,和尚诵经,道士念咒,敲锣打鼓,抬“城隍爷”回府。

蔚县城隍庙的传说


四、民间的城隍信仰

听老人们讲蔚县“州城隍庙”的建筑风格、庙内殿宇壁画以及供奉的鬼怪塑像,如八大判官、十殿阎君、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壁画地狱酷刑等,十分阴森恐怖,但民间对城隍庙十分敬畏,对城隍爷非常迷信。为什么呢?传说种种。

(一)“发路票”的传说。一种说法是,人死后都要到阎王爷那去报到,听候发落。城隍庙是必经之站,没有“城隍爷”发的路票,冥国落不了户;另一种说法是,死在他乡异地的人,魂归故里时,只有到城隍庙领路票,才能引魂回籍,不然就成了野鬼。即使现在,在蔚县还保留着为死者举行“送路”“报庙”的习俗,到时候,都要到“州城隍庙”烧烧纸、上上香、报个到,顺顺当当领路票。街村的人死后,到“五道庙”报到,由“五大爷”为他们发路票。

(二)“审夜堂”的传说。老早年,人们得了疑难杂症,没办法的时候,都要到庙里上上供、烧烧香,请神仙保佑病人早日康复。要是鬼怪缠身,则到城隍庙里请“城隍爷”晚上开堂审鬼,先给“城隍爷”上供品再给鬼神烧金银纸、路票等,更重要的是,要给庙里上布施,供庙里的道士生活。

(三)“告天状”的传说。相传,“城隍爷”神通广大。上天可以面见玉皇大帝、天宫诸神,为老百姓伸冤;地狱可以面见阎王爷、冥国神鬼,召回冤魂等等。如果老百姓遇到不平之事想伸冤,就请个识字的先生写状子,写好后到城隍庙“烧王告”状子,“城隍爷”就可以替他上天“伸冤”。如果瘟疫流行,就要赶快抬上“城隍爷”出游,镇压鬼魅,保护地方太平。如果遇到大旱大涝之年,就要到城隍庙去请“城隍爷”与“龙王爷”讲情,天旱降雨,天涝放晴,保佑老百姓五谷丰登。

这些迷信活动的产生与留传,追根溯源,主要是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老百姓对“阴间”与“阳间”之说深信无疑,认为人死后,既能得道升天,过神仙般的生活,逍遥自在;也能坠入地狱,受尽酷刑,永无出头之日;还能转世人间,男耕女织,享受天伦之乐等等。因此,对待鬼神有着天壤之别。鬼是凶恶、黑暗、恐怖和地狱的代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之恐惧、逃避、驱赶、镇压;神灵则是善良、光明、福运和天堂的代表,保佑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对之敬仰、拜服、欢迎、祈祷。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好多迷信活动人们不再信奉,所以“州城隍庙”也就格外冷清了。但作为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如“州城隍庙”和“城隍爷行宫”遗留下来的建筑、古壁画等文物还是要尽量予以保护。

搜集整理:宋尚学、李永生

编辑:贾智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