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赵成民的文化强国梦
【赵成民艺术简介】
赵成民,1946年2月生于东北长春市。197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文革后首届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导师为中国雕塑前辈大师刘开渠教授、傅天仇教授、指导老师为钱绍武副教授。九十年代曾多次担任中国画及书法全国级的评委及国家级的学术活动和研讨。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有关水墨画、雕塑、书法方面的艺术理论文章,学术论文共达五十多万文字。如国家核心刊物《荣宝斋》、中国美协刊物《美术》、四川美术刊物《当代艺术家》等等。文章如《雕塑艺术断想》、《全才怪才陈老莲》等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雕塑家、画家、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自二零零二年亲自在八达岭选址,占地近四十亩亲自设计督造赵成民艺术工作室及雕塑园,综合工作面积约三千平方米。自此赵成民艺术开始进行第二次艺术长征,立志总结五十年的艺术历程。埋头创作与世界接轨的现代的但是有自己独创品格的、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而努力。近年来凭借其中国画作品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十大画家。二零一零年首次参加北京地铁艺术创作,即西红门站点和高米店站点的不锈钢装置雕塑《历史瞬间》、《天籁之音》就一举获得全国公共艺术范例奖大奖。近日又有两件雕塑作品入选国家剧院并收藏。
(文/赵成民)一个艺术家,除了自己对文化传统、对于当代文化要有基本的把握外,同时也要力争去做对广大民众文化的普及和自身素养再提高的事,以期在宏扬民族文化方面作出贡献。
作为炎黄子孙,对于自己国家过去是历史文明古国、当下终于再度辉煌而倍感自豪的同时,应当反思:在全球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仍由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价值观作为主宰?我们如何让一个东方的文化强国影响当今世界?
具体地仅从某个点来剖析。唐装旗袍、灯笼、折扇、小桥流水……这些仅是中国民族文化表征的一部分,而作为中国文化内核的精髓之一的“气”、“悟”、“和”,才是西方人生疏、认为神秘而不可知的真正由来。无疑这是只有东方人、中国人才有的智慧,是贯穿一切文化领域的哲学。
如“气”:中国书法的功底历来用筋、骨、血、肉、“气”作为判断和追求,中国画用“谢赫六法”作为学习的准则。其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风水学的要素是藏风聚“气”;养生学是养“气”;相学中以气观相,紫“气”为佳,晦暗之气为次;气象地理学要灵“气”,谓之人杰地灵;中国医学强调“气”血两旺,“气血充盈、百病不生”。《黄帝内经》故曰:“人之所有者,‘气’血耳。”中国文学同样是文以“气”为主,“气形于言”、“气积而文昌”。总之,中国的哲学中统括为大的是宇宙之气,小的是自身之气,如《庄子》言:“人之生,气之聚也”。故要“养浩然正气”,故曰“天下一气耳”。
如“悟”:佛教之“觉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首偈子成就了震烁古今的禅宗六祖——慧能法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顿“悟”、“悟”出。“悟性”乃中国一大境也。
如“和”:“和之至也”(老子语),作为中国最后的帝王宫殿——故宫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为宇宙之“和”,中“和”为“和”中,乃中庸之和之至也,是和谐,通俗地讲即和谐社会,和谐自然。于右任一语中的:“虚能引‘和’,静能生‘悟’”。
钱绍武先生曾讲中国古代雕塑有哼哈二将。大肚子一个凸一个凹,是为气也。西方雕塑艺术如同科学研究,解剖尸体,研究骨骼、肌肉,中西理念不同,各有所长。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把西方“节段性”理念发展到了极致,也走到了当时艺术标准的尽头。于是19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只有否定,把重心放在真实骨骼肌肉的紧张和松驰的态势之中,而被西方称为印象雕塑大师。而后,这“节段性”的理念使其一代否一代,称谓“大师”的寿命越来越短,艺术流派越来越多,最后只能拿出观念、口号来招摇过市。从某种角度来看,相当于医学上的治标、艺术上的近视,造成了“否定”哲学、“战胜”哲学。中国医学讲究治本、中国的哲学没有否定,是矛和盾、相生相克的二元论,是辩证,是渐进,是追求和谐。同样,雕塑是凝练的音乐激情,由内而向外的无穷张力,表现的仍是“精”、“气”、“神”。
仅从国力讲,我为历史上的秦、汉、唐骄傲,也为元、明、清,尤其清末的落伍而垂泪。强国之梦经常让我从梦中惊醒,我渴望东方文化光扬、强大,她本来就强大!她是胸怀宏大的哲学——既是“无为”同时又是不可战胜的哲学,因为她是和谐的,是顺乎自然的哲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