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的《写山水诀》(黄公望山水册页)

《写山水诀》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全书共有一卷。该书多以三言两语为一则,从树、石、水、山的具体画法,到笔墨、设色技巧,用绢用纸方法,从立意、托喻到“三远”、四时,并置杂陈。全篇缺少条理,使人有难见系统、语焉不详之感。但既有前人的经验总结,又有自己的实践所得,言法度又倡土气,加以黄氏自作成就之高,故颇得后人珍重,甚至在明末流行山水画南北宗论之后,被视为“真南宗衣钵”。下面,介绍其《写山水诀》。

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

按:董源多画平远幽深的疏林远树,其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李成喜欢画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所画山石如卷动的云,人称“卷云皴”;开创“蟹爪”法,对于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

按:“树分四岐”是也。“树分四岐”的意思是在画树的时候,树枝要有左右横出,也要有前后出枝。在平面中画树,左右出枝易,前后出枝难,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

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生。

按:画两株以上的树木要有主次之分,树与树之间,枝与枝之间要相交有分。


树要偃仰稀密相间,有叶树枝软,后皆有仰枝。

按:树枝取势要符合造化之功,不可臆造,这就需要学画者深入到大自然之中,仔细观察,多加写生。


画石之法,先从淡墨处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

按:此为一峰先生的经验之谈。


石无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圆之法,须方多圆少。

按:“石分三面”就是要在平面中表现出石块的高,宽,深三维空间,使之具有立体感,不流于呆板(如下图)。

黄公望的《写山水诀》

石分三面


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乃画建康山势,董石谓之麻皮皴。坡脚先向笔画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著色不离乎此。石著色要重。

按:披麻皴以柔韧的中锋线条的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巨然所创立的江南山水画派即以披麻皴为其显著特点之一。

黄公望的《写山水诀》

披麻皴


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是金陵山景。皴法要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屈曲为之,再用淡墨破。

按:矾头系山水画技法之一,指画山顶的石头,形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淡而似有光泽。适合表现江南雨后的山石。

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按:黄子久以“阔远”代替了郭熙的“深远”,反映了他对山水画意境新的追求。

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

按:黄公望黄公望十分讲究用笔用墨。他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丰富和发展了山水画新的可能。

山石树木皆用此。大概树要填空(去声)。小树大树,一偃一仰,向背浓淡,各不少相犯。繁处间疏处,须要得中。若画得纯熟,自然笔法出现。

按:这还是讲属的组合画法,学画者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画石之妙,用藤黄水浸入墨笔,自然润色。不可用多,多则要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吴妆容易入眼,使墨士气。

按:黄公望首创浅绛山水,所谓浅绛山水,即在皴染之后用淡淡的赭石和花青视画面情况作层层渲染,赭石可用来表现裸露的山石,花青可用来表现山上的植被,尤其适合表现江南山水轻快秀润的景色。

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於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彩即是山头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郭熙画石如云:“古人云天开图画者,是也。”

按:卷云皴又叫云头皴或乱云皴,是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之一。以李成为创始者,所画山石的形态、笔墨仿佛云气涌动,故名。其法以中锋略带侧锋而为之。适合表现中原、齐鲁一带山石的形状和质感。运用卷云皴的代表画家还有北宋的郭熙,其皴线向内卷曲,运笔以弧线为主,有云头勾卷之势,这种皴法主要用于表现黄河流域一带的山川地貌。

黄公望的《写山水诀》

雪山兰若图(局部)


山水中唯水口最难画。远水无湾,远人无目。

按:远处的水景不可能画出水湾,画远处的人脸上不画眼睛。谁说国画中没有透视?

水出高源,自上而下,切不可断脉,要取活流之源。

按:活水要有流动之态,否则为死水,瀑布有云气,树木的遮挡不是水之断脉。

山头要折搭转换,山脉皆顺,此活法也。众峰如相揖逊,万树相从,如大军领卒,森然有不可犯之色。此写真山之形也。

按:图写众山与描绘众木一样,不能一体独大,也不能搞平均主义,要寻求诸多物象之间的平衡。

山坡中可以置屋舍,水中可置小艇,从此有生气。山腰用云气,见得山势高不可测。

按:所谓画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象外是也。

画石之法,最要形象。不要石有三面,或在上,在左侧,皆可为面。临笔之际,殆要取用。

按:石有三面但要灵活配置,不是一定要从正面画出三面。切记要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不能墨守成规。

山下有水潭,谓之濑,画此甚有生意。四边用树簇之。

按:画水潭,岸边之水可用勾水法画出细小波纹,潭中心可用空水法。

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

按:才多即过多,画面过于繁复就是画工的画法,而非画家的画法了。

或画山水一幅,先立题目,然后著笔,若无题目,便不成画。更要记春夏秋冬景色。春则万物发生,夏则树木繁冗,秋则万象肃杀,冬则烟云黯淡,天色模糊,能画此者,为上矣。

按:这段话和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或“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成画坡脚,须要数层,取其湿厚。米元章论李光丞,有后代儿孙昌盛,果出为官者最多。画亦有风水存焉。

按:李成画山坡底部常有数层叠置,米元章(米芾)看了说他后代昌盛,后来李成家果然出了不少当官的,所以说一个画家所做的画会与风水暗合。

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杂树喻小人峥嵘之意。

按:君子在野意君子常隐居。这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象征比附手法。

夏山欲雨,要带水笔。山上有石,小块堆在上,谓之矾头。用水笔晕开,加淡螺青,又是一般秀闰画,不过意思而已。

按:此方法多用来表现江南秀润婉约的山水。

冬景借地为雪,要薄粉晕山头。

按:画冬天的景色,要留白以为雪景,或用白粉敷染。

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纸上难画,绢上矾了,好著笔,好用颜色,易入眼。先命题目。此为之上品。

按:画山水时,皴法最多不可超过二三种,太多则杂乱无章。

古人作画,胸次宽阔。布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画法尽矣。好绢用水喷湿,石上槌眼匾,然后上帧子。矾法:春秋胶矾停,夏月胶多矾少,冬天矾多胶少。

按:这里提到了胶矾的运用,再绢上作画,胶矾应用的比较多,在宣纸上作画,合理的使用胶矾水,可以创造出特殊的肌理效果。

著色:螺青拂石上,藤黄入墨画树,甚色润好看。作画只是个理字最紧要。吴融诗云:“良工善得丹青理。”

按:此处与“六法”中随类赋彩相和。

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

按:墨分五采,从淡墨处着笔,层层递加,是一方法。

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

按:邪、甜、俗、赖皆画之下品也。

山水之作,昉自汉唐,古笔遗墨,不复多见。米南宫评品称董北苑无半点李成、范宽俗气,一片江南景也。

厥后僧巨然、陆道士皆宗其法,陆笔罕见,然笔往往有之,亦有逼于董者。其有学于然者曰:“江贯道用墨轻淡匀洁,林木树叶,排列珠琲,宋人亦珍之,视然则大有迳庭矣。”

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