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发展史(中国罗盘发展史)
相传黄帝战蚩尤于逐鹿,蚩尤善于运用天时地利,于浓雾时袭击黄帝的军队,使黄帝不知方向多次落败。后得贤臣风后(一说九天玄女,从天而降)之助,发明指南车,使黄帝善辩地形,将蚩尤打败。蚩尤死后,灵识极强,游魂无依,因愤于败在指南车下,游魂附于车内,经常作梗扰乱,指南车未能普遍使用,并喻为邪物。直至周武王时,越裳进贡,因迷路而得周公以指南车教导回国方位,周公在指南车上作一木人,手常指南,并下作一蚩尤象以供奉为真神,降服成护法,秦汉时代,黄石公将指南车改为指南盘,其上布有八卦十二支以推王气之用,当时蚩尤灵识附于盘内,假使用盘的人为庸才,蚩尤于盘内常作崇兴波,直至唐代杨云松及赖布衣诸大师作经改良,罗经用法开始广泛,但依然难脱其神秘色彩,因此下针时必念口诀,其实是驯服罗盘内蚩尤灵识的咒语,此相传一直流传到今,认为罗盘有神,甚至罗盘可驱邪治鬼,表面上是蚩尤变为罗盘神而大显神威,其实是罗盘上的八卦具天地玄奇之秘而产生的吉祥符号效应。
罗经源于太极,分为阴阳,列为八卦,加以干支共成二十四山,汉赤松子名曰:正针。唐杨云松份十二支为二十四位。名曰缝针。宋赖布衣天星定二十四位,名曰中针。因此正针 缝针 中针乃三位先贤所勘定的三种法门。三盘之下又细分为七十二地纪,盈缩六十天纪,一百二十分金,三百六十度,到此罗经盘便成形了。
罗经能鉴别山川的清浊,选择地理的凶吉,将龙穴,消砂水,阴阳二宅吉凶均可由一盘而定夺。三元地理盘不用中针,缝针,但考虑三针是风水文化,而且三合兼用是当前潮流,因此很多三元盘亦混油三合之玄机。
罗盘有很多别名,又名地螺、罗钟、针盘,其前身是司南, 当前很多纪念品均是“司南”, 其实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与火药、造纸、印刷术对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贡献。汉代王充在《论衡·是应篇》中明确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罗盘除了应用在风水上,中国古代“司南”, 至南宋时发展成航海罗盘。航海罗盘的出现促使元朝航海事业的发展,至明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将航海罗盘传到欧洲及阿拉伯国家。15世纪末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成功,都是与航海罗盘的应用分不开。因此今天我们应用罗经,应知它的渊源及光辉历史。
中国古代罗盘之制,种类浩繁,然大体可以分沿海和内地两大体系。沿海以福建漳州为制作中心,如清末漳州造的一块星广东兴宁县的罗盘作坊。不过,兴宁制盘作坊多自漳州迁来,沿海体系的罗盘,俗称建盘。内地则以安徽休宁新安(今万安)镇为主,含江苏、苏州及江西的一些作坊。此类盘式俗称徽盘。闽、广两地所制“建盘”多为描金髹漆盘,其针体格式直接模仿海外传入之制法,盘面布局格式亦与“徽盘”相异甚多。苏、徽两地出产的“徽盘”则为原木料刻划之桐油(清水)盘,针体格式只间接参考外法制作,独具一格,且重心下沉、针体稳定。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馆藏的是一块近代出产的23层“建盘”。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则是清·康熙年间制作的26层徽式木质水罗经。
在皖南屯溪(今黄山市)之西的休宁县万安桥古镇上,曾经有方(秀水)、吴(鲁衡)、汪(仰溪)三家制作罗经盘的祖传作坊(罗经店)。清初以汪制经盘最具名气。各姓均以杨筠松、蒋大鸿式的堪舆罗盘为主业,其制作技术及使用原料仍浓厚保持清朝康熙、乾隆以来的风格。可惜,自抗日战争之后、方、汪两家相继歇业。现在,由詹运祥先生继承,吴家涵记《吴鲁衡罗经店》的制作工艺和风范,带领其女及婿继续生产吴家“徽盘”。吴鲁衡,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自幼心灵手巧,寻师研修堪舆学问,习制罗经井精通工艺。约于雍正年间(1723~1735年)在万安桥古镇上开创吴鲁衡罗经店所制经盘,行誉于海内堪舆界。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吴鲁衡卒,其后人秉承祖业,继续制作“吴鲁衡罗经”, 并兼制“洋式日晷”及“气日暴”等、产品营销城乡,甚至远传到日、朝、南洋诸国及欧、美各地。1915年,富有古民间工艺特色的“徽盘”曾获民国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发的1039号奖凭。同年,被选送美国费城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得金质奖章。
20世纪70年代末,由吴鲁衡第六代涵记传人詹运祥先生 恢复生产的“老吴鲁衡罗经”, 由于其继承了祖上精湛的制作工艺,选料精良,分度准确,多次荣获名、优、特新产品奖,被视为国宝。1998年,我在新加坡好友林娟娟小姐及陈坤兴先生的协助下,被安排会见詹运祥先生,并将近20年台湾电木罗盘之优良生产法与詹先生交流,发现国内由于长年欠缺制造罗盘的科技,磁针的运用已不及海外之水平。这一次的交流增进了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四地华人对罗盘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并在舍短补长的研究下,力求在港融合更佳技术,生产最具水平的现代罗盘。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