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中华民族第一图腾(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
太极图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tuán)所传出,原叫《无极图》,几千年前刻在华山之上。(陈抟(tuán)(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出自道德经),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汉族,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隐于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年少时,好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诗名。《宋史》记载五代后唐长兴(930~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进,从后晋至后周,娱情山水,凡二十余年。自言曾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谓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因入武当山,服气辟谷20余年,但日饮酒数杯。据北宋人文同称,他于后晋天福(936~944年)中曾入蜀,从邛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学睡功“锁鼻术”。魏泰谓其“或一睡三年”。 陈抟生于唐末,根据道教徒中的说法推算,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 十月十日,与魏泰所说“生唐末”大体吻合西蜀崇龛县(今为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龙台驿灵山观(今观音寺)。著述《易龙图序》署有“西蜀崇龛陈抟序》仙逝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七月二十二日,享年118岁。其师友都是隐士异人,载有文献的有孙君仿、鹿皮处士、李琪、吕洞宾、女真毛女、麻衣道者、李八百、钟离子、白麻先生等人)(小故事——陈抟,别号扶摇子,是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市鹿邑)人。他五岁时还不会说话,人称“哑孩儿”。一天,他在水边游戏,遇到一个青衣妇人,自称毛女。毛女将陈抟抱到山中,喂了几口琼浆玉液(一说乳汁),陈抟从此心窍开爽,开口说话。毛女又将一本书投入他的怀内,并赠诗一首:
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颠。
回首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陈抟像
陈抟本不会说话,这天回到家中突然念出这四句诗来,父母大吃一惊,忙问从哪听来的,陈抟说是毛女所教,并取出书来,原来是本《周易》。
陈抟好读易经,手不释卷。他一生修道,编写了导养、还丹为主要内容的《指玄篇》八十一章,并致力于导养之道。他近一步发展了道教修炼之法,创作出《无极图》等一系列图式,以“顺以生人”,“逆以还丹”的理论体系来探究生命的起源,寻找延年益寿之方,因此被后世道教徒尊奉为“陈抟老祖”。
陈抟通晓了八卦大意,从此无书不看,飘飘然有出世之志。十八岁那年,父母双亡,他于是抛散家财隐居山中。后来梦见毛女传授他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返虚的大法,便遵命奉行。
士大夫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陈抟却侧身而卧,不予理会。众人见他鼾声如雷,都纷纷叹息而去。
后唐明宗皇帝听说了他的高名,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陈抟不违抗圣旨,只得来到洛阳谒见天子。见了天子,陈抟却不拜,满朝文武大惊失色,明宗却不怪,感叹说“高士是不用长礼来对待的”。就将他送到礼贤宾馆,释心照料。陈抟一无所用,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而已。明宗三番五次驾幸礼贤宾馆,有时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感惊动他,就回去了。明宗心理知道他是一个异人,对他愈加敬重,想让他担任要职,陈抟根本不答应。丞相冯道向明宗建议说:“眼下正值风雪交加之际,陈抟独座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带上一坛佳酿,再选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明宗点头称是,从宫中选出妙龄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望先生万勿推辞。“陈抟欣然收下,开杯畅饮,对送来的美女,也不推辞。明宗见了龙颜大润。第二天派冯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见三位美女在房中,早已不见陈抟踪影。冯问“陈抟先生哪去了?” 美女说:“陈先生喝完酒倒头便睡,五更时才醒,他说我们一夜辛苦,无物相赠,于是就题诗一首,让我们回复天子,然后就飘然出门而去。”冯只好领三个美女回朝见驾。明宗一看,那诗写的是: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
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了诗,叹息不已,派人四处寻访,毫无消息。
陈抟离开京都,一直走到均洲武当山隐居下来。一天,有五位老叟来问他周易八卦大义,陈抟便传授他们听。因见他们颜面如玉,便求教导养之方。五位老叟把蛰伏法传给了他。原来蛰伏法是模仿龟蛇一类动物入冬即蛰伏不食的方法,陈抟得了这种方法,就能辟谷了,有时一睡就几个月不起。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天,五老对陈抟说:“我们是日月池中的五条龙,受先生讲诲之益,愿送先生一个好地方。“于是令陈传闭上眼睛,将他夹在翼下,飞升而行。陈抟只觉得两脚腾空,耳边风声呼呼,顷刻间脚跟着地,睁眼一看,不见了五老,自己落在西岳华山的九石岩上,陈抟就此隐居下来。
华山道士见他的住处没有锅炉,非常奇怪,暗地里观察,见他终日无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有一次,道士几个月没见着他,以为他搬到别处去了,来到柴房搬柴,却见他睡在柴草底下。
又有一次,有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具尸骸,尘埃有一寸高。樵夫心中怜悯,准备挖个坑埋起来。拖起来时,却认得陈抟先生,樵夫说:“好个陈抟先生,不知为什么死在这里?”只见陈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正睡的快活,为什么把我搅醒了?”樵夫大笑不已。
华阴县令王逵,亲自来到华山求见陈抟。到了九石岩,见光光的一片石头,绝无半间茅舍。就问他:“先生的住处到底在什么地方?”陈抟大笑,随口吟道:
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虚跨晓风。
因此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王逵要为他伐木建庵,陈抟坚决推辞。
后来这四句诗传到周世宗耳里,知道陈抟是为高士,特地将他召来,问他国运长短。陈抟又吟出四句诗:
好块木头,茂盛无赛。
若要长久,添重宝盖。
世宗皇帝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以为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添盖了一个“宋”字。宋朝享国长久,陈抟已经预先知道了。世宗要将极品的爵位授给陈传,陈传不愿意接受,坚决请求回山。
陈桥兵变时,赵太祖披上黄袍,登上了帝位,先生正好乘驴到华阴县,听说了这件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问到“先生笑个什么?”先生道:“你们这些百姓的福运来了!天下终于太平了。”
有一天,陈抟在长安酒店饮酒,遇到赵匡胤兄弟和赵普三人也在饮酒。陈抟见赵普坐在二赵的上方,就一把将他拉到下席说:“你不过是紫坛的一个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赵匡胤于是就问先生前程之事,陈抟道:“你们兄弟俩的星比他大的多!”赵匡胤因此非常自负,后来平定了天下,屡次派人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于是赐号“希夷先生”。
后来宋太祖死了,太宗即位,念及酒店奇遇,又召陈抟相间,并说好不用他行臣子之礼。陈抟才随使者进京。太宗向他求教修养之道,陈传说:“天子是一国之王,如果白日升天,对百姓有什么益处?如今君明臣良,勤勉政事,施惠给百姓,就会万世流芳的。”太宗点头称是,对他越加敬重。不久,陈抟就向太宗告辞,说二十年后再来见圣颜,太宗知道留不住他,便由他而去。
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还没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陈抟最能预言人事祸福,只有请他来决断这见事才好。” 正想到这里,内侍报告说陈抟求见。太宗大惊,请他进宫,问道;“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指教?” 陈抟说:“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来为陛下判断。” 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预测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为立太子一事而烦恼不堪,襄王元侃宽容慈爱,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还烦先生到襄府一看。” 陈抟领命,才到襄府门前就回来了。太宗问道:“先生为何没有进去就回来了?” 陈抟说:“老夫已看过,襄府门前来回奔走的人都有将相之福,何必再见襄王呢?”太宗于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
陈抟在京都,又住了一个月,依然回到九石岩。这时穆伯长,种放等一百多人门人,都筑室在华山之下,朝夕听他讲授《周易》。惟有五龙蛰法,陈传并未曾传授。一天,陈抟命门人在张超谷口的高岩上凿一间石室。石室凿好后,陈抟同门人一起前往观看,只见云烟如翠。陈抟心想:“这就是毛女所说的‘将相入翠烟”了。说完,屈膝盘坐在地上,右手支颐,闭目而逝。门人于是制作了石匣盛放他的尸体,并用几丈长的铁索琐住,安放在石室内。门人刚一离开,那块岩石自己崩塌,立刻变成了绝壁,只见五色祥云,封住谷口,几十天后才渐渐散去,后人于是把这个地方叫做希夷峡。
宋徽宗宣和年间,道士徐知常游华山,见峡上有铁索垂下,便攀缘而上,来到石室。见匣盖砌侧,打开一看,惟有仙骨一具,香气逼人。徐知常整好石盖,攀缘而下,并上奏微宗,微宗便派徐知常带上御香一炷,欲取仙骨供养在宫廷。盘桓数月,仙骨无觅,再无所见。)
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的。太极图,实际有很多种,诸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天太极图以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现代人习惯,将单纯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图”,将附带八卦符号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八卦图”。
陈抟《无极图》更为清晰、系统地描绘了这种丹道修炼的次第和学说基础,为后世不同门派的丹法流派起到了奠基作用。张三丰继承陈抟之思想,称“易道”即“太极道”,所以他在完善陈抟的易道思想上,创立太极道体系,把丹道和太极内功紧密联系在一起。据明末黄宗炎《易学辩惑·太极图说辩》所载,《无极图》为五个图形,分别代表修炼所能够达到的五个不同境界(见附图)。
《无极图》乃古圣先师密授之图,据明末黄宗炎《太极图说辩》载:此图本名《无极图》,陈图南[1]刻于华山石壁,列此名位。此图创自老子、河上公,魏伯阳得之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吕洞宾与陈图南同隐华山,因此得以授予陈抟。从中看到无极图思想渊源的四个方面:其一、河上公所发挥的老子思想,宇宙生成论及“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的神仙理论。其二、符合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炼丹与火候学说。其三、继承发挥了钟吕内丹修炼的理论体系。其四、陈抟自己用《易》理的宇宙生成过程假易而论丹道。《无极图》是方士修炼之术,发挥黄老哲学思想,述老庄之玄微,明逆修可以成丹之法及得道成仙的思想。纵观《无极图》模式,“其图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其重在水火,火性炎上。逆之使下则火不螵烈,惟温养而和燠,水性润下,逆之使上,则水不卑湿,惟滋养而光泽。滋养之至,接续而不已;温养之至,坚固而不败。”
按逆行规律,其最下圈“○”,名为玄牝,玄牝即谷神。牝者窍也,谷者虚也,指人身命门两肾空隙之处,即中医所称“肾间动气”,气之所由以生,是为祖气。凡人五官百骸之运用,经络气血之功能皆根于此。此一阶段为丹道修炼的“得窍”阶段,《修真图》叫做“玄府受气”。再行祖气上升,即稍上一圈“○”,名为炼精化气。炼有形之精,化为微茫之气;炼依稀呼吸之气,化为出入有无之神,使之贯穿通达于五脏六腑。此一阶段为丹道修炼的“炼己”阶段。所以第三个稍小点的“○”就标志着炼气化神,即由下丹田所炼真元之气贯穿于五脏六腑,以养五脏之神。再向上既为中层之五行相生并形成“五气朝元”的景象。此一丹道修炼阶段称之为“和合”。五行演八卦,取坎填离,则水火交媾而为孕;坎离颠倒,而后天返先天,进入黑白相间的大圆圈,即“三返二”的“结圣胎”阶段,亦即“得药”。
再向上就是不断炼去胎之阴质,使之变成金丹,进而炼神还虚,复返于太极而无始,即为最上面大圆圈的“脱胎成仙”阶段。所以,凡丹道修炼“盖始于得窍,次于炼己,次于和合,次于得药,终于脱胎求仙”的逆向求索,即炼精化气,合三为二;炼气化神,合二为一;炼神还虚,一归无极。这就构成了一个逆炼返本的系统,这就是所谓“逆则成仙”,返本还原内丹修炼的人体长寿科学原理。
按照顺行规律,陈抟在《无极图》中,张三丰在《修真图》
中便描述了生命的演进里程,即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五行,五行演八卦,八卦得演万物昌。这便是“顺则成人”的人类繁衍进程,这与现代医学所认知的人体生命演进进程完全是如出一辙。
太极图系统的阐述了内丹修炼的全部过程,其丹法自然不作鬼神之谈,其核心内容是修心养肾,所谓“心即佛之道”、“肾即仙之道”,佛道双修,克制身心,培养三宝(精气神),探索生命本源,指明修炼途径。它以精为生命基础,强调精气神合凝的作用,以意念专注导引真气运行,去疾强身,开发智慧,益寿延年的修炼法,与中国传统医学(中医)理论不仅完全合拍,而且在养生学的层次上远远超乎其上。所谓“脱离生死,跃出轮回”,就是这种超越的大境界。而它的理论基础,就是类比宇宙论的人体生命科学。
尹真人的《太极发挥》,正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的。他说:太极有时候、有真种。未有天地万物之,太极在戌(xu)亥二会。由此二会,太极斯有一元造化。并且具体指出太极所在的时间:“每年太极,在九月十月。有此二月,太极斯有一年造化。每月太极,在二十六至三十,有此五日,太极斯有一月造化。每日太极,在戌亥二时,有此二时,太极斯有一日造化。动物太极,在宿蛰孕字。植物太极在归根结实。人身太极,在于呼吸深远,交媾结胎。”
这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养生之道:“不伤太极”,就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太极图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太极图是中国的第一发明,早于四大发明3000多年,它是中国文化的始祖,中华民族的象征。绝对不仅仅是很多人片面错误认为太极、八卦只是算命的徽记和符号。
近几年许多中国专家学者呼吁太极图申遗以免韩抢申重演。
近年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日益加深。科学家们通过卫星测试到银河系的形状,仿佛与我国古人绘制的太极图一般,这说明我们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自然规律,并用太极图这样的形式描述出来。
令人惊奇的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太极图也甚感兴趣。丹麦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N·玻尔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见到了太极图,对太极图对立两极的概念深感震惊。他十分叹服中国人的智慧,回国后便把太极图用来作为他家族的族徽,并在国家为他受勋时选用了太极图作为他奖章的图案。
太极图高度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具有高深学理和分析探索事物规律的模型,形象地反映了阴阳、五行、八卦等天地自然的共同规律,一开始就成为易学的象征,彰显了易学的精蕴,可想而知中国古人是何等的伟大。因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古老的太极文化,不能仅仅把太极拳当成一种健身方法来推广她,如果这样太极拳以运动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价值就会荡然无存。只有站在太极文化的高度,才能真正获得太极的真谛,才能让太极这一古人的智慧展示更大的光彩。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