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为什么要做圆运动?(太极拳为什么要做到虚实)
作者陈英俊
太极拳为什么要做圆运动
太极拳的动作是由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圆弧组成的。太极拳被称为圆运动。太极拳为什么要“处处成圆”?这种圆运动在技击中有什么优势?如何用圆运动的理念指导我们练好太极拳?归纳各位名家讲述,做一些整理。
一、圆运动是太极拳最主要的特点
1、太极拳最早不叫太极拳,后来命名为太极拳。从命名的角度来说,命名太极,就表明它与《易经》有关系,与太极阴阳学说和圆有关系。
宇宙中的星球,其形态是圆形的,其运行轨道也是圆的或是椭圆的,这是因为圆的运动,能够保持自身最大的完美状态。在古代,有各种太极图,这些太极图都是圆形的,表明了阴阳互包互容,互相转换,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武术是讲究天人合一的,是模仿天道的学问。太极拳效法天地而成,它的运动方式是由各种圆圈组成,有大圈、小圈、立圆、平圆、斜圆等,形成了太极拳多姿多彩的运行轨道。把一种拳名为太极,说明这种拳与太极图有着紧密的关系,而太极图是圆形的,所以,太极拳就与圆有着紧密的关系。太极图有多种,现在流行的阴阳鱼太极图是明朝中期开始出现的,现在大多以这个太极图为标准。因此,从命名的角度说,圆是太极拳的一个特点。
2、太极拳从理论上讲,离不开圆这个标准。
关于太极拳,前辈有很多论述。从身法上来说,太极拳要求“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这里就有圆的意思。平准,是从汉朝的平准署(一个调整物价的机构)转化过来的,有调整平衡的意思。太极拳也要求不断地调整身法,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稳定。这里的“平”,是水平方向的要求;这里的“准”,是垂直方向的要求。“立如平准”也就是一竖一横的要求,即要求身法上要横平竖直,也就是“立身中正”。达到了这个要求,你才能做到肢体的运行“活似车轮”。所谓的“活似车轮”是一种比喻,表明肢体的动作是圆形的,运转是灵活的。简单来说,“立如平准”就是要求你的立轴(腰腿)要直,手臂运转要“活似车轮”,做到“八面支撑”,运转自如。能做到“八面支撑”,运转自如,当然身法上也就达到了圆活自如的要求。武禹襄还提出了“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的要求,也就是要求身体像立轴一样,不仅中正,还要自然舒展。所谓的“八面支撑”就是圆满的意思。做到了“八面支撑”,还要做到“八面转换”,这就要求做到身法、动作的圆满无缺。如果身法、动作不圆满,也就不能转换灵活。李亦在《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讲:“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缺陷,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这里的“神气鼓荡”,讲的也是圆。还有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讲到“用意不用力”时说,练拳时要全身松开,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从上述这些前辈的拳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太极拳离不开圆,太极拳处处都是圆。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是圆的运动。
3、从太极拳的技术方法来讲,其动作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圆弧形、螺旋形的。
太极拳的动作讲究“运劲如抽丝”,这就表明它的动作是旋转型的,就像子弹出膛,是旋转着出去的。这也表现了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螺旋形特点。具体到各个流派的太极拳,都是动作走弧线,比如武派太极拳,它所有的动作都离不开圆圈,有平圆、立圆、斜圆等等,没有直线型的动作,所有的动作都是旋转着出去的,然后旋转着回来。不仅肢体是旋转着运动的,身体也是在旋转着。太极拳的走架,就像是一个立体的旋转的球,不断地在以腰为轴,做各种旋转动作。所以,拳论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就表明太极拳是一个不断旋转的圆形运动,是以腰为主宰的圆形运动,太极拳的动作是弧形的,没有直来直去的。比如“搂膝拗步”这个式子,其动作是左手搂膝,右手打掌。右手向前打出是旋转着向前的,最后要坐腕、展指;手向回收时,也是旋转着回来的。这样才符合“运劲如抽丝”的要求。
4、太极拳在整个走架的过程中也是“圆活”的。
武禹襄提出了“圆活”的要求,他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也就是说,练习太极拳不能僵滞,不能是直线型的,要圆活。如何做到“圆活”呢?就是要“意气须换得灵”。太极拳强调的是意识,要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运动,所以,意气的转换要灵活。这里的“气”主要是指内气而言,当然也包括呼吸之气(外气)。意念和气息的转换灵活了,整个太极拳的动作也就“圆活”了。
以上是从太极拳的套路练习来说的,从推手运用(包括散手)的角度来讲,也要讲究圆,这和孙子兵法的要求是一样的。在《孙子兵法》的《兵势》篇中,孙子说:“形圆而不可败。”其意思是说,圆形的东西运行起来比较灵活,能够利于不败之地,方的东西运行起来就僵硬了。太极拳推手也是这样一个原理,要求圆活,不管是单推手、双推手,还是定步推手、活步推手,都要求“处处成圆”,不能是直线型的动作。太极拳高手的推手都是非常圆润的,而且这个圆圈是越小越好。在推手时,这个圆不能有凸凹之处,不能有断续之处,这就是拳论要求的“不能有凸凹处,不能有缺陷处,不能有断续处”。凸凹、缺陷、断续,是指身法、劲力来说的,身法、劲力不能有缺陷,要饱满,要无过不及,劲力也不能断续。所以,我们看到太极拳高手行拳走架和推手,都是动作劲力饱满,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这些都反映了太极拳圆的运动方式。只有做到圆满、圆活,太极拳才能够以柔克刚。
5、从内气运行的角度看,太极拳也体现了圆的概念。
初学太极拳的人不要考虑内气的运行,只有到了高级阶段,才能注意内气的运行。在走架时,内气一定要做到“气贴脊背”,这是一种感觉,就是吸气时,内气从会阴穴上行,到达脊背;呼气时,内气沿着督脉下降到丹田,同时,有一部分内气达到四梢;然后,再吸气,内气从四梢返回命门穴。这样一个内气运行的过程,也是圆的。当然,我们大多数学习太极拳的人只是为了健身,没有必要这么要求,只要做到呼吸自然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传统的太极拳修炼,在内气上也要进行这样的一个圆形回环运行的要求。
总体来说,太极拳从起源、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来说,圆的运动是其特点,所以,人们说太极拳是圆运动。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圆,正像人们说的,太极拳柔和缓慢,连贯圆活。从流行的各式太极拳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个特点。比如,杨式太极拳的特点是饱满圆活;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螺旋缠绕,是讲圆的;吴式太极拳讲轻灵柔化,柔化也需要圆;孙式太极拳讲转换灵活,灵活也包含着圆的意思。总之,太极拳是离不开圆的。
二、圆运动有那些优点?
1、动作圆满,可以体现出劲。
劲是向外膨胀的一种劲力,如果不圆满了,瘪了,也就失去了劲。现在,许多太极拳习练者片面理解了太极拳的松和柔,动作软榻无力,失去了劲,动作也就不圆满,这是太极拳练习中的一个误区。我们要松中求柔,松中求沉。这个沉,就是向外的一种劲。太极拳“捋挤按采肘靠”这个八法中,其中是贯穿始终的。有劲,才有圆;圆满了,才能体现出劲。劲体现了太极拳运动的风格和特点。
太极拳虽然是圆的运动,但是,到了高级境界,又让你感觉不到是圆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劲力从大圈到小圈,最后达到无圈的境界。这是太极拳劲力上的一个独到之处。其他的拳种和搏击技术,都不把圆与曲放在重要的地位,太极拳则把圆和曲看得特别重要。曲,是圆的局部,也属于圆。太极拳的独到之处就是用各种圆来化解各种直的劲力,直力越大越猛,越会被太极拳的圆曲运动轻松地化解掉。太极拳所谓的“引进落空”,实际是用圆和曲的运动劲路来消解外力。李经梧老师曾经说过,当你练到周身无处不圆的境界时,别人就永远不可能触摸到你的中心点,即便你被别人拿放出去了,你仍然不会有什么破损,这时,你是一个整体,像一个球一样。这一点说来容易,但是做到是很难的。很多人在练拳时,可能顾上不顾下,顾左不顾右,顾前不顾后,顾手不顾脚,这样周身就不是一家。拳论中所说的“周身一家”,就是一个圆的意识,一个随曲就伸的意识,一个引进落空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自身才能圆满、圆活。自身的饱满、圆活、浑厚,是太极拳的独到之处。练成这个太极的圆,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人需要十几年,有人需要二三十年,也有人终生练不出来
练拳时,动作圆满,内气就容易通畅;瘪了,不圆满了,气也就不通畅了。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所以,太极拳的健身防病特点是离不开动作的圆活、饱满、通畅的。
2、动作圆满,才有观赏性。
动作舒展大方,饱满圆润,才能更好地体现太极拳的艺术性。
太极拳在技击中要求“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以柔克刚”等,这表明太极拳的劲力是一个有黏性的力,不仅仅是圆形的力。也就是说,能够做到“周身一家”,内气无微不至,才能形成这样有弹性、黏性的圆形的力。这是一种细微绵密的功夫。比如,吴式太极拳的手法细腻,擅长柔化,很圆活,这是需要长时间练拳才能体会到的。还有,拳论说“牵动往来气贴背”,“识动犹静,识静犹动”,“收敛入骨”……这些太极拳的练习要求,都是要求你把自身练成一个收放自如、圆活自如、富有弹性的球体。这个球体中的内核,说起来是实的,实际又是空的,就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我们看到一些前辈的太极拳,看起来极其轻灵,实际又是极其松沉;看着很收敛,其实极其开展,极其有气势,转换像滚珠一样圆活。从这些前辈的拳架中,我们能体会到这种圆的意识和美感。圆满是一种美。圆运动也是一种美。圆的运动没有凹凸、没有缺陷,欣赏起来是一种美。
三、太极拳的园是浑圆有“核心”的
虽然是太极拳是圆的,但是,这个圆的中间要有一个“心”,这样才能是浑厚的;否则,没有这个“心”,就是一个轻气球,轻飘飘的,这样也就不能对对方造成威胁。
太极拳练习追求的是腹内松净、全体透空,从无中生出有来,形成一个“心”。也就是要求练拳的人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不断地把圆的意识贯彻到形体上、意念上、劲路上,从形体到意识,从内到外,都能够做到圆。这必然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修炼的过程。拳论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变转虚实须留意。”这些都是需要你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整体周身到局部,全部都要有这种圆活的意识。
这样,我们在练拳时,身体的运动都要符合这种规律,都要圆满、饱满,最重要的是要“中定”。有了中定,就能够守中用中。这个“中定”是你自身圆球的一个核心,有了这个核心,内劲就能够达于四梢。内劲的屈伸纵放自如,都是以这个核心为根本的。一般人们在静态的时候能够做到守住这个“中定”,但是在动态时就很难做到了;在自己练习时能做到,但是在推手时就做不到了。所以,太极拳的练习要求要默识揣摩,守住中定。这是要求练习者在圆这个角度上多体会,多揣摩。
四、如何在练拳时做好圆运动
1、“圆活”,就是要“外走圆弧,内走螺旋”。
这里实际讲的是练拳腰要动,要以腰为轴,注重腰的运动,不能仅仅是手上画圈,要意念带动腰,腰带动四肢运动。所以,腰的轴心作用是很重要的。其次,练拳时还要注意胸腹“虚实含展”的变化。有些人片面理解了太极拳的“含”,过分含胸以至于形成了驼背;还有人是挺胸塌腰打拳,动作非常僵硬。因此,要做的圆活,一是要注意腰为轴,二是要注意胸腹的含展。陈式太极拳讲:“先走大圈,后走小圈。”杨式太极拳讲:“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这些圆的运动都是与攻防有关的。太极拳的攻防特点是以圆破直,以柔克刚。通过圆转的动作,把来力化解掉,做到边化边发,化打结合,这是太极拳的优点。同时,圆转的运动也有利于疏通经络,利于健身。
2、“圆满”,就是注重“饱满圆撑,对拉拔长”。
对于太极拳的圆,很多人认为就是把动作做大,这样就是圆了。实际不是这样。太极拳除了劲贯穿始终外,还有一个圆撑的劲,也就是“对拉拔长”。拳论讲“前进之中必有后撑”,就是说,手向前推时,背向后撑,这样就做得很圆满。还有,太极拳的动作都是神向上领,气向下沉,上下左右,微微地相反相成。这也是一种对拉拔长。做到了“对拉拔长”,就能做到动作圆满。有些人不注意圆满,动作挺胸塌腰,手臂的力量就不完整,没有腰胯的力量。因此,要做到动作圆满,重点是“饱满圆撑,对拉拔长”这八个字。
3、“圆润”,就是“衔接圆润,变转灵通”。
练习太极拳有一个起承转合的问题,就是每个式子之间的衔接转换。很多人练拳只是重视定式动作的内外三合,不注重动作式子之间的衔接,忽略了动作的转换过程,这样打拳就不圆润。做好动作的圆润,关键是式子之间的衔接不要走死角,这里除了腰的带动外,手本身的动作路线也要圆润,微微地有个折叠转换,然后再做下一个动作。
圆的运动是最有生命力的,宇宙中的星球的运动都是圆的。练习太极拳,只要把圆的特性把握好,练习好,做到圆活、圆满、圆润,就会表现得更加巧妙,更有气势,在健身、防身上,更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太极拳是仿效天地运行的圆的运动,没有凸凹,没有缺陷,力不出尖,不走直线。圆的运动是生存法则的自然体现,也是一种最具美感的运动方式。圆满、圆融,也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效天法地,所以,认为圆满是最理想的。老子的哲学是水哲学,认为“上善若水”,这是因为水具有圆活之趣,随物成形。太极拳也是如此,除了松柔外,圆形的运动是效法天地的结果。圆,是事物最完美的状态,最完美无亏的状态。太极拳也追求的是完美的状态,所以,它也是圆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