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陕西挖出李世民女儿墓(1986年陕西文科录取分数线)
大唐盛世,万邦来朝。
在有唐一代,不仅出过武则天这样有雄才大略、前所未有的女性君主,也有不少惊才绝艳的公主。
长乐公主李丽质,是唐太宗李世民最钟爱的女儿,然而,陕西挖出李世民女儿墓,却在墓内发现不光彩的一幕。
唐太宗昭陵与陪葬墓
中国古代,盗掘古墓之事可谓是由来已久。
在历史上有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的第一代王商汤之墓,距离今天已经有三千多年了。
而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两千七百多年以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掘开的古墓中得到了一颗玉印,上面刻了十个字。
从历代所发生的盗墓事件来看,盗墓贼可分为两类。
一为官盗,像秦代的项羽,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民国时的盗墓将军孙殿英等等,这些乱世枭雄往往动用军队,明火执仗地大肆挖掘。
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渭水注》中,有一段对项羽盗掘秦始皇墓的十分详尽的描写。
然而,不管是曹操还是项羽,亦或是民国的孙殿英,都无法和五代时后梁的盗墓狂人温韬所比拟。
当时,后梁的温韬在耀州、崇州、裕州等地界当节度使,整个关中地区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的行政长官,关中地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唐代皇室陵墓都被他盗掘了个遍。
只要是在他管辖的关中地区的唐代皇室墓,温韬都会去盗窃,把其中陪葬的金银玉石那些一看就非常值钱的东西全都拿出来。
温韬前往昭陵时,也不免被里面的宏大瑰丽的建制所惊叹道,直叹真是不像在人间。
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温韬进入昭陵之后,发现墓床上有铁匣子,里面藏的都是历代名家的墨宝,温韬也把他们全都拿了出来,至此这些墨宝才流落到民间。
而乾陵没有被温韬盗掘,还得感谢奇异的天象。
宋人陈大昌《考古编》中称:“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
据记载,温韬在盗掘武则天的乾陵时,风雨大作,停工。
改期再挖,又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温韬怕了,只好不再挖了,所以唐陵均被温韬挖光,唯有乾陵未被侵犯。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自己选定的墓葬之地。
史载贞观十年,文德皇后长孙氏崩后,唐太宗就下诏开始建造昭陵。
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臣说:
过去汉朝皇帝在世的时候就营造山陵,这样既为自己建好了阴宅,可以亲眼看到它,又省得子孙经营,不烦费人力物力,我很赞同这种做法。古人因山修坟,比较方便。我看九殴山孤耸回绕,依山旁凿,可置山陵。我死后就葬在这里。
于是唐太宗下诏在九峻山上修建昭陵,要求务从俭约,能容下一口棺材就行了。
事实上,昭陵决非“足容一棺而已”。
《唐会要》卷二十载:昭陵因九峻层峰,从南面的悬崖峭壁上挖掘深七十五丈的墓道,修建玄宫。缘山傍岩,修筑栈道,悬绝百仞,绕山二百三十步,才能到达玄宫门。
昭陵规模之宏大,于此可见一斑。
昭陵现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部,其所倚靠的山海拔近一千二百米,昭陵也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海拔最高的陵园。
1965年十月的一天傍晚,两名年轻人趁着暮色来到了九嵕山,这是两位考古人员,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来考察昭陵的寝宫遗址。
然而,就在他们翻过九嵕山南面的陡坡时,眼前突然出现了很大的漆黑的洞口。
洞口离九嵕山的顶峰不远,但石洞的出现让两位考古人员惊奇不已,这个石洞会不会就是昭陵的地下玄宫?
石洞里面很宽,据当地百姓说,他们放牧时常常用这个石洞来避雨。
然而,让人感到可惜的是,1965年的这次考古调查,不知什么原因,并没有留下任何资料。
2002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昭陵考古队在发掘昭陵北司马门遗址时,对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主峰及周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这个石洞,与北司马门的遗址遥遥相对,几乎是在一条直线上。
而除了这个石洞以外,在它的下方还有八座较小的石室。
考古人员按照石室的大小对他们分别进行了编号。
石洞虽然敞露多年,里面的壁画已经基本被破坏,石壁上还有着许多被刻的痕迹,但是考古人员发现,石洞里有安装木门的痕迹,在最开始,它应该是有门的。
考古工作者首先考证的是一号石室,一号石室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与唐代的墓室结构极为相似。
在墓室周围的石壁上还发现了残存的部分壁画。
壁画是唐代特有的墓志的表现形式,壁画内容主要表现的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
一号石室表现的是围廊式的建筑,是初唐时期特有的建筑形式。
经过进一步考证考古工作者初步推测,八座石室只不过是宫中杂役人员的陪葬墓。
其实,除了宫人的陪葬墓之外,昭陵还有很大一片的陪葬区。
昭陵的陪葬墓分布在昭陵的东南方向,陪葬区很大,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陪葬墓群。
关于昭陵陪葬墓的数量,在文献中有着不同得到记载:新旧《唐书》记载74座,《唐会要》记载155座,《长安志》记载166座,《文献通考》记载174座,《陕西通志等书》则记载的是160多座。
1977年,昭陵文物管理所对昭陵陪葬墓进行考古调查,称昭陵有陪葬墓167座,其中可确定墓主姓名、身份和入葬时间的有57座。
后来昭陵博物馆与煤炭部航测遥感中心合作,运用航测和实地勘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陪葬墓数为188座。
《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发展与演变》一文记载的最新数字为193座,包括宫人墓。
在这些陪葬墓中可以确定墓主的陪葬墓有62座。
自北至南依次为:韦贵妃墓、燕妃墓、韦昭容墓、长乐公主墓、段简壁墓、城阳公主墓、新城公主墓等重要墓葬。
长乐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但她的墓被打开后,却让人感到唏嘘。
被盗的长乐公主墓
武德四年(公元621),当时还是秦王妃的长孙氏生下了一个女儿,父母亲给她取名为李丽质。
李丽质人如其名,果真是一个天生丽质、容貌娇艳的女孩子。
关于这位长乐长公主,古籍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公主资淑灵于宸极,禀明训于轩曜。……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
在这段话中,对长乐公主可谓是极尽溢美之词。
李丽质天性聪慧、柔顺恭谦,很是得李世民夫妇的喜爱。
公元628年,李世民改国号为贞观的第二年,年仅八岁的李丽质成为了新朝最早受封的公主之一,诏封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
长乐公主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还多才多艺,唐太宗一生酷爱书法,长乐公主也得到了父亲的遗传,不仅写一手好字同时还擅丹青。
转眼之间,长乐公主就到了适婚的年龄,公元633年,长乐公主正式下嫁宗正少卿长孙冲。
长孙冲是她舅父长孙无忌的大儿子,这门婚可谓是锦上添花,亲上加亲。
唐朝国力强盛、百姓富足,皇帝爱女的婚礼,当时完全称得上是朝廷内外莫不瞩目的一桩盛事,也就相当的讲究排场。
史书记载,长乐公主下嫁长孙冲,“帝以长孙皇后所生,故敕有司装赍视长公主而倍之”。
由于嫁妆超过了她的长辈公主,惹得名臣魏徵上书向皇帝建议进行削减。
太宗爱女心切,对此大为不悦,后来皇后谏言,皇帝开明,采纳了魏徵的建议,还奖励了魏徵。
然而,这位被大唐的最高统治者视为掌上明珠的公主,却是红颜薄命。
公元643年8月10日,正值盛夏,长公主病重,溘然长逝,是年二十三岁。
唐太宗悲痛异常,敕命鸿胪卿韦挺为丧事监护正使、鸿胪少卿崔仁师为丧事监护副使、将长乐公主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在世时,受到李世民极尽的宠爱,去世后其墓葬的规格也足以看出李世民对这个女儿的爱重。
昭陵玄宫内设置五道石门,这是最高的建制,而在皇帝之下的宗室或者他钟爱的妃子、有功之臣一般也只有一道石门。
但是长乐公主墓室甬道内却设三道石门,足以证明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个女儿的无上珍爱。
这在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仅此一例,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属于这种情况。
工期完成以后太宗还要亲自去察看,然时值盛夏,遗体不可长期存放,贞观十七年八月小,仅有29天,公主由死到葬只有40天,所以工期实在太紧,监工只能将石门的门槛降低了一点。
太宗视察时,不得已三过门而低其头,总共低了三次,“三鞠躬行礼”由此世代相传。
然而,这个被李世民如珠如宝疼爱的女儿,在长眠陵寝后,却不得安宁。
随着大唐王朝的彻底倾塌,唐朝宗室的陵寝也被盗墓者盯上了。
长乐公主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的陵光村,西北距离昭陵山仅仅约一千米的距离。
1986年,2月,长乐公主墓被盗墓贼光顾。
收到消息之后,在同年的8月至11月,昭陵博物馆对长乐公主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
由于多次被盗,所以长乐公主墓的入口并不难找。
发掘时,专家们的心情都比较忐忑,正是因为多次被盗,他们不敢多去设想墓葬里面的场景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毕竟以往被盗过的墓,十个中有八个基本上都是一片狼藉的,更何况唐皇宗室的墓葬可是在五代时期就被各路盗墓贼垂涎过,五代时期最猖獗的盗墓贼温韬也曾光顾。
怀着忐忑的心情,考古人员紧急前往了长乐公主墓。
长乐公主墓的封土是方形覆斗式的,与大多数唐墓的规制差不多。
墓前的神道碑早年就已经倒下了,1956年的时候专业人员曾经做过探测,在墓道口南八米的地方发现了碑头和碑身、碑座,但都已经散落了。
在碑圭上篆刻着“大唐故长乐公主之墓”,但详细的碑文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了,此碑也被收入昭陵博物馆的“碑林”内。
与一般唐墓一样,长乐公主墓的地宫部分也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和墓室组成。
在西半边有一座由十二块青石砌成的棺床。
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考古人员越来越觉得心惊,这长乐公主墓,真的是多次被盗!
长乐公主墓墓道,在东北角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盗洞,盗洞由上到下是直下的,没有拐弯的痕迹。
除此之外,在第一天井和第二天井,第一和第二个过洞的两边墓壁也都有盗墓贼在寻找壁龛而不断试探挖掘的痕迹。
能够如此准确地探测,可以说,这些盗墓贼一定是对唐代墓葬的结构有所了解的。
墓葬的每一个部分几乎都能找到盗墓贼来过的身影。
第二天井被暴力地打开过,天井的西南角,距离天井口一米的地方,墓室的墙壁被破坏得尤为严重,可以看到不少残缺的碎瓦片和碎砖。
再往下还发现了一些陪葬品的残片,甚至还有墓志石的残角,真可谓是一片狼藉。
考古人员不断往里走,观察到不少地方都有被大火焚烧过的痕迹,如甬道口、第四天井,也许是盗墓贼们在里面生火取暖或做饭,也可能是他们想要销毁掉一些痕迹。
墓里面有什么东西可烧的呢?陪葬品本就是盗墓贼们的目标,他们也不可能背着柴火进墓里,所以第一木料选择就是棺木,可以看到,在第一道石门的附近就有不少棺木的残块。
这大火就是导致第四天井上面的填土早些年陷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1986年,也就是长乐公主墓最后一次出现盗墓贼的那一年,那伙盗墓贼干脆从墓室的顶部把券砖给撬开了,从顶上沿着墓室的西南角进来。
从古到今,也不知长乐公主墓进了多少次盗墓贼,墓室的棺床基本上难以辨认,只有两大块石条还立在原位,其他的部分不是被橇起来就是已经被打碎,胡乱地散落在墓室里面。
而最令考古人员惊讶的是,长乐公主的棺木不仅已经腐朽不堪,甚至被拆解焚烧,里面最重要的遗骸也不翼而飞。
骨骸全无,因此也无法研究长乐公主墓的葬式。
曾经大唐王朝最耀眼的明珠,唐太宗李世民捧在手心的女儿,谁能想到,千年以后开启墓葬,居然已经尸骨无存,对于唐王朝来说,这无疑是极不光彩的一幕,而如此行事的盗墓贼,简直禽兽不如。
由于被盗墓贼多次侵扰,墓里面的随葬品也是破碎而零散,比较值钱的应该已经被盗墓贼全数拿走了。
经过仔细地清理,长乐公主墓共出土了一百二十三件随葬品,多是佣、陶器和瓷器。
其中里面还出土了白瓷辟雍砚,直径达31.5厘米,高9.4厘米,这也是目前唐代土砚中出土的最大的一件。
此方土砚出土的时候,砚面上依稀还能够看见些许墨迹,应当是长乐公主生前就在使用的一方砚。
墓中的随葬物品虽然已经流失了许多,但是在长乐公主墓内残存的一些壁画中,我们还是不难看出这位公主墓当时建造时的辉煌式样。
在极为短促的时间内,壁画画工们作画确实一丝不苟,笔笔传神。
在长乐公主墓内出现的云中车马图和几组仪卫图,是迄今为止人们能够在唐代墓葬中仅见的。
色调和谐、晕染细腻、线条流畅,刚柔并济。
壁画中的仪仗,人物不仅甲胄片片有序,就连人物的胡须都根根分明,显得神气而威严庄重。
这些仪卫图上面,多则八人,少则六人,每个人的表情都各不相同,但统一的都是庄严肃穆,彰显天家的威仪。
严打盗墓行为
盗墓贼,为了一己私欲对墓葬下手,不仅不合中国的传统礼仪,这更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应当强烈地谴责。
这些盗墓贼,对墓主人毫无尊重之心,侮辱长乐公主遗骸,带走珍惜的文物,破坏千年墓葬,对我国的考古事业、文化事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
而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像长乐公主墓这样被盗的大墓却不是少数,对于盗墓者与盗墓行为,我们应强烈谴责,并且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
参考资料
《高贵的葬仪 唐代皇陵与皇亲国戚墓》四川教育出版社
《唐昭陵长乐公主墓》文博 1988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