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重在变化,“拳感在背”,一起读一读(练拳一个月变化)
若心怀天地,一粒尘埃,就是千座高山,一滴露珠,就是万条大江。不念佛,念珠就是手串。不悟拳,拳架就是摆设。万事万物,后头都有个理。结构,就是高山。动态,就是大江。不必外求,你的自身,便是万里江山。
人有悲欢离合,拳有开合鼓荡。隐者文化,源远流长,以前武者,讲究藏而不露,要么独自修行,要么关键时刻,才露真形。绝活,未必惊世骇俗,看似普通,却藏着意想不到。练拳时,哪式特有感觉,就一门心思,入进去吃透。
骄傲的将军,自大的元帅。初学者,脑子不能太活,容易痴迷取巧,废了功力。练出根基的人,则不能太呆板,敢于否定自己,才能更高。拳忌自满,满招损,到了一定高度,沾沾自喜,眼里没谁,就到头了。骄傲时,智慧不生。
昔日扬尘处,今朝是大海。摘得清关系,才练得出功夫。不仅开胯,各部位都要摘开。两头抻,三维拧,多变缠丝。抱个大圆,肩肘胯肋,无一不拧。意念别太重,神经紧张,筋骨会憋滞。意念与呼吸,都要放松,用结构产生劲,才是正法。
春笛一曲,百转千回。有人一出场,透着一股圆相。有人刚落座,立马成为核心。不是脊柱有劲,而且命门敏感。不是后背雄扩,而且内压鼓荡。塌裆,脊柱似坠绳,灵活柔和,又随时折叠。换劲即换式。到了白鹤,筋骨八面开张。到了斜行,用胯去拧脊柱。
肩内扣,后背扩,这叫合。胛骨闭,前肋张,这叫开。吊丹撑隔膜,敛臀必填海。手臂上抬,肘往下沉。掌根下按,脊往上拔。胯一动,涌泉小圈。头一领,提吸会阴。膝定位,左右把胯旋。肘沉坠,两肩活似珠。弹抖,犹如圆中刺,抹着抹着,陡然一弹,绵里藏针。
一条枪,两扇门。胛骨开合,后背有了动态。胛骨下卸,肘底有了沉劲。手臂抬起,后背扩张。手臂下落,竖脊肌上拔。推手时,他按你手臂,手臂不顶抗,学会用背动态,处理来力。某种程度上说,推手就是推背。后背扩,有兜劲。后背拔,增竖劲。
劲中劲,身后身。掩手肱捶,弹抖之前,反复胸腰折叠,把后背运活。白鹤亮翅,并非呼扇手臂,而且后背鼓荡。混元桩一抱,斜方肌自然牵拉。云手划圈,后肋左右互拧。捋要松胯,周身顺沉。掤要松撑,后背掤圆。打拳时,多开发后肋,形成内在支撑。
后腰以上叫背,后腰以下叫臀。遇到合劲,丹田一吊,肋骨一张,浑身一整。后背,后腰,臀部,接成一个球面。打拳时,开合在背。扩背为开,拔背为合,后背反复开合,正反弓互变。这正是,背厚一寸,整劲更胜。背活三分,球劲翻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