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品看人品?能镇宅的那种字怎么破?(书品与人品)
有人说他是丑书鼻祖,把他的字挂屋里能辟邪,也有人说他的字顿挫铿锵,擒纵自如,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 张瑞图《桃源洞口诗册》局部
作为晚明书坛的“反叛”代表,张瑞图以奇纵旷达、恣肆张扬的书风,开启了对传统书体的革故鼎新之路。时人将他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为晚明“善书四大家”,又与董其昌组成“南张北董”之称号。
虽然在“晚明四家”之列,但他的书风与邢、米、董三家迥然有别,倒是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诸人创立的奇倔狂逸风貌颇为相似,因而又与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并称“晚明五大家”。
而他更在钟、王之外另辟蹊径,独创一格,绝尘而奔。
张瑞图擅长楷、行、草书,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被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
▲ 张瑞图《孟襄阳五言诗》
▲ 张瑞图《孟襄阳五言诗》
▲ 张瑞图《孟襄阳五言诗》
▲ 张瑞图《孟襄阳五言诗》
在明代姿媚书风占主流的风尚下,明初张弼“怪伟跌宕”的草字、陈献章“拙而愈巧”的茅龙笔草书、明中期祝允明“纵横散乱”“时时失笔”的狂草,都显现出反正统的倾向。
包括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云璐、王铎和傅山等“狂怪”派书家们,抛弃中和、优美的姿态,打破“藏头护尾”“平正安稳”等形式美规律,不求平衡和谐,而是纵横交叉,肆意挥洒,棱角毕露。
这种以丑怪、狂狷为美的书风,在明末清初风行一时,张瑞图作为其中一员,不仅在“晚明四家”中独标风范,在这一行列中也堪称佼佼者。
▲ 张瑞图《古诗十九首》局部
▲ 张瑞图《古诗十九首》局部
▲ 张瑞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册》局部
▲ 张瑞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册》局部
▲ 张瑞图《草书千字文》局部
▲ 张瑞图《草书千字文》局部
张瑞图的字以“奇逸”冠绝墨林,有时奇的出格,不少字结体狂怪,难以辨认。有时逸的过分,不少用笔纵放无度,犹如画符。《桐阴论画》对他的批注如下:“张公画罕见,书幅甚多,相传张系水星,悬其书室中可避火厄,亦好奇者为之。”说张瑞图的书法像符录一样,还说他是水星转世,把他的字挂屋里能避火灾,也的确有人这么做过。
▲ 张瑞图《王维终南山诗》
▲ 张瑞图《杜甫诗册》局部
▲ 张瑞图《杜甫诗册》局部
张瑞图也从帖学入手,行书初学孙过庭的《书谱》,后学东坡的草书《醉翁亭》,崇尚“狂草”派书风和讲求厚重力度的“苏体”笔法。
纵观隋、唐、宋、元、明、清的历代行草大家,他们的用锋方法都是顺应着毛笔“尖、齐、圆、健”的天性而为,张瑞图却不满足这种“常规”的写法,而是以一种生拗的意趣作导向,使用笔只在露尖的侧锋上作横截翻折的动作,从而造成一种激荡跳跃的声势和剑走偏锋的感觉。
张瑞图的书法反柔媚而走向极端,一味硬倔,过分外露,少含蓄文雅之气。
大部分书家认可人品影响书品的格调,夸大了书法表现中人的主体精神投射作用,认为人品的好坏,一定会在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因而,颜真卿的艺术水准被人品拔高了,蔡京的艺术水准总被人品所累,赵孟頫也因气节问题影响了人们对他书法价值的认可程度。
但张瑞图和王铎却是个特例,他们的书法建树一直为时人所公认。清代吴德璇《初月楼论书随笔》评:“张瑞图、王铎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
软媚的行世与铦利的笔锋,交织成一个矛盾的张瑞图形象,或许证明书法未必能如其人。
▲ 张瑞图《草书偶然作》
▲ 张瑞图《草书偶然作》
▲ 张瑞图《草书偶然作》
▲ 张瑞图《草书偶然作》
艺术风貌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作品格调的高下更多取决于审美观念,而非道德观念。书法艺术的表现本质属于审美范畴,单纯用道德伦理观难以作出公正评判,书法的评价标准只能是书法本身。
中国文人自古就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报效国家和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然而,面对官场错综复杂而又尖锐的政治斗争,因跟错人,站错队,上错船而被史书归入另册,人品被后人诟病,这个人身上的其他成就也随之黯然失色,张瑞图就是一例。
▲ 张瑞图《前赤壁赋》局部
▲ 张瑞图《前赤壁赋》局部
▲ 张瑞图《前赤壁赋》局部
▲ 张瑞图《前赤壁赋》局部
▲ 张瑞图《前赤壁赋》局部
在书法史上,张瑞图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书法大家,因为魏忠贤生祠书写碑文,被列入“阉党”行列,虽然在他去世两年后得到平反,却始终难以摘掉“阉党”的帽子。
正因为政治上的随波逐流和身不由己,他将内心的矛盾和官场中的压抑宣泄于艺术以求得平衡,用独特的审美大搞“笔墨叛逆”,使笔下的字透着一股霸气十足、老辣诡异的艺术震撼力。
政治上的道德评判跟艺术上的评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单就书法来说,对张瑞图最客观的评价也许是——其字天下奇、其人姑置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