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今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芒种,俗话说,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可见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指导农耕而制定的。本来上次文章末尾就预告了要写一篇过于二十四节气的科普文章的,结果已经拖了几个月了,看着寥寥无几的阅读量、点赞数和展现量,确实动力不是很足,前段时间小满节气时,奥迪商业广告文案侵权北大满哥的文章不断发酵,事后也是奥迪公开道歉,满哥免费授权把这事画上了句号,这也把二十四节气的关注度推上了高潮,就借着这个不知道还有没有的热度,把之前未完成的任务来做个交代。

中国从夏商时代进入了农耕文明,温度和雨水对耕作影响巨大,中国古人总结了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因此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最初是古人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年)。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面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定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地球在黄道面上公转的时候还在围绕地轴自转,沿着地球赤道的截面叫赤道面,黄道面和赤道面不是重合的,而是有一个夹角约为23°26分,叫黄赤交角。

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当阳光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温度高,白天时间比晚上长,这就是夏季,当太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温度低,晚上时间比白天长,这就是冬季,每年6月22左右,太阳会运转到地球最靠北位置,叫北回归线处,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中国古人称之为为夏至;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太阳会运行到地球最靠南的位置,叫南回归线处,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中国古人称之为冬至,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太阳光会直射赤道,此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就称之为春分和秋分,这就是二分二至了。

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的时间把握问题,人们在二分二至之间添加了其他节气,地球围绕太阳转过15度角就定为一个节气(大约15天),于是就形成了24个节气,他们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便于好记,每个节气取一字编了节气歌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期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每个节气的名称也都非常有艺术,比如惊蛰表示雷声震动惊动了地下蛰伏的虫子,谷雨表示雨水充沛,有利于谷物生长,小满表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指有芒的作物要开始耕种了,小暑为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大暑正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处暑就是暑气这时停止,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草木易结成白色露珠,寒露是气温持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露凝。霜降指部分地区开始有霜落下了,小雪为部分地区开始下雪了,大雪指气候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也将增多,小大寒对应夏季的大小暑,小寒指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节气,也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

话说回来,在没有掌握更多关于地球公转相关天文知识的古代,是怎么确定每个节气的时间点的呢,早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到了《太初历》中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的是土圭(tǔ guī)测日影(立竿见影)的方法来确定冬至日。

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就是在地上立一根杆子,通过测量影子的长短确定冬至日,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位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位夏至,找到冬至日之后,再按照每过15-16天一个节气的方法定出其他节气,这种方法叫平节气,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近日点进动现象,误差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

后来在明末徐光启主持编修的新历法《崇祯历书》(未颁布明灭亡)的基础上,由清初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加以删改并压缩后进呈清政府,并根据它的数据编制历书,叫做时宪历,在这部历法中,节气的规定改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每转过15度角规定为一个节气,这种方法叫定节气。在冬天地球离太阳近,公转速度快,所以两个节气间隔时间比较短,在夏天,地球里太阳距离远,公转速度慢,两个节气时间间隔比较长。总之二十四节气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便利,也代表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的极高成就。

在上述描述中涉及到几个干货知识点,也是孩子发问时多会问的几个问题,单独总结如下:

知识点拓展1:三九、三伏天。二十四节气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落在了三伏里,三伏是指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总共三十天。而节气中的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落在了三九天里。三九天是指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指从冬至逢壬日算起的第3个寒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便在"三九、四九天"。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就暖和了。

关于数九也有一篇数九歌诗文,也是小学一篇语文课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形容天气由凉转寒,再逐渐回温的一个过程。

“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即夏至第三个庚日起数伏,冬至开始每逢壬日数九,这里的“庚日”和“壬日”都是天干地支纪日法,可以参见我上一篇文章的详细介绍。自古以来,老祖宗就教育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因为三九和三伏为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候,在数九寒冬与炎炎夏日锻炼,不仅强健体魄,还锻炼人们不惧严寒、不畏酷暑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拓展2:廿字 读[niàn],是二十的意思,在节气歌中为了句子工整对称,用廿一代替了二十一,用廿三代表了二十三,二十四节气也有廿四节气的写法。

知识点拓展3:日晷(guǐ)字面意思为太阳的影子,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日晷由石制圆盘和铜制指针组成,铜制指针叫做“晷针”,垂直穿过圆盘中心,并指向北极星方向,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赤道面,在它的正反两面又刻有12个格子,每个格子代表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小时,利用太阳照射在日晷上,晷针的影子变化来指示时间。日晷根据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

知识点拓展3:时辰 古人用十二个时辰划分一天,分别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时辰的别称又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哺(bǔ)时、日入、黄昏、人定。

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古代一时辰为现代2小时,一炷香为现代半小时,一刻为现代15分钟,一盏茶为现代5分钟。

知识点拓展4:近日点进动现象 刚才文章中提到冬天太阳离地球比较近,公转速度快,是由于近日点进动作用导致的,即地球的公转速度在近日点大于远日点。

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进动(precession),是指一个自转的刚体受外力作用导致其自转轴绕某一中心的旋转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进动,也叫做旋进,如一个车轮绕水平轴高速旋转,虽然受到重力但它不会往下倒,反而是那个水平的转轴在绕竖直杆转动

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知识点拓展5:冬天太阳离地球近,为何天气冷,夏天太阳离地球远,为何天气热 这是因为人们感知到的冷热太阳对地球的直射角度作用远大于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对于我们北半球的人们来说,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面单位面积内接受的太阳的能量很大,所以天气热,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来说,地面单位面积内接受的太阳能量较小,所以冬季较冷。

知识拓展点6:经纬线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线。经纬线相互垂直。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经线是一条条长度相等的弧线,连接南北两极。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纬线标定了地球公转是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所以纬度季节气候相关,即在同一个纬度下的国家四季相同。经线是南北向的,标定了地球自转的位置,所以经度和一天中的时间相关,如中国和美国,虽然在地球东西两个半球,但是纬度上差别不大,所以在中国冬季的时候,美国也是冬季,但是中国的白天正好是美国的夜晚;中国和澳大利亚,纬度上差别很大,但是经度上接近,所以中国在冬季的时候,澳大利亚在夏季,但是一天中的白天黑夜的时间中国和澳大利亚是基本相同的。

经纬线其实就是地球的一个坐标,通过经度和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点,这在没有明显参照物的海上活平原上,是一个很有效的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在军事和航海技术上应用广泛。

本期内容到此就结束了,内容较多,干货也比较多,准备也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您觉得看完之后有收获,请您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受益,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