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唐卡的五个步骤
唐卡不仅仅是带给经营者内心的宁静,对唐卡爱好者和收藏者而言,更是如此。一方面,唐卡凭借自身浓郁的异域风情、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为人所关注;另一方面,唐卡因难辨别、技术含量高、投资的门槛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大量资金短时间难以进入。抛开宗教的其他内涵的东西,如何更快地进入唐卡收藏圈,唐卡的种类特点、分期流派、题材内容、绘制过程、收藏投资才是藏家迈入唐卡门槛中最先要熟悉掌握的。
第一步:种类特点
唐卡的品种有很多,从表现方法看,大致可以分为绘制唐卡、印制唐卡、织锦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贴花唐卡、拼贴唐卡、珍珠唐卡、镶嵌唐卡等。从绘制技法看,有水墨写意的,有工笔重彩的,也有纯线描的等。唐卡根据所用材料和制作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丝绢为原料的“国唐”(国唐意为:丝绸唐卡)。国唐有用丝绸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刺绣唐卡;把各种丝绢裁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把这些布块缝接起来拼成画面,这种唐卡叫做织锦唐卡;手织唐卡是用丝线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唐卡;还有一种贴花唐卡,它与织锦唐卡相似,不同点在于它不是缝接布块而是把切成的各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国唐还有一种是版印唐卡。它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绸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尔也用铜版或铁版。国唐中尺幅最大的一种叫做果固。
另一种是用颜料绘或印刷的叫做“止唐”(“止”藏语音译,意为绘制。止唐藏语意为绘画唐卡)的唐卡。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颜料,再按一定的比例加上一些动物胶和牛胆汁。这种配方使绘就的唐卡即使过了数百年也鲜艳依旧。据敦煌研究院的同志介绍,敦煌壁画至今色泽鲜艳,除了洞口长年封闭外,与所用颜色均来自青藏高原有关。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色彩的不同,止唐可分为以下几种:用多种颜料画背景的彩唐;用金色颜料画成背景的金唐;用朱红色颜料画成背景的朱红唐卡;只用黑色画成背景的黑唐;还有一种叫版印止唐,它的制作方法与国唐中的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国唐印在丝绢做的画布上,止唐则印在用棉布做的画布上。止唐有大有小,最小的有0.10×0.05m,甚至更小,大的不限,如有一种按寺院墙壁大小绘制的名为“坚唐”的唐卡,可大可小,是随墙壁的大小而定。
从艺术风格上讲,唐卡的主要特点是中心突出、讲究对称平稳;线描造型准确,工细秀丽;设色鲜明,对比强烈,勾金填彩,富丽堂皇;构图饱满、写实细腻,繁密精绝。上乘的唐卡要数月或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
第二步:分期流派
在1000余年的唐卡艺术演变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传承和共融:即印度风格、尼泊尔风格、古格风格、西域风格、汉地风格等。唐卡在唐代时就已经出现,我们见到的实物资料比较少,但在收藏家手中更是凤毛麟角,唐时的唐卡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们所见到私人唐卡收藏品是一幅绘有《两天王》的宋代唐卡,从相关资料看出与敦煌壁画、唐代绘画和唐代雕塑中的天王同出一门。中原文化经敦煌向西域和吐蕃传播扩散的条件十分有利和顺畅,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先后迎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两位公主进藏时都赐赠锦缎丝帛数万,杂伎工匠悉从,其中也有不少画工艺人,他们也极有可能用绘制唐卡的方法,创造性地绘制天王像。
唐卡的历史分期主要有四个重要时期:第一时期,7-9世纪,即西藏佛教发展史上前弘期,这一时期,西藏繁荣,佛教兴盛,寺院遍立;第二时期,10-13世纪前后,即后弘期。这一时期,稳定的佛教遭到朗达玛灭佛运动,佛教活动分散,流派众多,如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希解派、觉宇派、格鲁派等。后元代萨迦法王八思巴统一全藏,弘扬佛法,佛教再度繁荣;第三时期,15-16世纪,这一时期由于佛教得到皇家和上层社会的支持,一度出现藏传佛教发展的繁荣局面。第四时期,18-19世纪。这一时期是藏传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和汉地交往密切,汉地的绘画风格渐渐渗透到唐卡绘画技法中,形成了今天唐卡的基本面貌。
目前有实物资料可考的唐卡流派,按时间顺序分为如下风格:阿里风格,是分治时期和元时在西藏阿里兴起的画派,其风格有尼泊尔、克什米尔的造像特点。西藏博物馆存有释迦牟尼像、坛城图等;齐岗画派是元时出现的与阿里风格接近的画派。其绘画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所画佛、度母、护法勾轮廓线、平填鲜红色、红色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是最明显的特色,隆钦绕强巴画、金刚亥母是其代表作;明清以后西藏唐卡画出现了勉唐画派、嘎赤画派、钦则画派、德格画派、热贡画派,这些画派的风格与前两种有很大区别,画面内容丰富,有佛、菩萨、护法神、说法图、佛本生图、祖师、宗教人物、历史人物、坛城、寺院、风俗、传统故事、神话,有的唐卡还将有贡献的大师、药师、工匠师画上唐卡,如2005年中国嘉德拍出的明初《打籽绣岩传甘露漩明王》,2006年古天一拍出的清代乾隆《宗喀巴大师故事》,2011年北京翰海拍出的15世纪《萨迦派祖师唐卡》都是其代表作。画面丰富、色彩斑澜艳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
第三步:题材内容
唐卡的题材和内容丰富多彩,包含有宗教的内容,也含有非宗教的内容。大致有这么几类:佛、菩萨、佛母、罗汉、护法、上师或历史人物、教规、神话传说、医药和天文历算、历史故事、建筑、法器图案等。早期的唐卡画主题十分突出,即以一个主尊佛、菩萨、度母、护法神为主,很少绘主尊以外的眷属、供养等陪衬背景和装饰,画面简单明了。然而到了藏传佛教后弘期,即10世纪以后,形成了众多教派共处的繁荣局面,唐卡绘制的高僧大德开始考虑这一多教派共处的社会现实,增加了以主体神像相关的细节和背景装饰。出现了佛传故事、本生画、经变画、本尊、菩萨、护法、上师、大成就者、坛城、变化身等多种题材内容。这一被称为西藏“百科全书”式的绘画,不仅包含有佛教的丰富内涵,还将触角伸向了历史、现实人物、民俗风情、医学、天文历算、音乐舞蹈等方面。在同一幅唐卡画中,有不同教派创始人同列“空界”的画面。但各教派在绘制唐卡时还是侧重突出教派特色,如宁玛派和萨迦派都有特殊的表现。一般唐卡分为三部分绘制,中间绘“本尊”佛,上部为“空界”(圣界),以“法身”、“报身”、“化身”,日、月等;下部为“地界”(凡界),绘空行、护法、僧侣、眷属、供养人等。唐卡绘制有佛教的仪收藏投资导刊·总84期 2月上下半月合刊轨和定制,成书于四世纪以后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度量经》奠定了唐卡造像体系的基础。
在唐卡中,最重要的内容当属“佛祖”造像。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是各教派共同崇信的佛祖,是显教和密教派共尊之本师。各教派绘制“佛祖”时一般采取两种布局方式:一种以释迦牟尼为中心,占据画面大部分,用莲座、背光、花蔓作简单的衬托。另一种在佛祖的上方“空界”绘画有该教派的创始人祖师像,表明唐卡出自的教派。这是比较常见的画法。释迦牟尼也有两种装饰:佛像装和菩萨装。如佛祖身披袈裟,没有项琏、璎珞。左手托钵,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跌坐于莲台上,只有朴素的头光和背光。上边绘有莲花生大师坐像,表明是宁玛派的绘画风格。释迦牟尼以菩萨装绘制的佛像,头戴珠宝佛冠,莲花耳当、璎珞项圈、云纹披肩,华丽而庄严,坐姿与手印同上。但在佛祖“地界”绘有十一面观音、度母,以及供养人。“空界”还绘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和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像,是典型的格鲁派风格。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是青海古称宗喀地方人,但在西藏有更大的影响。格鲁派形成后,首先在西藏弘传开来,并从1409年传召大法会开始,先后建成格丹寺、蜇蚌寺、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17世纪和18世纪先后在青海建成塔尔寺、甘肃建成拉卜楞寺。在近60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转世系统,特别受到清王朝的扶植后,一些教派受其影响逐渐皈依格鲁派。
第四步:绘制过程
唐卡是一种圣物,藏传佛教寺院需要它,藏族民间也广泛需要它。一幅唐卡的制作过程是非常讲究的。唐卡的绘制过程简单地说,包括选材、勾线起稿、布色、渲染、勾复线、金色布设、修饰整理、开光装裱等。绘制之前,寺院或民间画师向活佛问卜,精心选择大吉之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然后一边诵经,一边备料。通常准备工作要历时数周才能完成。
选择画布——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大硬。画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块画布根本不够,这样只好把好几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画师选好画布后反复淘涤,洗净晒干,将它平展地绷上画框;用精细石膏粉掺和优质骨胶,调成稀糊状,均匀地涂刷在棉布上,填平布纹;再用贝壳或圆石抛光,放入地下室阴干、固形3到5个月。这样的棉布平整、光洁,不易变形。定位起稿——按照佛经规定,画师在绘制唐卡时,须先画定位线,再画主佛;然后画菩萨、法师、护法神;接着画山河、日月、彩虹、蓝天等。起稿的工具主要是自制的木炭条、搓成圆柱状的红泥棒和铅笔。铺底着色——画师先用大号排笔精心涂刷唐卡的底色和背景,确定画幅的色彩基调;然后用暖色画人物、佛光、建筑和花朵,用冷色画山石、树木、天空、地面和大海。冷暖色调交织错落。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使整个画面层次分明、亮丽清新。为了防腐,他们还在颜料中加入了骨胶和牛胆汁。
精心勾勒——唐卡经过染色以后,画师用自制的、仅有几根猞猁毛的细笔,以金线勾勒和彩线勾勒的方法,绘制佛像,描写物体。经过勾勒,画面人物清新、色彩突出,唐卡的雏形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描银铺金——这是绘制唐卡时最精彩的看点,也是藏族绘画艺术的精髓。艺人把最重要的图像,用纯金或纯银的胶汁描绘和涂刷出来,阴干;再在金银汁中加入适量胡麻汁液,搅匀后依次涂刷,唐卡顿时显得鲜艳夺目、富丽堂皇。
开光加持——唐卡原本是藏密工具,历来被人们视为圣物和珍宝。它在绘制过程中难免有口水、汗渍、吐沫等污迹残留于画面。如果不该看到的人看到了画面,同样是对圣物的玷污。所以在绘制完成之后,要举行清净、除障仪轨,以示清净、圣洁。然后由高僧大德诵经祭礼,加持开光。有的在背面写有咒语或印上开光者的手印或指印。这些仪式全部进行完后,才能算该作品完成并方可供奉之。高僧、活佛所绘唐卡,因为在绘制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了极强的加持力,所以在供奉前就不再举行开光仪式,这些作品大都为唐卡中的上品,这样的唐卡才可以流传。
第五步:收藏指南
目前市场上,明清唐卡数量较多,现存的历代唐卡中绝大部分是明清作品,但并非所有的明清唐卡都是精品,所以藏家在收藏时一定要慎重。
第一,要选择清宫御制或收藏的唐卡。在清朝时期,康熙、雍正及乾隆分别册封过班禅和达赖,确立了对西藏的统治地位,尤其是雍正皇帝,更是尊崇藏传佛教。清代宫廷制作了大量的唐卡,主要由中正殿画佛喇嘛绘画,同时让宫廷汉族和西洋画师参与绘制,这就使得宫廷唐卡风格多样,并具有一种汉藏合璧的艺术风格。此外,清代宫廷所藏的唐卡都是西藏宗教上层敬献给皇帝的,多数是班禅和达赖敬献的珍品,所以,这些唐卡的收藏价值非常高。2005年北京诚铭拍卖的《御制刺绣释迦牟尼及二弟子唐卡》82.5万元就可见一斑。
第二,选择题材独特的唐卡。唐卡表现的题材十分丰富,其中也有一些比较少见又非常独特的内容,比如,藏医藏药类唐卡,既记载着各种西藏医药的精华,又是用以教学的辅助工具,不但表现了藏族人民对人体、生死的认识,还体现了对宇宙、人与宇宙关系的认知,具有医学、哲学、科学等多方面的意义。2002年天津文物公司举办的秋季文物拍卖会上,3幅清代藏医学唐卡均以3.3万元的高价成交,尤其是2008年明代正德《药师佛唐卡》以1540万元高价成交。
第三,选择刺绣和缂丝唐卡。除了绘画唐卡外,清代宫廷还在苏州定制刺绣和缂丝唐卡。刺绣和缂丝唐卡不仅材质珍贵,而且制作难度极大、保存不易,因此,清代流传下来的非常稀少,在宫廷唐卡中也极及罕见,往往一面世,即被藏家归入囊中,2002年明代《刺绣红夜魔唐卡》拍得3087万元;2010年明代《刺绣释迦牟尼唐卡》以610.6万元成交。如果《刺绣红夜魔唐卡》再次出现,不知又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
第四:多看,去博物馆,去西藏的寺庙,去敦煌,去看石刻,这些都是学习唐卡的必由之路。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唐卡,不要轻易出手。不要买赝品,不要买修复过的。即使真要买修复过的,也要买看不出修复痕迹的。现在新绘唐卡也采取烟薰、烟土涂抹造旧,这种造旧涂抹的唐卡,手感粗糙干涩,很容易识辩,只要熟悉了解藏传佛教的教派历史,熟悉了解唐卡的主要流派和风格,熟悉唐卡的绘制过程,真伪立现。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834158的药师佛唐卡: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