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三大流派(西藏唐卡的起源与流派)

 

  唐卡,类似于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下轴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绢及双条彩带。裱成后,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模。也有极少的缂丝、剌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考究,颜料全为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年不退。唐卡,作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集中反映媒体,融集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

  唐卡《松赞干布画传》,相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是第一幅唐卡的创作者。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据传,吐蕃赞普(观音佛的化身)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内。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还不足为凭。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最早(可查)可溯及卡若新石器时代,到吐蕃王朝时,绘画艺术已臻完善。唐卡作为壁画的廷展,最迟也在七世纪中页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唐卡,在罗桑嘉措以前都是民间画师供奉给寺庙的零散作品,唐卡创作进入了专门化创作时期。后在格桑嘉措时,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也就是官方性质的画院。这一举措,无疑推动了唐卡艺术的向前发展。唐卡绘制也逐渐出现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门唐”(系药师佛像)派。院内的画师都有职称,画艺最高的称为“乌钦”。西藏绘画史上最后一名“乌钦”就是唐卡绘制大师扎西次仁先生,扎西次仁也是健在的唯一的“乌钦”。

  唐卡的绘制要求特别严格,绘制的每一程序都应遵循宗教仪轨,而《造象度量经》更是对每幅唐卡的内容、着色、尺寸都作了明确规定,画师不得有任何僭越。唐卡包括的内容也极为广泛:有反映藏传佛教和各种佛神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学成就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唐卡;有记载历史事件的史料唐卡;有记录人物的传记唐卡。

  由于佛教的普及性,所有唐卡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是藏族人民生活中的珍宝,是西藏文化艺术成就的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58-195912的玛哈嘎啦唐卡: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