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起源及发展,唐卡的发展历史


唐卡,藏语,是绘制宗教图像,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在藏传佛教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信徒家中,都悬挂有唐卡。它是皈依佛门的标志,顶礼膜拜的对象。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几乎包罗了佛门所有的佛、菩萨、护法神、教义、教法等等,还涉及到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藏史专京、藏佛教学者的研究资料,为佛教徒提供显、密宗派的内容和图样。那么,唐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什么?

由于藏族有史料记载的历史起始于吐蕃王朝建立的初期,因此唐卡绘画的起源至今尚未能确切考证。但从藏族绘画艺术的起源来看,唐卡绘画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吐蕃王朝之前。藏族绘画史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4500至5000年的藏东河谷区以昌都“卡诺”文化,在卡诺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用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以及距今2000多年历史的藏族第一宫殿——雍布拉冈墙壁上的绘画,都可窥见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据五世达赖喇嘛所着的《大昭寺自录》中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成一幅白拉姆(吉祥天母)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中。”这幅相传由松赞干布绘制的唐卡,即是有文献记载的藏族第一幅唐卡绘画作品。

公元七至九世纪的吐蕃时期,松赞干布定都拉萨,藏族的游牧文明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化,这为唐卡绘画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汉族文成公主与尼伯尔尺尊公主又将繁盛的中原文化和异域文化带入了藏区。随着佛教开始进入藏区,藏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宗教生活的需要催生了唐卡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吐蕃时期,是唐卡绘画艺术的幼生期,画风多样,主要是模仿印度或尼泊尔的艺术风格。到了吐蕃末期,赞普郎达玛下令灭佛,大批佛教经典、绘画、塑像被毁,唐卡艺术也受到了重创。直到10世纪,佛教在西藏再度复兴。1042年,东印度高僧阿底峡受邀到阿里托林寺弘法,阿里成藏传佛教的中心,同时印度克什米尔艺术传入阿里,使西藏绘画艺术融入了克什米尔画风。此时的唐卡作品细腻却又不甚繁锁,更多的是以不同的色彩来分清层次轮廓,手法质朴拘谨,色彩变化极少。13世纪后,西藏正式纳入我国的版图,佛教文化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佛教艺术也随之大放光彩,唐卡绘画艺术进入了探索发展的时期,各种风格流派大量生成。15世纪的明朝时期,西藏格鲁派兴起,并以拉萨为中心向周边及北方的蒙古地区发展。到了17世纪,五世达赖执掌了“甘丹颇章”政教大权,西藏的佛教艺术达到了鼎盛。五世达赖成立了相当于画院的机构,使唐卡绘画进入了专业化的创作时期。后来,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使佛教艺术普及到了民间,大量的民间画师开始绘制唐卡。至此,多元一体的藏族美术艺术整体上定型定性,产生了热贡艺术现象。

佛教在西藏的长期兴旺,不仅给藏族文化艺术以极大的发展机会,并且使文化艺术成为了为宗教服务的有利手段。经历了1300多年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唐卡绘画在吸收了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以及汉族佛教艺术成分的前提下,经过画师们的大胆创新,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成为了具有独特藏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

唐卡从而为藏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古玩交易网,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