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的那个吐宝鼠,其实还兼职战神?

▲清 鎏金铜吐宝鼠


大家好这里是小鹤

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啦

小鹤在这里祝各位鼠年大吉,财源滚滚

说起财神,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被吐宝鼠刷屏呢?

其实,吐宝鼠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

在最开始的时候

鼠是作为战神被供奉的

直到佛教传入中国,鼠与多闻天王联系在一起

它才更多的以吐宝形象出现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小小神灵的前世今生吧


西域鼠国


民丰县是和田专区最东边的一个县,位于尼雅河流域。


新疆博物馆曾组织考古队对民丰沙漠中的尼雅遗址进行发掘。据考证,“尼雅”可能是“尼壤”的转音,而尼壤即汉代的精绝国


▲尼雅遗址


考古队到达时,南边只有十几间房子半露在沙面,北边房屋约数百间,三五成群地罗列着。


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这古遗址中,发现了很多捕鼠夹子。几乎每屋都有,大小不一,一般长30-40cm,最宽处10cm左右。从鼠夹的形制来看,比如今河西一带的鼠夹宽1.5cm,长17~27cm。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于阗国和精绝国一带的老鼠至少比我们现在常见的家鼠大2~3倍


▲捕鼠夹 尼雅博物馆藏


从地理位置来看,尼壤城处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部边缘地带。家家都有鼠夹,可见这里老鼠数量之多且相当猖撅,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威胁,所以才有捕杀它的必要。


但是从信仰方面来说,大约东汉以后,鼠神信仰在西域一带就基本确立了。


在于阗国王城西边的大沙漠正中,有一座小山阜,叫做“鼠壤坟”。当地传说此处有大如刺猬的老鼠,毛色黄白分明,并且有一只更大的鼠王。只要它一出洞穴活动,群鼠全都跟随而行。有一次,匈奴率领几十万大军侵略于阗,选在鼠壤坟旁屯军驻扎。当时的于阗国只有几万兵力,军事力量相差悬殊。大敌当前,君臣震恐,国王虽素知沙漠神鼠,但从未礼拜,然而国难当头,也只能抓住这微小的希望了,遂焚香请鼠。当天夜里,国王梦见大鼠说道:“敬欲相助。”于是立刻命令全体将士天亮前出发,袭击敌方。匈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慌乱中正准备披甲上马迎战,突然发现所有的马鞍、衣服、弓弦、甲链的系带全都被老鼠咬断了,只能束手就擒。这次战争后,于阗国对鼠虔诚礼拜,君民人等,路经鼠穴,一律步行上前,供奉祷告。直至20世纪初,鼠壤坟依然是当地居民祭祀的场所。


随着于阗的崛起、“鼠壤坟”故事的流传,捕鼠成为了禁忌之举。


此外,在典籍中记载西域鼠国的还有《西域诸国志》、《异苑》、《述异记》、《大唐西域记》等。《异苑》记载: “西域有鼠王国……商贾有经过其国,不先祈祀者,则啮人衣裳,得沙门咒愿,更获无他。”于阗国的鼠不但不吃佛教信徒的衣物,而且非常爱听沙门咒愿,这体现了于阗本土崇拜的佛教化,西域老鼠自此便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鼠神与佛教

鼠在佛教中很少被单独供奉,它通常与毗沙门天王一同出现。


▲多闻天王唐卡


毗沙门天王是四大天王之一,北方守护神。他住在须弥山第四层北面,率领夜叉、罗刹二神兼守其余三洲。由于时常守护法场、听闻佛法,故又名多闻天王。


毗沙门天本是古婆罗门教中的财宝神俱毗罗(Kunera),作为财神的俱毗罗还为守护四方四洲的护天神。 佛教兴起后,俱毗罗被纳入佛教,成了佛教护法的四大天王之北方毗沙门天王。所以,毗沙门天王在初期的佛教中就具有双重身份,即财宝神与护法神。

在古印度,毗沙门天是怎么和鼠联系起来的呢?

因为毗沙门兼有财神的职能,而古印度以“鼠”为财神的象征。所以,鼠自然也就成了毗沙门的象征了。

在图像上,虽然在早期印度佛教造像中没有毗沙门天与鼠同时出现,但是,印度密宗财神毗那夜加 (即象鼻财神)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 “舞立姿踏于鼠上”,这就将鼠与财神联系了起来。


▲财神毗那夜加与鼠


毗沙门天在古印度是作为佛教护法神和财宝神而出现的,而且通常与其他三位天王一同出现,且四天王的形象大同小异,这表明在印度四天王是平等的,毗沙门天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信仰。但在传入中国后,毗沙门天就变得不同了起来。

1900年12月,斯坦因在新疆丹丹乌里克的寺院遗址板壁上发现一块画有奇异鼠头神的画,鼠头神采奕奕,背有光环。


▲鼠头神

▲鼠头神

▲鼠头神


丹丹乌里克位于古于阗国境内,这里不但崇信佛法,而且盛行鼠神的崇拜,鼠神画像在丹丹乌里克寺院中的出现就是例证,也正是佛教把西域鼠提到了神的位置。


在榆林窟15窟前室北壁绘有一天王,该天王右手持宝柞,左手抱一鼠置膝上,鼠的口中不断向外吐着金钱珍宝,这是北方多闻天王,即毗沙门天王。


▲榆林窟第15窟前室北壁 多闻天王

▲吐宝鼠


在佛教渐渐统治了于阗的时候,与于阗原始老鼠崇拜密切相关的毗沙门天必然会得到于阗人的心理认同。为了张扬佛法,于阗人开始把本土鼠崇拜佛教化,选择毗沙门天作为护国神既符合传统又是实际需要。在于阗的毗沙门天其作为财神的一面反而弱化甚至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护国神。


唐宋之际毗沙门信仰盛极一时,他不但是佛国的护法神,又是人间克敌制胜的护军神。初唐时,“昔唐太宗以高祖起兵,有神降于前,自称毗沙门天王,愿同乃定乱,......故所向成功。及即位,诏天下公府皆祀之。”盛唐时,《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在开元则玄宗图像于旗章”。天宝十二载,西番寇围凉州,帝命三藏不空祈阴兵救之。空诵仁王密语数番,有神介胃而至,乃毗沙门天王长子,数日后凉州果传捷报,言神兵至贼遁,“帝悦诏天下,军垒皆立毗沙门天王祠。”


这是天王信仰的鼎盛时期,凡是有军队的地方,往往伴随着北方天王的图像或祠堂。北方天王成了战争中鼓舞士气的偶像、胜利的象征,并形成一种专修的随军护法,大有“谁礼拜北方天王最虔诚,谁就可在作战中稳操胜券”之感。而鼠神恰恰又是在战争中立下奇功。



天宝高僧《不空传》中有关于鼠神助战的记载:“天宝中,西蕃、大食、康三国帅兵围西凉府,帝诏不空设法。不空手秉香炉、口诵密语,请毗沙门天王领兵解救,后安西告捷,并云:“城东北三十许里,云雾间见神兵长伟,鼓角喧鸣,山地崩震,蕃部惊溃。彼营垒中有鼠金色,咋弓弩弦皆绝。”毗沙门护军的功劳簿上是应该有鼠神的一份成绩的。


另外,榆林窟25窟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中,佛的背景是天宫的殿堂,在右侧回廓的柱石旁,画有一鼠在地面行走。区区小鼠居然登上了佛国的天堂,这明显是以神事之,才会在佛国有一席之地。


▲榆林窟25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

▲右侧回廊的小白鼠


榆林窟15窟和25窟都是中唐吐蕃时期开凿的,虽经后代修改,但上述涉及鼠的壁画,都是吐蕃原始之作。吐蕃本民族内同样流传着鼠神的信仰:吐蕃境内生长一种草,名石速古,如麦门冬,“有鼠,长于常鼠,每二三十同一穴,至秋,鼠皆收此草为藏,多者至数石。俗亦掘草根食之,而留给鼠粮。其国禁杀鼠,杀者辄加罪,俗亦爱之不杀也。”“食”通“饲”,吐蕃民俗把石速古草根挖出来留作鼠粮,备鼠冬季食用,这无疑是对鼠的一种供养。并且杀鼠者有罪,这就在法律的高度对鼠给予保护,还称其为“天鼠”。所以,在吐蕃占领时期,榆林窟壁画中出现鼠神形象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的。


至于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北方天王手持的神鼠口中吐出金钱珍宝,即传说中的吐宝鼠,这可能与印度本土传说有关。开元时的高僧《善无畏传》载:“畏复至乌苌国,有白鼠驯绕,日献金钱。”乌苌国在今印度河上游及斯瓦特地区,这里的银鼠又是虔诚供养三宝与佛教结缘的神鼠。


鼠神之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域一带,天王与鼠神是亲密的合作者。在军事行动上鼠神是北方多闻天王的左膀右臂,在吐出珠宝时又为多闻天王充当财富的象征。

因此,在中原流行的毗沙门信仰一开始就是战神信仰,随着毗沙门信仰的兴盛,在其职能范围愈来愈大,包括去病、消灾、应愿、除孽等等。到了后世,多闻天王与鼠也越来越多的作为财神与财富的象征出现。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