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那夜迦欢喜佛图片(欢喜佛——毗那夜迦)


毗那夜迦(Vināyaka)又称伽内什(Gaṇeśa)发源于公元2世纪的古印度,是大自天(湿婆)和雪山神女的儿子。因湿婆长年在外,有一年回家后发现一个陌生男子,即伽内什(Gaṇeśa)正在门外看守,而雪山女神在门内洗浴。湿婆执意要进门,但伽内什不允,湿婆一怒之下便砍下他的头颅,砍下头后湿婆才得知这个男子原来是自己的儿子。说实话,这种神话传说槽点实在太多了,大家看看仅供一乐。可儿子的头已经砍下来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再找一个活物的头来。原本的头砍下来就没用了吗?...这时毗湿奴建议,让湿婆的派侍从难丁往北走,遇到第一个朝北的生物,就把它的脑袋砍下来给伽内什(Gaṇeśa)安上,这样他就能复活。难丁来到天国都城,一眼看中了天帝因陀罗的坐骑大象。

这头大象名叫爱罗婆多。它是世界上第一头大象,来自诸神阿修罗搅拌乳海时产生的十四宝,长着四牙。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后,难丁割下象头送回给湿婆,湿婆将象头安在儿子身上,伽内什(Gaṇeśa)或者说毗那夜迦(Vināyaka)就复活了。天帝为什么打不赢一个侍从...就这样爱罗婆多的头长到湿婆儿子的头上,而且让这个儿子做军队的统帅,成为通晓一切的神祇,是象头人身的智慧神与创世神。后来天国人满为患,天神们便找来雪山神女,让她想办法减少进天国的人。于是雪山神女找来儿子,让他在解脱的道路上设置重重联碍,诱惑人们使他们无法进入天国。因此毗那夜迦又称作:“障碍之主”(“毗那夜迦”意即“障碍神”、“常随魔”)。毗那夜迦在印度被奉为智慧神,但在佛教密宗中则被梵文叫作“俄那钵底”,译为“无碍”、“欢喜”,因此被人们称为“欢喜佛”。

在一些喇嘛寺里,常会见到供奉有欢喜佛,但欢喜佛的造型极为奇特,样子有些特别,给人赋予了无限的想象力。据《四部毗那夜迦法》中说,观世音菩萨为度化欢喜王,化现女身前去见王,欢喜王见之,欲心炽盛,向其求媾。观音遂借机度化其皈依佛教,并成为护法尊神。这是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悲悯天下众生,为了度化欢喜王成佛,运用神通的慈善法力,将自己变化成一位美丽的女性——毗那夜迦,来到欢喜王的住地。一见到漂亮端庄的毗那夜迦,欢喜王便陡生淫欲之心,想占有这位女子。欢喜王的轻浮举动,遭到了毗那夜迦的果断拒绝。无奈,欢喜王只得以礼以待,但还是拥抱下毗那夜迦。

“我虽是女子,但早已笃信佛教,并得到了袈裟衣钵。你若实在想和我亲近,可以随我教,成为佛教信徒。等待来世,为佛护法,不作业障,不生恶心,这样才能成为我的亲友。”

此时,毗那夜迦向欢喜王娓娓道来她现身的来由和希望。听了毗那夜迦的话,欢喜王内心欢喜地说:“缘分让我遇上了你,从今往后,我一定跟随你们护法,多做有益众生的善事。”于是,毗那夜迦女含笑与欢喜王相拥抱,并成为藏传密宗本尊神——欢喜佛,在佛教中被尊为“欲天”、“爱神”。

后来,人们看到的欢喜佛是男女双佛相抱的形态图,正是毗那夜迦女与欢喜王相拥抱的一刹那间。通过这个故事传说,我们就会懂得,男女合抱的欢喜佛,不仅没有淫欲,反而是教人从善的正能量神。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