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有个“小西藏”,居民们说,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国新疆喀什

克什米尔有个地方,被称为“小西藏”,居民的祖先竟来自新疆喀什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非常新奇的:在中巴边境的克什米尔有个地方叫斯卡都,生活在这里的大部分人至今仍会说藏语写藏文,甚至信仰的也是藏传密宗,乃至对外称斯卡都是“小西藏”。同时,他们还对斯卡都使用“噶尔”这个称谓,并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新疆喀什迁来的,以“斯卡都人”自居,目前人口数量大约有7000—8000人。这背后也有我们像珍珠一样,可以捡拾起来的历史。

斯卡都






斯卡都(杜)就是巴尔蒂斯坦


在一些地图上,人们很难找到斯卡都,具体而言,斯卡都在藏语中为“山脉中的河谷”之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喀喇昆仑山脉交界处的河谷中,城区长23公里、宽6公里,印度河、斯卡都河与孜贺河在这里汇聚后流向克什米尔。

斯卡都距中巴边境400公里,距吉尔吉特100多公里。1982年,由中国协助修建的吉尔吉特至斯卡都公路正式通车,这条路有三分之二的路段位于印度河边的悬崖上,中巴两国工程师将吉尔吉特至斯卡都的距离由此前的40小时车程缩短至5个小时,完成了被英国人嘲笑称“不可能完成”的项目。

斯卡都算不上大城市,但却是很著名的旅游城市,四周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曾经将这里“围”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也正是这个原因,斯卡都人至今都仍完整保留着与藏族息息相关的文化与习俗。

范围更大和更知名一些地说,斯卡都就是巴尔蒂斯坦,是巴基斯坦控制下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一个地区。在巴基斯坦北部,英文名"Baltistan",是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山区的一片山间盆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端,喀喇昆仑山脉西南端,拉达克山西部,兴都库什山脉东北端的交汇地,印度河上游河谷之中。首府为斯卡杜,英文为"Skardu",距其西侧的北部省份首府吉尔吉特约150公里,是从南部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大本营,步行单程需7天。巴尔蒂斯坦分为斯卡杜县和冈切县。

斯卡都和斯卡杜是"Skardu"意译的不同书写。



高仙芝所征大小勃律中的“大勃律”即今天的巴尔蒂斯坦

斯卡都的路

高仙芝是唐玄宗时期名将。他所征大小勃律最早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勃律,是曾经存在于南亚克什米尔北境、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古国,在我国的古籍里被称为波伦、钵卢勒、钵露勒、钵露罗、钵罗等。

唐初,勃律被吐蕃击破,然后分裂成了大勃律、小勃律。大勃律是勃律故地,小小勃律是其向西北迁移的结果。大勃律即今天的巴尔蒂斯坦,小小勃律就是今天的吉尔吉特地区。

《旧唐书》中说,勃律国,在罽宾、吐蕃之间(《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因为大、小勃律均处在连接吐蕃﹑古代印度和唐朝西域地区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因而成为唐朝与吐蕃竞相拉拢的对象。武则天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勃律国君曾三次遣使入唐称臣,均被册立为王,并得到丰厚的馈赠。小勃律国也因为不堪吐蕃压迫,于开元初年,其王没谨不远万里来到唐都长安,声称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唐玄宗(《新唐书·列传·吐蕃上》:始勃律王来朝,父事帝),并与唐朝订立盟约共同对抗吐蕃。

然而,由于唐朝距大、小勃律路途遥远,吐蕃很快就征服了大、小勃律,并通过和亲等方式使他们断绝跟唐朝的藩属关系,甚至还和吐蕃一起打压周边的小国。747年三月,唐玄宗下诏令高仙芝率步、骑兵一万名出兵讨伐小勃律。

高仙芝的行军路线是:从安西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又经过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驻扎在特勒满川(今瓦罕河),共走了一百天。他把军队分成三支,派疏勒将领赵崇玼从北谷道、拨换将领贾崇瓘从赤佛道、高仙芝和监军边令诚从护密国同时进攻,约定在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兰加尔)会合。

三支军队先进的具体路线,我们今天已经不是十分清楚,北京大学教授王小甫在其论文《七至十世纪,西藏高原通往西北之路》中写到了这三条道,即高仙芝远征小勃律时,在识匿(亦作尸弃尼,唐西域国名。在帕米尔西部喷赤河东岸舒格南,今属塔吉克斯坦)与连云堡之间的三条道路:

1.北谷道。顾名思义,此路当傍瓦罕河北岸而行。

2.护密道。护密国主要位在瓦罕河(及喷赤河)以南,故以其得名的道路也应在瓦罕河南岸。

3.赤佛(堂)道。从汉文史料的记载来看,这条路一方面连接尸弃尼和连云堡,另一方面又是小勃律都城(今吉尔吉特)与连云堡之间的一段道路。


大战在连云堡拉开大幕,高仙芝一路向前,平定了小勃律国,带着俘获的小勃律王和妻子从赤佛道回连云堡,其后,拂菻、大食诸胡族共七十二国皆震慑投降归附了唐朝。

军事的路从来都不是将军与士兵走出来的,最先走在这条路上的一定是当地的百姓。在高仙芝的行军路线里,不难看到疏勒这个地名,其上万大军能从喀什到帕米尔,经由北谷、护密、赤佛三道至大、小勃律,背后一定是至少是在唐朝,今克什米尔与今新疆两地人民已经有着密切的往来。理所当然地,这些路也是我们古老的丝绸之路。


因为路的连接,斯卡都有了喀什噶尔的记忆


喀什,秦时为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等诸国之地。汉代依旧为疏勒国地,隶西域都护府。两汉书、《魏书》《隋书》、新旧唐书、《宋史》均作疏勒国。“喀什”系“喀什噶尔”的简称。其名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喀什”系突厥语“玉石”之意,“噶尔“系古伊朗语“石”或“山”之意,即“玉石”或“玉山”之意;二是《西域同文志》中说,“喀什噶尔”系回语,“喀什谓之石色。噶尔,谓之砖房。其地富庶多砖房,故名”;三是语言学方面的考证,一些学者认为是古和田塞语,意为“玉石之城”。

张骞出使西域真正揭开了喀什同中原地区的官方交流。东汉永平三年(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并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因为路的连接,斯卡杜也有了喀什噶尔的记忆。

在明清时,巴尔蒂斯坦被称为巴勒提,是存在于拉达克西北的一个西藏地方政权,多数人讲藏语。唐朝时期的大勃律就是在巴勒提。巴勒提虽然在西藏文化圈,但是和印度、克什米尔的政治军事关系更加密切,被印度、波斯称为小西藏。巴勒提曾经向清朝进贡,成为清朝藩属国。19世纪克什米尔灭巴勒提,后来英国征服克什米尔,巴勒提成为英国殖民地。

这段历史,不仅可以找到斯卡都人说藏语写藏文的历史出处,更可以让人看到,斯卡都人在“噶尔”这个称谓里,祖先从新疆喀什来的迁徙,以及古代新疆与西藏两地通过斯卡都的联系。而这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克什米尔的历史。

斯卡都人

克什米尔也曾是连接中国西藏与新疆的纽带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交界,西邻巴基斯坦,南接印度,北面与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巴基斯坦管辖区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克什米尔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1339年该地区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斯兰教。19世纪克什米尔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先后置于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

1947年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印巴分治以及分别独立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获解决。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武装冲突。1949年划定停火线。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的两次印巴战争,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为印度占领。

然而,当人们进一步翻阅克什米尔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克什米尔是一个不断“长大”的地区。克什米尔一词取自梵文。“克”的意思是水,“什米尔”是使之干涸之意,克什米尔谓水竭之地。历史上,“克什米尔”这个词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但到了21世纪初,“克什米尔”已被用来泛指包括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的广大地区。

印度一直声称自己对广义上的克什米尔地区都拥有主权,这里所说的“广义上的克什米尔地区”,也属于不断“长大”的克什米尔,即在即他们所说的克什米尔,除了印控克什米尔(被印度命名为查谟-克什米尔邦,其中巴里加斯地区是印度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巴控克什米尔(分为自由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还包括中控克什米尔(包括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其中喀喇昆仑走廊是1963年巴基斯坦签订边界协议时移交给中国的领土),但是,我国则是一直拒绝中控克什米尔的说法,认为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自古以来便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不属于克什米尔地区。

正是因为印度声称自己对广义上的克什米尔地区都拥有主权,才让克什米尔地区卷入不断的纷争中,背后是克什米尔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的是,克什米尔与南亚、中亚、中东相连,甚至可以延伸到欧洲版块,而南亚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洋的包围下,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版块,克什米尔因此成为这个相对独立版块的最为薄弱的突破口。

因此,克什米尔在被称为“亚细亚心脏”的同时,也被称为打开南亚大陆之门的“金钥匙”,所以,野心勃勃的印度才声称自己对广义上的克什米尔地区都拥有主权,想要通过对这一地区的占有,使身处南亚大陆的自己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但事实是,在高仙芝所征大小勃律之后,从元朝开始,中国就正式掌控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在吐蕃王朝崩溃后,克什米尔南部地区也形成了一个小国家,名为拉达克,元朝将拉达克和西藏一同纳入中国版图。

克什米尔斯卡都人的记忆,也是克什米尔曾连接中国西藏与新疆的记忆,是闪亮的、不灭的,也能照亮斯卡都或巴尔蒂斯坦这块土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部分作者为行走在陌路,感谢原作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