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执行的是公历、农历、阴历三种历法,请问有什么不同?
我国现在使用的历法有阳历、阴历和农历,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下面作以简单的回答,希望各位网友喜欢!
一、什么是历法
历法,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历法是关于时间的计算方法的科学,是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直接与天体运行的周期有关。例如:2020年5月18日,这个时间就是通过三个天体——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的比例计算出来的。
准确的计算时间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天体运转的周期比例都不是整数,通常说的一年12个月或365天,只是一个概数。实际上一个回归年为365、2422天,一个朔望月为29、5306天,它们即不是月的整数倍,也不是日的整数倍。所以,历法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有平年和闰年之别。
人们为了使用和计算方便,使年、月、日的周期能够互相配合,并且都能以整数进位,便人为的规定历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数日,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规年,这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因比,历法是计算太阳、地球、月亮运转周期比例的学问,是以三个天体的运转比例为研究对象的。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这种比例关系,就是不同的历法。
二、什么是阳历
阳历的全称为太阳历,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和民族通用的历法,所以又叫“公历”。
阳历是基于地球绕太阳运行所出现实规律制定的。它把地球绕一圈所用的时间定为一个回规年。回规年是太阳历的基本周期,这个周期起始定为365日,后来经过精密的计算,确定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约合365、2422天。
太阳历有大月小月之分,每年十二个月的天数不规则,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2月为日28天,闰年2月为29天。除二月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外,每年各月的天数都有一定的数日。7月以前,单月为 31天,双月为30天;八月以后,双月是31天,单月是30天。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编了一首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每逢此月全是大;
四六九冬三十天,唯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准在二月加。
(冬即十一月,腊即十二月)
三、什么是阴历
阴历全称为太阴历。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4200多年前就有阴历的叫法,它是根据月亮的变化周期来制定的。
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为“朔日”,朔日定在阴历每个月的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为“望日”,望日定在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从朔到望是朔望月底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一个月,12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天12小时44分2、8秒,约合29、5306天。
阴历一年十二个月,单月是大月,为30天;双月是小月,为29天;全年共354天,12个朔望月,总计354、367天,两者一年相差0、367天。如果不调整, 40年后,朔望日期就会发生颠倒。所以,阴历需要安排”闰年”。其方法是每30年,给规定的11年中的每年最后一个月加一天。经过这样的调整以后,每30年和月亮绕地球的步调只差16分零8秒。
由于月亮绕地球运转和地球绕太阳运转的速度不均匀,为了保持朔日必在阴历每月初一,所以也要进行调整。因此,有时会出现一连两个阴历大月或一连两个阴历小月的情况。
民间通常把“农历”称为“阴历”,这样称呼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和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原因仍然使用阴历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了。
四、什么是农历
把阳历和阴历二者配合起来的历法称为“阴阳合历”,也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农历”。
阴阳合历在我国夏代已经制定,所以历史上长期称为“夏历”。这种历法安排有二十四个节气,以指导农事活动,且主要在广大农村使用,因此称为“农历”。它以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和阳历的性质,所以说它是一种阴阳历并用的历法。
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也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在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多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这样它又具有阳历的成份,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农历的历年长度以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回归年)为准,但一个回归年是365、2422天,这个数目比12个月的朔望月日数多,比13个朔望月的日数少。如果农历固定每年都是十二个月,则一年只有354天左右,同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农历的平年为354天或355天,闰年为383天或384天。这样两者就差不多了,所以,农历的月份、季节可以在长期内保持大体上一致,不会发生寒暑颠倒的现象。
在推算农历时,“冬至”是处于首要地位的,确定了冬至,也就确定了农历的年长。“春分”也非常重要,十二中气是农历月终的标志,也是农历设置闰月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我国传统四季的正式起点;而农历的节气,是以黄经度数计算的“真节气”,其精度很高。
农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创造之一。它的特点是:任何一日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利用农历日期可以推算潮汐,也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习惯使用的历法。
#####我们中国大陆,现政府执行使用的是世界通用的公历。现行的公历是从古埃及阳历改造而来,是阳历之一种。阳历就是太阳历,是基于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把地球环绕太阳运动一周年称为一个“回归年”,即太阳历的一年。一般定为365天,后经科学精密计算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历法天数要计整,就采用四舍五入法,设置闰日,基本四年一闰,有闰日的年又叫闰年。
我国自古也用阳历,这阳历与古埃及阳历有不同,我国用的阳历是节气历,使用二十节气也是阳历一种,且比公历不计余还准确。我国历来使用农历,农历是阴阳合历,是二十四节气历加阴历,即月亮历。阴历即太阴历,也即月亮历,阴历是依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制定的,比较直观,容易掌握,易为人使用。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周期用时29天12小时44分3秒,历法日要计整,所以就设大月30天,小月29天来调配,一年12个月是354或355天,与阳历一年时长365天5小时48分46秒差10到11天。阴阳历合用就要解决年日差,于是便采用阴历置闰月法来补足,并形成了19年7闰法的规例。
把太阴历与太阳历二者合起来的历法叫作阴阳合历,我们俗称农历。这农历在夏朝就有,原叫夏历,到近代才改称农历。我国现时除了使用公历,还使用农历,在民间,还习惯使用干支历。如今年叫庚子年,这就是干支历。干支历之年变月变就是严格以节气历为准的,年以立春为界定,月以节气中的节为界定。干支历的年月也反映的是阳历,也不是阴历,我国民间习惯用阴历,由些而生出一些错觉,这一点许多人不解。如题主说农历,阴历,农历是包括了阴阳历的。
#####公历、阴历和农历,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复杂,说到底就是关于如何计算时间的。春去秋来,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些变化我们都能感知得到,而且我们也能感知到这些变化是有规律的。那么如何在时间上精准的把握这些变化呢?比如我们都知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其实不但花色、花形、花期相似,花开的日期也很相似,那么如何精准的记录并掌握花期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一种纪时方法,而这种纪时方法就是我们说的历法。历法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纪年、纪月、纪日的历法我们生活就会乱套。
随着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不同的历法,我们熟知的有:公历、阴历和农历,其中公历就是我们现在通用的,实际就是阳历。为方便论述我们后边以阳历来代替公历,这样有阴历,有阳历,有阴也有阳。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天空和我们关系最密切又最能被我们观测到的就是太阳和月亮了。我们在此先记住以太阳为参照物,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基础得到的就是阳历,因为太阳为阳。以月亮为参照物,以月亮运动规律为基础得到的就是阴历,也叫太阴历,因为月亮为阴。而把阳历和阴历相合使用得出的历法就是农历,我们自古是以农立国,因其有农业生产的指示意义,因此得名农历,也叫农家历。
一、最早的历法,阴历
阴历是我国最早使用的历法,早在4200多年前就有阴历的叫法,它是根据月亮的变化周期来制定的。很早就注意到月亮的圆缺变化,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定为一月,又叫“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为“朔日”,为每个月的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为“望日”,为每月十五或十六,这就是十五月亮圆的由来。
由于月亮绕地球运转的速度不均匀,所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长短有误差,这就造成事实上一个月的天数会有不同,12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天12小时44分,约合29.5306天。为了保持每月十五月亮都是圆的,所以要对每月天数进行调整,因此阴历月分大小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全年共354天。
阴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历法,其能准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月相对古代人们有至关影响,古代晚上人们活动需要借助月光照明,所以掌握月相变化。另外古人已经注意到月相与潮汐之间的关系,月亮圆缺对潮汐大小有重要影响,所以阴历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也有着很大局限性,这就涉及到了阳历。
二、以太阳为参照的阳历
阳历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和民族通用的历法,所以又叫“公历”。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阳历就是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它把地球绕一圈所用的时间定为一个回归年,这个周期粗略记为365日,但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不可能刚好就是365天。
早在元代,数学家、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测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这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5.92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后来经过精密的计算,确定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约合365、2422天。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就以整数进位,人为的规定历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数,所以一年定位365天。一年平分到12个月也不是整数,所以就有了大小月的划分,大月31天,小月30天,人们为了便于记忆,编了一首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每逢此月全是大。
四六九冬三十天,唯有二月二十八。
(冬即十一月,腊即十二月)
也就是说阳历的月份天数是一种人为规定,但因为一年不是整数365天,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所以阳历设置了闰年,逢四整除的年份二月会加上一天,所以平年二月28天,闺年二月29天。
我们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因为阳历是以太阳为参照制定的,反映了太阳运动规律,所以能准确记录地球上物候、气候的变化。但阳历不能看出月相的变化,中国人对月亮有着浓厚情节,对于月亮的喜欢不言而喻,那么有没有一种两者兼顾的历法呢?这就涉及到农历了。
三、兼顾阴历与阳历的农历
我们知道按阴历,阴历的月份是记录月相变化的,不像阳历是人为划分,如果一年按12个月则全年354天,按13个月则384天。用阴历纪年会发生很大偏差。用阳历能准确记录年周期,但看不到月亮阴晴圆缺。为了协调这种矛盾就产生把阳历和阴历二者配合起来的历法称为“阴阳合历”,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农历”。
我国很早就是用的阴阳合历,它以严格的月相周期来定月(这是阴历纪月法),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回归年就是是阳历历法年的周期)。这样农历就兼有阴历和阳历的性质,所以说它是一种阴阳合历。
农历的月份与阴历相同,都是十五月圆。但农历多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每隔三年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农历的平年为354天或355天,闰年为383天或384天,这样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这样它又具有阳历的成份,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农历,是我国独有。它的特点是:看到任何一日都能知道月相的状态,利用农历日期可以推算潮汐,同时平均来看每年的周期又与阳历年相差不大,不影响四季和物候的判断。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们的历法不单单是技术上的时间记录,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值得我们去学习探讨。(我是三甲,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首先指出,题主所问虽无错,但不精确!其实我国施行的就是农历这一种历法!而农历这种历法中,既有公历(阳历),又有阴历(太阴历)。详解如下:(一),阳历,又叫〈太阳历〉,我国自民国元年(1912年)采用〈阳历〉。故又叫〈国历〉,也叫〈新历〉,现在叫〈公历〉!~~~~公元前46年罗马大帝由利士凯撒命执政官改正历法。至公元1582年经罗马法王格列高里更加改正,这就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历法→阳历。阳历按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来制定的。阳历规定一年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7月前单月是大月,8月后双月是大月,平年365天,2月28天,闰年366天,2月29天,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每四年一闰。~~(二),阴历:~又叫太阴历::阴历是按月球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29日12时44分2秒8~也叫朔望月来制定的!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阴历的十二个月仅有354天,比阳历一年少11天,为与阳历撵平,需要设闰月。阴历规定约三年一闰,也有五年二闰之说!按平均计算,须在十九年中置七闰。~~~(三)农历::::我国在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史称“夏历\"。到公元前104年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历书。这种历法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1970年后,我国改称夏历为〈农历〉。由此可知,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原来叫夏历),其中包含了阳历和阴历这两种历法!!!在此必须说明,许多人认为我国以前使用的夏历就只是阴历,这是错误的!!!以前的夏历,并非完全用阴历!也不完全用阳历!而是阴阳两用的历法。这就是改名后的现在的〈农历〉!!!
#####中国只通用两种历法,一是公历,又称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365天,每四年闰2月一次,多出一天为366天。所谓阴历(农历)实际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既按月亮的一次圆缺(朔望)为一个月,又依地球绕日一周(回归年)为一年,因为每月比公历天数少,所以有19年7闰的说法,即大约每三年里有一年共13个月。至于某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纪年方法,不在此赘述了。
#####。公历又叫阳历、太阳历,是以回归年为基础的历法。回归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回归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解决零头问题,阳历设置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元年份为4的整数倍的,通常设为闰年,而整百但不是400的整数倍的除外。可简记为“4年1闰,400年减3闰”。如2021年、2022年、2023年为平年,2024年为闰年。2000年为闰年,1900年、2100年、2200年、2300年为平年。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人们往往把农历称为阴历,这是由来已久的习惯。严格地说,农历和阴历是两回事。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一种历法。朔望月是指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阴历奇数月30天,偶数月29天,如此算来,一年354天。一个朔望月29.5306日,12个朔望月354.3671日。为使平均历年接近12个朔望月的长度,采取置闰办法,每30年为一周期,共加11个闰日。在30年循环中,第2、5、7、IO、13、16、18、21、24、26、29年为闰年。闰年的12月多1天,全年365天。目前世界上仅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采用阴历。
农历又称阴阳历,是兼顾朔望月周期和回归年长度的一种历法。农历月大30日,月小29日。平年12个月354天或355天。为协调与回归年的关系,采用19年7闰法。闰月的安排依据二十四节气而定,应使各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正月的中气为“雨水”,2月的中气为“春分”),不含“中气”的月份加个闰月(如春分不在二月,这一年就加个“闰二月”)。闰年共13个月,384天或385天。
公历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最密切,故有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二一,
下半年是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国际现行的公历是太阳历,简称阳历。纪年从据说是耶稣诞生那年算起。今年是公元2020年,耶稣诞生两千二佰年。
我国现行是农历,实则为公历和修改版的阴历的合历,以公历为主。国家一切行动的时间都是以公历计算,如今年称公元2O20年。
农历早在夏朝时已经发明,以前称为夏历。
古人最先发明月亮历,一年355天,与农时气候不符。
古人发现农时、气候只与太阳有关。古人观察到最先的节点是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发现两个夏至之间为365天,于是规定为一年,又将365天分为24个节气。所以节气是阳历,绝不是阴历,比如清明总在4月4日或4月5日;如果看阴历,头年与次年的差距就大了。
阴历对x经大师和算命子有用,可以用生辰八字、属相预测算命。跟农时、气候毫无关系,完全可以舍弃,就跟古埃及舍去月亮历一样。月亮历对航海有用,主要原因是月缺月园时潮汐最大,便于船只进港停泊。
但我们很讲继承,舍不得丢得无用的传统,将月亮历(阴历)保留下来。但月亮历一年355天,与阳历365天相差10天。只得委曲阴历,所以每隔3年增加一个闰月。
我国现行农历有两种不同方式纪年纪月。公历部分与国际通用公历一致。阴历部分还是以天干地支计数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有些麻烦,这正是算命子的强项。
不知历法知识的人误认为24节气是阴历,也不奇怪。再次强调24节气是阳历。
今后的小孩的出生年月日一定要用阳历。使用阴历,将带来不少麻烦,这里不说了。已经用阴历登记出生日期的,最好换算成阳历,对你今后调整工资及养老金等很有用。
#####公历是阳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三十一天。其中二月是二十八天,四、六、九、十一月份是三十天。农历和阴历是我们国家的计算方法有大小进,不固定的。大进没月是三十天,小进是二十九天。据说是三年闰两次月。就是说三年中有两年是十三个月。
这方面我只知皮毛而已,也说不太清楚!
#####我们现行的历法用的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公历另一种是农历。
公历就是我们日常用的历法。也是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现在就是公元2020年。以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1年。其原理就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即一年,也称回归年,一年为365.2422日。我们将平年定为365日为一年,而同时规定400年97润。闰年为366日。规定:年份能被4整除又不能被100整除为闰年,而如果能被100整除却又不能被400的年份仍不是闰年只有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是闰年。举例来说,2020年能被4整除,又不能被100整除,因此是润年。1700年、1800年、1900年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因此是平年不是闰年。2000年既能被100整除又能被400整除就是闰年。这样400年里共有97个闰年。这里每个月的天数就是一个规定没有特定的含义。
农历就是我们传统上一直用的一种历法。我们民间也称阴历,这不太准确。我们的农历每个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确定的。月亮的圆缺一次时间约为29.5天,因此一个月为29天或30天,这样的一个月我们称之为塑望月。一年12个月约354天这样同阳历或者说同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要相差约11天。我们采用19年7润的方法来弥补。即19年中有7年要增加1个润月。这样两种历法时间就大致一样了。我国的农历是既考虑到了月亮的运行又考虑到了绕太阳运行,因此这样的历法被称之为阴阳历。我们也有习惯称之为夏历,相传这种历法从夏朝就有了。当然千百年来农历在我国经历了好多次的变革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模样。另外我国的24个节气更是说明我国的历法不是纯粹的阴历,因为每个节气都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运行时所处的不同位置而定的。每个节气的时间在阳历中时间大致固定,而在农历中完全不固定。
当然我国的历法除了上述两种最主要的历法外还有其他民族用历法如藏历、苗历深受农历影响,也是阴阳历虽然同农历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在我国西部地区如新疆青海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中还有采用伊斯兰历的,这种历法就是纯粹的阴历。即采用塑望月,一年12个月为354天,每年差11天,在采用伊斯兰历1400多年里同阳历差了40多年。每隔几十年就会出现同一个月份却寒暑颠倒的现象。
以上就是我国目前用三种类型的的历法的异同!
#####每当我们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的?”除了这两种对日期的说法,我们还常听到一种叫做“农历”的日期,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
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旧有的历法是阴历还是阳历呢?其实都不算。
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
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闰年。
陆游的诗《蜗舍》中有:“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所以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而非阴历。
但是,除了清明节之外,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设置的。
如今,属于汉文化圈的人们每年仍要庆祝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所以说,中国传统的历法是结合了阳历和阴历的一种阴阳历。
它用置闰法填补了阴、阳历的时间差,又用阳历的规律制定了安排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在农历的时序中,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一致,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条不紊的规划。
日月相合的农历,其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