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怎么教育才能改呢?(10岁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怎么办)

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我也和您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您的孩子还小,不要着急,慢慢培养,良好习惯会形成的。

我的孩子小时候丢三落四的习惯非常严重,特别是他上三年级那一年,我一个人带他,既要上班,又要照管他的饮食起居,辅导他的学习,加上他丢三落四的毛病总是改不了,这让我非常的焦虑,常常对他呵斥,甚至会打屁股。

后来,慢慢引导和教育,他终于改掉了这一不好的习惯。

现在,他已经上五年级,基本上能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丢三落四的习惯也彻底得到纠正。

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您的问题。

  • 几年教育陪伴,我得出最主要的经验就是:浸入式教育。简单讲就是把孩子放在具体的事情中进行引导。

  • 我觉得孩子小,天天给他讲大道理意义不大。一切教育都放在做一件一件具体的小事中,经过漫长的坚持才能慢慢产生效果。 

书、作业本忘带事件

儿子上三年级时,有一次放学回家准备做家庭作业却发现课本、练习册、作业本一样都没带,傻眼了。

看到他傻愣在那里,我没多说话。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了。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我都积极想办法帮他解决,这次,我真不想再管了,看他究竟怎么办。

我在忙,他在站。

实在看不下去,我说:“书、练习册、作业本什么都没拿,你跑回来挖地还是赶集?但不管怎么样,你得把作业任务完成呀,如果站着就能把作业完成,那你就站着吧!”

他瞟我一眼:“没有书怎么写啊?”

“怎么写,没拿书、本就不写了?你得想办法看怎么补救呀,站在那里肯定不是办法。”

过了好一阵,我问:“想好了没?”

他说:“想好了,听写的内容《七彩课堂》上有,没有书可以拿《七彩课堂》完成;作业先写在一个空本子上,写完撕下来明天去学校贴在作业本相应的位置;练习册只有7道题,明天早一点到学校保证能完成。”

听起来是不错的解决办法。

我说:“既然想好了,就别发愣赶快去做。”

他做作业,我做饭。

晚饭期间,我问他:“听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没?”

他摇头。

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千里长堤虽然很牢固,但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最终崩溃。”

他好像有点听不懂,问我:“什么是长堤?”

他这一问,我觉得还真不好回答。

我想了想说:“咱们去过水库,我们脚下站的那条长梁就是堤,是防水、堵水用的。”

他点点头明白了。

过了一会,他疑惑:“蚂蚁穴能让长堤崩溃?”

  • 我笑着摸一下他的头,“这是一个比喻,意思是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但如果不引起重视,及时去修补,长年累月,风吹日晒,水打冲击,风化腐蚀,它就会越来越大,最终使长堤崩溃。”

  • 我指着窗外工人们正在维修的桥:“你看咱家窗外那座小桥,当年建成时肯定不是现在的模样,但日子久了,风吹日晒,车辆碾压,水流冲击,泥沙堵涌,就一点一点的破败了。你看那些工人正在维修,如果现在不修,再过很长时间也许真的就坏掉了。这就是小问题不解决最终会酿成大问题,懂了吗?”
  • 他点点头:“嗯,懂了。”
  • 我说:“以前给你讲过,一个人的失败并不一定是他不具备成功的能力,而是因为他总忽视细节。就像你,管理不了自己的学习用品,丢三落四,还怎么管理自己的学习呢?常常不是忘记这个,就是忘记那个,考试常常错在不该错的地方,这种不良习惯就像蚂蚁洞,危害很大,必须要尽快改掉。”
  • 他点点头:“嗯,知道了。”


笔盒忘带事件

学校要进行月考,他早上走的比较早,到校后发现忘带笔盒了。

他打电话:“爸,我把笔盒忘到家里了!”

早上往学校走时,我还和他开玩笑:“你再不要做‘马大哈’了,由于粗心考试中往往错在不该错的地方,考试时不要慌张,尽可能把每道题做好,要记得检查。”

他自信满满的应道:“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而去了学校,竟然发现自己连笔盒都没有带。

我说:“不着急,忘就忘了,你身上不是有十块钱吗,到学校门口买一支先应个急吧。”

他说:“钱不够,我刚买了复写笔、修正贴,还有尺子。”

我安慰他:“那就先向同学借一支用。”

他说:“哦!知道了。”

过了一会,他又打过来。

“又怎么了?”

他说:“爸,你回去拿一下吧。”

我看一下表,再有五分钟就上课了。我说:“现在回去也赶不上了,你就先借一支用,同学没有的话,你就向老师借十块钱买一支。”

他说:“哦,知道了。”

其实,我挺担心,他是那种收的特别紧的孩子,就连开口喊个叔叔阿姨都觉得难,向别人借东西不一定能做到。

我心里想,让他吃点亏、做点难,受点委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中午放学,我见他第一句:“你怎么解决的?”

他说:“借了一支笔。”

  • 往回走的路上,我对他说:“在学校遇到事,不要急于向父母求助,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父母离得比较远不能及时帮到你,你先向同学求助,同学帮不了你,就向老师求助,懂了吗?”

他点点头:“嗯!懂了!”

  • 午饭期间,我说:“儿子,给你讲个故事吧。一次,我去一个学校听课,讲课的这个老师很优秀,按说能把这节课上好,但却出了突发问题。这个老师打开多媒体课件刚讲了10多分钟,突然间停电了。这个突发状况让她一时不知所措,卡在讲台上很长时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后面的课,她上得很混乱,完全打乱了课堂节奏。”

我问他:“你知道这位老师的问题出在哪儿?”

他想了一会,摇头不语。

我说:“她的问题是准备不充分,上课前她就应该把各方面问题考虑周全,应该考虑到会出现突然停电的问题。如果她之前有充分的准备,即便是停电了,一样能把课上精彩。”

我问他:“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他说:“做事前要充分准备。”

  • 我摸一下他的头:“你说的对,好多失败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优秀,而是因为他们不注意细节。就像你,连自己的学习用品、书本都管理不好,丢三落四的,还怎么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小毛病不改慢慢就会积成大毛病,到想改的时候却很难再改。细心认真是一个人很重要的素质,你一定要注意学习和锻炼这种素质,懂吗?”

他点点头:“嗯!”

上学放学念口诀

  • 我给他说:“爸爸出门之前必须要做三件事,摸一下钱包在身上不?摸一下钥匙看带了没?再摸一下手机拿了没?我有一个口诀:出门三件事,钱包、钥匙和手机。”

  • 我接着说:“你上学之前也应该有三件事,看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没?看公交卡、钥匙带了没?看红领巾佩戴了没?编成一个口诀:上学三件事,书包、钥匙、红领巾。放学回家也应该有三件事,看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记全了没?看该拿的书和作业拿了没?看公交卡、钥匙在脖子上没?编成一个口诀,放学三件事,作业、书本和钥匙。”


四年级时独立性变强,丢三落四的毛病少了很多。

有一段时间单位的事特别多,晚要加班。

我去单位之前,安排他吃了饭,写完作业,问他:“爸爸晚上要去单位加班,你一个人在家行吗?”

他说:“能行。”

“我走了之后你看书,不想看了就模仿电视上的方法训练记忆力或画画,但不能开电视、电脑,不能动水、电、气。”

他说:“哦!知道了。”

临走时,我说,“九点左右我会给你打电话,接到电话你就自己睡,把门反锁了,谁叫都不要开,爸爸回来自己开。”

他说:“哦!知道了。”

拉上门,我走了。

尽管我相信他,但偌大的房子,沉沉的夜晚,就他一个人,我还是十分揪心。

晚上九点左右,儿子班的家长群里老师通知明天要穿校服,并带一张A4纸。我心里想,加完班回去再给他准备。

过了一会,妻子发短信:“孩子明天穿校服和带A4纸的事我打电话给他说了,你放心。”

加完班已是凌晨,匆匆回家,推开门,屋子很静,灯都关了,儿子已经熟睡。打开他的书包,里面装一张A4纸,校服整齐的放在床头。看到儿子睡熟的样子,轻轻吻一下他额头上,心中有一万种情感在交织。

早上起床后,我第一句话,“儿子,你昨天晚上的表现令爸很欣慰,我娃长大了。”

他说,“我看了四本《丁丁历险记》,还一分钟能记住10张扑克牌,不信我给你背:方块A,红桃9、黑桃6、梅花3…….。”

我很惊讶:“你昨天晚上一分钟记住的东西,今天早上还能记得,你太了不起了!”

他自豪的一笑。


正确对待,正确引导,一切都会变好。

丢三落四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二:

  • 1.他们的生活几乎被家长全部包办,没有什么心可操的。即使真出了问题,遇到了困难,也有家长解决,没什么可担心的。

  • 2.小孩子懵懂无知,天性贪玩,根本就没有管理自己东西的意识,这样的意识需要长期培养和不断强化才能慢慢建立起来。

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不尽早纠正,久而久之也许就会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一旦固定成一种习惯,再想改变那就难上加难,这将影响他一生的学习和生活。

矫正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我的经验是把教育放在一件一件具体事中,这比强令要求,批评指责,怒骂呵斥,包办代替,苦口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我也是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回答您的问题,不知您是否满意?欢迎就此话题多多交流!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分享不一样的教育生活!

#####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该怎么办?回答这一问题,先得诊断孩子丢三落四的原因,方能对症下药。

一、可能因贪恋于别的有趣的事情。



如果孩子心里总惦记着别的有趣的事情,对其他“重要的正事”的感知度就会明显减弱。这就如同我们大人心事重重,走路会撞到电杆上一样,因为注意力都花在了“心思上”。所以,当孩子思想上注重某些/而感兴趣的事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丢三落四的现象。或许,这从另一个角度给佛洛依德“落一样东西就代表潜意识的讨厌这东西”的观点作了注脚。

对症下药——针对孩子因贪恋而忘了正事的情况,父母要教育孩子做事“主次分明”,心中要有“轻重”的概念。俗语说的好““家有三件事,先挑要紧的做” !

二、可能是因为孩子近期的压力大。

据有关专家分析研究,压力会影响大脑中控制记忆的部分,长时间处在压力状态下会提高大脑中皮质醇的水平,导致储存和调取记忆的能力受到影响。另外,当一个人忧虑、焦虑、躁郁严重时,也会影响记忆中枢。

对症下药——父母要及时和孩子交心,学会倾听,让孩子充分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压力。

三、孩子粗心也可能导致丢三落四。

对症下药——一方面,父母要给孩子做表率,以自己做事严谨、认真、细心的作风影响孩子;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养成认真细心好习惯,比如在孩子做作业时,可以采取奖惩手段。

四、孩子有心思时也可能导致其丢三落四。

对症下药:当发现孩子——尤其是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心思的时候,父母要及时主动地和孩子交流、探讨相关话题,化解其心思;时时刻刻提醒孩子,别把正事给忘掉。

五、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是父母纵容、惯成的。



比如孩子上学偶尔一次忘了带课本,情有可愿;父母可以给孩子送到学校。但若孩子上学今天忘拿数学课本,明天忘拿语文课本,而父母每次总是给送到学校去,父母恐怕就要负主要的责任了。

对症下药——孩子上学第一次忘拿课本,父母就必须给予重视,必须认真而严肃地告诉孩子,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父母送课本到校不会有第二次;并要求孩子当天做完作业就要整理好放到书包内。倘若孩子又出现类似的情况,就得让孩子接受老师的批评,长长记心了。

所以,建立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应该说,丢三落四并不是什么大毛病,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它反映出的是孩子对生活的不认真的态度。长期以往,小毛病也会积久而成大问题。所以,父母有责任、也有必要帮助孩子“戒掉这个小瘾” ,以免成“大患”。

#####

谢邀!

自我管理能,也就是自我服务能力,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一个孩子学习习惯好不好是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我们有些家长不重视生活习惯的培养,把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剥离开来,其实两者是相通的。


比如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养成了整理玩具的好习惯,那么他到了学校里就很容易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生活很有规律,那么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就会适应的比较快。

如果孩子习惯丢三落四,或者拖拖拉拉,或者作息时间不规律,家长可能就需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家长的生活习惯需要改改了。

#####

谢谢邀请。

孩子丢三落四,是因为ta没接受过相关训练,给孩子一个适当的情境,再教给ta整理的方法,遇新问题时耐心指导,鼓励ta做的好的地方,提醒ta疏漏的地方,最好吃点小教训,类似的事遇多了,这个生活能力就形成了。

我女儿在家有自己的小房间,上学前我就和她说好,房间是她的,相当于她的“小王国”,物品分类放好,方便用时好找,房间卫生也归她管,干不了的活可以找我帮忙,她房间的东西我用的话会跟她打招呼。

上学第一天起她书包自己收拾,刚开始我还在前一天晚上跟她核对下第二天上课要带的书,印象里没管过几次。

随着女儿年龄的长大,她“王国”的领地不断“扩张”,先是客厅,后是厨房、再是阳台,甚至把我和孩儿爸的各种事项都“监管”了起来,现在我们出门旅游,行程策划、行李收纳、对外接洽都是她的活儿,我和孩儿爸彻底“退居二线”了。

我的体会是孩子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可小觑,给孩子机会让ta动脑、动手,ta会比成年人做的更好,更走心。

#####

孩子丢三落四,主要是头脑里缺乏条理感和程序感,头脑里是乱糟糟的。

孩子缺乏条理感和程序感,仅靠家长批评,训斥,提醒,是没有用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条理感和程序感。

比如每天写作业,是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为什么会这样安排?是根据难易程度还是根据兴趣,或者是根据作业量?这就是程序感。还有,每天放学回家,是先看会儿书再写作业还是先看会儿电视再写作业?或者是先写完数学作业再吃完饭,等等,这就是程序,程序就是讲究先后顺序,形成习惯后,程序就会形成程序感。

再比如让孩子收拾房间,收拾床铺,书桌,书包,书架,等等,先收拾什么后收拾什么,家长可以指导,但不要强行干预。每天写完作业后,收拾书籍,本子,文具,铅笔削好了没有,钢笔有没有足够的墨水,这些让孩子自己想,自己做,形成条理,逐步形成条理感。

孩子读一篇文章(记述性文章)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条理感。

值得注意的是,外培养孩子条理感和程序感和过程中,要让孩子每天坚持,如果孩子忘记了,家长可以及时提醒,到不可代替,也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做每天做,坚持五六个星期,就会看到效果。

#####

丢三落四基本上是每个孩子的一个通病。针对孩子这样的一个情况,我觉得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有耐心,你比如说孩子上幼儿园或者上学,经常会丢一些东西忘记带到学校去,其实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约法三章,第一次的时候孩子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呢,你可以给他送过去,第二次的时候给他说清楚再送一次,如果说你下次再忘记的话,那我就不给你送了,因为如果一开始家长就完全不管孩子的话,才六岁的孩子她会缺乏安全感,所以一开始还是要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另外呢,要养成孩子自己整理东西的这样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可能要慢慢来,我记得我孩子六岁的时候也是丢三落四的,我就光整理书包这一项,整整训练了一个学期才有所好转,所以说我觉得针对孩子的这些毛病,作为家长来说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改正,还有就是家长平时的所作所为对孩子影响也非常大,家长平时拿完东西以后要把它放回原位,做事严谨,自律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榜样作用。

#####

孩子会丢东西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6,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很多事情上,而且他们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导向的。当他们准备在傍晚跑出门去玩的时候,“记得把水壶装进包包里”永远都不是他们能第一先想到的事”。

不过有些孩子就是会比其他孩子更会看管他们的东西。这其实取决于父母为他们提供的工具和策略。如Gilbert Mac Leod所说:“教会孩子好的整理和规划的技巧是我们的职责。这些行为是孩子们需要学会的,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练习的越多,掌握得就越好”。

父母首先要在自身行为上注意调节,让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即你想让孩子怎么样,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怎么样,让我们在生活上的条理性、计划性、规律性的行为(对家里的一些常用物品应固定一处存放,并让每个人都共同遵守,用完后要物归原处。爱护自己的物品,把物品放整齐,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等)来影响孩子孩子克服做事马虎、毛躁、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毛病,从而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其次,把孩子每天所要做的事情按一个固定的程序模式制定下来,什么事情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使之成为流水线,循环往复,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比如,早上起来先晾一杯开水→刷牙→喝温开水→洗脸→吃早餐→……。这样有规律的生活能有效地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

给东西一个固定的收纳位置

设置一个固定的地点——比如有标签的架子或是篮子——给孩子装东西,意味着孩子在找东西的时候知道去哪里找,想放东西的时候知道去哪里放。

要培养孩子临睡前检查自己完成的作业情况。孩子做得好了要及时鼓励表扬。如仍有“丢三落四”的现象,那就帮孩子准备一个备忘录,写上每天的作业以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并督促让他严格对照执行。教会孩子理书包,了解每个口袋的用途,学习放书本的技巧,尤其是对文具盒、课程表的使用。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感就容易培养出来。

如果孩子已出门,走到半路才想起有什么东西忘在家里了,家长则一定不要替他去取,让孩子自己回去取,即使是迟到,都要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也可以用过度纠正的方法巩固孩子的好行为。

放手促其独立,自己的钉子自己碰,经验教育并存。经过父母的帮助和引导后,父母还应辅导孩子自己去完成,然后让孩子去做。这叫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扶、放”的三个有效步骤。其中的“放”一定要放的干净,让孩子独立地去做事,他可能会碰钉子,就让孩子自己去碰,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长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

从小事做起,培养做事有条理性,出现丢东西的情况,不指责不提醒,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后果自己解决

#####

说在开篇,我的观点:孩子丢三落四,父母的原因占多半。


一、孩子不丢三落四,那还叫孩子吗?


孩子有其特点,除了丢三落四,还有乱涂乱画、打架挨欺负、赖床晚睡、不听管理。如果这一些特征,不是孩子的长久显著特征,那就是正常的。如果像标题一样,在这些特征之前加了一个“总是”,那就是显著特征了。


二、孩子“总是”丢三落四,这显然是有原因的。


排除病理性原因,例如大脑受过碰撞之类。我认为多半还是环境和教育的原因,归根来说,是父母的原因。因为父母的教育、引导、以身作则没有到位,导致了孩子耳濡目染,造就了结果。


三、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作为父母最怕的就是“我没错!错的是别人”


父母多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或者不改正。却又希望寻找灵丹妙药(教育方法)来改变孩子,这是费力不讨好的。

那么在孩子丢三落四的问题上,我们作为父母,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问题是什么?

1、我们是否有良好的家务习惯。家庭环境是否整洁?用完的东西是否归位?方便下次寻找?

2、我们是否正确教育。孩子有没有为丢三落四承担过后果,孩子丢三落四之后,是否是父母跑前跑后拿回来的。

3、我们是否将物品的重要性,正确传达给了孩子。

4、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够吗?


四、教育孩子最好的灵丹妙药就是父母。


还记得那个解除网瘾的电击疗法吗?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他们的父母多有两地分居、外出务工、没时间教育孩子、与孩子没有沟通、自身就是深度手机控患者等等。

就是因为父母自身有问题又不改正、父母没时间教育孩子但又力求速成,所以就把孩子送到网瘾中心去挨电、挨打。


1、父母的家务乱,东西就乱放乱堆。然后来指望孩子不丢三落四。除非孩子是“大宋提刑官宋慈”,否则,在乱糟糟的衣柜里找到帽子?在乱糟糟的桌子上找到橡皮?这是很不现实的。

2、父母的正确教育。孩子丢东西,父母给再买;孩子落东西,父母给送过去。长此以往,孩子当然觉得,丢三落四也无所谓啊。父母在社会上,没带文件、没带公章的后果是什么?谁又来替父母承受呢?换句话说,孩子将来离开父母身边后,能否有能力承担后果,甚至打击。所以,孩子总是丢三落四,难道父母的教育就没问题吗?

3、物品的重要性衡量教育。橡皮是否重要?很重要,它不仅仅是1元钱的问题,更是丢了之后就没办法画画、没办法完成作业、丢分、留级等等等等的严重后果。而我们传达给孩子的,是不是认真沟通过这种严重后果,在孩子心中,橡皮的丢失,是不是仅仅是1元钱的问题。

4、时间。现在的父母,996的工作时间、刷手机等等。衡量下来,每周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能有8小时吗?


所以。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乱乱糟糟,孩子必然丢三落四。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的引导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后,我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有人问我“为什么小老鼠总是咬坏东西?”

我回答“因为小老鼠的父母,就总在磨牙”。

#####

对于孩子丢三落四的行为,一定要慎重处理,随意批评和苛责,可能适得其反,家长要学会用爱来引导和纠正。

一个朋友的孩子把新买的小天才电话手表弄丢了,不敢告诉父母,于是反复说谎,欺骗父母。

作为孩子,父母是最亲近的人,遇到了问题和麻烦,应该做的事情是第一时间求助于父母,像小宝宝饿了不自主地往妈妈怀里扑一样,但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丢三落四更多的是惩罚和警告,所以孩子非但不寻求父母的帮助,还选择拖延和一再撒谎。

如此,一个简单丢东西的问题就,已经从量变上升到质变了。

不再是你是否能帮助孩子解决丢电话手表的问题了,而是孩子已经不再信任你了,不再把你作为不幸的分担者,情愿选择自己明明知道错误的方法来逃避。

父母不会意识到,只用2000元钱就轻易地歪曲了孩子的品格。


同理于孩子丢东西的问题,是不是我们还有过这样的经历:

因为反复叮嘱孩子别往泥坑里踩,那样会脏了鞋子裤子,所以当看到他又弄得一身泥巴回家时,就忍不住训斥了他;

家里的衣服和鞋子满满一柜子,甚至都没来得及穿几次就小了,我们一定不是因为心疼衣服和鞋子,那为什么看到孩子把衣服鞋子弄脏了就发脾气呢?

家长也许会说,是因为爱,想让他养成一个讲卫生的好习惯。 事实上,家长因为小事情大动干戈的根源,是要给自己的多次强调一个反馈。那么,怎么处理,可以既不伤害孩子,又解决问题呢?

要用“爱”和“办法”来解决。

一直觉得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叶芝写的那样,爱你的倾城容颜,也爱你的洗尽铅华;那么,亲子关系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爱你的优秀卓越,也爱你的淘气闯祸。

既然爱,就要接纳他的缺点,不是唠叨,不是指责,而是多想想自己怎么做,才能改善孩子的现状?


比如,对于一个不善于保管自己东西的孩子,家长可以帮他准备整理袋、引导他使用记录本,帮助他建立妥善看护东西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他才是最珍贵的,即使丢了全部东西,你能安全回家才是最重要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