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坟地怎样完善?(农村私自买卖坟地怎样处理)
问:农村那些坟地该如何完善呢?
「富修坟,穷算命」,但实际上,无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很在意坟地的修缮与维护,因为坟地是先人安息的地方。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坟地不完善,轻则长满杂草而难以祭扫,重则坟头自然平整消失而不复寻见。当然,坟地再完善,也过不了百十年。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单单一个村子在几千年来不知埋过多少人,但就是见不了几座古墓,大部分坟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那坟地该如何完善呢?
一、坟地可能出现的状况
不同地区,农村坟地的现状不一样。在平原地区,别说山了,就连一个小山坡都难见到,就更不用说荒地荒山了。刺楸曾去过平原地区,看到好些坟地就直接埋在农用田地里,特别显眼。
有的麦田里就孤零零的一座坟头,而有的麦田里则出现了较为集中的坟堆堆。虽多在农用田地里,但时间久了照样会是「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太祖的皇陵,现在只能见到几只石兽、石像,而周围则成了农民的农田。
现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好些坟地则是依山而建,更多的是利用荒山荒坡,真正埋在农用田地里的很少。荒山荒地容易长草和树,若不去管理,年岁一久就容易找不着而上错坟头。
二、坟地如何完善?
不说远了,上五代的坟墓应该去打理,即天祖的坟地也要完善好,毕竟即便古代的皇帝都有「天子之庙七世而祧」的做法,普通老百姓祭扫上五代的先人应该没问题吧?
完善先人坟地,至少要知道坟地所在地,有条件的可以树碑,在坟头前做一块摆放贡品的石板,但坟地最好不要硬化。此外,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坟地周围绿化一下,比如刺楸这边有栽种坟头草的习惯,即在坟头上栽种斑茅草之类常年不易枯萎的禾本科植物,再可在坟地周围种上松柏之类的常青树。
通过绿化,可避免坟地长满杂草,这样在祭扫的时候,既不会上错坟头,也不用费时费力地去清理坟头上的杂草。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坟地如何完善的建议,如果觉得回答的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年后村里面因为上坟,而发生了两件大动干戈的事情,三天前是邻居三爷爷去世的十周年,按照我们农村的传统习俗,这一天要举行一场仪式,家族里面的晚辈,以及亲朋好友们,要去三爷爷的坟前悼念一波,燃烧纸钱,三跪九叩,以此来表达后辈们的哀思。
三爷爷的坟墓埋葬在村里隔壁老王的麦地里面,在三爷爷十周年的前两天,正赶上隔壁老王家里浇麦子,三爷爷的子孙提前告知了老王一声,让他稍等一天浇地,等十周年仪式结束,再给小麦浇水,老王也一口答应了下来。
可谁知道等三爷爷十周年那天,众多亲朋好友,前往三爷爷墓地拜祭的时候,突然发现,那块地里面居然已经浇满水了,整个地里面泥泥泥泞泞,根本就进不去人,一般亲朋好友只能是跪倒在路边,对着坟墓遥远的拜祭了一番。
中午亲朋好友吃过饭,三爷爷的两个孙子喝了点酒,一时气不过,直接就找到老王的家里理论,老王解释说,他白天干活去了,忘记把不能浇水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媳妇,所以在老王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媳妇自己去浇水的,希望三爷爷的两个孙子能够谅解。
本来三爷爷的两个孙子吵吵了几句,这件事情也就算是完结了,可就在三爷爷的两个孙子,走出老王家门口的时候,老王嘴里嘟囔了一句,我自己的麦地,我想什么时候浇水,就什么时候浇水,管你们什么事那?三爷爷的两个孙子,本来就对老王的解释不满,听到这句话以后,怒火一下子就彻底爆发起来,两个人逮着老王就是一顿胖揍,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村里面的老张头去世,他家的祖坟并不在自己的地里面,所以他去世以后,被埋在了村里面刘麻子的麦地里面,大家都知道,埋葬去世的人,往往闹得动静会比较大,人来人往的比较多,再加上丧葬车队的来往,所以确确实实对麦苗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老张头埋葬完以后,刘二麻子不愿意了,一定要老张头的儿子,赔偿给自己一部分青苗补贴,说是麦苗被压倒了,会造成减产,所以这个损失要让老张头的儿子承担,老张头的儿子坚决不认账,言辞凿凿的说道,自古以后,咱们村里面,埋葬老人,都是按照这个规矩埋的,大家都没有要过补偿,你凭什么给我要钱?两个人各说各的理,争执不下大打出手,结果双双住进了医院。
以上就是我们村里面,最近发生过的,因为坟墓埋葬而发生的争执,像这样的事情,其实在一些农村是层出不穷的,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现实就是,农村里面的坟墓,或者是祖坟,所埋葬的地方,现在大都是不在自己的责任田里面,一开始坟墓肯定是都埋葬在自己的责任田,但是后面随着责任田的承包分配,所以如今就导致了这么一个结果:自己家的祖坟埋葬了别人农田里面,而别人家的祖坟埋葬在,自己的责任田里面,众所周知,现在的人过世,埋葬的位置,肯定是跟着祖坟埋,所以会出现有一些农户田地里面,会埋葬好几个别人家的坟墓。
肯定而言,田地里面埋葬过多的坟墓,一来会造成亩产量减持,农耕劳作不方便,再者就是弄得种地的这家人心惶惶,过去农民都是老实善良,没有人在乎这个,而现在一些农民斤斤计较,就开始对这种现状不满,所以就会发生类似于这样的纠纷。
农村坟地怎样完善?
首先很负责地说,入土为安落叶归根,是几百年的传承,我所在的鲁西南农村,虽然说是火化以及成了主旋律,但是土葬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很直白的来说就是:把去世的人火化以后,然后再进行土葬,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农村的一个丧葬现状吧。
根据我个人的观点来认为,当前农村对于坟地整改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第一来说就是,当前的农村条件有限,公墓或者祠堂建设都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条件,还远远不成熟。
第二点来说,农民的意识还跟不上,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已经深深地烙印在,绝大多数农民的心中,我认为死后火化已经是当前农民对于丧葬接受的最大底线了,在趟过去一步,实施下去的困难程度难上加难。
在目前阶段,平坟墓,大规模的组织迁移坟墓都是很难实施下去的,当然了一些有深度,有经济条件,农民思想先进的农村,都在有组织有规律的组建公墓,这一点是非常可喜的,我给出的建议就是,组建公墓的过程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这不是一时之功,一定要最大限度的考量当地农民的态度,千万不要冒天下之不韪而为之。
当前农村对于坟墓的完善,目前可行,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非常少的,责任田坟墓过多,肯定会导致收割不便,农作物减产,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那么迁移坟墓,组建公墓势在必行,可是如果考虑千年传承,祖上根本,那么又是一个大大的忌讳,所以农村坟地完善举步维艰,行动不可在当下,需一步一个脚印。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农村坟地如何完善,既然出了这个题目,就说明农村坟地管理比较混乱,有待完善。
胶东农村,一般都是多姓杂居,一个村就一个姓氏的不多,所以各村的坟地,往往分姓氏而建,一个姓氏一块墓地,这是由老辈传下来的,由于胶东多丘陵,所以墓地多建在荒山野坡或者树林里,很少有占用耕地的现象,总体看来,还是比较规范的。
至于个别村处在小平原上,有时候不得不占用耕地,不过一般都提倡深埋,也有的村集中建立了公墓,尽量少用土地。说实话,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传统,虽然现在实行火化,但我们这里火化后骨灰盒还是依俗土葬,留个坟头,让后人上坟有个扑头,这符合大众的心理,一律平了坟头,或者有人提出建骨灰堂,都是不符合民众的心理习惯的。
其实,农村坟地怎么完善,我个人主张还是建立公墓比较好,村集体应该负起这个责任来,不能允许私人随意埋坟,尽管先人的坟墓让人感怀,上坟祭祖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是随处可见的坟墓还是会让人心理上不安。所以,集中建设公墓,把坟墓集中在平日人们不常去的山野中,是比较可行的。
其实,早在1992年民政部就出台了公墓管理办法。提倡建设公墓,按民政部规定,公墓分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的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公益性公墓由村委会建立,建立公益性公墓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报县民政部门批准。所以,村委会应该负起这个责任来。现在我们这儿,有不少村建立了公墓,安排专人管理,各姓都集中在公墓内,但各个姓氏还是分开的,这样大家都能接受。
民政部规定,建立公墓应当选择荒山瘠地,不得占用耕地,不得建在风景名胜区和水库、湖泊、河流的堤坝及铁路、公路两侧。这些其实都很容易做到。在我们胶东,山坡薄地较多,只适合发展林业。其实中国人自古有树葬之说,都会在墓地栽植松柏一类的树木。而我们这里松林本来就比较多,把坟墓建在山上的松林里,还省了我们在坟前植树。
另外,现在有些地方农村坟地树碑现象比较普遍,也有个别发财的人会出巨资修建独立的祖坟,圈占山地,这种现象应该杜绝。民政部规定,公墓墓志要小型多样,墓区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美化,逐步实行园林化。这些规定都是不错的,把坟地建在山上林地,实行绿化美化,让坟地更加庄重肃穆,这更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建在林地里,让各种树木掩盖那些坟头的碑石,不到祭扫的时候看不到坟头,也不会给人们心理增添一些不适,个人以为这是我们农村坟地发展的主方向。
#####农村坟地怎样完善?题主所提问题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对已去逝的人有各民族的葬法,大部分地区都有逝者入土为安的讲法。这也是几千年遗传下来的习俗。造成了到处都有坟地坟头,不仅占用了土地,也给环境帶来了污染。叫人看到总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优期是到祭祀故人的节日,到处坟头上都压上了坟头纸,到处都是烟雾升空,由此引发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完善坟地是件好事,做起来难度是很大的。要有国家与各级政府的支持才能做到。就拿我们地区来说吧!中小城市有的人花几万到几十万买墓地,在农村,有的村留有全村公墓,不论谁家去逝了人,火化后葬入公墓,筑一个坟头。这样的村是比较好的。还有很多村没有公墓,一但有去逝的人,没办法,只有安葬在自己的承包责任田里。不仅占用了耕地,而且给耕种人带来了不便,又不好说什么。就目前来看,不论是公墓还是自己的地里,不光是立了碑,而且坟墓越筑越大,成为发展趋势。
那么如何完善坟地呢?个人认为:国家民政部门应出台消除坟地的法律法归,并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建祠堂。人逝世火化后,统一存放骨灰盒。彻底打破几千来流传下来的入土为安的习俗,这样即节省了土地,改变了环境,又方便了群众。优期是农村,如果每一个自然村都有祠堂,那就太好了。
总之,坟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建祠堂是形势发展需要,国家应重视这一点。
以上为个人看法,欢迎大家发表个人观点。先谢谢了!
#####每年清明节前后去上坟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村里的坟墓埋的乱七八糟,根本没有聚集在一起,很多都是将骨灰埋在自己家的耕地或者承包的果园里面。不但占用了耕地,而且天天去地里干活,都要面对自己的亲人,心里会非常的难受。我们对门的娘家妈去世以后,就埋在她弟弟的果园里面,而她自己每年秋天又都要回去帮助弟弟摘苹果。她说她非常不愿意去果园里帮助弟弟干活,因为只要去果园里面,就要面对母亲的坟墓,心里特别的难过。
有人说把坟墓埋在耕地里面,就是死人跟活人抢饭吃。话说的有些难听,但事实上也有几分道理。我觉得我们村对坟墓的处理方式,应该算是比较合理。既避免了浪费耕地,又能够做到清明节和寒衣节上坟的时候控制火灾,教育大家文明祭祀。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村对坟墓的管理方式。
由于我们村比较靠近县城,所以几年以前,就把村里所有的坟墓全部迁走了,迁移到了离我们村几十里路的山上。村民自己迁移各家的坟墓,每口坟墓所需的费用由村里统一发放。由于坟地离家太远,村民去上坟很不方便,所以每年清明节和寒衣节上坟所需的交通费用,也由村里年底的时候统一发放。坟墓的排列方式是,从辈分最大的开始往前排,自家亲人的坟墓都挨在一起,包括我们这一代人,坟墓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村里让迁坟的时候,我特意去看了一下自己那个永远的家。
为了避免上坟的时候发生火灾,村里在离开坟地不远处的一个角上,安放了一个四方的大铁笼子,如果有人想焚烧纸币的话,必须在大铁笼子里面燃烧,严禁各家各户到坟头焚烧纸币。这样即使是刮风的天气,燃烧着的纸币也不可能飞出铁笼子,有效避免了因上坟引起的火情。
每年的清明节或者是寒衣节,村里的大喇叭就会提前通知大家要文明祭祀。当天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和村里的干部们,都轮流在墓地值班,每一个坟墓统一发放一支鲜花,教育大家尽量不要焚烧纸币,如果有人想焚烧纸币的话,必须在村里规定的地方焚烧。我觉得我们村对坟地的管理还算是比较合理,既不破坏我们的传统祭祀方式,又能够尽量做到让大家文明祭祀,用鲜花代替冥币。从我们村迁坟以后,从未发生过一次因上坟引起的火灾。
#####把墓地设在耕地里后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家的墓地原在耕地里,分田到户的时侯,我叔叔为祭祀时方便,就要了墓地周边的耕地,但第二轮承包时墓地周边的耕地分给了别人。后来才知道人家是有预谋承包我家墓地周边的耕地的,因为这家与我们有些过节,想整事。人家承包以后把墓地原本空闲着地方都开垦成耕地,并主动到村里申报了增加的耕地面积,待我叔叔过世时,又花钱从人家手买了一个穴位,才得从和先人葬在一处。待我母亲去世时,我们不想与这家进行任何交涉,就另买了一块较大的墓地,也就是说另立祖坟了。另外,也怕这种小人在坟上做手脚,恐对后人不利,就选择了离这种人远远的,实际上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但必竟被人算计了,不仅心里不舒服,也觉得很没面子。所以我认为,墓地是整个家族安息之地,必须有后人的预留位置,也千万不能设在耕地里。
#####这个问题,
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有父母。
亦有祖人,是吧?
至如怎样完善,
应该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021年9月27日,贵州黔南平塘县一村民母亲的遗体在下葬后被“开棺挖走”,现场只留下空荡荡的棺材和满地狼藉,亲属们哭倒一片。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和入土为安,土葬不但是一种处理逝者遗体的方式,在几千年的丧葬习俗中,“自然”葬法的土葬模式已经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
人死后,一定要葬在自己家乡,哪怕客死异乡也得让人带着自己的尸骨回到故乡,保留完整的身体下葬,这样才能得到安息,才是人生最终的归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890万的死亡人口,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国家出台了新的丧葬规定,对农村坟地进行了整治。
比如用火葬来代替土葬,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崇火葬,一是为了节省农村耕地,毕竟土葬需要的土地面积较大,而且这些坟地几乎都是建立在正常耕地上的,坟地多了,农民的耕地面积自然会少,耕地变少了也会缩短粮食产量,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二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地下水的污染,因为土葬都是直接把逝者遗体埋入土里,随着时间的流逝,遗体不断地腐烂,腐烂后的遗体会滋生出大量的病菌,这非常容易污染地下水资源,而逢年过节家属在坟地烧香拜祭,也容易引起山林火灾。
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农村殡葬改革也在大力推进,但几千年的思想不能说改就改,很多人对火葬是充满了排斥。
2021年,贵州黔南平塘县就发生了一起与下葬有关的“闹剧”,平塘县大塘镇水沟村一村民因没有按规定进行火化,其母亲的遗体遭遇“开棺抢尸”,这件事发酵后迅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友们分为两大阵营,争议不休。
事件回顾:贵州黔南平塘县一村民母亲遗体被强行“挖走”
据《开屏新闻》报道,2021年9月27日,家住大塘镇水沟村村民杨某的母亲去世,按照当地的风俗,在完成一系列丧葬仪式后,杨某和家人在10月3日安葬了母亲遗体。
事发当天,杨某和家人刚把母亲安葬好,大塘镇镇长就带了约200余人强行刨土开棺,把杨某母亲遗体带走。在网上流传的视频中能看到,当时现场是一片混乱,死者家属们拿着竹竿站在坟墓周围,将坟墓护住,双方出现了一些拉扯,但最后坟墓还是被刨开,死者遗体被带走,原有的墓地只剩一个被打开的空荡荡棺木。
对于镇长派人“开棺抢人“的事,杨某非常气愤,觉得这种做法非常不合理,是对逝者遗体的侮辱,杨某表示按照当地的做法,就算遗体火化了,骨灰盒也要进行重新安葬,现在人已经下葬了,为什么还要把人挖出来抢走。
而大塘镇镇长黄某告诉记者,杨某母亲去世之后,镇上负责民政的工作人员两次上门到杨某家中下达当地的殡葬管理告知书,但都遭到了杨某的拒绝,杨某执意要土葬。在贵州省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七条里提到的10个少数民族里,杨某家所属的族别根本不属于条例中的规定,就不能按照少数民族丧葬习俗来土葬。
事后,根据相关规定,在村委会出具死亡证明之后,殡仪馆依规定将杨某的母亲进行了火化处理。
对于这件事,其实双方做得都不对,对于管理部门来说,把已经下葬的遗体”开棺抢尸“,于情于理上说不过去,处理方式太过无情,缺乏了人情味;而作为死者家属,把殡葬改革要求置若罔闻,对于当地管理部门的书面要求置之不理,没有一点法律意识,过于无知。
农村坟地乱象丛生,每年因为上坟下葬而导致的纠纷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话题来一起探讨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能完善农村坟地问题。
一、首先我们了解下:为什么国家要大力推崇火葬?
生老病死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无论是谁,都无法避免死亡这件事。
但就人死亡后如何下葬,却一直争议不断,很多人说“人死后要落叶归根”,老祖宗留下来的土葬不能废;也有人认为火葬的方式太过于残忍,好好的一个人最后变成一堆灰,心灵上实在受不了;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农村的土葬太过于浪费国家土地资源,把坟地都盖在庄稼地上,严重影响庄稼生长。
火葬和土葬一直争论不休,但如果从个人情感上来说,土葬更容易让人接受,亲人虽然失去,但他的遗体长眠于地下,也能给活着的家属一个念想。同时,也有相关数据显示,实行火葬的平均费用高达9-10万元,而农村的土葬流程下来仅需要2-3万元,最重要的一点是,土葬根本没有20年墓地管理费一说,也就意味着,只要人埋在土里就不用担心“搬家”。
既然土葬如此好,为什么国家还要如此大力推崇火葬呢?
1、为了防止我国土地资源的浪费。
我们国家是个人口大国,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存量人口达到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而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每年死亡人口大概在990万左右,从2016年起至2019年,死亡人口一直处于递增状态,根据新出生人口以及总人口的数据来推断,2020年死亡人口应该在1030万左右。
在2018年8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179亿亩,园地为3亿亩,林地为42.6亿亩,草地为39.67亿亩,湿地为3.5亿亩,建设用地6.13亿亩。
假设每年的死亡人数都以土葬的方式下葬,那该要占用多大的耕地面积,庄稼地都被坟地占满了还怎么种粮食?
2、传统土葬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土葬是直接把遗体埋入土里,这种看似“干净”,实则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为尸体属于生物污染源,人死后身体里会滋生出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寄生虫,据相关文献记载,尸体中的细菌、病毒、病原性寄生虫等种类,几乎多到整理不过来。
尸体随着时间流逝会慢慢分解腐烂,尸体中的有毒物质也会直接渗入到土壤里,这会造成土壤污染,要是渗入到地下水里,也会造成水污染。
再加上土葬时会给遗体上涂抹大量的防腐物质,这些防腐物质里含有大量重金属,当这些防腐物质流入土壤中,对周边的农作物生长发育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3、土葬流程太过于繁琐,劳民伤财。
传统的土葬流程是非常繁琐复杂的,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反感土葬就是因为土葬的流程不熟悉,要是没有懂行的长辈在一旁手把手教导,年轻一代遇到传统白事根本无从下手。
很多人都说火葬墓地特别贵,但是土葬全套流程下来也要花费不少钱,基本的土葬仪式、棺木、陪葬品、搭建墓地的石料、就像是重新盖一座房子一般麻烦。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要想有一个体面的葬礼,需要攒很久的钱,甚至很多老人“未雨绸缪”,为了不拖累儿女,提前给自己造好棺材。
二、农村坟地该如何完善?
近些年,农村的殡葬改革在不断的完善,针对农村坟地问题,国家也一直在积极的推行火葬政策、火葬补贴、土葬严查等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农民们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们的收入,同时也为了减少农村坟地乱埋乱盖的现象。
就像我们老家农村,少数民族按照国家殡葬规定可以实行土葬政策,但是村里一些非少数民族也跟着一起土葬,有的村民家的庄稼地上堆着3.4座坟墓几乎把耕地全部占满,这就意味着这块耕地至少20年不能正常种粮食。
对于现在农村坟地这种乱埋乱盖的现象,如何完善?我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1、把坟地从庄稼地中迁出来,统一管理。
自古以来人们对“迁坟”一说比较谨慎,一般情况下不会去主动靠近“主坟”,更不会轻易去动,因为人们一直坚信着民间流传的说法:“迁坟迁不好,家里跟着受牵连。“
也正是这个想法,所以一旦坟地埋在了庄稼地里,短时间内根本是无法把人搬迁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其实有一个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把庄稼地里的坟墓全部统一迁到别处。
就像公墓一样,可以找一个非庄稼地的空地方,做好规划后,把村民们的坟墓全部搬迁到这里来进行统一墓葬管理。
对于那些不愿意搬迁的村民,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和补贴,同时在跟村民们沟通时也应该详细地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庄稼地里坟墓少了,农民们种粮食的范围也就变广了,对农民们来说这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2、合理地处理农村“无主坟”。
在农村有很多无主坟墓,因为年代久远,加上无人去打理和拜祭,这些坟墓立在庄稼地里已经很难辨认具体是谁家的了,也正因为如此,每年清明节祭祖时,总会发生一两起“哭错人”的事情。
农村有句老话叫做“祭拜不过三代”,说的就是等三代过后,就不用再去祭拜了。对于这些常年没人祭拜的无主坟,要是联系不上家属的或者经过家属同意处理的,那么可以集中起来进行清坟。
3、对于特殊人群保持土葬现状,其他人则进行火葬。
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如果是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是允许进行土葬的,但是很多非少数民族也学着少数民族地区的人进行二次土葬和直接土葬,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理。
所以还需要继续给村民们普及火葬的知识,同时村里也可以建公益性质的祠堂,村里农民去世后,进行火化后,统一存放骨灰,安置在村里的祠堂里。
这种做法不但有助于改变农村的乱盖乱埋的现状,还可以让那些家里经济条件不富裕,没钱下葬的人在死后有一个“居所”。
三、不愿意接受土葬和火葬?不如试试更环保的生态葬。
为了解决土葬和火葬等传统殡葬遗留下的糟粕,国家又推出了更加绿色环保的生态葬。
“生态殡葬”也称“绿色殡葬”,常用的有树葬、鲜花葬、草坪葬等。
树葬就是将人的骨灰埋在树下,树木代替墓碑;花葬可以根据生者的意愿选择不同样式、大小、颜色的花坛或花池,花的种类也可以选择;草坪葬是立一个小巧的墓碑可以刻上浮雕、生者献词、亡者的人生格言等等,目前全国许多城市已经推广并且实施。
同时,近些年来比较火爆的海葬,也属于生态葬的一种。海葬就是“骨灰撒海”,逝者火化后,将他们的骨灰放入降解坛里沉入大海中或者直接把骨灰抛洒向大海。
其实这种生态葬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更加省钱,因为少了一个购买墓地的环节,火葬之所以贵,主要就是贵在购买墓地上,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墓地费用都是一平米10万元起售,当遇到火爆的墓园时,更是出现有钱都卖不上的“一坑难求”局面。
而此时就体现出了生态葬的省钱之处,生态葬是受国家政策保障的,“十一五”期间就科学规划了绿色殡葬要实行的目标,也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弘扬,甚至各市都推出了补贴,选择生态葬可奖励1000-5000元不等。
比如哈尔滨地区,为了鼓励骨灰撒海,从2016年4月起,黑龙江全面实施骨灰海葬补贴政策,每户骨灰海葬补贴标准为1000元。
所以,如果不愿意接受土葬和火葬,那不如试试新型的生态葬,这种回归自然的下葬模式,或许才是我们与世界告别的最好方式。
写到最后。
农村的殡葬改革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转变农民们的思想,改变他们的认知。未来我国农村殡葬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希望农民朋友可以多多配合这些利国利民的政策。
#####在农村地区,对于先人坟地的完善,这对农村人来讲,是一件大事。在农村关于坟的讲究,实在是太多了,像是山地十不葬、白虎不过堂、迁房不迁坟等等,这类的讲究都是出在风水学上。
农村人比较迷信,相信好的一处风水,会福佑后人。不过因为以前的农村,对于坟地的管理,是较为松散的。导致不少地方的农村修建的,坟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我以前去中原地区,第一次看到一望无际的小麦田,一副绿油油景象。作为山地长大的我,心里是充满了喜悦,这些都是当地农民朋友们希望的收获。因此,我就想让同行的人,帮我拍个照片,结果却未能如愿。
因为几乎每片麦田上,都突出一个小土堆,当地的人告诉我,这些小土堆其实就是坟地,而拍照的时候,是不能把坟地也拍进去。
对于当地的农民,把坟修建在自己家的田地间,我也是第一次见到。难道他们不怕土地二次承包地之后,这片土地成为别人的田地吗?或者将自家的田地,不去种粮食,却修建一座坟场这样好吗?
我家乡是沿海山区,同样是存在着坟修建的问题。
虽然我们当地农民不会把坟修建在农田上,但一样是修建在山坡上。这些山坡地,有些是当地农民的果园,是花了高价,补偿了青苗向他们购买的。
山地的农村人,喜欢把坟修建的豪华些,一些农民会花几万、十来万,甚至上百万去修建。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浪费的不单是那些田地,还有那些无用的高价大理石,有钱也不能这样乱花啊。
对于不同地方的农村,坟的完善,我有以下建议:
逝者和活人争地,这种现象确实是不正常,好好的一块良田,非要修一个坟,这是严重的浪费有限的土地面积。
现在国家要求能达到火化的地区,必须进行火化处理,虽然农民们是遵守了。不过有些地方的农民,会把骨灰盒放在棺材里再去埋葬。
这种行为有何意义呢,难道瓷质的骨灰盒,还没有木质的棺材久经耐放吗?骨灰盒一个才几十厘米大,一个棺材要2米左右宽,如果要埋到土地中,会占用更多的面积。
因此,我建议直接就把骨灰埋的深一些,这样占的面积也就小。我们也不要再堆小坟包了,直接在埋骨灰的地方,栽种长青树、松柏等这类的树木,后人要扫墓的时候,在树下就可以祭拜。
这种方法也是极好的,难道对着坟包就是祭拜,对着树就不是祭拜吗?
心诚则灵,无论是坟包还是树,都只是一个表面形式罢了。如果害怕树根影响到作物的生长,也可以只立一个石碑就可,无论是石碑、坟包、树,都不影响祭拜。
在山地的那些农村居民,他们修建了豪华坟墓,要让人家去拆坟,是会有农民心里产生情绪。我们当地的管理者,是要求把那些大石块去除,坟可不动,但要做好绿化。
也就是讲你坟可以修建在山坡地,但你必须要保证,你坟地所在的地方,不要用那些能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大石头压着,你一样可以去在坟上,种些树或者青草皮。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有些人对于平坟的抵制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类人喜欢看中表面形式。要把自家的坟,修建的比自己住的房子还要高端大气,其实这种做法要不得。
坟的大小都是表面的,说坟的风水好,会福佑后代,更是荒谬的说法。你风水能比过以前的皇家陵墓或者当时的权贵人家吗?
结果呢?光有好的风水,佑福他们的后人了吗?农村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随着时代的改变,坟的完善可以采用更为省地的方法去进行,没有必要在修建的多豪气。
以我个人的见解,农村坟的完善要建立在不影响生者的情况下,大可不必在骨灰盒上再弄个棺材,占用田地。也没有必要弄个坟包,立个简单的石碑、种棵树,不会影响到你祭拜先人。
#####关于农村坟地怎样完善这个问题,办法是有很多,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办起来却有点难了,因为影响到全村每户的家庭,而且每个地方农村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有时却不能一刀切,要遵从大部分的人同意才能实行起来。
在我们这里农村还是以土葬为主,很多去世老人都想自己死后可以入土为安。他们大部分的坟都是埋在村里山林上的,只有少量的埋在耕地上或者平原荒地。坟头埋在耕地上对于我们耕地农民来说确实有点不便,浪费耕地,因为耕地是我们用来耕种的,如果不制止年复一年这样下去,农村的土地到处都是坟头,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利的,阻止了土地的发展和利用价值。下面我说说我对农村墓地如何完善的看法。
一、统一集中建立公墓。在村里选一块荒地,用来做公墓地使用的,每个村委都统一集中建立,由村委或者政府带头实行和日后的完善和管理。这样就能为村里腾出大量的土地,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二、在村里选一个山林或者荒地用来做坟地。从今以后,老人去世后只能安葬在统一规划的坟地上,这个当然也需要村委或者政府带头规划了,这样也是给村里腾出了大量的土地,而在统一规划的坟地上,做好一些绿化,刻好墓碑,相信大家每年去扫墓也会更方便一点。也不会找不到坟头或者拜错坟了。
三、在村里统一建立祠堂。这个是对于已经实行火葬的地方来说是比较好的建议,我知道有些农村已经实行火葬了,让村里老人去世火葬的骨灰盒都放在祠堂里,这样来也是方便我们后代的祭拜。
四、如果我们思想比较前卫,觉得无所谓的话,都改为海葬,海葬是一种比较节约、环保的方式。这样一来农村土地坟地乱像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用海葬的方式,很多还是以过去几千年留下的土葬传统方式。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关于农村墓地怎么完善?各位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