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想娶李世民女儿,李世民向国王要四种动物,导致此国灭亡,你知道是什么吗?

这件事纯粹是李世民想悔婚,故意涮了薛延陀部真珠可汗一次。虽然如此,真珠可汗依然没有脾气,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国际上的外交原则就是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谈信义就太天真了。



唐朝立国之初,由于军事实力不济,李渊曾经向东突厥称臣。渭水之盟后,李世民开始积攒力量,试图消灭这个盘踞在北方的游牧民族。

当时北方除了突厥之外,还有回纥、薛延陀等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之间都有一定的矛盾,于是李世民联合了薛延陀和回纥共同打击突厥。

突厥被李靖击败后,突厥的族人内迁,被安排到了幽州、灵州一线,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到宁夏一线。



突厥灭亡后,薛延陀部首领夷男也因为援助大唐有功,所以被李世民封为了真珠可汗。夷男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那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男主角。

当时大唐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采取“平衡政策”。这一点类似于大英帝国当年针对欧洲的的“大陆均势”,以上帝视角操控着棋子之间的争斗。

自从突厥南迁后,薛延陀部便成为了蒙古高原主人,拥有精兵20万。为了防止薛延陀成为第二个突厥,李世民开始扶持回纥以及内附的突厥。此时的薛延陀自然心生怨恨,不顾李世民的命令,在贞观15年南下攻打突厥部。当然突厥有强大的唐朝作为后盾,眼看要打不过的时候叫来了唐朝将领徐茂公,徐茂公一出手就把薛延陀打的找不着北了。

消息传回后,夷男感觉自己真的成了一头猪,怎么能跟强大的唐朝过不去呢,这不是找死吗,于是赶紧带着礼物到了长安城赔罪。



夷男此次前来带来了3000匹马,李世民一看,还行,挺懂事。但随即夷男就提了一件让李世民不高兴的事儿,那就是让一名公主下嫁给他。

夷男此举实际上是向李世民要一张保命符。第一、与唐朝的战争过后,完全暴露了自己部队的实力,他害怕唐朝联合其他游牧民族把自己灭掉。第二、他希望利用“天可汗”这块金字招牌扩充自己在草原上的威望。

夷男有自己的小九九,李世民同样也有自己的盘算。当时李世民心想,一个败军之将,有什么脸来娶我闺女,况且像你这种不老实的蛮族,我早晚灭了你,怎么可能把女儿下嫁给你。



虽然这样想,李世民也不能说出来,何况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都带着礼物登门谢罪了。于是李世民不置可否,选择和大臣商议一下。

李世民当时对大臣们说;“薛延陀是个不老实的民族呀,我现在有两个方法去稳定他们。第一、兴兵10万灭亡他们,可以保证大唐边疆百年安定。第二、将新兴公主嫁给他们,但仅仅能保证边疆30年和平。你们说说远哪个?”

这句话明显就是暗示大家,让大家支持自己出兵。但房玄龄果断站出来打李世民的脸:“必须得和亲呀,如今百姓刚刚经历了大战,现在还没有恢复,和薛延陀作战虽然能取胜,但也会损耗实力,所以必须要和亲。”



当时李世民内心估计是崩溃的,或许在心中骂了房玄龄一万遍“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呀”。但不高兴会不高兴,既然大家不同意打仗,自己也不能发兵,于是只能同意夷男的求婚。

但李世民此时也玩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故意刁难真珠可汗说;“你要娶我的女儿也可以,必须备足聘礼,1万头牛,1万峰骆驼,5万匹马和10万只羊。”

这天价彩礼要的,比我们现在一些丈母娘要的都高,明显就是要命呀。估计李世民当时的意思是让夷男知难而退,但很可惜,这个愣头青的薛延陀真珠可汗竟然出人意料的同意了。



既然双方意见达成一致,那夷男就回家准备彩礼了,临走时,双方约定在灵州完成交接仪式,一手交钱,一手交人。不对是一手交动物,一手娶媳妇。

夷男回到部落后,开始大肆搜刮游牧民族人民的民脂民膏,好不容易凑足了老丈人要的彩礼。于是骑着马、赶着羊、唱着歌,一路兴高采烈的就来迎亲了。

临近灵州时,由于遇上了暴风雪,彩礼损失了一部分。这时李世民站出来说;“彩礼不够、回去重凑。”这句话对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夷男而言,简直犹如晴天霹雳一样。老丈人竟然玩了我,我该怎么办?跟他打一架?打不过他!骂他,他不疼。还是回家放羊吧。



李世民悔婚的消息传出去之后,虽然背上了不讲信用的名声。但也着实让夷男丢了一次脸,草原上的其他游牧民族看到后都乐开了花,尤其是内附唐朝的突厥人阿史那思摩,估计能笑到肚子疼。

当时夷男也确实伤了自尊心,心想既然打不过唐朝,我拿突厥出气总行了吧。于是他出兵攻打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瞬间就不笑了,哭着找到了夷男那个要命的老丈人,就这样李世民再次派徐茂公出征让夷男铩羽而归。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经过唐朝的多次打击后,薛延陀势力趋于瓦解。最后徐茂公仅仅率领200唐军,集合了敕勒九姓的健壮部族就彻底消灭了薛延陀,并且斩首5千人,俘虏了3万人。

#####

贞观初年北方突厥、薛延陀两大公国迅速崛起,李世民只好用“以夷制夷”的方针,即拉拢薛延陀来打压突厥。

国王想娶李世民女儿,李世民向国王要四种动物,导致此国灭亡,你知道是什么吗?

贞观十七年,薛延陀可汗夷男就想与大唐通婚来提高自己的威信,从此无人敢藐视他的权威。

其实这件事情算是李世民失信于夷男,但谁让当时的大唐实力远在薛延陀之上呢,李世民就是要恃强悔婚,这和李世民向薛延陀要的聘礼没有关系,纯粹就是李世民想悔婚,而李世民之所有许婚又悔婚,就是因为薛延陀实际上已经是处在内忧外患中。

其实,原本薛延陀和大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薛延陀臣服于大唐,但是在639年,李世民将已经灭过的东突厥人安排在了“白道川”为中心的漠南地区,并且扶持阿史那思摩为可汗。从此这里就成了大唐和薛延陀之间的缓冲地带。夷男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却是极为不满。之后开始不断挑起战争,但是次次为唐军所败。

641年,连续几次在唐军那里吃了败仗,夷男于是遣使入京求娶大唐的公主,当时的李世民直接就拒绝了。第二年的八月,夷男又让自己的叔父到大唐求婚,并带来了数量不菲的马匹和貂皮以及一块马脑镜。这一次李世民并没有明确表态。

薛延陀在当时确实是大唐的边患,雄踞漠北,时刻威胁中原。

李世民思来想去也只有两个办法能对付薛延陀:

要么进攻,以大军压境,直接灭掉薛延陀;要么和亲,采取羁縻政策,然后缓缓图之,二者选其一。

房玄龄认为当时的大唐来说,大规模出兵是不现实的,和亲才是最合适的。李世民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并表示为了大唐的百姓,可以牺牲公主。但是这件事还没有最终敲定下来。

同年,大唐名将契苾何力回凉州省亲,顺便安抚其部,结果他的部落的人都想要归顺薛延陀,在劝说契苾何力归顺薛延陀无效的情况下,直接就把契苾何力绑起来扔到了真珠可汗的面前。契苾何力不愿意受辱,把自己的左耳割下来以表明自己誓不叛唐的决心。夷男一度想要杀了契苾何力,最终被其妻劝阻。

李世民知道后,激动的落下泪来,于是下定决心和薛延陀通婚,让兵部侍郎崔敦礼持旌节晓谕薛延陀:大唐皇帝要把自己的第十五女新兴公主嫁与夷男,来换取契苾何力。于是婚约就这么定下来了,契苾何力也回归了大唐。

第二年,夷男就让侄子突利设来纳聘礼,有司最终敲定的聘礼是:马五万匹、牛一万头、橐驼(骆驼)一万头、羊十万只。当时李世民还热情的招待了突利设,这桩婚事本来是板上钉钉了。

殊不知后来却又出了岔子。契苾何力向李世民进言不要将公主嫁给夷男,李世民表示自己不能食言。契苾何力则说:“陛下不必直接回绝此事,而是要暂缓婚事。结婚自古就有迎亲之礼,陛下就让夷男到灵州迎亲,到时候他一定不敢去,这不就找到悔婚的借口了吗?夷男娶不到公主,部下又有贰心,过不了一两年,他就会被气死了。这个时候薛延陀就很好灭亡了。”

李世民一听有道理啊,现在大唐强悍了,“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而夷男却面对着内忧外患,想要靠着大唐威慑其他的部族,那么何必还要把公主嫁过去受罪呢?于是李世民欣然接受了契苾何力的建议,下诏让夷男到灵州迎接公主,与李世民见面。李世民想借夷男不敢到灵州这件事来悔婚,毕竟灵州是大唐的地盘,真想扣押真珠可汗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夷男竟不顾部下的阻拦执意到灵州来迎亲,睹一睹大唐皇帝的风采。这让李世民很郁闷,一时间找不到其他的借口。不过,很快,李世民的借口就有了。

按照规制,李世民曾三次遣使节接受薛延陀的聘礼。但是薛延陀当时并没有库厩,聘礼中所需要的牲口都需要从各部落征调,往返竟达一万里,途经沙漠没有水草,牲口折了大半,以至于婚期到了,聘礼还没有全到。

李世民就揪住这个不放,赶紧下诏让使节回来,也不去灵州了,就这么单方面取消了婚礼。夷男还没有表示不满,大唐的官员们就看不下去了,他们认为李世民太不地道了,既然已经答应了和亲,现在又来这一出,这不是失信于人吗,说不定会惹怒四夷,但时候得不偿失。

但是李世民却不担心,他认为大唐强,夷狄若,夷男大唐公主就是为了狐假虎威,好震慑别的部落。“今吾绝其婚,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既然李世民都这样说了,褚遂良们也不好继续说什么。

夷男吃了一个哑巴亏,也没有办法报仇,毕竟实力摆在那里,后来李世民决定亲征高句丽,还揶揄让夷男趁机兵犯大唐,夷男赶紧表示可以出兵助大唐攻打高句丽,只是李世民拒绝了,后来高句丽想联合薛延陀,但是夷男并没有答应。

总结: 645年,夷男去世,各贵族为了争夺大汗之位,大打出手,争得你死我活。李世民见此,便率10万大军攻打薛延陀国,三下五除二就把偌大的薛延陀国,消灭得一干二净,从此绝了后患。

#####

有人说这件事情李世民做的不地道,我认为他作为一位帝王,又是一位父亲,他这样做是正确的。反之如果他不这样做,要么靠和亲赢得几十年的安稳,要么就得出兵。战争就意味着死亡,老百姓都希望能够安居乐业,不到迫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去打仗。

这件事情的始末要从隋朝说起,隋朝虽然只经历了三位皇帝,曾经也有鼎盛时期。那时的隋朝也非常强大,周边的许多部族都想要向隋朝靠拢。

当时有一个部落及时认清形势,知道只有依附隋朝自己才能强大起来,这个部落的首领是颉利可汗,他提出与隋朝和亲,迎娶了义成公主。

这位义成公主是一位宗室女,当时的隋炀帝舍不得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和亲。义成公主在著名的萧太后危难时还曾解救过她,将她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落。

颉利可汗在隋朝的帮助下日渐强盛起来,因此他对隋朝感恩戴德。

当时还有一个部落仅次于颉利可汗的部落,它的首领是夷男可汗,他趁着突厥大乱,趁机吞并其他小部落,使自己的部落日益强盛,这些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常年争斗不断,终归逃不开大鱼吃小鱼的命运。

夷男的部落虽然比那些小部落强大,但是在颉利可汗面前还是不足一提,因此他为了生存下去必须得向颉利可汉靠拢。

时代在变迁,朝代的更迭也在不断上演,隋朝到了第三代皇帝就面临着灭亡的危机。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派李渊去太原做留守,当时的隋朝已是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遍地都是,可是隋炀帝依然只顾着自己享爱,不顾百姓死活,无心打理朝政。

李渊有个儿子叫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他非常有报负,看到隋朝的现状也是忧心忡忡,知道隋朝将不久矣。可是他那时还很年轻,只有十八岁,因此他便去向刘文静请教,当时的刘文静因受他人牵连被捕入狱,李世民便来到晋阳狱中探望他,并向他请教未来该怎么做。

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是一位胸怀天下,有远大报负的人,因此他便向李世民说:“现在天下大乱,隋朝气数已尽,必须要尽快图谋,皇帝现在不在京城,是打天下的好时机。要打天下,首先要招兵买马,再加上你父亲手下有几万大军,如今起事的话,不出半年就能攻进长安,号令天下”。

李世民听了刘文静一番话非常高兴,他便打算去和父亲商议,但是李渊不像李世民这样果断,他肯定会反对,因此李世民只好去找裴寂帮忙。

裴寂是宫里的副监,平时与李渊的关系非常好,常常在一起喝酒聊天,李世民去请救裴寂帮忙,他满口答应。

他把李渊叫出来一起喝酒,便把李世民的想法告诉了他。果然如李世民所料,李渊当场反对,让裴寂不要再说下去。

这时躲在后面的李世民走出来向父亲说明自己的想法,李潘开始说要拿李世民法办,李世民毫无畏惧,李渊见此,气势反而弱了下来。必竟是父子,他怎么可能将李世民捉拿押捕,只是吓唬他而已。

他其实也深知隋朝当时的情形,已是强弩之末 ,无力回天。后来李渊犯了错,隋炀帝要拿他治罪,至此李渊便在李世民的帮助下,反了隋朝。

李渊和李世民一路南下,迅速攻进了长安,建立了唐朝。隋朝灭亡后,当时依靠隋朝才强大起来的颉利可汗肯定是不甘心的,背后的靠山没有了,他日后该怎么办,他便想打着义成公主的旗号反对唐朝,重建隋朝,因此他常常带兵骚扰唐朝边界。

李世民肯定要想办法打击颉利可汗,但是因为突厥兵的机动性非常强,离长安又很远,几次打击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这时夷男看大唐已日趋稳定,无人可以替代,想依附唐朝,他便反了颉利可汗,还去策反其他部落,颉利可汗渐渐被架空,没有了可以与唐朝抗衡的实力。

随之夷男部落日益强盛,兵力从7万一跃增至20万,对于唐朝来说,无论是颉利还是夷男,强大之后都会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可是当时李世民根基未稳还顾不上夷男这一边。

为了权宜之计,李世民还是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不满足于此,他在自己的领地上居然成立了薛延陀国,成为了一国之主。

李世民将唐国治理的越来越强盛,夷男想近一步向唐朝靠拢,便修书一封,希望能和唐朝联姻。第一次李世民拒绝了,紧接着第二次又带了大量的礼物,这次李世民没有直接拒绝,说再考虑一下。

李世民既是一位帝王,同时又是一位父亲,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他都不愿意同夷男和亲,因为他不愿意靠和亲和突厥取得和平共处,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去边远之地。

他召集大臣们一起来商议这个事情,当时房玄龄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当时唐朝还不稳定,经历了多年的战乱,需要休养生息,但是也不能就此答应夷男的要求让公主去和亲,可以采取其他的办法来为难夷男,让他知难而退。

因此李世民和大臣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夷男拿出巨额彩礼才肯和亲,以5万匹马、1万匹牛、1万匹骆驼、10万头羊为聘礼,才肯让公主嫁给夷男。

本以为夷男会知难而退,没想到他竟答应了,这让李世民很意外。他又提出让夷男将这些牲畜运到灵洲,否则也不能答应婚事。

灵洲离部落比较远,而且当时夷男那边也并不富裕,这么多牲畜肯定是需要各个部落一起凑齐才可以,但是夷男和亲心切,竟答应了。

可是夷男万万没想到的是,就算能够凑齐足够数量的牲畜,在运送的途中,伤亡却很严重,等到了灵洲,几乎损失了一半。这时李世民反过来说因为牲畜数量不足,所以不能和夷男和亲。

夷男这才知道自己被耍了,他悲愤异常,又无法面对部落的百姓,他回到部落后不到两年,竟因病带气去世了。

夷男一死,部落内部开始大乱,他建立的薛延陀国也分崩离析了。李世民借此机会大举进攻突厥,一举歼灭了夷男的残余部落,换来了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在这件事上虽然有些狡诈,但是政治从来都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弱国无外交。如果李世民和臣子们不想出这样的好办法,只怕还会后患无穷,老百姓还会遭受更大的灾难,所以他这样做恰恰是一代英主该有的表现,(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这个想娶大唐公主的国王叫夷男,是突厥薛延陀部落可汗。

早年,突厥贵族发生内乱。夷男趁机扩大势力,并率领7万部众,归附了与隋朝联姻,兵强马壮的东突厥颉利可汗。

(夷男可汗剧照)

然而,此时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一路挥师南下,很快就攻陷长安。公元618年,在隋恭帝的禅让下,李渊建立了大唐王朝,隋朝也随之成为历史的过去式。

颉利可汗一心想要帮妻子义成公主复国(义成公主是隋朝公主),再加上他当时势力强大,所以屡屡率兵攻打唐朝城镇。

李渊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他暗中联系夷男等小部落首领,许他们以高官厚禄,让他们背叛颉利可汗。

夷男见有利可图,再加上他并不看好颉利可汗与李渊的抗衡,所以很快倒戈相向。

公元682年,在夷男的鼓动下,回纥部和拔野都等部落,和他联合起来,一起反对颉利可汗。

李渊也派兵增援。很快,颉利可汗败下阵来。夷男因功,被李渊封为真珠毗伽可汗。

此后,夷男对已成颓势的颉利可汗好一顿穷追猛打,最终彻底消灭了东突厥,并占领了东突厥领地。东突厥20余旧部也纷纷归顺于他,一时他手下的精兵从7万扩充到了20万之多。于是,夷男建立了薛延陀国,在漠北一带称雄称霸。

(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继位后,夷男眼看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他为了巩固权位,决定仿效历史上和亲的事例,和李世民联姻。

夷男派使者带着重礼见到了李世民,并表达了想迎娶公主的愿望。

李世民深知事情重大,再说他虽女儿众多,也不愿意把女儿送到漠北那种苦寒之地去受苦,所以没有立即答应,只说要斟酌一番。

待使者告辞后,李世民便召来群臣,商议联姻一事。

李世民说:“早在唐朝初建时,突厥便一再出尔反尔,给唐朝建立,设置了不少阻拦。如今薛延陀国已成为继东突厥之后最盛的部落,也是我大唐王朝的隐患。现在薛延陀国的夷男可汗,想要迎娶公主,我有两个主意:一是索性派军歼灭薛延陀国,永绝后患;再一个就是同意嫁女,这样能暂保平安。大家看如何是好呢?”

宰相房玄龄等人都表示,国家才发生了数年之战,需要休养生息,不应该穷兵黩武。最好是想办法智取。

李世民觉得有道理,但他又觉得唐朝毕竟是大国,若是为保平安,便和薛延陀国联姻,那是靠女人换平安,有损大国形象。

于是,李世民再次召见了薛延陀国的使者,让他给夷男带话说,想迎娶唐朝公主的藩国很多,但由于夷男曾为唐朝统一做出过贡献,所以他决定把公主嫁给他。不过,公主毕竟是金枝玉叶,若是不拿出非常可观的彩礼来,只怕会惹人笑话。所以夷男若想迎娶公主,必须拿出5万匹马、4万头牛、4万只羊和3万头骆驼做聘礼。

(不满的突厥贵族,图取其意)

一心想做唐朝女婿的夷男听说后,不顾众人反对,硬是按李世民的要求,从各部凑了足够数量的牲畜,并把它们分三次,长途跋涉到了长安,交给了李世民。

只是,由于路途遥远,不少牲畜因为缺少草料和水的缘故,在半途中病饿而死,好不容易到了长安的牲畜,也都饿得瘦骨嶙峋,非常不像样。

李世民见了,不但没有褒奖夷男,反而怪话连篇。说他是故意拿这些要死的牛羊来搪塞自己,根本不是诚心来下聘礼。最后越说越生气,直接把他轰出了殿外。

夷男受了羞辱,才知道李世民根本无心和亲,只是耍弄他而已,又羞又恼。待他回去后,部落贵族们也得知了原委,大家本就不富裕,现在一点家当全被夷男败光了,所以都很不高兴,纷纷发动叛乱。

夷男自从蒙受奇耻大辱后,身体就每况愈下,现在看各部落贵族又发起叛乱,一时急愤交加,很快就病逝了。

各贵族为了争夺大汗之位,互相大打出手,争得你死我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势力,也就此走向了衰败。

李世民见此,便率10万大军攻打薛延陀国,三下五除二就把偌大的薛延陀国,消灭得一干二净,从此绝了后患。

(参考史料:《册府元龟》)

#####

这件事情完全是李世民不地道,让别人赔了夫人又折兵。但是从另外一面又反映出来,弱国无外交,耍你像闹着玩一样。

虽然隋朝只经历了三任皇帝,但是在国力巅峰时期也是不容小觑,周围小国都要过来巴结。比如说颉利可汗,他就迎娶了隋朝义成公主。也正是在隋朝这个老丈人的帮助下,一度囊括了突厥各大部落领土。

其中有一个部落以夷男为可汗,早些年他趁着突厥大乱,趁机整合了其他小部落,成为了一个管辖7万人的可汗。但是在颉利可汗面前还是没法看,最后选择投靠颉利可汗。

但是后来隋朝遇到李渊造反,一路南下直取长安,大唐就这样建立了起来。但是和很多新旧王朝交替一样,总会有前朝的余孽四处作乱。隋朝灭亡,颉利可汗就很不甘心。

他希望可以借助义成公主的号召力,重新建立起隋朝。他趁着唐朝内乱未平,伺机骚扰唐朝边陲地区。虽然李渊曾经多次派兵镇压,但是由于突厥兵的机动性太强,最后总是无功而返。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儿子,同时也是唐朝的一位大将军,平乱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他先是买通了颉利可汗帐下的一些小部落,许给他们各种好处,让他们来一个里应外合。这其中就包括了夷男,他也看出来了唐朝大势不可阻挡。自己反叛不说,还去策反其他部落的可汗。在这样的情况下,颉利可汗渐渐的被架空,成为了孤家寡汗一个。

李世民趁着这个空挡,一举反击消灭了颉利可汗。而由于“天高皇帝远”,夷男趁着颉利可汗被消灭的功夫,开始整顿原先颉利可汗的部落。

从原来的7万一跃成为20万兵力的可汗,也成为了第二个颉利可汗。因为当时李世民正在想着篡位的事情,没时间去管他,否则可能最后也轮不到他。

等到李世民回过神来的时候,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虽说已经消灭了颉利可汗,但是夷男成为了他的心腹大患。

不过为了奖励他,还是封他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也不再蜷缩在自己的领地,成立了薛延陀国,相当于是一国之主。但是随着唐朝的发展,他又想依附于唐朝。

于是给李世民写了一封信,说是希望可以迎娶唐朝公主。第一次的和亲被李世民直接拒绝,第二次又让人带了大量礼物,希望能够和亲。李世民这次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考虑一下。后来他召集群臣,商量该如何对策。首先作为父亲,他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嫁到苦寒之地。再者作为这么大一个国家,他又不想通过和亲来换取和平。

他只提出两个建议,第一要么是发兵10万直接将薛延陀国打垮,这样可以保证百年的和平。第二是答应和亲,可以换来几十年的和平。

当时的宰相房玄龄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他认为唐朝刚刚经历战乱,此时应该休养生息。可以暂时的和亲,以解燃眉之急。但是不能便宜了他,如果可以设计让其自己放弃最好。

旁边又有人提出了建议,可以加重彩礼的数量,让他知难而退。最后经过大家的商讨,决定以:5万匹马、1万匹牛、1万匹骆驼、10万头的羊为聘礼,才能够迎娶唐朝公主。

薛延陀国使者把这个消息带回去告诉了夷男,没想到他竟然同意了。事情有点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但是后来还是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让人告诉夷男,就算是彩礼凑齐了还不行,必须让他把这些牲口都赶到灵州(距离部落很远的位置,今灵武市)。为何提出这样的建议?因为人口数量这么多,必须是下面各个部落一起凑齐的。
如果真的把这些牲口赶了过去,能不能赶到地方先不说。就算是赶过去了,估计也得折损了一大半。果然如李世民所料,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只有当初的一半了。

既然连彩礼都拿不出来,那么李世民也没有嫁女儿的必要。夷男知道自己被耍了,但是打碎了牙齿还得往肚子里面咽,因为当时的唐朝很强大。

等到夷男回到自己的部落后,部落的人发现公主没有娶到,牛羊折损了一大半还要多。虽然并没有人说什么,但是也埋下了芥蒂。就在他回到部落的第2年,夷男因病加气就这样去世了。

由于部落可汗的去世,内部出现了叛乱,部落之间渐渐的分崩离析。李世民瞅准机会,派兵直接将其攻打了下来,换取了永远的安宁。

实在是不地道啊!

#####

其实这件事情算是李世民失信于真珠可汗,但谁让当时的大唐实力远在薛延陀之上呢,李世民就是要恃强悔婚,这和李世民向薛延陀要的聘礼没有关系,纯粹就是李世民想悔婚,而李世民之所有许婚又悔婚,就是因为薛延陀实际上已经是处在内忧外患中。李世民悔婚的第二年,真珠可汗去世,第三年,薛延陀灭亡。

其实,原本薛延陀和大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薛延陀臣服于大唐,但是在639年,李世民将已经灭过的东突厥人安排在了“白道川”为中心的漠南地区,并且扶持阿史那思摩为可汗。从此这里就成了大唐和薛延陀之间的缓冲地带。真珠可汗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却是极为不满。之后开始不断挑起战争,但是次次为唐军所败。

641年,连续几次在唐军那里吃了败仗,真珠可汗于是遣使入京求娶大唐的公主,当时的李世民直接就拒绝了。第二年的八月,真珠可汗又让自己的叔父到大唐求婚,并带来了数量不菲的马匹和貂皮以及一块马脑镜。这一次李世民并没有明确表态。

薛延陀在当时确实是大唐的边患,雄踞漠北,时刻威胁中原。李世民思来想去也只有两个办法能对付薛延陀:要么进攻,以大军压境,直接灭掉薛延陀;要么和亲,采取羁縻政策,然后缓缓图之,二者选其一。房玄龄认为当时的大唐来说,大规模出兵是不现实的,和亲才是最合适的。李世民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并表示为了大唐的百姓,可以牺牲公主。但是这件事还没有最终敲定下来。

同年,大唐名将契苾何力回凉州省亲,顺便安抚其部,结果他的部落的人都想要归顺薛延陀,在劝说契苾何力归顺薛延陀无效的情况下,直接就把契苾何力绑起来扔到了真珠可汗的面前。契苾何力不愿意受辱,把自己的左耳割下来以表明自己誓不叛唐的决心。真珠可汗一度想要杀了契苾何力,最终被其妻劝阻。

李世民知道后,激动的落下泪来,于是下定决心和薛延陀通婚,让兵部侍郎崔敦礼持旌节晓谕薛延陀:大唐皇帝要把自己的第十五女新兴公主嫁与真珠可汗,来换取契苾何力。于是婚约就这么定下来了,契苾何力也回归了大唐。

第二年,真珠可汗就让侄子突利设来纳聘礼,有司最终敲定的聘礼是:马五万匹、牛一万头、橐驼(骆驼)一万头、羊十万只。当时李世民还热情的招待了突利设,这桩婚事本来是板上钉钉了。

殊不知后来却又出了岔子。契苾何力向李世民进言不要将公主嫁给真珠可汗,李世民表示自己不能食言。契苾何力则说:“陛下不必直接回绝此事,而是要暂缓婚事。结婚自古就有迎亲之礼,陛下就让真珠可汗到灵州迎亲,到时候他一定不敢去,这不就找到悔婚的借口了吗?真珠可汗娶不到公主,部下又有贰心,过不了一两年,他就会被气死了。这个时候薛延陀就很好灭亡了。”

李世民一听有道理啊,现在大唐强悍了,“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而真珠可汗却面对着内忧外患,想要靠着大唐威慑其他的部族,那么何必还要把公主嫁过去受罪呢?于是李世民欣然接受了契苾何力的建议,下诏让真珠可汗到灵州迎接公主,与李世民见面。李世民想借真珠可汗不敢到灵州这件事来悔婚,毕竟灵州是大唐的地盘,真想扣押真珠可汗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真珠可汗竟不顾部下的阻拦执意到灵州来迎亲,睹一睹大唐皇帝的风采。这让李世民很郁闷,一时间找不到其他的借口。不过,很快,李世民的借口就有了。

按照规制,李世民曾三次遣使节接受薛延陀的聘礼。但是薛延陀当时并没有库厩,聘礼中所需要的牲口大部分都需要从各部落征调,往返竟达一万里,途经沙漠没有水草,牲口折了大半,以至于婚期到了,聘礼还没有全到。

李世民就揪住这个不放,赶紧下诏让使节回来,也不去灵州了,就这么单方面取消了婚礼。真珠可汗还没有表示不满,大唐的官员们就看不下去了,他们认为李世民太不地道了,既然已经答应了和亲,现在又来这一出,这不是失信于人吗,说不定会惹怒四夷,但时候得不偿失。

但是李世民却不担心,他认为大唐强,夷狄若,真珠可汗娶大唐公主就是为了狐假虎威,好震慑别的部落。现在大唐拒绝了婚事,那么其他的部落就知道大唐放弃了薛延陀,他们就会将薛延陀给瓜分了。李世民是对着大臣们滔滔不绝,既然他都这样说了,褚遂良们也不好继续说什么。

真珠可汗吃了一个哑巴亏,也没有办法报仇,毕竟实力摆在那里,后来李世民决定亲征高句丽,还揶揄让真珠可汗趁机兵犯大唐,真珠可汗赶紧表示可以出兵助大唐攻打高句丽,只是李世民拒绝了,后来高句丽想联合薛延陀,但是真珠可汗并没有答应。

645年,真珠可汗去世,薛延陀彻底内乱,第二年就被大唐给灭了。

#####

有唐太宗李世民在的唐朝,就是这么霸气,要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被称为“天可汗”了。当时的大唐,要灭几个西域小国,还是很轻松的,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之事。

如果李世民能够多活几年的话,唐朝的疆土恐怕还要大出去许多,而某宇宙大国所在地,很有可能现代就是中华之领土。也很有可能,唐朝大军从那里出发,就直扑东方海中的四岛了。

这个因为“四种动物”而灭国的西域部落小国,名叫薛延陀。国家虽然小,野心却不小,一直想统一西域和漠北,跟唐朝抗衡。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如果薛延陀服从命令,听指挥,就那么老老实实的待着,太宗也许不会产生灭薛延陀的想法。但是,蹦跶的太欢实了,把太宗给惹烦了,那就把它给彻底拿下吧。然后这个部落小国,就没然后了。

薛延陀从哪里来,都干过什么呢?

薛延陀、突厥等部落,都是从匈奴各部分裂而来的部落。薛延陀原属于匈奴别部铁勒的一支。匈奴被汉朝打垮之后,突厥部落开始在西域崛起。隋文帝时期,成功使用外交手段分化瓦解了突厥,减少了突厥对中原地区的骚扰。

唐朝初年,薛延陀部落作为一个小部落,在东突厥、西突厥和唐朝之间来回游移不定,伺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在铁勒诸部的推举下,薛延陀部的夷男成为了首领,并被太宗认可,册封为了真珠毗伽可汗。夷男接受了册封,并于第二年联合回纥,助唐朝攻击东突厥。

东突厥灭亡,回纥也附属了薛延陀。此时的薛延陀部兵强马壮,有20多万众,趁机抢占了原东突厥的大量土地。太宗自然不能坐视薛延陀壮大,采取了分裂制衡薛延陀的策略。

贞观十二年,太宗先是册封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

贞观十五年,太宗又扶植了原东突厥的族人李思摩为东突厥可汗,监视薛延陀部。

太宗作为一代雄主,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没错呀。如果薛延陀部老老实实待着,可能也就这样子平静下去了。

可是,夷男也不是一个庸主,他惧怕了,觉得李世民是想慢慢耗他,等他衰弱时,就让李思摩攻击灭了他。他的想法其实是正确的。于是,夷男就趁太宗去了洛阳,想去泰山封禅之际(当然,太宗是听人劝,吃饱饭,最终自己放弃了),率领20多万大军攻击了李思摩部。

薛延陀大军一直追击李思摩到了长城之下。李思摩向唐朝求援,唐朝大将李勣、薛万彻奉太宗之命,率大军救援,数败薛延陀军,斩首数千级,获马匹一万五千匹。薛延陀部自此远奔漠北,再也无力回天了。这时候的薛延陀不要说跟唐朝大军作战了,都要主动跟突厥李思摩部议和了。

西域诸部的战斗力跟唐军相比,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根本无法跟强盛的唐军相比。

第二年,即贞观十六年,夷男遣使,“献马三千匹”请婚。

太宗这时候,早已经有主张了:“朕熟思之,唯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灭除凶丑,百年无事,此一策也;若遂其来请,结以婚姻,缓辔羁縻,亦足三十年安静,此亦一策也。”

太宗很清楚,和亲只能保和平三十年,如果直接除凶,则可保百年无战事。
房玄龄在听完太宗的策略之后,认为“大乱之后,疮痍未复”,应该先休养生息,主张和亲。

太宗觉得房玄龄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就答复道:“朕为苍生父母,苟可以利之,岂惜一女?”欣然同意。

只是呢,想要娶大唐的女儿可以,必须有丰厚的聘礼。太宗就是找个借口,拖延一下,于是下旨,将新兴公主许配夷男,并让夷男准备“马五万匹,牛、驼一万(不知道是各一万,还是总数一万,古文有时比较让人费解,可以预知的是牛和骆驼的数量原本相较羊、马就少),羊十万”,作为聘礼,并且要送到灵州。

薛延陀部虽然新败,但是号召所有分支部落,凑一凑还是凑出来了。

次年,即贞观十七年,夷男带着马、牛、羊和骆驼,跑到了灵州,而太宗也亲赴灵州。只是因为薛延陀部的牲畜已经悉数尽出了,没有后备,而在运送途中,“往返且万里,既涉沙碛,无水草,羊马多死,遂后期”,误期了。等送到的时候,“聘羊马来至,所耗将半”,只剩下一半了。

这个么……太宗原本就没打算跟薛延陀和亲,这次即得了大量牲畜,还有了反悔的借口。太宗心想,你没能如约将聘礼送到,就不能怪我悔婚了。只是太宗不说,让大臣说,“夷狄不可礼义畜,若聘财未备而与之婚,或轻中国,当须要其备礼。于是下诏绝其婚。”聘礼不足,不可成婚,备齐了聘礼再来。这也不能怪太宗太腹黑,原本就是约定好的,按约执行,也没什么错,毕竟是你薛延陀先失约么。

这下好办了,太宗开始指使突厥李思摩部骚扰薛延陀。这李思摩确实弱了点,又被揍了。不知道李思摩是不是故意的,然后哭着跑去找太宗,快点让李勣再来,帮我揍薛延陀。李勣率军前往,一顿胖揍,再次把薛延陀打趴下了,班师还朝。

到了贞观十九年,太宗要远征高句丽,出征前给夷男父子写信说,我们父子两个准备去打高句丽丽,你要是敢来侵犯边境,你来就是了。夷男直接被太宗的气势给镇住了。但是这一年,夷男病死,他的儿子拔灼抢了汗位。拔灼残暴,引起部落不满,为了转移矛盾,拔灼竟然趁太宗远征高丽,偷袭唐朝。结果就不用想了,老老实实待着,还留条命,不老实,直接干掉。

贞观二十年,太宗命李道宗、薛万彻,以及左右卫大将军,及数名州府都督,率数路大军并进,攻打薛延陀部。唐朝大军数败薛延陀部,但此时的薛延陀,还有七万余众,败而不服,不肯归顺。太宗一看,可以么,够倔强。太宗又令李勣出塞,统一指挥。一战之下,唐朝大军斩薛延陀首级五千余,俘虏三万余。而剩下的三万来 人,作鸟兽散,首领降唐,薛延陀灭国。

此后,西域和漠北再无强悍的部落,相继归附大唐。自汉朝之后,唐朝再次将这里的大片土地纳入了统治范围。

从某个方面来不严谨的说,还真是因为马、牛、羊和骆驼四种动物,让薛延陀灭了国。

相关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

贞观三年(629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称帝第三个年头,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薛延坨部归服了大唐,成了唐朝的附属国。李世民此时实行“以夷制夷”的方针,即拉一个打一个,拉拢薛坨部来打压突厥。

李世民心中明白,薛延坨和突厥无论谁强大起来对大唐都不利。当初李渊反隋的时候,出于无奈向突厥借兵,等建立唐朝后,马上翻脸打压突厥。所以说李家两代人都对游牧民族没好感。



▲李世民

此时薛延坨部的国王夷男提出了和亲,也就是娶皇室女为妻。在历史上,汉朝和亲是最早最著名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这么牛叉的人都对匈奴冒顿单于实行和亲。“汉之和亲”还是有一定的效果。比如王昭君出塞,蔡文姬远嫁匈奴,都为汉朝的边境带来了安宁。

既然夷男提出了要求,李世民也不好拒绝,于是打算把宗室女「新兴公主」嫁给夷男,对外声称是自己的女儿。汉朝和亲也是这样的,想想看,谁舍得让自己亲生女儿去蛮夷之地受罪呢!

其实李世民从心里不想和亲,说实话,和亲对“千古一帝”唐太宗来说是奇耻大辱。让女人来平息战争,说到哪也不是光彩的事。有能力的君主是让女人远离战争。



▲新兴公主

李世民是开明的君主,他征求宰相房玄龄的意见。首先他亮出了自己的方案,他说,我有两个想法,其一,集结十万大军,踏平薛延坨部,生擒夷男,可保国家边境百年安定。其二,答应和亲,吞下耻辱,可保边境三十年安定。你怎么看?

李世民望着房玄龄。“陛下,我赞成第二个方案,也就是答应和亲。这是代价最小见效最快的方法。房玄龄看了一眼李世民,想从他的面部表情读出些信息。李世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房玄龄接着说,发兵消灭夷男时机还不成熟,夷男今年收成不错。房玄龄说的收成指的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李世民听后若有所思,原来他又想出了第三个办法。



▲薛延坨国王夷男

李世民想出的第三个办法就是要“彩礼”,向夷男要四种动物——牛、马、羊和骆驼。既然丰收了,这四种动物又很普通,对夷男来说不是难事吧。但是李世民要的数量太庞大了。要五万匹马、三万只羊、四万只牛和三万只骆驼。

乖乖,李世民这个老丈人够狠的,其实这是李世民想要跑夷男,最好知难而退、让他打消和亲的念头。要这些东西还不算,还要夷男亲自把这些动物赶到灵州(今甘肃灵武市)。

出乎李世民的意料,夷男全盘接受了。夷男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娶到公主,到时以公主性命要挟李世民,李世民吃进去的还要他吐出来。”二人各怀鬼胎,夷男很快筹备好了彩礼,浩浩荡荡向灵州出发了。

李世民听到夷男筹集好了彩礼并行进在路上。第三计没有吓退准女婿,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苦思冥想,恰好大将李世勣走了过来,李世民于是征求李的意见,李世勣是唐朝名将,他听后嘿嘿一笑,说:“这好办,”李世勣在李世民耳边一阵嘀咕,君臣二人相视一笑,李世民一拍桌子说:“就这么办”!



▲李世勣

原来李世勣给李世民想了一个办法,他说既然夷男赶着马匹来了,到时我带军队抢过来,然后趁机干掉夷男不就行了。就这么简单,李世民说:“就这么办”。

李世勣和薛万彻带领三万人马悄悄提前在灵州埋伏了下来,这时李世民也来到了灵州,过了三天,夷男赶着这些“彩礼”姗姗来迟。李世民故意刁难,以牲口成色不好为理由拒绝和亲,夷男听后勃然大怒,说:你这不是玩我吗?李世民冷笑道:“玩你又如何?你能怎样!”

李世民一挥手,李世勣带着人马充冲了出来,夷男一看傻眼了,他脑瓜转的挺快,放弃彩礼也不要了,拨马就往回跑。夷男一口气跑回了薛延陀国,回去不久就被活活气死了,第二年,李世勣带兵灭了薛延坨国。最终解决掉了最令唐朝担心的一个大隐患。

李世民的这个做法虽然被后人指责不地道,但从国家大计来看不失为“锦囊妙计”。不过薛延陀国的国王夷男悲催了,他成了三国里的周瑜,老婆没娶上,还把彩礼丢了。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

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这个称号可不是拜把子拜来的,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李世民灭了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实实在在打出了“东亚霸主”的气势,用实力打破了各民族之间的壁垒,大大促进了各民族融合。在此期间唐朝也多次对外和亲,有一次就没成功, 国王想娶李世民女儿,李世民向国王要四种动物,导致此国灭亡,究竟是为什么?

先来看看这次和亲的背景,这次和亲发生在贞观十五年(641)。这时的唐朝已经灭过一次东突厥,吐谷浑也被打没了,成了唐朝的属国。和亲的另一方薛延陀部就是趁着李世民和东突厥死磕的时候,投靠李世民然后偷偷崛起的。这时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薛延陀再强大,也根本打不过唐朝。唐朝灭薛延陀只是想与不想的问题,可以说薛延陀能否存在就在李世民的一念之间。

可是李世民可不能草率的就“一念之间”了,他需要考虑到对外战争的成本和战后统治问题。当时的情况就是想要扶持薛延陀当唐朝在北方的代言人,可薛延陀不老实,总想着统一、统一。统一的坏处大家都知道,唐朝也同样不会看着一个庞然大物在自己身边慢慢形成而坐视不管。贞观十三年(639)唐朝为了制衡薛延陀在北方的影响力,尝试重新建立东突厥。

薛延陀一看唐朝这是要分我的地盘啊?与其被一步步蚕食,还不如痛痛快快打一仗呢。打不过唐朝,也不敢打怎么办?打这个新冒出来的东突厥吧!薛延陀联合其他部落凑了20万人,把突厥打的落花流水,最后都跑进长城避难去了。李世民派李勣前去支援,《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记载,薛延陀率领大军逼近长城,李勣带六千人就击溃了对方,还俘虏了五万多人。


上面的背景清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理解了。薛延陀可汗夷男一看和唐朝差距太大,害怕了。只能提出与唐朝和亲,希望再次称臣并迎娶唐朝公主。这是的唐太宗李世民可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打是和很难抉择。

打又怕劳民伤财,造成内外局势不稳,唐太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唐太宗皇位来的不正,虽然南征北战转移了国内视线,赢得了名声。但贞观十六年(642)太子李承乾就联合侯君集企图用李世民的老套路谋反、篡位。

不打又不甘心,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薛延陀迟早要反。等到过些年唐朝出点什么别的事情,薛延陀再在背后捅一刀,这简直是个定时炸弹啊。果然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高句丽,薛延陀一看有机可乘,就趁机攻打夏州。没想到直接被守将击溃,并追出去六百多里。

唐太宗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答应和亲,然后在礼节等琐事上拖一拖,让国内以及北方有一个喘息的机会。当时唐朝向薛延陀提出的彩礼是马、牛、羊、骆驼四样,每样都要了数万头。这批彩礼虽然数目庞大,但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薛延陀也不是拿不出来。可是李世民又在彩礼的交接上耍了个小聪明,让薛延陀负责把彩礼送到灵州。(现在的宁夏境内,可以在上面的地图上根据黄河位置估算一下,距离其实很远)

薛延陀自然达不到要求,这门和亲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根据当时的情况推算,这批彩礼也没到李世民手里,但李世民的战略目标却达到了。后来等李世民稳定了国内和高句丽,就顺便把薛延陀解散了,毕竟实力不在一个等级上。

#####

这个国家说的是薛延陀部落,这是隋唐年间活跃在北方的一支游牧部落,历史上曾经在各个势力间来回摇摆,但是其首领夷男不愿意臣服于暴虐的突厥部落,一直很想脱离他们的控制。

当时间来到了初唐,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在位,当时薛延陀部落还是依附于东突厥,李世民觉得结交夷男便于控制控制北方的局势,就派人联络夷男,准备扶持他建立薛延陀汗国,与东突厥分庭抗礼。鉴于此,唐朝钦命他为可汗。

因为双方有了共同的利益,加之大唐强盛,夷男就同意了册封,从此两边修好,年年进贡,成为了大唐的一个藩属国。当时这个新兴的政权趁着突厥的衰落,扩张很快,成为草原的霸主,隐隐有与大唐相抗衡的趋势。

李世民察觉自己扶持的人,似乎成为了自己最大的敌人。为了纠正自己的问题,他决定采取一些行动。当时回纥部落已经开始壮大,虽然也依附于虽然薛延陀汗国,却很有发展潜力,于是太宗为了钳制薛延陀,开始支持这个部落。其次,他为了分化薛延陀部落,给他们造成内乱,册封了两个可汗。最后,他还把之前已经败亡的东突厥后裔,迁徙到了河南地区。

夷男不是傻子,看了这些安排后,觉得自己要被消灭了,于是想办法想脱困。在李世民实施迁徙东突之策的时候,夷男明白了李世民这是要借这些东突厥人来削弱自己的势力。当时东突厥部落的人被安排在了白道川一带,于是夷男就带领大军将这里攻占。因为那时李世民还在泰山封禅,等他得到消息以后已经晚了,于是他愤然命令附近驻守的军队,一起攻击了夷男。此战由将军李勣率领,一战就将薛延陀军队击败。

第二年,夷男派人来求和,带来了三千匹良马,以表诚心,又说希望能够和亲,增进感情。李世民知道这些人一旦强大起来,肯定会再度南下,于是婉拒了他:想要我大唐公主可以,不过得准备足够的聘礼,要牛马骆驼各数万,还要十万只羊。原本太宗觉得这样的要求,薛延陀部落会拒绝,不料人家不光答应了,还在后来把这些东西都给凑齐了。

但是李世民这时候去改口:把这些牲口赶到灵州去!但是这地方离汗国很远,路途遥远,等过去了,必然会有许多牲口会因为水土问题而大量死亡。后来薛延陀部落在运送途中,果然死掉了大批牲口,到了灵州的时候,只剩下了一半。于是李世民立刻说:彩礼不够, 回去再凑!夷男觉得自己被太宗戏耍了,回去以后很郁闷,不久就死了。因为他的死,强大的薛延陀部落产生了内乱,公元646年,太宗派出大军攻打该汗国,一举将其灭国。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