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赊刀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历史上的赊刀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赊刀人到底是什么个行业?有人说赊刀人是赌鬼,有人说赊刀人是神算子。甚至还有人说赊刀人就是鬼谷子的徒弟。给大家讲个明末清初的小故事,差不多就了解这个行当了。
话说明朝末年,在潼关外的潼河下游有一处蔡家堡。这天一大早,蔡家堡的村东头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年轻人赶着一辆马车出现了村头,停在了村头的大槐树下。然后在大槐树下摆了一个地摊,地摊上面是一排排雪亮的菜刀。

随后只见这年轻人扯开嗓子喊了一声——赊菜刀喽。没过多久之后,村头的大槐树下就围满了蔡家堡的村民。

原来这个年轻人叫齐鸣,他卖的菜刀虽然和一般的菜刀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价格要比平常高了很多,要价20铜钱一把。

围在旁边的村民纷纷说到:“二十铜钱一把,实在是太贵了。”

正当蔡家堡的村民要散去的时候,齐鸣突然说道:“我是赊刀人,要这个价格不贵。”

这个时候蔡家堡的地保出面了,他从摊子上拿起一把菜刀,摸了摸说道:“刀确实是好刀,但是有点贵,年轻人你什么时候来收刀款?”

齐鸣抱了一个拳,指着村子外面的潼河说道:“什么时候等到这条河的河水变红了,我就过来收刀款了。”

而此时在地摊旁边,还有一群看热闹的村民,听到齐鸣的话后轰然大笑了起来。村外的这条潼河流了几千年,从来没有变红过,这不是说胡话吗?

既然外面的河变不红,那么地摊上的菜刀不拿白不拿,因为肯定不能来收刀款。于是周围的村民纷纷围上前来,你三把我四把的,把齐鸣带来的上千把菜刀全部拿走了。

蔡家堡的地保看着齐鸣手中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的记满了名字。他叹了一口气说:

“年轻人,现在兵荒马乱的,估计你赊出去的这些刀,一辈子都收不回来了。”

齐鸣从马车上拿出来了最后一把菜刀,交给了地保,并且告诉他:

“这把刀就相当于是一个见证,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会再见面。”
一眨眼的功夫,三年过去了,李闯王带着大兵打到了潼关。经过一番打斗,潼关被闯王攻破。而在潼关外的护城河上,漂满了双方战死的将士。

而蔡家堡在哪个位置?蔡家堡距离潼关有几十上百里的路程。虽然潼关战得正酣,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蔡家堡的生活。

而这天早上,当蔡家堡的地保还在家里面睡大觉的时候,突然有人在敲门。地保不情愿的打开门之后,看到门口有几个面色紧张的本村渔民。

“地保,出大事了。赶紧出去看看吧,我们村子外面的潼关河的河水变红了。”听到这些话之后,地保就跟着跑出蔡家堡,发现潼河的河水果然变红了。

不过河里的河水变红,并不是普通的颜色染红,而是说被死人的鲜血染红的。蔡家堡的村民看到上游不断飘来的尸体,纷纷害怕了起来。

直到有胆子大的人上前用竹竿把尸体挑到河岸上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尸体上面都插满了大大小小的刀枪斧戟。

随后在蔡地保的带领下,村里面的人拿出各种工具,把河上游漂下来的尸体全部捞上了岸。

他们发现这些尸体上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金银细软,于是蔡家堡的人把这些金银细软全部取下来后,就把这些尸体,就近找了一处山,给挖坑埋了。

就在蔡家堡的村民把这些尸体处理完之后的第2天,三年前那个赊刀的齐鸣,拿着账本出现了蔡地保的家门口。

蔡地保看到齐鸣来了之后,立刻迎上去说:“齐老板,你真是厉害,现在潼河的水果然被染红了,你的话也应验了。”

齐鸣看着蔡地保说道:“地保,你们之前欠我的赊刀钱我就不要了,能不能把你们从尸体上取下来的腰刀全部送给我,就当是抵账了。”

蔡家堡的人都是本分人家,要这些腰刀也没有用,于是纷纷把腰刀拿来交给了齐铭。

齐鸣看了看,点头说道:“蔡家堡的山后面还有一座神庙,劳烦哥几个帮我把这些刀全部送到神庙后面。”

蔡地保领着村民把腰刀送到神庙之后,齐鸣又问了蔡地保说道:“地保老爷子,这前面再翻过几座山,是不是有一座乌云山煤矿?”蔡地保一听说乌云山煤矿,脸色突然变了一下,又恢复正常后说道:“有是有这么个地方,不过这里面的矿工全部都是朝廷要犯,要是过去可就回不来了。”

齐鸣笑着说道:“地宝说有没有就行了,去不去是我的事情。”随后齐鸣告别了地保,翻山越岭直奔乌云山煤矿而去。

乌云山煤矿属于潼关福王的资产,不过现如今福王已经被闯王杀掉。因此之前守卫煤矿的士兵早就作鸟兽散。

可惜的是那些服劳逸的矿工,正被关在矿井当中,矿井外面早就被铁门和石块堵死了。因为平时做工的时候,为了防止逃跑,要全部堵死,结束后才挖开。

齐鸣来到之后,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矿井外的石块搬走,里面1000多名等死的矿工终于得救。这些矿工当中有一个头头,名字叫做李震。

他之前是个小将军,并没有犯什么大罪,只是因为得罪了朝廷当中的一位权贵,因此被发配到矿上做工。得救之后,他扑通一声跪在齐鸣的脚下说道:

“齐小哥,我们这些人都是你救的,只要一句话,上刀山下火海再所不辞。”

齐鸣赶紧把他扶了起来,说道:“李将军千万不要这样,我救大家出来,也是为了和你们做生意,毕竟我是赊刀人。”

随后齐鸣带着这些人来到了蔡家堡山后的那座山神庙,指着神庙里面的腰刀说道:“这里面的腰刀都是我的,十两银子一把赊给你们。”

李震看到这些腰刀,先是一通兴奋,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武器能够保护自己。但是听说十两银子一把,他们这些做矿工的哪能这么多钱。

不过齐鸣后半句让他喜笑颜开,是十两银子赊给他。只要有了这些武器,早晚都能把钱赚回来。因此这些矿工,一人拿了一把,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齐鸣账本上。

齐鸣又说道:“李将军,我是个赊刀人,自然要守赊刀人的规矩。什么时候水往山上流,我什么时候来要账。”

李震一天更高兴了,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见到的从来都是水往低处流,这水往高处流是万万不可能的,那么这赊下的刀将来就会是一笔死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在30年之后,丹阳山上正发生一场激战。

此时吴三桂手下大将金刀肖长天占据丹阳山,正在抵抗着清军鄂尔泰的围攻。而赊刀人齐鸣,正背着一本厚厚的账本,孤身一人来到了丹阳山上。而李震此时正带领着亲兵,一人抱着一个坛子往山上背水。齐鸣则是被当成奸细抓了起来,送到了李震的面前。齐鸣见到李震之后大喊:“李将军,还认不认识我这个赊刀人?”

李震一听是赊刀人,立刻回想起了30年前的矿山。于是立刻过来给齐鸣解绑,接着赔礼道歉的说道:

“齐老板,你怎么跑到山上来了?这里这么危险,赶紧下去吧。”

齐鸣没有接他的话茬,继续说道:“李将军,我现在是来要当初的赊刀款的。”李震一看周围的水坛子,立刻明白了过来。

随后把齐鸣领回了自己的帐篷,非常不好意思说到:“齐老板,真是抱歉。虽然当初说好了这么多钱,但是现在在打仗,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钱。”

齐鸣呵呵笑到:“不要紧,没有钱可以用其他东西来换。”

拿什么来换?李震立刻追问道。

“我不要别的,我就要肖长天手里边的那把金刀。”齐鸣非常平淡的说道。

“那……那齐老板的意思是……让我们杀了肖长天。”李震试探着问道。

齐鸣笑了笑,没有说话,李震也就明白了。随后把自己的亲信招了过来,商量到了后半宿。

于是在第二天凌晨,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李震带着几个人,摸进了肖长天的帐篷。随着手起刀落,肖长天的头被割了下来。

随后齐鸣心满意足的扛着肖长天的长杆金刀下了山。

清军将领鄂尔泰一看肖长天都死了,于是也放了山上剩下的参军。至此李震辞别了齐鸣,带着兄弟回家种地了。

就在当天晚上,鄂尔泰在军营当中大摆宴席,犒劳三军将领。而在主位上坐着的人赫然就是白天出现在丹阳山上面的齐鸣。

鄂尔泰端起手中的酒杯,对着齐鸣说道:“齐老板,这次攻下丹阳山,你的功劳最大,不知道齐老板想要什么东西?”▲吴三桂

齐鸣指着身后的长杆金刀说道:“我赊刀人从来不问别人要东西,但是想跟你做个交易,我想把这把长杆金刀,以十万两的价格卖给你。”

鄂尔泰也是一个耍倒的好把式,但是10万两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高了。

齐鸣嘿嘿一笑:“鄂将军,别忘记了我是赊刀人。这把刀是我赊给你的,什么时候这把刀能够屠龙,我什么时候问你要赊刀款。”

龙?鄂尔泰从小就听过,但是说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既然都没见过龙,那和谈杀龙一说。

因此鄂尔泰在齐鸣的账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齐鸣起身离开了丹阳山。

时间一晃30年又过去了,鄂尔泰奉清朝康熙皇帝命令前往湖州剿匪。鄂尔泰什么样场面没见过,让他剿匪是大材小用。只见手起刀落,30多个土匪都被杀了。

鄂尔泰随后班师回朝复命,康熙皇帝奖给他三斛明珠。他刚回到府中的时候,已经是耄耋之龄的齐鸣,在儿子的搀扶下早已经先他一步来到鄂府门口等着了。

鄂尔泰见到他说道:“齐老板,我们以前可是说好了,我什么时候能够屠龙,什么时候才把10万两银子给你。”

齐鸣咳嗽了一声,说道:“那群土匪里面,就有一个叫朱三太子的人。朱三太子是明崇祯皇帝的儿子,这可是一条真龙。”

没办法,鄂尔泰让人把皇帝看赏赐给自己的三斛明珠交给两人。不过等到他们两父子走了之后,鄂尔泰恶狠狠的说道:

“来人,追上他们两父子,给我杀掉,把明珠给我抢回来。”

然而没过半个时辰,派出去的人都身负重伤的回到府中。原来他们刚出去没多久,就被四五路人马打了好几顿。

鄂尔泰生气的拍着桌子说道:“饭桶,全是饭桶。”下面的侍卫唯唯诺诺不敢说话,不过其中有一人壮了壮胆子说道:

“我们捎来了一个口信,齐鸣让我告诉您,他这三斛明珠,最起码可以雇佣10个顶级刺客,也可以杀掉10个鄂尔泰。”

护卫还继续说道:“齐鸣还说,他赊你买,万分公道,但是想违约的话,搞不好人头落地。”

鄂尔泰呆呆的坐在椅子上,冷汗直流,过了半天,都不见他动弹……。

#####

诚邀回答。赊刀人应该在历史上出现过,我本家三爷爷曾经做此行,但不是神秘组织,他们只是师承关系。主要活跃在乡村。以下是他活着的时候给我介绍过,他怎么靠赊刀养家的,以下信息仅供大家娱乐参考。

拜师要交三年口粮钱,三年之后才能出去自己发展。首先要跟师父学行话,这入行的第一条件。行话也就是黑话或者春点。俗语讲,能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给一句春。可见春点的重要性。比如赊刀人,管刀,叫“青子”,镰刀叫“弯青子”,菜刀叫“素青子”,肉刀叫“二青子”,剪刀叫“叉青子”等。把人叫“果”,男人是“把果”,女人是“食果”,老人叫“苍果”等。管钱叫“点”。春点很多不再一一介绍。

怎么去做呢,一般先查去赊后收。什么意思呢,就要到一个远的地方去赊刀,应该先去调查一下,有没有同行去过,当地人的消费物品怎么样,主要以什么刀为主,还有当地人收入怎么样。要做到心中有数,只要同行在村里赊过刀,就不能再去了,要避开。查的人与赊的人不能同一个人。赊完刀后等明年收帐时,某样物品真到了自己说的那个价格,最后再去收帐,不然就不再露面。

还要跟师父学习学《麻衣神相》《六爻神卦》等书。以后收刀帐时,为人看卦解灾挣大点。

等把这个村的信息收拾的差不多了,赊刀人再去村里赊刀,他们不吆喝,不唱,不说话,一般在地上写字,要学会反写字。所谓反写字,人蹲在这儿写的字要朝外看。这样为了粘人。等人围了差不多了,就会有人问这刀怎么卖的,赊刀人要惜字如金。就回答到一个字,赊。怎么赊的这个菜刀。十五。问的人叫道,这么贵。因为当地的菜刀才七八元一把。赊刀人沉默不理。问的人肯定会继续不停的问,你这刀是金做的还是银做那么贵。赊刀开始念叨着几句话,今年苹果一块五,明年最低五块五,如果不到五块五,此刀不再属于我。好。问的人一听,这个风险等于让赊刀背了。那什么时候来收刀钱。赊刀人继续答到,麦子黄黄来问主,或者,秋后丰收来问主。一般就这两个时间收帐。为什么呢,这时间段农忙时家里都有人。如果有人愿意赊刀,赊刀人就会说,刀有灵,人有善,不付钱,刀来断。啥意思,是说,等明年咱们约定好的事,我来了你到时再不付钱,那么你就会有刀祸之灾。为明年收帐画了圈。然后在赊刀人的本子写下名字即可把刀拿走。

我三爷爷说,做这一行,平时一定要注意收集信息,国家大事,当地的大事,外面发生的事,他们这些赊刀人会固定在某个时间用春点传达交流信息,同时天气人文地理都要懂一些。比如,那一年,他听同行传来,苍山春旱严重,蒜苗全都死了。苍山蒜我们附近最有名了。他还了解到苍山蒜主销济南北京等地。立马背着“弯青子”往北去了。第二年蒜的价格奇高。他自己说“点”捞海了。赊刀人挣钱主要靠过去信息的不对等,再加上物品流通环节不顺畅等客观原因,加上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对未来的一种赌注。为什么现代社会消失呢,因为现代社会的消息已经公开,各种物品价格都在政府管控之内,商品流通又是如此的顺畅,那么当老百姓都有自己的预判力,赊刀再去对赌,赢的机率就低了,把控的风险就非常大了。所以这个行业逐渐消亡。

我想了一下,与现代的炒股做生意相类似,都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等挣钱的,谁能先得到信息,谁就赢得先机,自己做出预判,买或卖对赌一下就能挣钱。

要说到神秘,可能赊刀人之间的交流时都用春点,或者他们提前预判的某种事物真的兑现,让人们对赊刀人感觉与普通人不一样。我三爷爷临死前曾经说到,以后农村地没有人种,村子都会空,猪会飞上天。这些话真成现实了。

以上,都是我的听闻供大家品析,不知是不是你们说的那种组织神秘的赊刀人。

#####

历史上神秘的赊刀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什么现在消失不见了?

我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这个问题会一头雾水,这个所谓的“赊刀人”到底是个啥,我怎么听都没有听过?诸位不必心急,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神秘组织,看看这些“赊刀人”究竟是干什么的。

正如我所说的赊刀人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神秘群体,这个职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让你赊账用刀的商贩。但若是仅仅如此也不至于让其如此神秘,奇怪的在于赊刀人的刀具都是只赊不卖。他们带着自己刀具走街串巷,遇到想要用刀的人家就将刀具赊出去,刀具给你,而且不收钱。仅仅留下一句预言,等到这个预言实现的时候,就是赊刀人回来找你要钱的时候。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这种方式的交易的确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赊刀人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而且大多数“赊刀人”都自称为鬼谷子的传人。在以前民间称这种交易为“卜卖”,赊刀人留下的预言称为“谶语”。说到这大家不免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不是白亏不赚的买卖吗?这赊刀人能否回本全看老天给不给面子吗?其实不然。

清朝咸丰年间曾经有一起赊刀人的事例,在浙江地带出现了一名赊刀人,他在奉化地区寻到了一位人家,赊出了自己的刀具。临走之前他说“等到大米从八十文每升,降到十八文每升的时候就回来收钱”。在那个时候大米这种每家必备的日常用品,价格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波动,所以当地的好百姓听到以后都觉得不以为然。没成想到了光绪初年,大米的价格还真就跌到了十八文每升,当地的百姓神乎其技于是就记载了下来。

赊刀人的预言有的在短期内就能实现,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年才能实现。不过每当预言实现之后,赊刀人会回去以刀具原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钱收账。而民风淳朴的农村人家,不仅愿意付这个钱,一些大户地主甚至回馈以更多的报酬一表示自己对赊刀人的敬畏之心。

由于当时科技也不发达,人也比较迷信,对于这种常理无法解释的事情往往用鬼神之说来圆。这也是为什么赊刀人这个职业被历史覆盖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说白了赊刀人不过是一群特殊的商人,赚的头脑钱,尽管他们自诩为鬼谷子的传人但是可信度不高,也就算是一个噱头。

赊刀人和一年到头只呆在一个地方的农家老百姓不一样,他们走南闯北去各种地方,凭着自己的头脑进行分析。记录一些此处已经发生而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赊刀人赚的就是这份钱,高风险高回报,毕竟如果“预言”应验了自己赚取高额的回报,就算没有应验也不过是赔了一把刀具而已。

说到这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这个赊刀人归根结底就是一群头脑聪明的商贩,利用农村信息交流不便捷的特点。通过鬼谷子、预言等超脱常理的话题来营造神秘色彩,再加上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因为人们往往记住那些已经应验的预言,那些没有应验预言大家也就忽略了。就这样赊刀人是预言家的流言越来越多,这个职业也因此在历史长河的一角得以存留。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赊刀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首先人们整体素质提高了,不再相信封建迷信的事物,其次如今农村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通讯、电子设备普及,让人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全国各地的新闻。赊刀人赖以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少,除了偏远山区,几乎看不到这个职业游走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了。反正我这一辈是没有见过,到是问起父辈他们对此还有些印象,不过老人家的话匣子一打开各位小伙伴可就有得听喽。

好啦说到这我相信大家对赊刀人这个职业都有了基本的认识了,今天就不开脑洞了,休息一下。

#####

我没见过赊刀人,但我爷爷见过,听爷爷说:“赊刀人挑着菜刀走家串户卖菜刀,他们收款的方式很奇特。

当时不收钱,而是定一个高于市面十倍的价钱,比如当时一把菜刀卖5块,他赊给你的刀卖50块。

然后他预测一件事,这件事在当时看来不靠谱,比如当时猪肉15元一斤,赊刀人说等猪肉1块5一斤时来收刀钱。当时你想象不出会有如此低价的猪肉。

多年过去了,猪肉真的降到了1.5元一斤了,赊刀人就会找上门来要刀钱。



比如爷爷说,当时有个赊刀人,清朝末年的小米50文一斤,赊刀人说等小米15文一斤来收刀钱,在清末物价飞涨之时,15文一斤小米不可思议。

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信,带着赌一把的心理,哪怕家中有菜刀,许多人也要赊一把试试,结果民国后,小米降价,赊刀人挨家挨户来收钱。

如此看来,赊刀人好像一位神仙,能预测未来。确实如此,我爷爷曾给我讲过一件他小时候的事。

在我爷爷10岁那年,村上来了一位赊刀人,赊刀人从早上挨门挨户推销他的菜刀,到了傍晚一把也没赊出去。

一整天也没吃饭,我爷爷看他可怜,就把他带到了家里。把家中仅剩的一把米为他熬了一碗小米粥,赊刀人狼吞虎咽吃完了。



夜晚就和爷爷住在了一个屋里。一夜无话,等天亮赊刀人转身要走的时候,他突然拉住爷爷的手叮嘱说:“孩子,从明天起赶紧离开村庄,半月时间不要回家,说完这些,拿出一把刀赊给了爷爷。

爷爷很纳闷于是问为什么呢?赊刀人丢下一句“不要多问,照办就行了”,转身走了。

到了第二天,爷爷哭着闹着拉着父母要去省城看姑姑,父母说过几天再去,爷爷说什么也不干。无奈之下,爷爷跟随父母去了省城姑姑家。

等到了第三天,爷爷家乡下起了倾盆大雨,村庄很快被淹没,据说死了许多人,但爷爷一家人去了千里之外的省城而躲过了一场劫难,爷爷到死都不忘赊刀人的恩情,赊刀人从以后也没找爷爷要刀钱。

民间有“姜子牙谋略定乾坤,赊刀人铁口断未来”之说,赊刀人自称是鬼谷子的后人,从他们的一些举止来看却非寻常。



据记载,日本侵华期间,日本鬼子曾追捕一些赊刀人,这些赊刀人说:“菜刀先拿去用,日本鬼子完蛋时我来收钱。”

日本政府很恐慌,鬼子知道赊刀人在江湖上有“铁口断未来”的本事,害怕一谶成真,于是疯狂追捕赊刀人。

赊刀人被捉后还在预测:“钱我是收不到了,不过你们会主动把刀上交的”。

我从爷爷讲的事中分析认为,赊刀人就是利用动荡的时局,用自己所见所为推测一个结果。说实话,这是一个高智商的经商策略。赊刀人挣的就是风险钱。

世上从事风险的事必有丰厚的回报,就好比长远投资。赊刀人的刀钱虽然高于市面刀的10倍以上。但就长远来看,也并不是很高的利润。



亲们想想看,赊刀人收回成本的时间达10年或20年之久,按银行的利率来算,10年20年的利息得有多少?减去利息也挣不到多少钱。

再者说了,这10年20年中有许多变数。比如用刀人搬家找不到怎么办?用刀人如果不讲信誉不给钱怎么办?这都是需要考虑,然而过去的赊刀人好像对此并不担心,我不知道是不是过去民风淳朴的原因?

文/秉烛读春秋

图/来自网络侵权删

#####

对80、90后的农村人来说,赊刀人就是个传说。

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经常游走着一个个头戴斗笠的赊刀人。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只听见他们操一口南方口音,古铜色的脸庞充满自信,不苟言笑的表情更给他们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更让人感到神秘的,是他们卖刀的方式。

他们在推销菜刀的时候,不像其它生意人一样,边走便吆喝,而是在村中的大队部或者学校门口停下脚步,时间也选择在人们上工前或者收工后。这些卖刀人开始并不着急推销自己的刀子;而是站在那里说段山东快板:闲言碎语不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或者在一首接一首唱红歌。

等人围拢过来了,就开始慢条斯理地推销菜刀和剪刀。

他们首先不遗余力地演示菜刀如何削铁如泥,剪刀如何得心应手;然后喋喋不休地细数着着菜刀和剪刀更多优点。不外乎刀子用的钢淬火时候如何讲究,锻造的时候如何用心,打磨的时候如何用技巧。只把那些憨厚淳朴的村里听得两眼发直,似乎卖刀人手里拿的不是菜刀,而是英雄手里的干将莫邪。

总而言之就是告诉人门,他手里的菜刀和剪刀跟店里卖的不一样,不一样的不仅是卖刀人手里的菜刀剪子,还有他们的销售方式。卖刀人言之凿凿地告诉村民,他们的刀子千锤百炼,可以百年不坏,永不生锈,永不卷刃。

通常最后会郑重告诉大家:“为了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我这刀子不卖只赊,什么时候来收钱呢?第一,等什么时候,土地承包了。第二,等什么时候家家户户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我再回来收钱。”

村民一听,全愣在那了。要知道那时候整天批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割资本主义尾巴,说白了就是批判土地承包的,刘少奇都批倒批臭了,土地还会再承包吗?还有,那时候农村人住的大都是低矮的房子,有的人住的还是茅草房,能住上大瓦房的人寥寥无几。电话更是像大熊猫一样稀罕。至于说家家都能户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更是痴人说梦,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如此说来,这菜刀、剪刀不是白捡吗?想到这里,大家都跃跃欲试,于是村民就开门见山地问刀子多少钱一把。卖刀人说了,我这刀三十块钱一把。人群中有人喊“你宰人吧?太贵了。”卖刀人解释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我也知道供销社的菜刀两块钱一把。可是那刀子能用多久大家也心里有数。何况我这是赊刀子。

这时候有人问了,你这刀子卖不卖呀?卖刀人说,原则上不卖只赊,真不想赊的话,一把刀子10块钱,等于白送了,够我吃饭、住店就成。不一会的工夫,卖刀人带来的刀子、剪子已经所剩无几。

尽管大家觉得赊刀子就像白捡,但还是有一半的人是回家拿钱买的。因为那时候整天讲阶级斗争,让大家提高警惕防止坏人,赊刀子一定要给人家留下自己的住址和姓名,这让好多人心里不踏实。

赊账虽然说等于白捡,但淳朴的村民觉得这样心里不踏实,所以好多人还是拿钱来买了。后来,改革开放,农村的变化翻天覆地,农村不仅真的实行了土地承包,还实现了电灯、电话。这时候,村里人想起赊刀人的时候都赞叹不已,说他们是孔明下凡、料事如神。也有人说这些卖刀人是小平同志专门派来安慰大家的,给大家带来一线希望。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有钱了,卖刀人真的来了,一把菜刀对腰包鼓起来的人三十块钱已经不算什么。

这样说来,这赊刀人真像个传说,神秘兮兮,好像他们真能预见未来。但仔细分析不难知道,其实那只是卖刀人的一种营销方式。

他们首先把赊刀子的价格故意定的非常高,然后故意把要账的条件设定的高不可攀。再抓住村民一部分人胆小怕事不敢不愿赊账的心理,把菜刀和剪子卖出去。

因为他们进货渠道直接,每把刀子进价也就5毛钱,供销社的菜刀价格是垄断价格,已经是暴利了。他们卖10块钱一把利润惊人。哪怕是赊出20把,现金卖出了10把,30把刀子的成本也就15元,而卖出十把收入85元,这样还是净赚了85元。

这种营销方法虽然经典,但还是有点缺德。在乡下卖小鸭子的的商贩也是这种模式的营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过去农村人买鸭子不是养大了杀吃的,而是要让鸭子产蛋卖钱的。所以大家都想买母鸭子,可是小鸭看不出公母,大家都担心买到公鸭子。毕竟大家喂鸭子的粮食有限,买到公鸭对农民来说就赔大了。

卖鸭子的看透了大家这个心理,就在卖鸭的方式上玩花招。他们往往说自己的鸭子全都是母鸭,没有一个公鸭。会用脑子的都能听出这分明是鬼话,鸭蛋怎么能区分公母呢?但买鸭子的说了,如果你们担心不是母鸭,我可以赊账,如果有一只公鸭,我分文不要。

结果大家在赊账的时候发现,赊账和现金买鸭子价格相差太大。给现钱的话,一只鸭子2块,赊账的话,要五块钱。好多人就在心里盘算,人家敢赊账就说明这里头没有公鸭,既然没有公鸭为什么要赊账呢,几个月后卖鸭人就会来收账,赊账的话,一只鸭子要多掏一倍多的价格。20只就多掏了60块钱,等于多掏两个月的工资呢,于是好多人选择了现金买鸭子。

结果呢,不用说你也猜到了,那里头一定有不少公鸭,“男女比例”都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那是自然规律;现金买鸭子的人掏了冤枉钱,买鸭子赊账的人倒是占了便宜。

总之,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真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农村路太滑,人心更复杂呀。

文章结尾纯属逗乐,不要上纲上线,对号入错。

#####

有人说赊刀人是一个以赊刀为载体的“预言家”。

“羊过千,牛过万,玉米一斤一块再收钱”,这是我们关于老一辈人关于神秘的赊刀人的说法,在牛羊肉不过几毛钱一斤的时代,如此的预言确实令人惊讶,因为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些全部应验。

就像60,70年代的人们是决然不会想到那是风靡中国的录像厅舞厅会迅速走下巅峰,会被KTV酒吧电影院完美的取代。

他的神秘在以前信息闭塞时代,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显得愈发高深莫测!

我给大家分享几个身边关于赊刀人的例子:

1、北方某山村

听奶奶讲她年轻的时候,村里有个赊刀人造访。赊刀人衣着破烂,但他的刀却是非常光亮,用奶奶的话就是:一看就价值不菲。

赊刀人在村头摆起来摊,那个时候他喊出的是50一把,并留下一个预言:哪天玉米比麦子贵了,他就来收刀收钱。

村里人一听乐了,这不是扯淡吗?那个时候这样的预言就跟天方夜谭一样,因为虽然都是粮食,但玉米价格非常低,比麦子低多了。

于是大家纷纷认为这是一件可以白得一把刀子的事情,就不在于那贵得离谱的刀价了,很快就有十几家赊了刀。而且村子不大,这样的趣事奇闻不胫而走,赊刀人不消半天就完成了他的生意。

每家赊刀的都留下了信息,写在纸上给赊刀人,他就离开了村子。

后来才几年的时间,玉米价格大涨,居然真的超过了麦子的价格。于是那个赊刀人真的就出现在村口,挨家挨户去收钱,而且谁没赊,谁赊了,依然清清楚楚。

这事每次听奶奶讲都感觉非常好奇。

2、预言涉及内容十分之广

了解愈多赊刀人的故事,就越发觉得他们的神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最早于抗日战争时期,农村曾出现过赊刀人,当时放下的话是:鬼子要被赶走了鬼子走了我来收钱或粮。1945,华夏大地获得光复。

类似的,几十年前,大米价格贵过五块,肉价贵过十块,牛肉十八一斤,种地不交税,玉米贵过一块,家家户户一台戏=电视,两个月不下雨……

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某日下雨,没有不预言涉及的,然而这些预言在当时看来都是十分神奇及不可能的事,在今天看来却十分正常。不得不说他们是把握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人,有可能不是个体行为,更大可能是有团队协助。

3、未知是最大吸引了

人们害怕的,永远都是未知。人们都在猜测赊刀人是优秀的经济学家或是社会学家,也有人说他们是政府在民间的信号导向标,更有人认为他们是宗教或是道学推算者,总之关于他们的传说从未停止。

预言总是难以预测,但都非常吸引人。不难说这几年,某些地区还传出来赊刀人的信息:他们预言人们会重新回到林子里生活,满街大楼无人居住,一栋楼换不来一袋米……乍一听,都是挺匪夷所思的预言,天晓得过些日子是不是也是平常事了。

“羊过千,牛过万,玉米一斤一块再收钱”,这是我们关于老一辈人关于神秘的赊刀人的说法,在牛羊肉不过几毛钱一斤的时代,如此的预言确实令人惊讶,因为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些全部应验。

就像60,70年代的人们是决然不会想到那是风靡中国的录像厅舞厅会迅速走下巅峰,会被KTV酒吧电影院完美的取代。

言归正传,赊刀人到底是何许人也?

据他们自己说道,他们是出自鬼谷子门下,是鬼谷子传人,鬼谷子大家应该都听过,用圣人来称呼他是错不了的,毕竟春秋战国时期众多风云人物据说都是出师于鬼谷子门下,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徒弟们都如此出色,他作为师父自身自然也是非同凡响。

而赊刀人到处言传自己是鬼谷子的传人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一来是为了增加自己神秘感与身份地位;二来则是告诉大家自己有着鬼谷子的绝学,那就是预言。

大概知道赊刀人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下。

赊刀人为何会被称作是赊刀人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刀只赊不卖,还有他们赊的刀通常只会是菜刀、镰刀等一些生活生产工具,不会是冷兵器那样的大刀或者砍刀,总之很低廉。

而有人或许会问,他们赊这些普通刀又如何能盈利呢?其实对于这些刀他们赊的价格是很贵的,赊的价钱远远高于普通的菜刀价钱。

但即便是贵,却依旧有人赊。原因是因为在他们赊刀完后,在临走的时候往往会留下一句高深莫测的谶语,而真正贵的其实正是这个谶语。

谶语就是一种预言,而若预言成真,赊刀人就会出现,寻找约定人完成收取金钱。

故民间对于赊刀人一直流传着八字:赊一把刀,立一个谶。总之对于他们的存在,一直传得很神。

关于赊刀人的谶语,在1878年7月《申报》中有所记载,当时正处咸丰年间时候,赊刀人成功预言米价从每升八十文降到每升十八文,此事一出,立马传的沸沸扬扬,说的要多神奇有多神奇。那应该是赊刀人的巅峰时期。

但实际上他们真有这么神奇么?

其实不然,他们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到处云游的江湖人士,因为经验丰富,懂得的东西比较广泛,事事都有涉猎,所以很多东西都能靠经验推导出来。而他们就是靠着经验走江湖,来预言。对于一些完全不知道的,通常都是撞运气了。

那若是遇到经验不够了,运气又不灵的时候,又该如何呢?他们会将原来赊的刀白送给顾客,不会要钱。

或许有人会觉得赊刀人很亏,其实不然,要知道赊刀的价格很高,远远高于刀的价格,只要赊刀人推算中一次,或者说猜中一次,带来的利润都不是刀的成本能比的。

一次中了,送了那么多刀又有何妨呢?所以很多时候赊刀人是稳赚不赔,赊刀人说到底还是一群风险投资的主儿。

其实即便是白送,赊刀人不仅没有经济负担,更没有心理负担,因为在他们看来即便是白送了,也是一种行善,算是积德了。

而随着时代进步,如今赊刀人应该是退出历史舞台了,只是在少部分地方还存在,毕竟这种迷信东西越来越不被人相信。

#####

从来没有证据显示赊刀人是一个组织,也没必要把很多神秘主义的东西往上面套,其实说白了赊刀人就是一群精明的生意人,赊刀这个过程是他们精算后的营销手段,扯淡清楚并不困难。

真实存在的赊刀人

关于赊刀人这个行当吐槽机确信是真实存在过的,即使在现代也偶有出现,凑巧的是我本人在乡村长大,童年时(80年代末)见过他们做生意。吐槽机小时候是个猫厌狗嫌的好奇孩子,追着他们跑了好几个村子,对他们的手段还真了解一些。

另外在现存的文献中也有他们的记载,刨除古代传闻笔记类的东西,比较实锤的是1878年7月的《申报》。上面记载了咸丰年间一次长达18年的赊刀行为,又记载了浙江当时的一次赊刀操作,不过当时衙门的反应是派衙役抓那帮人。

《申报》记载咸丰年间的赊刀套路大抵是这样的,商人找个热闹地方把厨刀摆在路边表上价格,然后和路人说不收分文就可以把刀拿走,但是等米从80文一升降到18文一升可就要找拿刀的人收钱了。然而等到光绪初年米真的降到那个价钱时,赊刀人却并没有出现,成了当地风靡一时的传说。

赊刀人盈利解密(一)——有赊有卖

从我小时候跟着那些赊刀人的行为来看,他们其实并不完全是玩预言对赌,那些货物你同样可以花钱买。只是你直接买的价格很低,而赊的价格很高。赊刀对赌这种行为在缺乏娱乐的乡村可以很快吸引眼球,聚拢人气,减少了游商走街串巷的时间。

他们并不担心太多人来赊刀,出于对神秘主义的敬畏,很少有人愿意尝试跟那玩意产生瓜葛。赊货对赌失败的高昂成本,也会让爱占便宜的人望而却步,没人愿意花5到10倍的价格去买一些日用品。

在吐槽机的观察中除了游手好闲敢赖账的二流子,基本没人去赊那些货物,在民风淳朴的年代,一个自然村里的二流子是屈指可数,甚至不存在的。赊刀人卖货的利润足以压过赊货的损失,这就是很多赊刀人预言成功又没回来收钱的主因。

赊刀人盈利解密(二)——长线收益

赊刀人的长线收益自然就是对赌成功,他们的那些预言大多是设定某种条件,很少会明确时间,这是一种典型的话术。《申报》上记载的故事就是例子,赊刀人只说米价降到18文来收钱,可没说多长时间能降到,事实上最终达成条件用了好多年,他们自己估计也忘记了有这回事儿。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第二年米价就降到18文,赊刀人赊出去的每一把刀都会有若干倍的收益,这时候他再回来不仅有钱收,还能因预言成功产生更轰动的效应,聚拢起更多的人气。

估计看到这很多人会问如果他们预言失败了怎么办,走好多地方累积赊出去的货物也是成本,搞不好也存在赔钱的风险吧?事实上这帮人的预言很难彻底失败,因为他们很早就会灵活利用股神法则。

赊刀人盈利解密(三)——股神法则

前几年网上有段段子很流行,是说人工制造股神很容易,只需要给1万人群发短信,告诉其中5千人次日某只股票会涨,再告诉另外5千人那只股票会跌。答案揭晓后在预测成功那组继续使用这个套路,几轮下来后自然有人发现你连续预测成功,堪称股神。

赊刀人的预言技巧其实和人造股神差不多,他在第一个村子说米涨到某价格再来收钱,到第二村子是面涨到某价格,第三个村子说油涨到某价。等感觉距离已经超出第一个村子里村民的行动极限后,他再说米降到某价回来收钱。如此循环后,他的失败成本已经被成功利润分开,还是不会赔钱的。

甚至话术水平高、运输范围广(比如船运)的赊刀人可以完全靠预言对赌盈利,玩儿得好了收益比半卖半赊更高。缺德点的还可以利用这套手艺诈骗,比如第一天一块钱卖你把剪子,第二天把钱还你再10块钱卖你个桌子,第三天还把钱还你又500块钱卖你件古董。第四天你发现古董下边有微波炉专用字样后,那人再也没回来过......


总结起来吧,赊刀人这行当说穿了没啥神秘的,他们只是一群利用迷信营销的商人,没证据显示存在什么组织。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旁门左道的组织浑水摸鱼,把水搅浑后方便他们办事传消息。扯淡完毕。

#####

一、中国最神秘的赊刀人

一个外乡人,挑着担子来到你家里,向你推销菜刀,这没什么稀奇的。



奇怪的是,市面上一把同样的菜刀只要30,他却向你要300;更奇的是,当时他还不要你的钱,还撂下一句话:等到10年后,一头牛卖到15000时,再回来收钱,并说到时候一头牛卖不到15000,分文不取,关键是当时一头牛才卖2000。

是真的吗?是真的。

他们就是中国最神秘的赊刀人。

赊刀人是何方神圣?

鬼谷子的门生,能占卜生死 ,预测兴亡 ?

二、 赊刀人的神秘预言。



1998年,我们村来了3个中年人,卖的是菜刀,说是等家里买了汽车的时候,再来收钱。那时候,自行车才普及没多久,家里条件好点的买了摩托车,全村数得过来的就那么几辆,汽车那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很多人做梦时连想都不敢想。因为菜刀不要钱,加上赊刀人的预言在当时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去领了,并且留下了名字和地址。

这几年,汽车一下子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许多家庭居家出行的必备品。可是,那时候谁能想得到呢?

三、赊刀人的真相揭秘

一个行业的出现,自有 生存之道,明知赔本的买卖没人会去做。

赊刀人卖刀,不会选择去人口流动大的地方,这样回收率就难以保证。1把刀,成本10块,市面卖30,赊刀人卖300,赊刀人赊出去30把,只要1个预言成真,就保本了。卖出去2把,就等于市面卖出去29把。



卖刀的同时,也卖出去了希望,卖出了神秘,卖出去了欢乐。

岂不美哉!

#####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那个农民拿工分的年代,一个赊刀人到村赊菜刀、剪刀,及长头发换菜刀、剪刀,赊刀者说好价格,说等大米长到一元一斤过来收钱!大家甭提多高兴了,纷纷赊刀,认为一元一斤大米简直是天方夜谭!那天赊刀者又到离我村很近的孝感市肖港镇杨桥村胡家港湾赊卖,由于天色已晚,大家赊刀后又上夜工了,这可恶的赊刀人竟然强奸少女然后逃走,害得少女最后忍受不了闲言碎语自杀!听说最后到别处作恶被抓了,这也是现在没人收赊刀款的原因吧!

#####

在我们中国的古代,有一群很神秘的人,他们的行踪很不固定,而且很难去见到一次,经常游街串巷,却又难寻踪迹。他们大多都带着非常多的刀走街串巷,并不是为了贩卖,而是为了把刀借给你。(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而且会只留下一句非常神秘的话,等到他这句话应验的时候,他来找你收钱,并要求你把刀还给他。在民间传说中,这群人话非常容易应验。这就是一群神秘的赊刀人。

他们自称自己是鬼谷子的门第。学会了阴阳之术,能知过去未来。而且他们不跟人多说话,一直保持着一种神秘的色彩。他们说说留下一句神秘的话,往后也会真的应验。

而他们也果真在应验的时候,过来收账。他们所带了刀具并非是其他的刀,而是一把把菜刀或者镰刀。那他们这群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真的如他们所说是有鬼谷子的门第吗?

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头呢?为什么到了现代,他们就不见踪迹了呢?在分析之前,我们来看一些经典的真实案例。

据村中的老人说他就见过这群赊刀人。那是在他小的时候,一群赊刀人人就来到他的村子,他的爷爷就向他们赊了一把刀,这群赊刀人说,现在的米价是80文1斤,等到米价18文1斤的时候,我们会过来收账。

他的爷爷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就感觉这把刀可能他就要不给钱用一辈子了。但是过了几年,粮食大丰收。年年都是大丰收,粮食的价格一落在落。就真的降到了18文1斤。


这群赊刀人果然就又出现了,向他的爷爷收了200文钱,并且把刀也给拿走了。我们不妨来大胆猜想一下,这群神秘的赊刀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按照他们的行为,我们用现在的思想来分析一下。

就可以得到一种结论,他们是一种风险投资。他先预言一个几率很小的事情,然后等到这个预言实现的时候,他就能获得一个巨大的收益,也有一些类似赌博的性质。

如果你愿意跟他赌,那么它就给你把菜刀,以这把菜刀为证据,你可以随便拿着用。但是如果当预言实现的时候,你将给他一大笔钱,他们这群赊刀人就可以利用这个来赚钱了。

但是如果说有人不给的他钱话,他能怎么样呢?因为他们很神秘,也不跟人多交流。而且他们自称自己是鬼谷子的徒弟,就用一些语言来把自己神化。

让人们产生敬畏的心理,并且会让人们误以为他真的可以通神。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一般的人不敢跟他们作对,也不敢因为预言实现了以后还不给他们钱,都害怕他们会用诅咒来害自己。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找他们赊菜刀呢?我觉得这其中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古代生产比较落后。并不是每一个村落都会有铁匠铺。而他们所携带的剪刀,菜刀和镰刀都是生活必需品。

每家每户都离不了,每天都要用。就在自己现有的坏了以后,自己也没有办法及时给补充回来。所以其借别人的,还不如去赊他们一把用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