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坟有什么规矩?(清明节上坟有什么风俗 传统)
先贤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其含义是,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而清明节就是这样追悼缅怀的节日。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承载着炎黄子孙代代积淀的情感,流淌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2008年4月,我国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增进了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在清明节这样“气清景明”的时节,人们怀亲追远,祭祖扫墓,有哪些规矩呢?
一、庄重地奉献后人的思念和敬意。
家人带着虔诚的心情扫墓,对逝去的亲人、先烈、英雄、贤达“祭之以礼”,追思先人的功德,以此感恩当下,净化心灵,加深着人们心中对亲人那份血浓于水的感情,强化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的动力。
二、准备祭品,寄托哀思。
祭品包括香烛,纸钱,鲜花,点心糖果,或者逝者生前喜欢吃的食物,酒水等等。带去的水果要事先洗净擦干,以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
三、扫墓时间一般都在上午,赶早不赶晚。
墓地特别是公墓,重重叠叠地掩映在青松翠柏当中,如果去得晚了,太阳偏西或落山,有一种肃杀的气息,更让人心情压抑;如果体虚或者多病的人,对身体不利。
四、祭奠多位逝者要亲疏有序。
如果有多位亲人葬在一处公墓,要先祭奠父母,然后是祖父母,接着是同胞手足,再后是亲戚族人,或者按逝者安葬位置的远近祭奠;尽量避免走重复的路线费时费力,伤心伤神。
清明节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有“传统”的因素存在。凡是经得起朝代更迭,在几千年的习俗变迁中能得以延续的传统,绝不是任何形式主义可以支撑的。
前来祭奠的人,出于对先人难以割舍的情感,表达绵绵不绝的思念。正是人性感恩的共鸣,才使得清明这个古老节日的一些习俗盛行于今。
祭奠虽然一种形式,却蕴含着无限的情意。但
愿时空两隔的精神交流能让人们平静下来,带着绵绵不断的思念,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勤奋工作,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我认为:规矩各地皆有不同,而人却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抱着虔诚的心,去祭奠;以文明的礼仪去追思;以有序的队伍去行进。那便是大善。清明祭祀基本上要去山间,防火切忌不可疏忽。
关于清明的礼仪和规矩,我还有一首长诗想分享给你,希望您看完能心情豁达,有一个美好的小假期。
冬至之后的第一百零八天
人们迎来了清明
乍暖还寒天气
正是生与死
阴与阳
此岸与彼岸
人间与天国的对话和较量
清明的前两天是寒食
人们熄灭了灶台里最后一星火种
等待新火令的颁发
顺带缅怀一下千年以前
那位功成身退 气节如山的介子推
到了清明那一日
家家携老扶幼
虔诚祭祀
逝者已矣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长治久安
清明之后
是三月初三上巳si节
人们河中沐浴
岸上踏青
少年追逐嬉戏
文人欢聚雅集
共同祈祷苦难与灾祸速速离去
吉祥和生机快快降临
怀旧悼亡的寒食
祭奠先祖的清明
和迎新游春的上巳
正如一只浑然一体
悲欣交集的乐曲
弦歌不辍
带带流传
因此唐宋以来
寒食 清明 与上巳
渐渐合而为一
成为古老中华民族
书写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天里
一则向死而生 转悲为喜的寓言
悲欢无尽流转 岁月永是向前
让我们再回头望望那昨日的家园村落
又踏上明日的万水千山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