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夏帝王画像都那么逼真,而同时期宋代帝王画像反倒是差一些?
因为宋朝皇帝画像,均为当时画师所绘。
比如宋哲宗的这幅画像,就是清宫旧藏。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这幅宋哲宗像,是否为宋代宫廷画师所绘。但根据历史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找不到明显作伪或晚出的迹象来看。
故而现在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宋代作品。
而古代西夏君主的画像,没能流传下来。
现在我们看到所谓的西夏君主肖像画,都是现代画家根据古代壁画二次创作的。
比如这幅夏毅宗的肖像画。
明显就是用现代画法绘制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真正的皇帝画像,最早留下来的,就是宋朝的。
宋代以前的帝王肖像画,几乎可以确定,都不可信。
比如这幅唐太宗立像。
根据专家考证,应该是由明朝画师绘制。
绘制完成后,收藏于宫中,并流传至今。
专家认为后人创作,考究出的证据很多,这里只说一条。
比如下面这幅图。
左边是唐太宗,右边是西汉名将周亚夫。
从两幅画的人物构图可以明显看出,这应该是出自同一批画师之手。
搁现在的话说,这叫“批量生产”。
明朝画师在构建好人物构图后,直接填图,只需在人物形象和衣着饰品上做简单区分即可。
著名的《历代帝王图》,其实也是唐朝画师阎立本绘制的“批量”作品。
《历代帝王图》中的陈宣帝、陈文帝
《历代帝王图》中的司马炎和刘备
很明显,都是一个样,没多大区别。
那么,为啥说宋朝皇帝画像相对可信呢?
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说,流传至今的宋代帝王像,就是宋代文物。
另一方面,在一些宋朝非官方的正式绘画作品中,也能看到宋代皇帝的形象。
比如这幅北宋的《宋太祖蹴鞠图》,作者为宋末画家苏汉臣。
本图为宋代真迹。
图中的六人,也均为历史真实人物。
其中前排瘦高的文士是赵普。
赵普左面没有胡须的年轻人叫楚昭辅,曾任枢密使。
正在颠球的就是宋太祖。
后面三人,从左到右分别是石守信、宋太宗和党进(曾任太尉)。
看太祖、太宗兄弟俩的摸样,与流传至今的他俩的官方画像,确有几分相似。
估计苏汉臣在绘制《蹴鞠图》时,应该有参考宫藏的太祖、太宗像。
还是那句话。这些画像的具体年份不确定。
画像与真实人物形象有多少相似处,也不能确定。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绝对是真迹。是一千多前的文物。
相比于宋朝,西夏灭国时,很惨,连人带墓被蒙古人铲了个干干净净。当时人创作的绘画作品想保留下来,自然也很困难。
而也正是因此,直到清末,俄罗斯人发现黑水城遗址前,国内对西夏的了解都不多。
近年,随着关于文献资料的公布,为了弥补缺乏西夏帝王画像的缺憾,当代画家根据文献资料以及党项羌族的衣着,对西夏帝王形象进行了二次创作。
从这些画像和历史资料的对比来看,当代画家们在创作时,还是比较用心的。
只是,西夏国祚将近两百年。西夏初年的民风习俗与末年民风习俗,可以说完全不同。
西夏后期的帝王,汉化程度较深。
这一点从黑水城遗址出图的壁画中,可以看得很明显。
比如这幅画。
画中人物,据考证是西夏官员和侍从(也有一说是帝王)。其穿着服饰明显与宋朝人更为接近。
所以大概率,西夏帝王的服饰,后期与前期是不一样的。
而宁夏博物馆馆藏的西夏帝王相,都是根据早期形象绘制出来的,那显然就不符合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了。
(出土的西夏人物画)
#####很多人对西夏国的历史都非常陌生,不太明白那个时期的格局是怎样的,因此在说到画像之前,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西夏国的历史。
西夏国的建立与灭亡
西夏国是由党项人建立而成,他们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在唐朝时期的时候,因为他们不堪忍受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侵扰,就投靠了唐王朝,在唐朝皇帝的安排下开始举族搬到了唐王朝的统治区域内居住。
他们来到唐王朝后,先是在四川定居了下来,然后在唐王朝生活的多年历史中,他们又先后分散到了青海、甘肃等西北地区,在这些地方扎根了下来。
而在唐朝时期,他们也并非没有任何作为,那时候他们凭借着自己尚算不错的实力,在唐王朝获得了节度使的职务、获得了对一片地区的掌控权。
往后,时间就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时候,很多曾经实力强悍的节度使都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称起了王。
只是西夏国的先人们考虑到自己实力,并没有在当时的乱局中建立自己的国家。
仍如同曾经归顺唐王朝一样,在名义上保持着节度使地位、对五代十国中最强大的王朝保持着归顺。
一直到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他们也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而是在当时选择归顺了北宋。
不过开始时他们对北宋的态度虽然非常恭敬,但是在后来由于一系列变故的爆发,他们却选择反叛了北宋,先是杀了北宋派驻在当地的将领,然后连续霸占了北宋位于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土地。
当时面对他们的反叛,北宋皇帝非常震怒,想出兵惩罚他们,但是在连续几次出兵大败而归后,北宋皇帝只能选择默认了他们的存在,让他们保持了自己治理当地的权力。
接下来又过了不少年,直到李元昊掌握权力后,他们才第一次称帝、成立了西夏国。
以上就是西夏国的建立史。
而在西夏国建立后,北宋时期出现了三国鼎立的状况,分别与北宋、辽国并立在了那个大时代中。
相比于北宋和辽国来说,西夏国在那个时代的延续时间要长久不少,在北宋和辽国分别被金国给灭国的时候,他们存活了下来,与刚占据北方和中原地区的金国以及退守南方的南宋共同营造出了新的三国时代,直到最终被蒙古国给灭国。
现代所画
最后我们回归正题,说一下西夏国皇帝画像和宋朝皇帝画像的问题。
很多人在看西夏国皇帝的画像时总是会产生一些疑惑,不明白西夏国明明和南宋、北宋同处在一个时期里,为何会出现那么大的差距,一个逼真立体、一个传统失真。
关于这个疑惑,很多人自然而然产生了很多想法。
有一些人觉得,是因为西夏国偏处西北地区,可能受到了当时西方绘画的影响才出现了这种状况。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些画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这些画像是现代所画,里面掺杂了一些现代西方的人物画像技巧,所以才出现了这种状况。
和从宋朝时期一直保留下来的皇帝画像不同,现在人们从未发现过任何一张西夏国时期的皇帝画像。
至于我们看到的那些画像,是人们为了弥补空缺,凭借历史资料的记载请画家还原出来的。
而如果大家对历史有着足够了解的话,其实大家可以发现西夏国的绘画技术跟两宋并没有太多区别。
在20世纪初的时候,俄国探险家在内蒙古的荒漠上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西夏黑水城,从这座古代城市的遗迹里,他们带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文物,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那个时期的一些画像。
这些画像的风格以及技术,就与那些宋朝皇帝画像里面的风格技巧差不多的。
#####这些逼真的西夏帝王画像陈列在“宁夏博物馆”,是现代人所绘。然而,这些画像不禁让我们想问一句,这些画像够还原吗?西夏帝王究竟长什么样?他们的服饰是怎样的?
西夏从1036-1227年,统治西北地区191年,前期与北宋、辽抗衡,后期与南宋、金鼎立,最后亡于蒙古。共历10代帝王,下面为前几代西夏帝王画像(现代人绘制)。
- 第2位:毅宗(1047-1067) 毅宗李谅祚,景宗长子
- 第4位:崇宗(1084-1139) 崇宗李乾顺,惠宗长子,即位时3 岁
西夏是以党项人为主建立起的政权,西夏的帝王无论是自身长相、还是服饰自然会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这样想就太想当然了。其实,西夏虽然与宋王朝对立,但是两个民族之间还是有融合的,服饰上也互有借鉴。而对于西夏王朝来说,不同的帝王对待这种融合也有不同的态度。从敦煌壁画上来看,西夏的文官服饰与宋朝的文官的幞头靴袍大体相似。小孩子的服饰则具有明显的党项人特征,一般都髡发,脑后和头顶的头发都会剃光,只留着前额和两侧的头发。
敦煌壁画中有许多西夏官员、百姓的图像,可惜的是并无西夏帝王像。好在从黑水城发现了西夏帝王相,其服饰很大程度上的宋朝化了。
- 左:《西夏皇帝和众侍从图》,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出土,对比宁夏博物馆内的李元昊图(右)
研究人员认为画中居中者就是西夏帝王李元昊,比对宁夏博物馆内的,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其绘画风格与宋代帝王图差别并不大。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脚着靴。
- 宁夏灵武县出土的《西夏译经图》上也有西夏帝王与皇太后像,上有“子明盛皇帝”,也就是西夏第3代皇帝惠宗李秉常。
惠宗李秉常头戴尖顶金冠,冠上刻花纹,冠后有圆光,内穿圆领内衣,中穿交领宽袖右衽长袍,腰系大带、革带,外披有团花纹饰的大衣。与宋朝帝王的法服相比,服饰差别不大,所戴的冠差别明显。宋代帝王戴冕冠,而西夏帝王戴的是尖顶金冠,很是华丽。宁夏博物馆内的西夏帝王图所戴的冠与此是很接近的。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个赞,关注我!
这一系列的西夏帝王画像,都是宁夏的博物馆,让现代画家尽量按照党项羌的衣着习惯画的。然而前几代西夏皇帝戴这种帽子倒也罢了,后几代西夏皇帝,汉化地连姥姥都不认识了,是否还是这种衣冠,真就不得而知了。
宋朝帝王像都是当时人画的,但很可惜的是西夏没有留下类似宋朝帝王像那样的画像,只有少数人物画能看出西夏帝王的长相,譬如这个画像,是俄国藏黑水城艺术品,是不是和宋代帝王画像一样“不逼真”了?但这究竟是哪个西夏皇帝,不知道。
#####
在宁夏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西夏帝王画像,第一眼看上去感觉这些帝王太过逼真,色彩鲜丽。然而同时期的宋代帝王们画像反倒是差了那么点意思,给人感觉宋朝皇帝们表情木讷,很一般的样子。
也许有人会说,可能是宋朝的画师们绘画水平不够,这点就妄自菲薄了,要知道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时期的作品。再比如宋徽宗画的鸟都那么逼真,怎么可能人物画不好呢。
那么既然北宋画师水平如此高超,为什么北宋皇帝跟西夏帝王相比,画像相差这么大?
其实,这些形象逼真帅气的西夏帝王像是由现代人绘制的,毕竟现代人的绘画风格跟古代画师的想法是不一致的,所以也是很没什么好奇怪的。
西夏与宋朝
最初的西夏是由党国人建立的,这些人本来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因为长时间受到青藏高原吐蕃人的骚扰,所以才投靠了唐朝。在唐朝的安排下,西夏也开始迅速的发展了起来,慢慢的变得强大了起来。唐朝灭亡后,西夏依然是归顺北宋的,只不过后来发生了一点变故,西夏才开始背叛北宋,形成了独立的国家。这样一来,西夏和宋朝就相当于是共同处于一个时期的不同国家。
但不管国家是否对立,西夏还是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这个事实无法否认。那么既然处于同一时期,按理说文化、军事什么的都不会相差太大。事实上,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什么的,确实也有相同之处。
可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西夏帝王和宋代帝王的画像却相差那么大呢?按照宋朝那文化绘画水平,不可能会比西夏差多少,可是西夏的画像居然比宋朝逼真,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的确有意思:
一、西夏帝王的画像是由现代人所画
首先,最具权威的一个说法就是,西夏帝王的画像之所以那么逼真,主要就是靠现代人进行脑补,然后所画的。当然,这也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在20世纪的时候,俄国曾派出探险家来到内蒙古的荒原上。他们在一个叫黑水城的地区,也就是失落很多年的西夏国土中,找到了大量西夏王朝的文物、帝王画像等各种历史文物。
而这些画像上的西夏帝王,据说其绘画技巧风格和宋朝相差不多。从这点上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西夏的绘画和宋朝也是很相似的,不会存在那么离奇的差异。
然而这些西夏帝王的图像被俄国人拿走,导致我们国家无法再次拥有,于是就让现代人根据自己的脑补重新绘画了一张。不过这也不是单纯的脑补,依然是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进行绘画的,所以绘画风格才会那么明显。
众所周知,古人绘画都是以墨为主,画出来的画线条比较抽象,这也就导致了画像上的人物不是那么逼真。而现代人的绘画技术很多都是追求逼真,有点照相机画法的意味,所以才把西夏帝王的画像画的那么逼真的。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参考下唐朝、元朝、明朝的帝王画像,都不难看出这些画像的人物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明朝朱元璋的画像,号称典型的“猪腰子脸”、“鞋拔子脸”,甚至让人都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本人。
如此,就可以得知,西夏的画像如果按照风格的话,应该是和其他历代朝代差不多的,比较偏抽象点。之所以逼真,也就说明画这个图像的不是当时的西夏画师,而是现代画师的“主观想象”的杰作。
二、西夏绘画技术受到西方的影响
古时候是没有照相机的,所以想要记录一些画像什么的就比较困难,只能靠画师手下的墨水。然而普通老百姓根本就请不起好的画师,更不谈将肖像画流传下去更是很困难的,也只有王公贵族才有专门的画师帮忙。
然而西夏帝王们的画像仔细看根本就不像是宣纸泼墨而成,更像是西域文化。因此,有理由猜测,应该是因为西夏处于西北地区,这个地区和西方的一些国家离得很近,也就是说西夏画师的画风可能会受到西方绘画技术的影响,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差异。毕竟西方的绘画讲究的就是逼真,比如《蒙娜丽莎》、《创世纪》等等,将人物的细节之处描绘的是栩栩如生。
当然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不过很小。因为西夏那个时候无论是文化还是绘画技术,都要比当时的西方国家发达,所以西夏也不一定能看上西方国家的绘画技巧。
当然,个人感觉还是北宋帝王们的画像更加符合“帝王的气质”,而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尊重客观事实。
就拿宋太祖赵匡胤来说,据《宋史》记载,说赵匡胤少年时的长相,“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简单来说,就是赵匡胤身材高大伟岸,气度非凡,懂得看相的人都认为他不是一般人。而在看看他的画像,偏胖的国字脸,眼袋有点重,外八胡须,整个人看起来像个和蔼可亲的人。然而他的眼神却十分犀利,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瞒得住,也没人敢欺负!”
所以说,对比西夏帝王和宋代帝王的画像,两者相差甚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西夏帝王的画像早已经丢失,因为蒙古帝国彻底破坏西夏的一切,所以画像只能是想象作品。为了弥补这些画像的缺失,我们现代人就根据历史文献进行脑补,这才绘画出了如今我们所见的西夏帝王图像。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首先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古代君王的自画像没有一个是写实的。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美化。可能有些朋友发现了。现在很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帝王自画像和考古学家通过复原等手段描绘出的帝王画像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同一个皇帝的画像可能就有着天差地别的悬殊。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就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相貌来对比一下。现在流传开始的朱元璋画像一个胖乎乎大圆脸,一脸的慈眉善目。但另一个就是一副鞋拔子脸,一脸的凶狠狡诈。你都很难相信两个画像中的人既然是同一人。
我们现在通过观看古代皇帝的画像还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神奇的之处。那就是几乎一个朝代的所有帝王长得都惊人的相似。猛的看一眼你真的很想分辨出谁是谁。虽然儿子和父亲长得像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画像画的也太过分了吧。有些看起来都快像是双胞胎了。而且有的根本不是父子,而是兄位弟及,或者其他同宗亲戚继位。即使这样画像也惊人的相似。这就实在过分了。
古代画师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一个高危职业。如果是擅长画人物画像的大师如果一旦被要求给帝王画像,那可真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了。画的好了丰厚赏赐自然少不了。而且为帝王画像,扬名立万也是少不了的。但如果画的画像没有让皇帝满足。那就过可想而知,在古代封建皇权时期。画师因为不被帝王所喜遭受屠杀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明太祖朱元璋。
据说真实的朱元璋相貌不堪,不仅长个鞋拔子脸,而且还属于地包天,满脸的麻子。他登基之后需要画帝王相,第一个画师真是写实派。原原本本的把朱元璋的样貌画了下来。结果被杀。第二位画师给朱元璋人工“美颜”了一下。结果用力过猛了。把朱元璋画成了一个油头粉面的美男子。结果又被朱元璋杀了。第三个画师再给朱元璋画像的时候根本没有怎么对比朱元璋的样貌。而是根据唐太宗和宋太祖这些皇帝之中的典范融合贯通画成了一张画像。结果朱元璋龙颜大悦。由此可见古代帝王的画像实际上都是大同小异。美化的太过于严重。历朝历代帝王画像都差不多。
之所以会感觉西夏人画像真实,那是因为和中原王朝对你的结果。中原王朝帝王画像基本上都经过人工“美颜”。而如建立西夏的党项族和建立金国的女真族。亦或者是建立元朝的蒙古。他们并没有中原王朝那种习惯。所以他们在画像的时候会进行人工美颜。但是他们追求的是每一个领袖的真实容貌。他们并不会把所有皇帝画的一个长相。这么对比下来肯定就会觉得西夏帝王相就比较真实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古代皇帝的画像肯定不能画的太丑,因为画的不好你可能不想要命了。对比于西夏国和同时期的宋代,为啥帝王的画像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呢?我们先从西夏国开始说起。
西夏国
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西朝,历经十帝。西夏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后来唐朝时期因平乱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朝。
那时候的大唐人口很少,地广人稀,有的是土地。大唐就把西北一部分地区划拨给了他们。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西夏属于少数民族,并没有画皇帝的传统,所以也就没有留下太多的图像资料。一直到20世纪初,俄国的探险家科兹洛夫在内蒙古的荒漠上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西夏黑水城,他们带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文物,才真正揭开西夏的面纱。
后代的历史学家为了填补这段遗失的空白,根据史料记载,再加西夏少数民族的特征,指导现代画家画出了色彩鲜明,轮廓清晰的西夏皇帝画像。
而宋代的皇帝像则是历史上的原创
看清朝、明朝、宋朝的皇帝,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形象都是神采奕奕、红光满面、慈祥亲切。汉人本身爱面子,当然把自己的仪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的就是留下历史的痕迹并让后代崇拜和敬仰。
抛开帝王画像,说起宋朝的绘画,可谓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不提的朝代。它的绘画表现方式非常的丰富,并且能够准确的反应现实生活,而且审美品位更接近于百姓审美,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众审美。
不用我多说,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宋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宋代的宫廷画作比较附和帝王的审美,并且简洁含蓄,所以宋代的帝王画像都不是那么的清晰。
再加上颜料,画纸经过历史的沉淀也会影响画作的呈现。
非常可惜西夏没有留给我们像宋朝帝王像那样的写实画像,我们只能从历史的文献和图画当中找寻西夏王的长相和影子然后用传统现代的绘画技术去进行还原。
喜欢文化历史的你,别忘了点个关注,每日更新优质文史内容,谢谢你的阅读。#####
因为作画风格的不同。你仔细看,你发的图片,西夏帝王的画像显得真实是因为脸部的阴影呈现出了立体的效果,所以看起来比较真实。而中国古代的画师,是不会讲阴影画到脸上去的。因为风俗习惯,认为人脸上有阴影是不吉利的象征。你可以再去看一下,我国古代皇帝的画像脸上都是没有阴影的。所以画像看起来不立体,平平的画面让人觉得不真实。
#####中国古代史学构架主要是基于二十四史,只有二十四史中的东西才是权威的,司马迁《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就是司马迁喝多了在《史记》里面乱写了几句,也被奉为真理。
由于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的存在,导致人们对西夏的了解都是从《宋史》《辽史》《金史》三史得来的。
因为中国修史是后世替前朝修史,元朝时期蒙古丞相脱脱修了《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却唯独没有替西夏修史,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与蒙古对西夏的打压政策有关吧!
成吉思汗一生征伐无数,唯独攻打西夏,屡次无法灭亡,最后也死在灭西夏的路上,后来蒙古打下西夏都城中兴府后开始屠城,此后西夏就彻底消亡了,关于西夏人后来去了哪里,也就成了谜。
由于西夏位置本来就偏远,不属于中原地区,而古代中国“华夷”之间又缺乏沟通,这就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对西夏缺乏了解,可能将其当作在西北地区存在的短暂的政权来看待。
一直到清末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甘肃宁夏地区出土大量西夏文物,一时掀起一股西夏热。
毕竟,相当于一般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来说,西夏并非短暂存在的政权,从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开始到1227年灭亡,西夏政权与当时东部的辽、金、宋并立,传承十帝,享国祚189年。
西夏的民族主体是党项人,如果从公元881年唐朝时期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唐朝灭亡后,在五代十国时期,西夏得到长足的发展,到宋代时期,已经形成一个能够与中原王朝对抗的政权。宋朝与辽朝都相继想要歼灭这个政权,最终都被西夏打败。
在北宋时期,西夏与辽朝、北宋政权三足鼎立,而到了南宋时期,西夏依然取得与金朝、南宋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政权,但是在清末之前,我国却对其知之甚少。
一直到20世纪初,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黑水城里面发现大量西夏文献,才真正揭开西夏的面纱。
当然,这批极具价值文献,被俄国掠夺之后,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整理出来,大量有关黑水城文献的资料,俄罗斯至今也没有破译。
前面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帮助大家了解西夏这个政权,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政权。
在现在宁夏博物馆中,展出的西夏皇帝画像给人的感觉十分逼真,让我们不解的是,同时期的宋代帝王像却十分模糊?难道是宋代的绘画技术不如西夏?
首先,目前西夏帝王的画像,大部分都是现代人所画
宁夏博物馆中的很多西夏帝王照片,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古代西夏人所画,而是现在人所画。
前面我们说过了,由于对西夏资料的缺乏,很多东西都是推测的,关于西夏人的服饰还需要更多的史料才能够呈现。
即使是保存在俄罗斯的文献中,也大多以佛教画像为主,并未有很多西夏人的画像。
当然,我们也不能等到更多的西夏史料出来,我们采取还原他,在有新的资料出土前,利用科学技术还原当时的情况,给现在人更直观的感受,也是很重要的传播历史方式。
比如直到先秦时期并没有留下多少画,那么,我们就对那些远古的朝代没有任何画面想象了?
所以,用现代画家的画来对比宋朝时期的画像,自然是很清晰的。
其次,西夏是西北游牧政权,在绘画上比较注重写实
我们看到的画多是现在画家所画,但是即使是在黑水城出土的画像来看,也比宋朝的清晰,这就与西夏人的绘画风格有关了。
尽管关于党项人的来源还存在疑问,但是通过目前资料的解读,党项人的祖先应该是来自青藏高原的青海湖附近,后来吐蕃人崛起,将其驱逐出青藏高原,来到河西走廊的这部分人最后形成了党项族。
在文化上,党项族虽然接受了唐文化的影响,但是从其信仰佛教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青藏高原的影子,在俄国人掠夺走的西夏文献中,就包括大量的唐卡。
唐卡是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的特色绘画,一般的唐卡都用笔细腻,线条精细,色彩饱满,其绘画风格就是工笔彩绘,崇尚写实。
最后,宋朝绘画本身流行“写意”,在画帝王的时候更失真
相对于西夏民族务实的“工笔画”,宋朝时期却流行“写意画”。
宋代流行“写意画”与宋代高速发展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宋朝以文立国,文化在宋代得到快速发展,写意画也是有文化的一种发展。
所谓写意,并非纪实,而是用简单的笔法,抽象的描绘景物,能够体现景物的神韵,理论上就是: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给人看起来有一种云里来雾里去的感觉,反正就是一句,画的好!
在这样的画风的影响下,画皇帝的绘画自然要模糊许多。
当然,中国皇帝本身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关于皇帝的画像,必须要画的高大上,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的“鞋拔子脸”画像就引发争议,朱元璋的画像历来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官方版本的高富帅,一个是民间版本的大鞋拔子脸,具体哪个为真,还真就说不准,有野史中说,给朱元璋画画像,画的比较像的都被杀了。
可以说,为了满足皇帝的虚荣心,自然是要画的美观一点,虚无缥缈一点,一来二去,帝王华夏就越来越虚了。
其实不要说宋代帝王画像不清晰,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即使是清朝时期的帝王华夏,写实画法已经很成熟的情况下,依然是“看不起”,直到有了相机,我们才看到真正的皇帝长什么样。
#####说到西夏,很多不太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难免会有点陌生,但爱看金庸小说的朋友一定知道,因为《天龙八部》里的那位虚竹先生的梦姑,便是西夏国的公主嘛。
其实西夏是个很会经营的国家,只不过它所处的位置太偏僻,才鲜为人知。没有像同时期的辽国和金国那样让我们了如指掌,更没有像突厥和蒙古那样如雷贯耳。
西夏国跟中国内地的渊源很深,早在唐代跟内地就扯上了关系。那时候西夏的根据地在青藏高原,党项人是他们的祖先,后来青藏高原上还有一个政权吐蕃日渐强大,一山不容二虎,相对弱小的西夏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西夏就投奔大唐,愿意臣服大唐以换取一席之地得以生存。那时候的大唐人口很少,地广人稀,有的是土地。大唐就把西北一部分地区划拨给了他们。
到了北宋的时候,经过多年经营,西夏慢慢发展壮大,地盘扩大到陕西、甘肃一带,不再买宋朝皇帝的账,宋朝也出动过军队,还真打不过人家,这时候的西夏已经事实上独立。
到11世纪中叶,西夏出了个伟人元昊,跟项羽一样立能拔山,跟秦始皇一样英明,大宋和大辽都曾被他打得满地找牙。西夏的外交政策也很灵活,受到辽国危胁的时候跟宋朝结盟,受到宋朝欺负的时候跟辽国和好,左右逢源,还占了不少便宜。最后蒙古崛起后,不吃西夏那一套,发起了连续打击,西夏终于在13世纪中叶被灭国。
关于皇帝的画像是个有趣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的皇帝,标准像上的形象都是神采奕奕、红光满面、慈祥亲切。
你要是把皇帝本人的画像画得太丑太真实,脸上的麻麻点点坑坑洼洼如实描绘,身为宫廷画师,你就是不想要命了,画得好远比画得真更重要。
要是放到现在,根本就不用修改,美颜、美白、瘦脸、瘦身,去皱纹,什么活都能拿下,保管修出来的照片原主的老妈见了认不出来。
那时候没有美颜技术,但出来的照片同样可以虚假不靠谱。有人说了,你说皇帝照片\\\"美颜\\\"加工过的依据在哪里?
当然有了。
第一、你看清朝、明朝、宋朝的皇帝,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哪怕父辈基因再强大,历经几代也会变异,变杂,怎么可能一成不变?
第二、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相由心生。能做皇帝的人都是权谋高手、厚黑专家,不是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就是笑里藏刀、无恶不作。长得样子不是雷公那样凶神恶煞、就是像娄阿鼠那样贼眉鼠眼,至少是冷峻、阴森、横眉竖目、不怒自威,怎么也不可能长得跟画像上那样慈祥、亲切、平易近人跟弥勒佛那样。
不是我们以貌取人,如果一对双胞胎,一个是清洁工,一个是总探长,他们到一起哪怕是换了衣服,人们照样可以轻松判断出谁是警长谁是清洁工。
第三、现在的人注重包装,古代的人也不含糊,帝王极力要把自己塑造成仪表堂堂、慈祥可爱的形象,让老百姓崇拜和敬重,因此样子绝对要放的上台面,所以美颜是必须的。反正那时候没有电视,谁也不知道皇帝老儿长得啥样,尽情忽悠也不会穿帮。
书归正传,现在我们说说为什么西夏统治者的画像比宋朝统治者的画像\\\"像素\\\"高,逼真。
不能不说提问题的朋友非常细心,在比较过之后宋朝皇帝的画像却是很模糊,像素低,跟雾里看花一样,西夏皇帝的画像像素至少在10万以上,栩栩如生。问题来了,同一个时代的皇帝,为什么画像差别如此大,难道西夏皇帝的画像是西方人画的吗?
当然不是。
因为汉人本身爱面子,高调、爱嘚瑟,所以历朝皇帝都喜欢留下自己的英明形象,让国民崇拜,让后世敬仰。
而西夏属于少数民族,皇帝比较务实,不太喜欢画像,所以没有画像的传统,也很少留下什么图像资料,即便是曾有留下,由于西夏被蒙古灭亡后,国已不国,缺少传承,早已轶失。
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填补这段空白,就依据现代少数民族的特征和回忆,指导画家们凭着想象,画出了西夏皇帝的画像,画出来的西夏皇帝像自然色彩明艳,轮廓清晰。也就是说,是现代人画的!
而宋代的皇帝像是原创,受纸张、颜料和画技的影响,再加上日久天长的氧化,画出的像肯定都比较模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