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见过黄鼠狼,感觉这是神奇的物种,见过的人能说一说吗?(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

黄鼠狼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许多从小就在城市里生活的小伙伴可能从未见过真正的黄鼠狼,这就导致了许多人了解黄鼠狼,带有很强的片面性,比如说黄鼠狼以“偷鸡”为生、黄鼠狼可以说“人语”等等。猎奇君小时候家住农村,没少见黄鼠狼,再加上后来由于喜欢野生动物,所以对它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还原一个真实的黄鼠狼。

上图中的动物被许多科普类文章拿来作为描述黄鼠狼的配图,其实上面这只动物并不是黄鼠狼,而是它的近亲伶鼬,它与黄鼠狼最大的区别就是整个腹部的毛发,黄鼠狼是黄色的,而伶鼬是白色的。不过,抛开这个特征,两种动物确实让人有些傻傻分不清楚。

黄鼠狼学名黄鼬,许多人对黄鼠狼的了解大都是通过一些故事或者影视作品。记得小时候,奶奶就喜欢在睡前讲一些传说中的故事,我第一次了解黄鼠狼就是通过奶奶的故事,不过在故事中,它不叫黄鼠狼,而叫黄皮子或者是黄大仙。在故事中的“黄大仙”神通广大,能学人语、幻化人形,尤其喜欢半夜捉弄喝醉酒的人,而且奶奶还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下我们村里人的经历,比如“张三”过年走亲戚时,回来到半夜,路过一处池塘就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然后他跟着叫声一直走,就掉进了附近的一个池塘里。

当时听着这些故事,既害怕又兴奋,而且当时的我对黄鼠狼的这些“神通”深信不疑。

随着慢慢地长大,看了聊斋,跟奶奶故事中的当事人聊过之后,我才知道(当时掉池塘里的那个是真的,不过是他喝醉了酒,想去池塘边撒个尿,不小心掉下去了),这不过是老一辈的人受封建迷信和一些故事的影响才导致的。当时我们之所以信了,一方面是年少无知,一方面是老一辈的人都深信不疑,他们讲出来之后,自然我们就比较容易相信。

后来,我也确实亲眼见过多次的黄鼠狼,随着见得多了,就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了。下面跟大家分享两次与黄鼠狼的相遇:

第一次是大约有七八岁的时候,冬天半夜,家里的鸡笼子里传来了一阵骚动,而且还伴随着一声鸡凄厉的叫声,我们全家都被吵醒了,当时的我跟着拿着手电筒的爸爸来到院子里,看到一个黑影顺着墙边的木头迅速的爬上了墙头,我把用手电筒一照,看到了黄鼠狼明晃晃的眼睛(所有昼伏夜出的动物夜晚用手电照它们的眼睛都会这样,这是因为这些动物的眼睛都有反光层)。

第二次是前几天清明回老家扫墓,在去往村子北边的墓地的路上,恰好就看到一只黄鼠狼,遇到它是在邻居的果园旁边的小道上,看到我们一行人,黄鼠狼回头看了我们大约有5秒钟,然后就迅速的跑远了。

这两次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因为第一次是头一回见到黄鼠狼,当时还被它的眼睛吓了一跳,第二次是因为最近的一次。当然,在中间,我还见过被老鼠夹子夹住过的黄鼠狼,也见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曝尸荒野的黄鼠狼。其实,黄鼠狼就是一种简单的鼬科动物而已,它之所以神秘有两个三个原因:昼伏夜出且经常出没于人类的居住地、移动速度快(能翻墙、下水,机警)以及我国古代一些故事的渲染,而前两个原因是它成为第三个原因中“主角”的原因。

至于黄鼠狼“偷鸡”,1983年盛和林教授发表在《大自然》杂志中的一篇名为《黄鼬功大过小》的文章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盛和林教授以及其他研究人员一共解刨了来自全国超过11个省共计约5000只黄鼬,发现了其胃中占比最多的食物是老鼠、蛙类以及昆虫,仅有两只黄鼬的胃中有家禽。

由此可见,在黄鼠狼的食谱中,主要就是老鼠,而“偷鸡”不过只是在食物匮乏时的无奈之举。关于黄鼠狼的食物匮乏,近些年尤为严重,因为在我们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路面的硬化、垃圾的集中处理以及不屯粮的习惯,已经让老鼠越来越少了。老鼠的大幅度减少,使得黄鼠狼的猎物也越来越少,因此,近些年,黄鼠狼的数量不但少了,而且偷鸡的频率还有所提高,并且随着农村地区老鼠的减少和城市中老鼠的增加,一些地区的黄鼠狼已经“进城”了。

总结一下

黄鼠狼之所以有“神秘色彩”,与我国古代许多关于黄鼠狼的奇异故事有关,再加上我国曾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封建社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黄鼠狼才成为“黄大仙”。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代表着古人对生命有敬畏之心,随着封建迷信不可取,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保护黄鼠狼的作用。反观现在,人们了解了真实的黄鼠狼后,反而缺少了对生命的敬畏,让它们处于危险之中。

最后说明一点:黄鼠狼目前是我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明令禁止一切的捕杀行为,所以,少了“神秘色彩”的黄鼠狼,我们依然需要爱护和保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