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大明末年》中,魏忠贤用宫女的“招财”熬汤喝,招财是什么东西呢?(关于唐朝末年的影视剧)

我是微知,我来答一下。

我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剧中的“招财”,愿意是指舌头,剧中自然是指宫女的舌头了。魏忠贤要用宫女是舌头熬汤,也真够狠毒的!

为什么称舌头为“招财”呢?这是中国古代一种民间语言禁忌。人都有避凶趋吉的心理倾向,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不少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禁忌,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语言禁忌是其中的一种。比如,在谈到一个人死了的时候,不能直接说“死了”,而是说“老了”“故去了”等。还有的地方,比如余杭一带,管死去的人叫“元宝”。

  • 《大明末年》剧照


舌头的“舌”字,发音和“蚀”“折”相近。蚀,有蚀本的意思,折,有折本的意思,都是指做买卖亏了本钱,都有破财的意思。所以人们在说到“舌头”的时候,不直接说“舌头”,而是用一些其它的吉利词来代指。许多地方管舌头叫“口条”,苏州话中管舌头叫“门腔”。还有不少地方,觉得这样叫还不够劲,不仅不能“舌”本,还要有点赚头,于是就关舌头叫“招财”“赚头”“猪口赚”“赚口”“猪利钱”“赚子”等等。在四川有些地方,当说到猪舌头的时候,叫“猪招财”,说到牛舌头的时候,叫“牛招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打烊”一词,至今仍广泛应用。


类似的语言禁忌还有很多,而且往往不同的地方有所不同。例如,古代开店的忌讳“关门”,因为“关门”有破产倒闭的意思。那么,晚上没客人关门的时候,就不能叫“关门”,而是叫“打烊”。“烊”的意思是熔化了的金属,对店家来说,“打烊”就是把白天收到的散碎银子熔化成大元宝的意思,这样就吉利了。再比如,“财”字的左边是个“贝”字,尽管“财”的意思好,可“贝”因为与“走背字”的“背”同音,就不好了。于是,有些地方过年写“招财进宝”“四季发财”这样的吉利话的时候,把“财”字左边的“贝”字,写成“见”字,这样就吉利了。

总之,语言禁忌是中国民俗的组成部分。我们去不熟悉的地方时,最好了解一下当地是不是有语言禁忌,以免说出当地人忌讳的话,造成尴尬或不愉快。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