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什么奇葩的类似“追星”的事件?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苏轼。

说的是苏轼下乡巡视时,村姑少妇们听说他要来,急急忙忙地打扮一番,三五成群结伴,一个个走出篱笆门,由于人太多都想往前挤,以至于姑娘连自己心爱的红罗裙让人踏破也在所不惜。

作者自己没有把他当作名星,只是一位“一肚子不合时宜”,“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落魄文人。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随着他的声名远播,无论他贬谪到哪里,哪怕是村姑农夫,也是他的疯狂追星族。

苏轼的粉丝群,可以说纵贯古今,横布朝野。地位最高的应该是三帝三后,尤其是仁宗之曹后,英宗之高后,以及神宗之向后。乌台诗案,苏轼命悬一线时,曹太后抱病召神宗至榻前,替苏轼开脱,并口授仁宗对苏轼的厚爱,才让苏轼幸免于难。

惠州有位才女,仰慕苏轼日久,便发誓非苏不嫁。亲戚父母苦苦相劝,却也不能打动她丝毫。可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转眼成老姑娘了,却还是连苏轼的面也不得一见。宋时交通不变,信息不畅,加之苏轼居无定所,想见苏轼,就只能靠运气了。

可运气就这么来了。有一天,她听到大街上人声鼎沸,很是热闹,便出门观看。只见人们欢呼相告:苏学士到惠州了,苏学士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姑娘感觉到如同做梦一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马上回去梳洗打扮一番,带上自己之前所写的所有诗词文稿,匆忙岀门。

赶到驿站,姑娘拨开围观的人群,见到当时已垂垂老矣的苏轼,与他交谈一番后,没有任何嫌弃,更坚定了她要陪苏轼一生一世的决心。

当时苏轼爱妾王朝云已经去世,苏轼已年近花甲,身边正需要一位灶前床头侍候他的人。两人诗词唱和,琴棋融通,颇为惬意。谁知天意弄人,一纸谪令,苏轼又要启程,被发配到当时荒蛮的天涯海角——儋州(海南)。

四年后,苏轼遇赦回朝。路过惠州时,惦记这位姑娘,便让苏过找寻。谁知,姑娘由于思念成疾,已经离世了,苏过只带来姑娘这四年写给苏轼厚厚的一叠书信。

毋庸置疑,书信中的每一字都是对苏轼的崇拜与思念!

如果说苏粉只是人数多,范围广,却不够奇葩。那么,我再介绍几个称得上奇葩的追星故事吧。

先说靠脸被追的!

我们形容男人的美貌时,常常以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相比较,这些人成为当时人们崇拜的对象,是无数怀春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潘安由于相貌奇美,出门时经常遭人围观。很多大姑娘小媳妇往往把水果扔在他所乘坐的车里,有时出去一趟就会满载而归——追星也要有成本啊,毕竟古代水果也价值不菲。成语“掷果盈车”就是这么产生的。

“”第一岳父”独孤信有一次回城日晩,慌乱中帽子被风吹歪而不自知,就匆匆纵骑进了城门。第二天,全城竟然人人歪戴帽子,竟相模仿。“侧帽风流”就这样无意产生了。

另一个美男子则让追星族追惨了,甚至送了命,这个人就是卫玠。卫玠由于相貌出众也常遭人围观,可是有一次观众太多了,挤着嚷嚷着要和他近距离接触,卫玠受到了惊吓,竟然过几天就死去了——“”气杀卫玠”由此而来。

再说说因才气被追的。

柳永相貌不佳,但才气远播。由于他词风婉约,很受勾栏青楼女子们崇拜。在世时无论走到哪儿,总有佳人慕名拜访。死后,汴京城万人空巷,全城所有的妓女出钱安葬,停业一天,哭声震天,声音都能传到皇宫里去。

名人追星也有另类。唐代诗人张籍特别崇拜杜甫,对杜甫诗歌的迷恋到了痴狂的地步。他把杜诗朗诵一遍后,一篇篇烧掉,然后把纸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勺。别人笑他迂腐,他却辩解道:吃了杜甫的诗,才能写出和他一模一样的作品。

还有因崇拜改名字的,比如司马相如因崇拜蔺相如而:易名为“相如”,民国时期教育家因崇拜王阳明而易名为陶行知,等等。

以上追星者尚能理解,可还有些另类追星,就更奇葩了。

比如公元前二世纪,也就是我国的秦汉时期,印度国王喜欢孔雀,由于经常打理孔雀羽毛等,身上常常有股孔雀粪便的酸臭味道。大臣闻到后,觉得这是高贵体质的气味,便想方设法让人从皇宫带出些孔雀粪便,用水泡几天,然后把水洒衣服上,举国效仿,以至于孔雀粪价比黄金,“孔雀王朝”绝非浪得虚名啊!

无独有偶,东晋王谢家族是士族大家,平常庶族哪怕是普通官员,想和他们握手或近距离接触都是不可能的。谢安有狐臭,上朝从别人身边经过时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狐臭味,尤其是夏天。可一些人认为只有高贵的人才能有这种味道,于是让人配制药方,制造出能产生狐臭味道的中药,缝进衣服里随身携带。久之,京城尽皆狐臭味了!

可见,迫星族疯狂起来,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三观!

#####

追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追星更奇葩。

一、最早的追星族可以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绕梁三日”典故的由来。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女子,要到齐国去,可是走到半路没有盘缠了,为了解决旅费,决定沿街唱歌解决食宿问题。由于她唱的太动听,以至于她的人走了,声音却绕梁三日不绝。

显然这是听众的感觉,说明她唱的歌太动听。听众都陶醉在她的歌声里,没有感觉到她走远。这还不算,有的人不顾一切去追人家,央求她回来继续唱歌,女子没办法,只好留下继续给他们唱歌。这只是有记载最早的追星故事,也是标准歌星。

二、追星链条

实际古代追星大都追的是文人墨客,欣赏他们的文章和诗篇。尤其是唐宋时期,文化娱乐已经达到古代巅峰,超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至于一些著名文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形成追星链条。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节妇吟》等作品流传下来。他还有个身份,他可是文豪韩愈的大弟子,可是他却不崇拜韩愈,他崇拜的是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

他对杜甫痴迷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把杜甫的诗都背下来,然后再一首一首烧成灰加上蜂蜜,每天早晨吃三勺。意思是吃了杜甫的诗,就能写出像杜甫一样的诗篇。这件事当时在文人中传为笑话。

杜甫也有自己的偶像,就是诗仙李白,他一生为李白写了十五首诗,最著名的有《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二首》等作品。由此可见,杜甫时常想起李白。

而李白对杜甫不是那么感冒,他只给杜甫写过一首诗,因为李白也有自己的偶像。

李白对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非常推崇,他多次在诗歌中表达对谢灵运的怀念和崇拜。如李白在自己的诗里引用谢灵运的诗句共有110多次。如“谢客临海峤”、“且从康乐寻山水”等句。原因是李白喜欢无拘无束、浪迹天涯的写作风格。

谢灵运也有自己的偶像,做为一个山水诗人,他的性格不羁且才华横溢,他追捧的人是曹植。他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思是天下有才华的人他都没放在眼里,只有曹植能让他折服。

三、唐伯虎因为粉丝穷困潦倒一生

唐伯虎可不是像周星驰扮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那样风流倜傥帅气,真实的唐伯虎家里是开酒馆的,那时候社会底层的小商贩的生活很不好过。

唐伯虎的父亲一心让儿子读书,考取功名改变命运。唐伯虎天资聪明,十六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十八岁的时候就以“江南四大才子之首”闻名远近。这一年他遇到真爱徐氏,家庭生活可谓美满幸福。

可是好景不长,五年后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妹妹都相继去世,他变成孤家寡人。为此他颓废了好几年,在好友祝允明的再三劝导下,唐伯虎才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他二十八岁。

弘治二年,唐伯虎考取乡试第一,可是在进京赶考的路上,他遇到江苏同乡徐经,就是后来的徐霞客。

徐经是个富二代,仰慕唐伯虎的才华已经很久了,是唐伯虎的忠粉。见到唐伯虎非常开心,包下唐伯虎“吃饭、住宿,玩乐”的所有费用。

可是,在那次考试中,考官出了一道非常难得题目。当时只有两个考生答得好,一个是唐伯虎,一个就是徐经。

考完试之后,唐伯虎对徐经说:“状元一定是自己”,说完就被人举报上去,说是“贿金得题”。朝廷一查,就查到两个答上题的人是好友。

从此徐经和唐伯虎被革去功名、废锢终身。徐经是浪荡公子答出题值得怀疑,唐伯虎就遭了殃。徐经家里有钱,游山玩水写出《徐霞客游记》,而唐伯虎却穷困潦倒一生。

古代文人墨客粉丝很多,其中李白为最,著名诗篇《赠汪伦》中的汪伦就是李白铁杆粉丝。而且从诗意中看,给李白送行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可见人们对李白诗篇喜欢的程度。

我们也都是李白忠粉,不是吗?

#####

先来个入门的

说唐朝时候有个才子叫张籍,这哥们是个大号逗逼,没事总弄出点幺蛾子出洋相。比如他在当太常寺太祝时眼睛闹毛病,于是就拿自己开涮,声称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境界,他的同事孟郊明显不懂高级幽默,一直叫他“穷瞎张太祝”。

虽然“张籍为人逗逼,但确实才华横溢,那句“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绝对是千古名句,不负才子之名。可惜无论多大的才子,一旦追起星来智商就会直线下降,张籍也没能例外。

这货的偶像就是“诗圣”杜甫,为了达到杜甫的诗词高度他把人家的诗集给烧成灰,每天拌上蜂蜜吃三大勺,声称这样就能拥有和偶像一样的才华......


再来个进阶的

在宋朝的时候,苏州有个混子叫葛清,这哥们是白居易的迷弟,于是把老白的诗纹在了身上,奈何人家白乐天是个高产诗人,纹得体无完肤才整上去30多首。于是这位仁兄就光着身子四处裸奔,得到一个“白舍人行诗图”的雅号。

当然,被崇拜的白居易其实也有偶像,可惜他偶像是足足小他41岁的李商隐,老白每次看到李商隐的新作都惊为天人,惊得多了就在晚年发下一个宏愿,如果哪天我挂了,下辈子能当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

李商隐听说后满脸蒙圈,乐天叔叔你别闹,这种个人爱好实在不敢推广,我怕以后没法面对自己的儿子啊!上天显然没接受李商隐的建议,白居易逝世不久他真的有了一个儿子,然后这个孩子起名为“白老”......


最后是终极的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奇人名叫徐渭,这家伙是吐槽机读史多年唯一发现的超级全才,他的书法非常牛,他写诗也非常牛,他画画依然非常牛。更可怕的是他写公务文章还是非常牛,给胡宗宪当幕僚的时候行文简直是典范。最要命的是连兵法他也会,名将李如松、李如柏都算他的弟子。

可惜这样一个牛人的身世非常坎坷,屡受打击后发疯杀人还自杀,最终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一生。徐渭自号青藤老人,他的书房“青藤书屋”至今依然保存着,有兴趣的哥们儿可以去绍兴看看。

清朝的大画家郑板桥就是徐渭的脑残舔狗,具可靠人士爆料,郑大师手里有一枚亲手刻的印章,上书九个大字——“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这种连真狗都愿意当的迷恋自然让当时很多人不爽,最后老郑不得不请吴于河重刻印章,内容变成“青藤门下牛马走”。

所谓牛马走就是赶车的仆人,虽然依然谦卑,但总算变成了人类,可喜可贺......

#####

杜甫追李白//李白追孟浩然//韩愈追李杜

黄庭坚追杜甫//苏轼追李杜

文天祥追杜甫//我们都追李杜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淸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一一【唐】杜甫《春日憶李白》

#####

现代社会有所谓的“追星族”,为了追慕偶像明星的风采,不惜一掷千金,跟行万里,呼吼叫跳,如痴如狂。其实在古代,也有不少不折不扣的“追星族”,其追捧明星的举动丝毫不亚于现代的痴迷“粉丝”,为了追星,他们甚至于连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都在所不惜。

唐朝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就记载了一个铁杆追星族。荆州的街市上有个男子叫葛清,自幼倾慕白居易的诗词文章,从脖子以下,身上刺满了白居易的诗。段成式在荆州做官的时候,曾经和朋友把葛清叫来观看,并让他解释。刺在背上的诗句,葛清也能记清位置,如数家珍。葛清反手指着扎刺的地方,到“不是花中偏爱菊”一句,边上刺有一人拿着酒杯面对着菊花丛。到“黄夹緝窠寒有叶”一句,刺着一棵树,树上挂着带彩结的鸟窝,鸟窝扎刺的条纹极为细腻,全身总共刺了三十多首诗,可谓体无完肤。段成式喊他为“白舍人行诗图”。

宋朝的彭几仰慕前代贤士名臣,初次见到范仲淹的画像,惊喜地连连下拜,变拜边说:“新昌平民彭几有幸拜见。” 拜完,仔细观察画像说:“有特殊美德的人,定有特殊相貌。” 于是拿来镜子照自己,捋着胡须说:“我大致上很像范公,只是缺少几根耳毛罢了,等年纪再大些就应当十分像了。” 彭几又到庐山太平观去游览,看见唐朝名相狄仁杰的画像,眉毛和鬓角相连,又向前赞叹说:“宋朝进士彭几恭敬地拜见。” 说完又仔细地看了画像很久,然后叫来理发修面的工匠,让他修刺自己的眉尾,命令他刺成画像上狄仁杰的样子。家人看见后惊奇地大笑。彭几生气地说:“有什么好笑的?我先前见范文正公的画像就遗憾没有耳毛,今天见到狄梁公的真容怎敢不剃眉,你们笑什么!”

看来,在追星一事上,古代的“粉丝”比现代的”粉丝”还要”铁”一万倍啊!真是名副其实的“老铁”。

#####

“看杀卫玠”

《晋书·卫玠传》记载:“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卫玠是晋朝时著名的玄学家,也是有名的美男子。据说,卫玠小时候就长得非常乖巧可爱,他在人群中总是特别醒目,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卫玠五岁那年,有一次他坐着羊车在洛阳城中游玩。人们看见后,都忍不住跑到卫玠的羊车旁围观。当时,小卫玠出众的风度仪态让众人甚为羡慕。有人失声感叹道:“这是哪家的孩子啊,就像是用玉璧雕琢出来的小人儿。”后来,人们就称卫玠为“璧人(玉人)”。

卫玠成年以后,更是丰标不凡,声名也越发响亮。他不论去到哪里,总有人争相围观。这些围观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常常像围墙一样将卫玠团团围住,所以每一次卫玠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冲出重围。

卫玠虽然容貌俊俏,但是他的体质并不好,非常羸弱。他平日里喜爱看书,这本来就是一件很耗费精力的事情,再加之他经常要从围观的人群中奋力逃出,所以就耗费了更多精力和体力。时日一久,卫玠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卫玠还是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卫玠去世后,人们都说他是被看死的,因此便有了“看杀卫玠”一说。后来,人们就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些男性外表出众,十分俊俏。

#####

宋代有个叫章元弼的人,长得丑却娶了一个非常美的妻子陈氏。可是章元弼的心思却不在陈氏身上,他每天只想着大文豪苏轼。

因为太过迷恋苏轼的诗词,他冷落了美丽的陈氏,这让陈氏非常不满,便提出了离婚请求。离婚后的章元弼逢人就说:“知道我前妻为什么和我离婚吗?就是因为我太喜欢苏轼了!”

柳永在北宋非常受欢迎,他死后满城的歌妓都来为他送行。后来每年清明节大家都自发前来吊唁柳永,这被人称为“吊柳会”。这个习俗流传了许多年,直到南宋时期才停止。

然而比起苏轼,柳永还是差远了,苏轼一生虽然坎坷,但他却非常受人追捧。

苏轼有异性缘

苏轼不是美男,但这不妨碍他有魅力。他在前往密州任职的时候,途径苏州,有位歌妓非常喜欢他,然而这份缘分注定不能长久,当苏轼离开时,这位歌妓竟伤心地哭了起来,为了安慰这位女子,苏轼便写了一首词《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裛,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

后来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后,当地一家馓子店的老板娘听说大文豪苏轼来到了海南,便热情地招待了他。老板娘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表达仰慕之情,而且还希望他能为自己的馓子店做宣传。

苏轼吃完馓子后,便为这家店作了一首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有了苏轼的诗镇店,馓子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苏轼的魅力不仅能打动民间女性,还深受宫廷女性的赏识。“乌台诗案”爆发后,苏轼被判了死刑,正在危机时刻,宋仁宗的皇后曹氏请求孙子饶过苏轼。她表示,仁宗一向欣赏苏轼的才华,所以不要因为一首诗就去杀人。

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后来神宗的皇后又让他连升四级。在他晚年落魄潦倒的时候,神宗的皇后又将他从荒蛮之地解救了出来,否则他很有可能就死在了流放地。

交友广泛,人缘好

苏轼的受欢迎还表现在他身边朋友非常多,且都是才德兼备的朋友。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行无车,不可居无友。爱结交朋友也为他带来了许多益处。

苏轼早年参加科举时认识了张方平,两人感情非常好,后者曾想欧阳修推荐苏轼,让苏轼顺利地通过了考试。王安石变法时,两人共同反对。后来苏轼被人诬告,已经隐退的张方平立刻前去营救,才保住了苏轼的性命。

虽然王安石经常打击和迫害苏轼,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私下的感情。两人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畅快无比。

苏东坡曾说过:“我上可以成为皇帝的秘书,下可以成为乞丐的朋友,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他在徐州任职时,心系百姓,与当地百姓的感情非常好。他卸任离开后,许多人都哭着为他送行,并对他感激不已。

结语:作为一个美食家兼大文豪的才子,他深受北宋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可谓是当时的偶像。

#####

古代类似“追星”的事件也不少,最著名的就是四大美男之首潘安的“掷果盈车”。

潘安,真名潘岳,字安仁,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一直挂职历史上第一美男的最高称号,并一直活跃于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成语典故中。

潘安生的太美了,听说在他十七岁时,有一次驾车出游洛阳城,他惊鸿一瞥,结果帅呆了,酷毙了,简直没法比喻了,一大堆的少女美妇手拉着手追着看,一些垫着脚尖也看不到潘安的妇人,就把手中的水果往潘安的车上掷去,结果“掷果盈车”,水果在潘安的车上堆积成了山,真是问世间谁最美的浪打浪,只有我潘安当仁谁也不让;不要迷恋哥,哥注定是个传说,潘安的美就是个神奇的传说啊,这就是古代比较有名的“追星事件”。

潘安不但长得美,文才还特别出众,你说气人不气人。又出生于官宦世家,真是春风得意马蹄忙,一枝梨花压海棠。

潘安参加了西晋一个泰斗级的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这里面的人都非等闲之辈,是名门望族的精英之士,而潘安正是这个集团的领袖级人物,他与里面的的陆机并称为“潘江陆海”,“潘才如江、陆才如海”,可见潘安的文学造诣之深。

历史上很有名的巨富石崇也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曾与晋武帝司马炎的舅父王恺斗富,他的豪华别墅金谷园成为了“二十四友”经常聚会,吟诗作画的地方。

潘安虽有惊鸿之貌,旷世之才,但是他性格比较浮躁,趋炎附势,他和石崇对贾南风的侄子贾谧有点过分巴结了,每次见贾谧出门,看到贾谧离去的背影都要望尘而拜。

就是因为潘安攀附于贾谧,才使他本该辉煌光艳的一生成为了历史上的败笔,最后被诛灭三族了。真是可惜可叹啊!




#####

俄罗斯沙皇疯狂崇拜敌军统帅,玩了一把“阵前倒戈”。

1756年开始的“七年战争”,欧洲历史上金光闪闪的普鲁士腓特烈大帝,遭到了“围殴”。当时,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莎联合法兰西、俄罗斯,以及其他一些小喽啰,和普鲁士掐了起来。

腓特烈二世其实也有盟友,那就是英国。只不过,老奸巨猾的英国始终摇摆不定——嘴上喊着“老腓,我支持你”,实际上全程窝在汉诺威挂机蹭经验。

所以,腓特烈二世算是一己之力,对抗几乎整个欧洲大陆。

武功再高也怕群殴,打着打着腓特烈二世就脑瓜子疼,自己的军队越打越残,敌人反而越打越多。腓特烈二世:这还怎么打?别拦我,给我根绳吊死算了……(腓特烈二世确实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时俄罗斯的老大是伊丽莎白一世,她参与围殴普鲁士,完全是为了趁机占点便宜,扩张一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万万没想到,七年战争打到最关键的时候,大伙再合力一顿捶,腓特烈二世就彻底挂了——就在这关键时刻,伊丽莎白一世先挂了。


俄罗斯的新老大是彼得三世,他是腓特烈二世的“铁粉”。

(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虽然“干啥啥不行,偶尔犯神经”——但他真心崇拜腓特烈二世啊,七年战争期间,他曾经多次给自己的偶像送情报,坑自己人。

现在,彼得三世终于混成了老大。腓特烈二世一听,赶紧把手里的俄罗斯俘虏全部放了,回家去吧,咱们算是盟友了。俄罗斯前线士兵都懵了啊,这怎么回事儿?刚才还咬牙切齿非弄死对方不可,现在就要抱在一起跳舞了?


还真是,彼得三世很快就让军队再次出战,阵前倒戈,和普鲁士成了盟友。

(腓特烈二世)

而彼得三世甚至穿上了普鲁士军装,主动要求为“主人”腓特烈二世服务……

战场上的所有人,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内,都面面相觑,一致认为彼得三世疯了。不过,普鲁士还是因此获得了惨胜。

至于彼得三世,大多数俄罗斯贵族和军人,都觉得这货铁定疯了。后来,他老婆带人发动政变,把彼得三世赶下了台。

才当了半年的俄罗斯老大,彼得三世就莫名其妙的死了——真铁粉,为腓特烈二世牺牲也太大了。

#####

著名的追星事故,这里说的是事故,不是事件。这就是著名的“看杀卫玠”。


造星运动

公元291年,西晋著名的“八王之乱”刚刚拉开帷幕,当时主人公卫玠只有五岁,他的爷爷,著名的儒将卫瓘对他做了两件事,一是下了禁足令,只准他在府邸学习嬉戏,第二件事是逢人就夸卫玠《晋书 》“卫玠传”记载,卫瓘经常感叹:

“此儿有异于众,奈吾已老,不能见其长成耳”。

他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生得风度偏偏,英俊非常,即使这样的人,逢人就夸卫玠

“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与玠同游,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正是在爷爷卫瓘、舅舅王济的刻意造星行动下,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由于从来没有人见过卫玠,再加上权威卫瓘、王济的反复赞扬,人们对卫玠的兴趣越来越大。虽然卫瓘老将军不久之后,就被西晋一代妖后贾南风所杀,但是丝毫不减人们对他孙子卫玠的热度。


初次出场

《晋书》用了二十字,记载了卫玠的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家居洛阳的卫玠,此时应该仍然年幼,所以书上称之为“总角”,乘着羊车出现在洛阳城,此时洛阳城出现了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追星活动,虽然活动十分浩大,但是按照史书一贯的简洁用语,”倾都“。可想而知人们见到卫玠时的盛况。我们知道西汉李延年做的《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美人倾城倾国,原来男子也可以”倾都“,整个洛阳城为之绝倒,这又是怎样的一场追逐偶像的风暴。


因帅而逝

卫玠成名于帅,因帅而逝。但是,卫玠不仅帅,不仅被追星,他还有一定的政治头脑,他看到天下大乱,于是就力主移家南方,在来到南方后,虽然很受大将军王敦赏识,但是看到王敦“豪爽不群,而好居物上”,认为他不是国家忠臣,于是又来到建业。应该说,卫玠看王敦还是很准的,最后王敦还是背叛的东晋。

但是,令卫玠想不到的是,来到建业以后,自己竟然因“帅”而死。《晋书》是这样记载的:

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建业的人们早就听说卫玠,争着来看卫玠,这样的场面与今天任何一个巨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史称“观者如堵”。只是卫玠虽然生得俊美,但是体弱多病,再加上来到南方水土不服,竟然因为人们疯狂的“追星”,积劳成疾,因此病逝,年仅二十七岁。也就有了成语“看杀卫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