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商隐的唯美古诗《牡丹》怎么赏析?(《锦瑟》唐代:李商隐)
我们昨天赏析了李商隐的《春日寄怀》,讲述了他在官场的夹心受气包人生。
前天赏析了他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探讨了他在诗歌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说到过李商隐的诗缠绵悱恻,用典极多,以至于有的诗偏晦涩。
李义山的这种文学特色,被宋初的“西昆体”奉为开创者,西昆体大都是讲究用典,句句有出处的诗篇。所以有诗叹云:“诗家都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里“郑笺”指汉郑玄作的《〈毛诗传〉笺》,通指注解。意思是西昆诗虽好,若无人注解,便读起来困难。
这首《牡丹》就是如此。但只要理清各色典故,理解起来到也不难,不像他的《锦瑟》,大部分人明明知道他在说什么,却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说远了,看诗: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先看平仄。首句“锦帏初卷卫夫人”,“中平中仄仄平平”,这是平起押韵格式,推导出整诗平仄格式校验,合平仄(要了解平仄格式推导的关注看以前问答或文章,不赘述),颌联,颈联对仗,精致工巧。
但是有一点,平水韵中,首句的韵脚“人”和后面的“裙”、“熏”、“云”不是一个韵部,属于邻韵通押。这是否出律?其实这是一种变格。在律诗中首句押邻韵,叫做借韵,又称“孤雁出群格”。这是合乎格律诗规范的。
我们来看内容,看看晚唐第一人如何用典,如何落笔千里之外,寄情笔墨之间。
起句“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一般诗词用典,偶为点缀,画龙点睛。李商隐不同,诗题是《牡丹》,上来就让人摸风不清。卫夫人是谁?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子见南子,是隔着帘子,互相非常尊重的,因为南子“美而淫”,名声不好,即便是非常尊重的相见,孔子出去后还被子路挤兑的朝天发誓,我要做了啥不当的事情,天不放过我!天不放过我!
《论语·雍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可见南子的妖媚。在这里,隔着南子的锦帏轻轻卷起来了,无一笔写南子,南子的美各位自己想象,可别想偏了,李商隐这是写牡丹花呢。他是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这弯绕得远吧,可是当你清楚这典故,你就会深吸一口气,美艳不可方物啊。
这就晕了?看第二句“绣被犹堆越鄂君”,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船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很是感动,用自己的绣被盖住越人。这里一直有歧义,到底是拿俊秀的鄂君子晳来比喻牡丹花呢?还是用被绿色绣被簇拥的越人来比喻被绿叶包裹的还未盛开的花蕾?龙阳之好,自古有之。这个越人只怕也是个极俊俏的小生。首联二句描写美女,美少年的静态美,实则写花的形。
承句“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这里就是写动态美了,“垂手”和“折腰”都是舞蹈,也指舞姿。女子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郁金草染色的长裙飘逸飞扬。牡丹随风摇曳时,花叶起伏翻卷,摇曳多姿。这两句写花的神。
进入转句,“石家蜡烛何曾剪”,西晋石崇为天下巨富,奢侈浪费,“何曾剪”——把蜡烛直接做柴火来烧,还要剪什么蜡烛芯?这是写什么?以烛为柴,熊熊大火,红彤彤满眼,这是写大片大片的牡丹的艳色。“荀令香炉可待熏”,荀令是荀彧,曹操的荀令君,他不但统领曹操的军政,还有个极其特殊的地方,他身上有自然香,每到人家,坐处三日香。古时候衣香皆由香炉熏成,荀令君就不用了,所以说“可待熏”。这一句是用荀令君的自然生香来写牡丹的香。
这些典故确实藏得深,但是如果大家明白了之后,自然地渗透进他的这些想象,不得不佩服李商隐用典之妙,写完了“形、神、色、香”,无一句说牡丹,却已经在读者心中勾勒出雍容富贵,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看结句,“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这句字面上倒是容易理解,可“梦中传彩笔”是什么意思?“朝云”又是谁?为什么要写下花叶寄给她?这是合句,自然要回到起句的传说人物中去,才完成这首律诗的“起承转合”。
“我是梦中传彩笔”用的是江郎才尽的典故。《南史·江淹传》记载,江淹年少有才,写诗金句频出,忽然有天梦见有个人对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江淹从怀里掏了只五色笔还给他,从此之后,再写诗,跟以前判若两人,看不下去。
李商隐反用典故,你是才尽了,我却在梦中拿到那只彩笔了,才气到我这里来了,书写这美丽的牡丹花,“欲书花叶寄朝云”。这个典相对简单,就是指巫山神女,取自《高唐赋》的朝云暮雨。
所以,前面云遮雾绕说了那么多,最终突发奇想,这美丽的牡丹,要写下来寄给巫山神女。名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心生遐想。
这是李商隐比较年轻时候的诗,正因了这最后两句的奇想,不单单只是咏牡丹而已,可以看做是一篇用典很深,用情很飘的爱情诗。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问题:唐代李商隐的唯美古诗《牡丹》怎么赏析?
前言
李商隐写牡丹的诗不少,以《牡丹》为题的诗有一首五律: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也有一首七律: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这里讲一下这首七律的特点。
一、被人笑话獭祭鱼的李商隐
宋·吴炯 《五总志》:\\\"
唐 李商隐 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古人作诗文,喜欢罗列典故,特别是在对仗的时候,上联用典,下联也必须用典故,脑子不够用,就必须翻书。唐朝有专门的类书,供读书人查阅。李商隐作诗的时候眼前摆满了书籍备查,所以被人笑话獭祭鱼。
通过这件事,可以知道,并不一定古人就那么博学聪敏,为了对对子也是要借助工具的。
二、獭祭鱼的目的是---对仗
刚才说了,上联用典,下联也必须用典故,所以獭祭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仗。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记录自己年轻学习诗赋的情景:
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惟观对属能。
后面两句是自谦,说自己年轻时跟随令狐楚学习骈文,今所得者不过属对之能而已。 属对,就是诗文中的对仗。唐朝进士科考诗赋,诗是五言排律,赋是骈文律赋,都讲究对仗。五言律诗除了首尾二联,中间所有联必须对仗。
这首七律一共八句,前面六句都是对仗的。我们分别解读一下。
三、四联简析
1、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卫夫人对越鄂君,两个人名,令孔子蒙羞的南子和美男子越鄂君。仄平仄对仄仄平。半拗体,没有救拗。
破题就对仗起,这一联写得意象重叠,有合掌之嫌。但是诗人是为了把牡丹比喻为不同姿态的美男和美女。从这一方面看,非常巧妙。
2、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大垂手、小垂手都是舞蹈,所以玉佩会上下乱翻。折腰也是一种舞蹈,《西京杂记》:
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这一联看表面意思也合掌。但是上联说的是杜丹的白,下联说的是牡丹的金。比喻很形象。
3、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西晋富豪石崇用蜡烛当作柴烧,这里用不需要剪烛火,表示牡丹如火焰一样灵动有生气。荀令香炉,这的是杜丹的香气自然具有,不需要像荀彧那样还要熏香。《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4、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尾联不再对仗了,不过还是用了两个典故,江郎才尽中的彩笔, 宋玉《高唐赋》中的神女。意思是我有江淹之才,写这首绚丽无比的诗给我心中的“朝云”,至于朝云是谁,可能和《锦瑟》一样是个迷了。
结束语
宋朝有人,隐括这首诗做了一首《鹧鸪天》可以比较一下李商隐的二《牡丹》
甲帐春风肯见分。夜陪清梦当炉熏。寻香若傍阑干晓,定见堆红越鄂君。
雕玉佩,郁金裙。凭谁书叶寄朝云。兰芽九畹虽清绝,也要芳心伴小醺。
@老街味道
#####牡丹~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说起唐代诗人李商隐,我们马上会想起他的: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仅仅只一句,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我不得不说,李大诗人真的是一位煽情的高手。当然了,我们的李大才子写起情书来,更是杠杠的!这首牡丹七律就是借咏牡丹来表达对自己的心上人的爱慕和思念之情。
不过,李大才子的诗歌有个鲜明的特点:用典太多了!这首七律每句诗都是一个典故,好难懂,真的没办法,谁让人家是才子呢?我猜,他所爱慕的女子一定是个才女吧!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首诗的韵味吧。
当你的小手刚刚撩起锦绣织起的帘帏的时候,你【牡丹】就像楚楚动人的卫夫人;
当你坐在那里的时候,你就像绣被堆拥着的俊美秀丽的越鄂君;
微风吹拂着你,你就像垂手而舞,玉佩叮咚的翩翩仙子;
你的花枝低垂,就像美女身着郁金裙子弯腰而舞,优雅地旋转;
你迎风怒放,就像石崇家的蜡烛根本不需剪去烛芯;
你的花香四溢,就像荀令君之体香,不用香炉自然天成;
我在梦里神仙赐我彩笔,我把我的思念和爱慕都写在花叶上,想寄给你啊,巫山上的神女~朝云!
唉,最好李大才子不要看到我的这段白话译文,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啊。也难怪,这位才子是鬼才,他的许多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用白话说出来,谁能准确表达出诗人的情愫呢?不过,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诗人的意中人一定是个天生丽质,才貌出众的仙女,朋友们说,是吗?
仓促而成,不及修改,谬误之处,请多指教哦,拜谢了!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卷,荀令香炉待可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呵呵,李义山的诗作,大多数充满了忧郁哀愁的气氛,而这一首牡丹,却一反常态的欢快活泼,真的是极其的罕见。
李义山的这首《牡丹》,应该是他青年时期的作品。那时的他,还在是一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有志青年,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希望,渴望建功立业。
诗人的前六句赞美牡丹的诗句,孤独的人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而他的最后两句诗,才是全诗的重点、点睛之笔。“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自信和自负的诗人,觉得自己的才能与南朝时的江淹不相上下,必定能夠建立一番事业而青史留名。既然有了不亚于江淹的才能,那么,自己肯定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所以,信心满满的诗人自信的说:“我想写下美丽的诗篇,把它们寄给早上灿烂的云霞(欲书花叶寄朝云)。”然而,严酷的社会现实,把诗人的热切希望和远大抱负打得粉碎。在宦官专政、朋党相争的中晚唐时期,诗人不幸的成为了朋党相争的牺牲品,一生抑郁而不得志、壮志未酬。最后,在年未及五十岁时,抱憾离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