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美?他最终为何被灭三族?(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
潘安是中国古代的美男子,一直流传说他是最帅的帅哥,现在更是把他当成帅哥的标杆,就是这样一个万千少女少妇杀手的奇男子,竟然被夷三族,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历史上除了美女很出名,就连一些帅哥也很出名,这些美男中当属潘安名气最大,在一些朝代中若有人想要称赞一位男子生得十分英俊,往往会用潘安来进行比喻,虽然我们都知道潘安很帅,但到底潘安有多出众呢?
这么来说吧,潘安眉清目秀、相貌柔和,有文人才子的书香气息。
在潘安年少的时候,只要他拿着弹弓出门,就会有许多少女少妇将其围在当中,可见这潘安受欢迎的程度,而且不仅少女少妇,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妇都对其有好感。
不仅如此,潘安年轻时驾车在街上走着,许多少女老妇都为他着迷,用水果往车里丢,出一趟门回来,车子里的水果都装满了,这就是成语“掷果盈车”的来历,潘安在当下如同明星般的人物,小鲜肉,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众人的目光,回头率极高。
还有一个事例也能衬托潘安的美貌。
据说在当时有一个长得奇丑无比的人,叫左太冲,这个人拿到现在来说就是长得丑还跑出来吓人,他经常模仿潘安的动作,学他走路的姿态,学他说话的语气,而就是因此左太冲每次上街,都会被一群老妇人围殴,还向他吐口水,这就是“东施效颦”的翻版,可见潘安在女性心中的地位,她们是不允许别人玷污她们偶像的形象。
虽然潘安有如此美貌的容颜,但他绝对不是靠颜值生活,其本人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学习天赋,十分有才,是当时西晋文坛三大家之一,而且他还极其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北宋编纂的《二十四孝》中就有专门收录的潘安辞职回家赡养老母亲的典故,不难看出潘安无论从容貌、性格、品质和文化都值得钦佩,即使放在今天,也可以称为才貌双全,简直是国民男神一样的存在。
像潘安这样一位美男子,他的妻子想必也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吧,其实在历史上,美女不一定配美男,美男的妻子也不一定是美女,潘安的妻子叫杨蓉姬,是文人之后,其父亲是当时的大书法家,门第非常高,但这潘安才貌双全,因此杨蓉姬对潘安那是没话说,潘安对妻子也算是相当专一,在杨蓉姬去世之后,潘安由于思念亡妻还作了几首情诗,长得帅还专一,这要放在现在,那可是稀缺之人。
只可惜,人生如此赢家,却误入一场宫廷斗争。潘安一直担任县令,直到元康元年(296年)才回到洛阳做了京官,这才有资格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也就是打那时起,他平淡的人生开始走上了一条风雨之路,却未曾想在竟是一条不归路。
那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皇后自己没有孩子,她想废掉太子,潘安也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忌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为名,联合另外七位司马家的皇族一起发动了兵变入宫除掉了皇后贾南风及侄子贾谧等党羽,潘安从前就得罪过司马伦,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后,他立刻抓捕了潘安,并灭了他三族,就这样一个迷倒万千少女少妇老妇的美男子潘安人生就此定格。
潘安在辞职回家照顾母亲的同时,就和好友一起附会贾谧,不久就升迁做到了黄门侍郎一职,潘安也经常替贾谧出主意,他的作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炎附势,潘安也没有听进去,最后连自己的老母亲也搭进去了。
后世对于潘安的评价褒贬不一,潘安担任过几处县令,每到一处都是勤政廉明,造福当地百姓,对于他与贾氏陷害太子,后人也多有诟病,不过潘安的美貌却都是有口皆碑的,于是人们更多的只记住他的美貌,其他的就忽略了。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古代,能靠好看的皮囊名传千古的男人,少之又少;如果在“好看的皮囊”上再加一个“有趣的灵魂”,这样的男人简直万里无一。
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潘安,就是这样一位“万里无一”的美男。
潘安的文采不必多说,西晋文坛二十四位大文豪,潘安名列第一;王勃在《滕王阁序》有一句“请洒潘江,各倾陆海”里的“潘江”,指的就是潘安的文采,如长江大河一样广阔。
潘安到底有多美呢?《晋书》里这样描写:
“岳(潘安本名潘岳)美姿仪,辞藻绝丽。”
翻译过来就是,潘安容貌秀丽、风姿绰约、仪态万千。
长得好看,又有才华,这样的美男子不管在哪个年代,都像黑暗中的萤火虫一样闪耀。不一样的是,潘安的美貌,不仅能引异性眼光,还能得到同性赏识。
12岁那年,潘安跟着父亲一起去未来的岳父杨肇家里做客。
杨肇有一个女儿,叫杨容姬,年仅10岁,已有芙蓉出水之貌。当时有很多人来和杨肇攀亲家,其中不乏达官贵人,都被杨肇一一婉拒。
可是,当杨肇第一次见到潘安时,立刻就被这个“小家伙”的清秀吸引。聊了几句之后,杨肇确认:潘安不仅长得乖巧可爱,言谈举止非常有才华。遂,杨肇有了姑爷的最佳人选。
很快,杨肇就说服潘安的父亲,两家结成儿女亲家;而潘安凭借自己的美貌征服岳父,与年仅10岁的杨容姬定下婚约。
人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自古而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句话几乎成了“真理”一般的存在,可是在潘安这里,这一“真理”并不适用。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意思是说:潘安因为长得非常俊美,在洛阳城非常受欢迎。每当他走在大街上,都会有很多年轻的妇人围着他转,甚至投怀送抱。这种待遇,让其他男人异常眼红。
此时的潘安,已经和杨容姬定下婚约,面对这种投怀送抱的行为,丝毫不为所动。
后来,潘安的夫人杨容姬早逝,潘安正值大好年华,却发下誓言:终生不再续娶。杨容姬去世之后,潘安非常悲伤,连续写了很多《悼亡诗》思念亡妻(有三篇流传至今),其中有这样几句: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潘安看见亡妻住过的房子,就会想起她,想起过去的一切。妻子死后,屋里的摆设一切如故,桌上的砚台似乎刚刚磨好……仿佛,妻子还活着一样,猛然惊醒,这些幻想被怅然若失代替:原来,她真的走了。
杨容姬走了,潘安写诗悼念;潘安走时,又有几人惦念?
潘安的本名叫潘岳,字安仁,所以,潘安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潘安仁。潘安之所以没有被后人称呼为潘安仁,是因为他不配拥有“仁”字。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曾如此评价潘安:
“潘岳之流,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潘岳之死,自贼者也。”
王夫之形容潘安的死,用了“自贼”二字,换成现代汉语就是:自己作死。这两个字形容潘安,真真贴切无比,潘安的死绝对是自己“作”的。
潘安年轻的时候,父亲在朝廷为官,属下有一位叫孙秀的下人,非常喜欢拍他父亲的马屁。潘安非常看不惯他,有事没事就会骂他,有时候还会拿着鞭子抽打他。孙秀因为官卑位浅,只好任由他打骂。
潘安的母亲常常劝他不要欺负下人,潘安只是嘴上答应,却从未将母亲的话放在心上。
后来,风水轮流转,孙秀官至中书令,成了潘安的顶头上司。潘安心中非常害怕,就去找孙秀套近乎,两人聊得非常“投机”。聊到最后,潘安试探了一句:“孙令还记得过去的那些不愉快吗?”孙秀冷笑,答道: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这时,潘安才知“莫欺少年穷”之深意,为时已晚。
不久,孙秀以谋反罪(潘安曾参与谋划废立太子),将潘安株连三族,连他七十老母都没有放过,一同押赴刑场处决。行刑当日,潘安看到刑场的母亲,大哭不止:“负(辜负)阿母、负阿母…”
潘安兼有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这本该是他的优势,奈何他的情商太低,生生将一副好牌打烂,还连累了他的母亲,最终背负不仁不孝的骂名。
可叹!可叹!潘安若是一心深耕文坛,不闻政事,世人提起他的名字,又怎会只记得他是个美男呢?
#####中国第一美男,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河南巩义人,多少年来,提起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今,潘安已经成为美男子的符号。可以说潘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人物。据记载,他17岁时驾车出游洛阳城,全城的女子群起围观,并投掷水果表示爱慕之情。他19岁那年,与同为美男子的夏侯淳同游洛阳,更是风头一时无两。潘安除了美貌外,他还是太康文学的首领人物,是中原文士的先锋。不过潘安虽然美貌,但他用情专一,与自己的妻子相爱终身,他的妻子去世后,他再也没有续娶。后来西晋,因八王之乱,潘安被杀害。
八王之乱,潘安因参与过贾南风的废太子风波,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以太子报仇为名,联合另外七位司马家的王族一起发动了兵变,入宫除尽贾氏党羽。而潘安从前就得罪过赵王,赵王司马伦得权后,潘安的罪自然难免,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俊男美女在任何时代都会成为众心捧月的标杆。说到美男,潘安完全可以胜任“外貌协会”的颜值担当,他就是帅哥的代名词。
洛阳街上的美少年,惊动整座城,倾倒万千佳丽
看一个人帅不帅、美不美,需要观察他在街上的回头率,颜值高的自然让人流连忘返,《世说新语》记载: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也就是说,潘安长得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每次出门,都能吸引无数女生。她们为潘安痴狂,甚至不顾女生该有的矜持,忘情地追逐他(类似现在女生看见超级帅哥求合影)。
潘安的美不仅让女生动容,也能让男生嫉妒。
同时代有个名叫左思的才子,就是写了《三都赋》而洛阳纸贵的那位文学家。左思长得很一般,也想有潘安那种关注度,于是跑到闹市游玩。妇女们看了都向他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溜了。这完全可以看做是男版的“东施效颦”!
《语林》记载:
“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想和潘安搭话的不仅有少女,连老太太都因他的美而点了关注。潘安坐车出门,街头老太太都满怀爱慕地送水果给他,每次都能装一满车回家。成语“掷果盈车”因此而被创造出来。此处虽有夸张成分,却也能反应出潘安的颜值确实很养眼,在当时吸引一大批女粉丝。
潘安十九岁的时候,与同为美男的夏侯湛在洛阳游玩,两位帅哥并行,出尽风头,由此产生一个“连壁接茵”的成语。
自西晋以后,历代文人对潘安容貌的赞誉越来越多,如“美如宋玉、貌若潘安”、“花惭潘岳貌”、“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才过宋玉,貌赛潘安”,“貌若潘安”已经成了千百年来对美男的不二好评。
貌若潘安的主角不是包装出来的,名副其实的能让少女惊呼“帅呆了”。
以潘安的条件完全可以三妻四妾,然而他没有任何小妾,也没有沾花惹草。
潘安长得帅、有才华,对待爱情还能矢志不渝。潘安十二岁就与妻子订婚,婚后两人关系融洽,家庭和睦。杨氏去世后,潘安也没有续弦,还留下许多情真意切的悼亡诗。潘安和杨氏这段佳话,又创造一个成语“潘杨之好”。
貌比天高,命比纸薄
上天给了潘安颜值,却没有赋予他为官的智慧,他的仕途比较坎坷。
入仕之后,潘安马上以大无畏的精神写了一篇《藉田赋》,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写法把司马炎热爱劳动的精神歌颂了一番。
潘安因此名声大噪,锋芒毕露也带来许多副作用。出众的相貌与过人的才华放在西晋官场上,成了潘安的绊脚石。他被人嫉妒,因而被排挤出洛阳,到地方当县令,十年得不到升迁。
经过多年的冷藏,潘安也学会了趋炎附势。回洛阳后,潘安先是攀附太傅杨骏,结果杨骏被贾南风扳倒。潘安作为门人差点小命不保,幸好被朋友公孙弘所救,被贬为长安令。
再次回京后,潘安投靠贾南风集团,充当御用文人。他与巨富石崇、陆机、左思等纠集为“贾谧二十四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每次贾谧外出,潘安等人为了表忠心,看见尘土就开始跪拜,这就是“望尘而拜”的由来。可见此时的潘安,已经成了“官迷”,丝毫没有文人的风骨。贾谧很看重潘安的才华,许多奏折都由潘安代笔。
贾氏不得人心,潘安的母亲多次告诫潘安,让他不要攀附豪门。潘安表面上答应,实际上置若罔闻。
贾南风集团想扳倒太子司马遹,潘安也参与其中。司马遹喝醉之后,潘安哄他抄写一篇文章。太子烂醉如泥,就随手一抄。完事后,潘安拿着司马遹的墨宝进行技术处理,很快就成了一篇大逆不道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潘安虽不是策划人,却也成了从犯。
司马遹被废后,赵王司马伦以给太子报仇的名义,联合其他宗亲一起发难,带兵入宫清理所有贾南风的势力。潘安是贾南风团队的重要成员,自然难以幸免。
潘安当初年少轻狂,多次羞辱过一个叫孙秀的人。如今孙秀成了赵王的亲信,还当了宰相,对当年被潘安欺负的事情记忆犹新。这能放过潘安吗?
不久之后,潘安被夷三族。
潘安是绝顶的美男,始终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他是一流的文人,悼亡诗的开山鼻祖。本该当个网红作家的他,却成了别人的棋子。
参考文献《世说新语》、《语林》、《晋书》
#####历史时刻录带您观历史,大家好,我是小历!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之美胜若天仙,秀丽的脸庞透露着英气,精致的五官内含霸气,完美的身材隐含贵气。潘安作为中国第一美男,至有他的道理!
正面描述潘安之美,不能使人信服,我们从侧面来看潘安之美。潘安在每次出行的时候,周围的女子们,全都抛花献媚,左右围观,均想来看一看潘安,由此可见潘安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
如果一个男子仅仅靠美是不能使人信服的,潘安除了美之外还有十分耀眼的才华,只不过是被其美所遮盖了而已。所以潘安是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男子,还是一个忠义孝顺之人,所以才能有千古美谈。
潘安也是一个具有抱负的人,想做官为国家做贡献,但是在官场上却是处处失意,最后无奈便奔走于权贵之间。先投奔了太傅扬骏,成为了他的门人墨客,不就扬骏获罪被杀,潘安险些被株连。后又投奔贾充门下,参入诬陷太子一事,太子获罪称为庶人。赵王司马伦借报仇之名,发动兵变,进宫除尽贾氏一党。而潘安也因跟司马伦亲信有仇被诬陷迫害,株连三族,可以说落下了一个悲惨的下场。
总结:一个美男与才华存于一身的男子,却不擅长官场上的明争暗斗,置身投入其中,最后落个株连亲人的下场,也是可悲可叹!
你们如何认为呢?
潘安长得特别美,他面相姣好,容貌端正,仪态优美,身形挺拔,很多女子见了他都走不动路,可见他的受欢迎程度。潘安是古代四大美男之首,字安仁,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为他长得美,所以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美?
一、古代第一美男
在正史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的五官到底如何,但是,根据民间传说,潘安身高八尺有余,在古代算得上很高了。他面容端正,姿态优美,身形挺拔,唇红齿白,是当时最风流的美男子。不过这位美男子却至情至孝,用情专一。他与夫人的感情非常好,夫人后来去世也一直没有续弦。这位容貌帅气的男子,是现在很多古文小说中的主要描写对象。
二、掷果盈车
《晋书》中曾对潘安的容貌有着侧面的描写。他年轻的时候走在洛阳的街道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不断往潘安的车里面丢水果,大家一起丢,都把潘安的车丢满了。这件趣事后来也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求。晋朝另一位文学家左思听说了这个故事,也想学潘安在大街上到处游逛,妇女们因为他长得不如潘安那么帅,向他乱吐吐沫,弄得他垂头丧气。
三、才华横溢
潘安不仅容貌长得好,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魏晋那个时代,比较流行写赋,赋写得好,就是人们最大的成就。潘安的《闲居赋》、《秋兴赋》都写得不错,文字优美,很有感情,是那个时代的顶峰作品。他的作品情意丰满,字字句句都能体会到他内心的感情变化。他将多愁善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主要代表作有《悼亡诗》、《哀辞》、《沧海赋》等。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对潘安心向往之呢?
他最终为何被灭三族?
潘安落得如此下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罪了一个叫孙秀的人,正是此人给他编排了“谋反”的罪名,导致他最终被夷灭三族。
这个人原本当过一个小吏,而且偏不巧还做过潘安父亲的下属。由于此人品行低劣,有时候潘安看不下去了,就会亲自惩罚他。可是没想到,等到司马伦上位之后,孙秀作为他的亲信,一下子野鸡变成凤凰。
小人得志,其后果可想而知,就像水浒传中的高俅一样,当王进得知他当了高官之后,就吓得赶紧带了母亲逃跑,因为当年他的父亲就与高俅有过节,这种小人一旦得志,就会睚眦必报,跑晚一步,恐怕自己和老母亲就都得遭殃了。
只可惜,潘安没有这份觉悟,事实上,就算他有此觉悟,也很难像王进那样弃家而逃,因为他的家业实在是太大了,族人几十上百,不像王进那样,只有一个老母。正因如此,当潘安得知孙秀上位的时候,尽管惶恐不安,甚至还刺探出了孙秀对他仍怀有怨气,却仍然无动于衷,因为他没有任何办法。
所以他只能等着这一天的到来,等着孙秀给他安排莫须有的罪名。后来他也确实没有等多久,一段时间后,孙秀就向司马伦举报说他与好友石崇等人与某个王爷有勾结,意图谋反。原本就是谋反上位的司马伦,自然对此十分忌惮,于是就下令将他和石崇等人都夷灭了三族。
可怜潘安,一代美男子,竟然死于一个猥琐小人之手。
#####“潘安之流,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潘安之死,自贼者也。”
这段话,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潘安的评价。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潘安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首,而且还是西晋文坛领军人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潘安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这样的牛人,却被王夫之视为“寡廉鲜耻贪冒骄奢”的“自贼者”!
自贼何解?自贼就是自我作死。
潘安都做了什么事情,让大众眼中的“伟光正”美男子,成了王夫之眼中的“作死者”?
所有这一切,都要从潘安的美貌开始说起。《世说新语》记载了潘安这样一件事: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翻译过来就是:潘安少年时代长的非常漂亮,神情姿色都堪称绝佳。有一次,潘安去洛阳旅游,在大街上晃荡,街上的妇女看到他,都失了魂一般,围着他兴奋不已,大有小迷妹无脑追星的架势。
生长在这样“众星捧月”的环境下,如果潘安没有非常强大的自控能力,无疑对他的三观非常不利。
彼时,潘安的父亲手下有一个名叫孙秀的手下,为人却是不咋样,还喜欢拍马屁。年轻气盛的潘安,非常看不惯这样的“小人”。于是,对孙秀“张口就骂、抬手就打”,甚至有几次,随手抡起鞭子抽他。
大抵是潘安没有找到刀枪棍棒,否则,像孙秀这样的“下人”,潘安一天能打他十顿。
有句话说,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从潘安对待孙秀的态度来看,他真的是缺乏修养;除此之外,潘安还有一个致命的硬伤:明明不懂政治,却偏偏要从政。
潘安的从政经历,颇为坎坷。
在他20多岁的时候,因为文采斐然,被采纳为京官(一砖拍下去能拍死俩的京官)。潘安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却苦于关系不够硬,只能做一些琐碎之事。
有一次,晋武帝例行“春耕”,潘安作为随从记录员,记录这件事。对于潘安来说,这是一次展示自我的难得的好机会,他一定要把毕生所学,用在这次“流水账”上。于是,晋武帝还在躬耕,潘安就开始考虑该怎么写。
晋武帝躬耕完毕,潘安思绪已成,提笔就开始写。
未几,潘安大拍马屁,写了一段极其华美的《藉田赋》,赞美晋武帝体恤民情、热爱劳动。晋武帝看罢,大赞,并提拔(左迁)他为河阳县令。
明面上看,潘安升官了;实际上,从京城调到地方,潘安是被降了一级。
晋武帝给他如此明显的信号,就差指着他的鼻子告诉他:你给我老老实实当官,不要净想着走捷径。
可是,潘安并没有将其当回事,只是在晋武帝活着的时候,没有过分表露罢了。
公元296年,晋武帝死了6年之后,潘安才被准许回到京城。这一次,他长了记性了,不再给皇帝写“拍马赋”了,转而开始巴结京城的权贵,比如说西晋首富石崇、太傅杨骏、文士陆机等人。
石崇当时在洛阳有个巨大的花园——金谷园,潘安等24位文人及达官显贵,经常受邀在金谷园里游园集会。
一帮文人墨客整天聚在一起,难免会生出事端,尤其是里头有几个“郁郁不得志”的失意文人。比如说,有一次,皇后贾南风想要扳倒太子,本来这事皇帝家事,轮不到别人操心,可偏偏潘安就跑去,替贾南风写文助其扳倒太子。
于是,这帮文人便报团取暖,在京城洛阳风头无两,同时也招致很多人的不满和妒忌。
潘安的母亲就常常劝诫他,要他不要趋炎附势,更不要阿谀奉承。潘安则是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嘴上答应的挺好,从未将母亲的话记在心上。有时候,潘母被惹急了,就私下里揭他的短:“当年你怎么看不起孙秀的?”
一句话,憋得潘安无地自容。
可是,当屠龙勇士变成恶龙,又岂是那么容易就改掉?
公元300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赵王司马伦囚禁晋惠帝自立为帝,当年被潘安羞辱的“下人”孙秀,则凭借“拍马屁”的本事,成了中书令,官职远在潘安之上。
这下,轮到潘安慌了。
要知道,当年潘安把孙秀打的可是不轻啊!虽算不得皮开肉绽,可是孙秀当年怒视自己的眼神,分明就是想把潘安生吞活剥。若不是潘安的老爹官大一级压死人,孙秀当年就想把他按在地上打一顿。
在一次上朝的路上,潘安趋步孙秀,讨好一般地问道:“孙令,还记得当初那些不愉快吗?”孙秀一字一顿的答道:“心中藏之,何日忘之!”
言外之意,你死定了。
不久,潘安因谋反罪,被判处诛灭三族,其中包括潘安70岁的老母亲。当潘安一家人被押赴刑场,潘安口中哭喊:“负阿母!负阿母!”意思是说:娘,儿子对不起您啊,让您跟着受苦了!
可是,哭又有什么用呢?自己作死也就罢了,还连累家人。
因为他的死祸及母亲,潘安落了个不忠不孝的骂名。
可笑的是,潘安本名潘安仁,后人觉得潘安当不起这个“仁”字,便将他的“仁”字拿去,渐渐地,他的名字也就成了“潘安”。
#####中国古代夸赞人长得美,少有具体的五官描述,夸美男子多是目似朗星,面若皎月,身如蛟龙,容貌甚伟之类的,夸美女多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类的。
但自从有了潘安之后,夸赞美男子,这样的比拟就省去了,一说,就是貌似潘安。
西晋时人潘安,实际叫潘岳,字安仁,传来传去,就成了潘安。之所以把字中的“仁”字去掉,据说是因为此人有“假仁假孝”之嫌疑。
有这说法主要是因为潘安虽然孝顺,但却不听老娘勿要趋炎附势的劝告,最终给整个家族带来了灭族之祸,老娘、兄弟、侄子、女儿悉数被杀。
关于潘安之美,史书上确有一些绘声绘色的描写。
少时,潘安挟弹乘车出洛阳,大概是要外出打猎,妇人围观若堵,争相往车里丢水果,每次猎物没打到多少,但妇人丢的水果总能让他满载而归,这便是典故“掷果盈车”的由来。
古人美到倾国倾城的程度,出行的姿态总有人模仿,西施有东施效颦,潘安身边的“效颦”者叫张载,只是张载效颦每次都很惨,不光招来嘲笑,还要引来一顿砖头、瓦片和臭鸡蛋。
妇人当街追逐爱慕美男,这事在有些朝代不足为信,但魏晋时期是一个社会风俗从禁锢走向开放的时代,男女关系变得十分方便,不再是东汉时的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史书中这样的记载还是可信的,潘安的确有倾城美貌。
但潘安在史书上留名,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的文学才华,他写过不少颇具文采的拍马屁文字,此外,他还是悼亡诗的开先河之人。
潘安这个人虽有倾城美貌,但却难得的不花心,一生只钟情于发妻杨氏。杨氏早亡后,他不仅没有再娶,而且始终不忘情,为亡妻写下了多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如此钟情,后世的才子佳人自然推崇,自然要用妙言佳句来描绘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潘安千古貌美有情郎的神话。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话用在潘安身上也适合。
史书上说,潘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
结合潘安对发妻钟情,对老母孝顺来看,这个人骨子里还是很纯正的,说他性情轻躁,趋于世利有些重了,客观地讲,他只是有一些官场抱负,不甘碌碌无为罢了。
但魏晋时期是一个讲究门阀的时代,像潘安这种一介寒士出身,想出人头地,着实不容易,不玩命地写,不玩命地巴结权贵,一辈子只能沉寂潦倒。
可是巴结权贵,不顾身家性命地钻营投机,结局往往是悲剧的。
晋惠帝时,贾后专权,其侄贾谧权倾朝野,奢靡好风雅。潘安未攀附前,写了多少拍马屁文字,才熬到一个县令。等攀附上贾谧,成为贾谧身边所谓的文人雅士、二十四友之一后,按说潘安这是官场真正出了道,可不久之后他就赶上了八王之乱,官场富贵没得到,反落个人头落地,三族被诛。
与潘安同时期的石崇,因巨富也是大名鼎鼎,潘安与他都是贾谧圈子里的人,这一美一富聚在一起,临死还演绎了一个佳话。
俩人在刑场上相遇之后,石崇说,喂,你怎么也来了?潘安说,我们俩可谓是白首同归了。
死到临头,还能轻松开玩笑,潘安不失为名士。
说潘安是名士之死,还有一层意思,潘安性格太直,得罪了过后来发迹、睚眦必报的小人。
此人名叫孙秀,发动八王之乱的司马伦身边的亲信谋臣。
当初孙秀不过是个下人小吏,潘安的父亲曾做过他的上司,那时的潘安因为看不惯孙秀为人狡黠,经常鞭挞他。
等到孙秀得势,当了宰相,潘安在朝堂上遇见他,问:“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秀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话的意思相当于,孙某人一直怀恨在心呢,你姓潘的就等着受死吧!
简单讲述潘安的历史,其实还是应了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死并不传奇。
说到这里,不免要提一下与潘安同在西晋,美貌不在潘安之下的卫玠。
据史书记载,西晋妇人追逐卫玠的场面一点不输潘安,而且卫玠还是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卫瓘就是《三国志》上跟着钟会、邓艾平蜀的监军,最后设计将这两个大将杀死,自己安享大功,官拜司空的那一位。
按背景资源,卫玠做官的机会一大把,但此人却没有潘安那么大的官场抱负,先前只是勉强做了一个太子冼马,后来一看天下大乱将之,早早地就收拾行李,辞官不做,到江东避难去了。
然而,因为太貌美,卫玠走到哪里,都有人围观,弄得他不胜其烦。后来,晋室南迁,建业成了都城,卫玠进京再次遭遇了人山人海的围观,身体原本就弱不禁风的卫玠,经这骚扰,不知怎么就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了。
他的这个结局,人称“看杀卫玠”,比起潘安,他的这死法算是死于美貌了。
貌似潘安,看杀卫玠。
这八个字,演绎了旷世美男子。
#####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又名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家。
1.到底有多美,我侧面印证:
潘安走进历史缘起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潘安和卫玠都是玉树临风的美男子, 潘安曾当过河阳县令,潘安曾在全县种花来映衬自己的美,杜甫的意思是说,看花的人如此多, 恐怕是来到了风姿摄人心魄的潘安的县吧;以此来说明潘安容貌出众。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美男”,有记载,他风华正茂的17岁时,驾车出游洛阳城,引起全城轰动;几乎城中所有的女子都蜂拥而至、群起围观,并投掷水果、招手呐喊表示爱慕之情,风头一时无两。
潘安从小博览群书,思维敏捷,文彩出众;但他个性轻狂急躁,追求功名利禄,人品低下;曾经与石崇等人,拍贾谧的马屁,遇到贾谧出行,就望尘而拜,后与石崇、陆机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
潘安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史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一说,王勃《滕王阁序》中有“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意思就是请在座诸位尽情展示、挥洒像潘安、陆机一样如江似海的文采吧!
2.他最终为何被灭三族?
潘安貌美如花,但不得善终,因赵王篡位,囚禁了晋惠帝而自立,这时小人孙秀破天荒地当上了宰相,而 孙秀本是潘安之父潘芘的下人,潘安平时也不喜欢这个见风使舵的人,经常对他冷嘲热讽。
孙秀是睚眦必报的人,上位掌权后,便公报私仇,构陷潘安、石崇二十四人的集会是“密谋造反”,这就是他被夷灭三族的根本原因。
#####潘安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他貌美帅气,又才华横溢,而且与妻子杨氏一生深情。但是,他却参与谋害了西晋最有希望的太子司马遹,引发“八王之乱”,让西晋成为一个短命王朝,自己也被灭了三族。这是怎么回事呢?
(潘安剧照)
一、潘安究竟有多美?
潘安是西晋年间人,出生于荥阳中牟,原名潘岳,字安仁。
关于潘安的俊美,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抽象而笼统地用了“美姿仪”来形容。意思是说潘岳的相貌、气质、风度都非常出众。不过,史书还是对潘岳的美貌,用了两个生动的故事来演绎。
一是“掷果盈车”。
潘安太过美貌,所以圈粉无数,上至老妪,下至少女,都是潘岳的铁粉。
在《语林》中关于潘岳的美有这样的描述:“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意思是潘岳长得特别帅气,有一天,潘岳驾着马车,从市井中经过时,人们听说难得一见的美男子潘岳出现了,引发骚动,争相目睹其姿容,以致车不能行,人不能步,潘岳只好停下马车。
喜出望外的妙龄少女们纷纷前来送花,甚至老妇人也被他倾倒,把手中的水果等物丢在潘岳的车里,以至于将潘岳的马车都装满了。
潘岳的这种待遇自然叫人羡慕,有一个名叫张载的文学家,自认长得还行,效仿了一把潘岳,结果闹出了大笑话。“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张载结果装了一车砖头瓦砾回来,被人奚落了一把。
还有比张载更惨的,“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以一篇《三都赋》导致“洛阳纸贵”的文学家左思不信邪,也想体验一把。结果他连瓦石都没得到,迎接他的只有漫天飞扬的唾沫星子,被搞得灰头土脸。
当然了,也许张载和左思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不过是别人调侃他俩,并以此突显潘岳的绝世无双和倾国倾城罢了。
(掷果盈车)
二是“连手共萦”。
《晋书》中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潘岳还是少年之时,就已经美得惊天动地、无与伦比了。有一次,顽皮的潘岳外出玩弹弓,妇人们看见他,情不自禁把手拉成圆环,将潘岳围在中间,不忍他离去。
潘岳不但美,而且用情专一,一生只爱其老婆杨氏。可惜天意弄人,杨氏没能陪伴潘岳走完人生,在50岁时就去世了。潘岳难掩悲愤之情,写下了三首《悼亡诗》,而且终生未娶。
二、潘岳文学才华如何?
潘岳一生写过很多有名的作品,如《闲居赋》《藉田赋》《秋兴赋》等等,人们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来形容潘岳的文学成就。同时,潘岳还位居西晋“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足见其才华卓绝。
(杨骏剧照)
三、潘岳为何被灭三族?
潘岳生活在晋武帝时期,当时,外戚专权,“三杨”把持朝政。杨骏更是倚仗自己国丈的身份,为所欲为,把朝政搅得乌烟瘴气。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晋惠帝司马衷登基,杨骏成了辅政大臣,更是排除异己,培植党羽,大力扶持亲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潘岳进入了杨府,做了太傅主簿。
后来,杨骏在贾南风发动政变时,被灭三族,恰逢潘岳不在杨府,逃过了一劫。如果此时的潘岳选择安分守己,吸取教训,也许他还能保全自己一生的“美名”。
但是,潘岳却最终依附权贵,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公元296年,潘岳投靠了贾谧,再次为官,担任了黄门侍郎一职,从此成为“二十四友”第一人,和贾南风一伙同流合污。
贾南风为了扳倒愍怀太子司马遹,设计强行将司马遹灌醉,然后让潘岳模仿司马遹的语气,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诸如“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等謀逆之语。
烂醉如泥的司马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贾南风哄骗着誊抄了一遍。因为司马遹几乎醉得不省人事,很多字的笔画都没有写完整,潘岳还帮着补上了。
晋惠帝司马衷在看到这篇謀逆文章后,不辨真假,就废黜了太子。贾南风为绝后患,派人用药杵打死了司马遹。
其后,赵王司马伦以贾南风谋害太子为由,毒杀了贾南风。潘安因此受到牵连,不但自己难逃一死,还被灭了三族。
(参考资料:《晋书·潘岳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