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有十八路反王,为何最终是李渊得到天下?(十八路好汉隋唐)

因为李渊李世民爱护人民,许多政策都惠民利民,依靠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打的是人民战争,所以才能成功。

#####

公元604年,杨广弑父杀兄登基执政,对外穷兵黩武连年战争,对内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百姓财力俱竭。山东、河南连发大水,淹没30余郡,政府官员横征暴敛,天怒人怨,史称“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掬为茂草”,农民起义军星罗棋布于各地。

当时号称有十八路反王,为何最终是李渊得到天下?

一、格局高远:

李渊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昞,北周时期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姨母是隋文帝独孤皇后,世代显贵。

正是无以伦比的家庭背景,特别是在姨母的关爱下,仕途一路高歌,最后升任太原太守。

实际上,王候就有种乎,试想一下,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在放羊为生计奔波时,人家在研究排兵布阵;寻常百姓家孩子在用尿和泥摔粑粑玩时,人家在研究治国理政,寒门难出贵子,难在格局。

二、未雨绸缪:

自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起,他奉命平叛母端儿、敬盘陀、甄翟儿等农民义军,镇压过程中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李渊以“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的胸怀广结豪杰之士,为已所用。

我们从后期的功臣名单中就可见一般:

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绪等等,李世民、李建成的左膀右臂还未列其中。

三、占据地利:

隋朝时期,太原乃“天下精兵处”,军需物资经过多年的储备,城中已是“府库盈积”,“太原粮饷可支十年”。当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后“私窃甚喜”,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李渊已独占天机,同时隋朝政府失去量物资储备,更是士气的打击。

四、天赐良机:

李渊家族是关陇集团八大家族之一,这些家族富可敌国,他们为保证政权不出集团,经常内部通婚,如孤独信共有七个女儿,老大嫁给了北周明帝,老四嫁给了李渊,老七嫁给了杨坚,这些家族左右当时政治格局,当初杨坚能轻而易举的取得了天下,正是因不杨坚的父亲和岳父独孤信都是集团成员,获得集团支持密不可分。

隋炀帝继位后,为了独霸大权,拉拢南方贵族打击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绝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李渊正是合适代理人选,关陇集团为李渊起兵提供了大量的军队和钱财。

五、时机精准:

公元616年,农民起义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但李渊却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独享渔翁之利,当农民起义军已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力量,李密,王世充等比较大的军阀之间互相大战,消耗了实力,李渊觉得时机成熟,公元617年,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在晋阳正式起事。

六、谋略科学:

李渊制定了“乘虚入关,号令天下” 的战略,以入关夺取长安为军事目标,以开创帝业,最终取代隋为政治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又强调以\\\"废皇帝(指隋炀帝)而立代王\\\" 为策略,在战略上北结突厥、东和李密,西攻长安,不急于称帝,而是保杨侑为小皇帝,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公元617年,李渊率军攻陷长安,立杨侑为隋恭帝。隋恭帝任命李渊为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 。

618年5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李渊时任荥阳太守时,相面高手史世良告诉他说:“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愿您自爱,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

扯来半天原来是命中注定的!

#####

杨广荒淫无道,穷兵黩武,一意孤行,,终于引发天下大乱。

杨广三征高句丽,实施全国征兵,道路上就经常有数十万人昼夜不停的增援,沿途都布满了尸体,又征发民夫运量,运粮的农夫一去不复返,致使田园荒芜。山东河南又发大水,淹没30余郡,而且地方官员又贪婪又残忍,所以官逼民反,山东省境内,王博,窦建德,张金称,高士达先后聚众起兵,613年,杨玄感于黎阳起兵,西攻潼关,虽然杨玄感兵败被杀,其党也被杀3万余人,流放6000多人,然全国民变也不可自制。

隋唐政权交替之际,内战长达13年之久,人民苦不可言。

十八路反王说法不一,《说唐全传》的18路反王是指:

瓦岗程咬金称混世魔王,相州高谈圣称白御风王,苏州沈法兴村上梁王,山后刘武周称定阳王,济宁王薄称知世王,济南唐壁称济南王,胡广雷大鹏称楚王,江陵萧铣称大梁王,河北李子通称寿州王,鲁州徐元朗称净泰王,武林李执称净梁王,楚州高士达村楚越王,明州张称金称齐王,幽州铁木耳称北汉王,夏州高士远村夏明王,沙陀罗于突殿英王,陈州吴可宣称勇南王,曹州孟海公称宋义王。

隋末法王中,真正比较厉害的有这几位,夏王窦建德,魏公李密,定杨可汗刘武周,唐王李渊,洛阳王世充。可以说隋末的天下就是他们几位在争。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隋朝末年,各地起兵抗暴的变民首领,几乎是比暴君还要残暴的匪徒,其中只有夏王窦建德,从平民中崛起,而能保持善良,可以说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都是比较少见的,可惜天命不归他,在最紧要的关头,他马前失蹄,从而失败被擒。

李渊为何最终能得到天下?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天命所归。李世民有几次都差点失败被擒,可突然又转危为安,不能不说是天意。

第二,李唐集团运用了正确的谋略。直接西攻长安, 控制长安,且不急于称帝,而是保杨侑为小皇帝,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

第三,李密,王世充等比较大的军阀之间互相大战,消耗了实力,也为李唐集团赢得了时间。

第四,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李建成,都是一代豪杰,能知人善任,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能善待百姓,天下人心逐渐归附,最多夺取的天下。

这便是李渊能得到天下的原因,各位同意否?

#####

关于隋末十八路反王笔者查阅多种史料皆有不同的记载。

这里笔者引用《说唐演义全传》第三十四回\\\"袁天罡驱神造殿 李元霸力赛成都\\\"的描述,十八路反王分别如下:瓦岗程咬金,称混世魔王;济宁王薄,称知世王;相州高谈圣,称白御王;济南唐璧,称济南王;苏州沈法兴,称上梁王;江陵萧铣,称大梁王;山后刘武周,称定阳王;湖广雷大朋,称楚王;河北李子通,称寿州王;鲁州徐元朗,称净秦王;楚州高士达,称楚越王;明州张金称,称齐王;沙沱罗于突厥,称老英王;武林李轨,称净梁王;幽州铁木耳,称北汉王;夏州高士远,称夏明王;陈州吴可宣,称勇南王;曹州孟海公,称宋义王;

这十八路反王是在围攻四明山时聚集一起,推举混世魔王做都盟主,本想围困隋炀帝,无奈遇山李元霸发飙锤震四明山,单枪匹马杀退十八路反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反王都是落草为寇,因隋朝的腐败,而不得不反。可以说这些人有得天下的实力,确没有得天下的雄心。

所谓兵不强、马不壮、将不广、财不足、智不够、心不大、这样的队伍如何能称雄稳定至尊?最后白白便宜了李渊。当然李渊能称雄还有以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有足够的的谋略。在乱世中直接西攻长安, 控制长安以保杨侑幼帝为名,政摄天下,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

2、充分的利用李密王世充等几路实力较强的反王互相大战消耗实力,进一步的为自己的问鼎创造条件。

3、兵多将广实力强大,特别是儿子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4、深知为政之道,能善待百姓,促使天下人心归附。

5、能够隐忍。李渊其实早有称帝之心,但是隐而不发。一直韬光养晦他知道如贸然称帝,很快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也会成为隋军主要的打击对象。

以上几点便是李渊能得天下的原因,各位看官认为如何?

#####

公元604年,杨广弑父弑兄登上帝位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史称隋炀帝;公元612年至公元614年,杨广三征高句丽,致使国力大损,百姓苦不堪言;公元611年,瓦岗寨率先起义,与此同时,全国民怨沸腾,各地义军此起彼伏,隋朝大限将至;

公元617年,李渊起兵反隋,5个月后攻破长安,一个新的帝国神话—-唐朝就此出现。那么,当时一共十八位反王,为什么最后是李渊得到天下呢?

首先,李渊的背景不是其他的草根出身的诸侯可以比的。李渊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代,父亲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承袭了父亲的唐国公之位,且在公元615年的平叛母端儿、敬泮托的起义中,不断扩充实力,这使李渊初期就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本。

其次,李与渊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从而得到了大批的兵马钱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粮草自然能在后来的战争中取得优势。

第三,当时的各路诸侯虽多,但大多数视人命如草芥,不得民心。少数几个爱民的,也彼此攻伐不休让李渊趁机坐大,等他们意识到谁是最大的敌人,早已悔之晚矣。

第四,李渊拥有最多的人才,当时天下诸侯虽多,但大多数都是庸才,既没什么过人的本领,也缺乏能人辅佐。偶尔有一些资源的,如李密,又猜忌能人,导致众叛亲离,最终兵败。

而反观李渊,手下能人济济,先不说李渊的几个儿子李世民、李元霸等,秦琼、罗艺、、刘文静等,这样的人才李渊不知有多少。综上所述,虽然隋唐时期有十八路反王,对最终得天下的一定是李渊。



#####

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关陇贵族的概念,从宇文泰设八柱国开始,托周改制而实行鲜卑化的政策导致出现了历史上新的贵族阶层关陇集团,上层将相虽不停变换,固化下来的实力人脉积聚成世家望族,这些人财势力足,举手投足左右天下,宇文护能建周代魏,杨坚能够轻易取代北周也是因有这些势力作为后盾存在。这股势力的存在,无论谁当上皇帝都难以安枕,杨坚如是,杨广也如是,父子二代不遗余力引入清流,打击关陇贵族,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间接导致亡国和李渊的代起。


杨坚父子特别是杨广的不遗余力打击世袭贵族,通过把爵位世袭改为五等爵制,系列削弱行为动了关陇集团的蛋糕,这些人也没有坐以待毙,通过联姻抱团等方式取暖形成派中有派,上层斗争白热化,体现在杨广对破齐破突厥有大功的元老大臣杨素,表面虽恩宠,在他生病期间派出御医诊治,暗地里却常常问杨素还能活多久,杨素心知皇帝的忌惮,宁愿不吃药祈求早点死,杨素儿子杨玄感也是因为受不了杨广的猜忌乘势起兵,兵败自杀,皇权与贵族的斗争大体如此。(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待到隋炀帝三征崩盘,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杨广灰心丧志,假借出游逃遁江都,留下二个孙子分别镇守洛阳长安抵挡义军。这时,李广的姨表兄,太原留守李渊看准时机起兵,一路招降纳叛,直取重心攻克长安,不足半年,树起一股屹立于义军之林的势力,出手的快速与稳准狠,令天下人侧目。(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到第二年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李渊见机会来了便踢开杨侑自己称帝建国。随后四处讨平各支义军。

李渊的快速成功取代隋朝,与他个人的身份有关,李渊祖父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老牌的北周关陇贵族,在上层根深叶茂,又与杨广有姨表关系,拥有不少人脉,他的能够成功,恰好与杨坚杨广打击关陇贵族的努力有关,李渊重拾起贵族代言人的旗帜,左右腾挪,提出要恢复文帝旧制,反对杨广之后对关陇贵族的掺沙子和稀释削弱的做法,当然得到大量旧勋官旧贵族的支持,如王珪、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无不归心辅助。同时,在未起事前李渊已经上下其手未雨绸缪,外联突厥,安插心腹在长安策应,对外示之以弱,在儿子李世民的推动辅助下,谋定而后动,终于取得天下。

#####

既然提到了十八路反王,那么就没有必要用历史去解释李渊得天下的原因,因为十八路反王本来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设定。历史上隋末起义军众多,但并没有十八路反王这样的统一固定称谓,所以用历史去解释小说是行不通的。

那么如果从小说的角度,为何李渊可以一统天下呢?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猛将众多的唐营

虽然秦琼一直是小说的主角,瓦岗在前期也一直被大肆渲染,然而说实话,瓦岗在得到裴元庆和罗成之前实力不怎么样,看着战将不少,能拿的出手的没几个,真正有实力的是一直低调做人的李渊。

李渊一直被杨广不喜,甚至想除之而后快,所以李渊在太原一直安安稳稳过日子,但随着天下大乱和儿子李元霸的横空出世,加上李渊被设计睡了杨广的两个妃子,李渊反了。

李渊造反的最大的倚仗其实就是李元霸,小说不同于历史,特别是隋唐小说极为夸张,《说唐》中李元霸使的大锤有八百斤重,是金翅大鹏临凡,按照设定,天下除他之外所有人加起来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对手。

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三次一招败给李元霸,包括一次被空手夺白刃;第三的裴元庆接三锤败走,这已经是最佳战绩;四五六的海云锡三人联手被一锤打退;第七的罗成被一锤打断长枪……

除此之外,四明山二百三十万反王联军被李元霸一人打退;紫金山一百八十万联军更是被他一个人杀得只剩六十五万……所以说,中期拥有李元霸的李唐实力无疑冠绝天下。

李元霸被自己的大锤砸死时,好汉榜上的高手只剩下第七的罗成、十六的秦琼、疑似十七的尉迟恭和十八的单雄信。可以说李元霸虽然死了,又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已经扫平了多数障碍。

之后,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罗成先后加入,特别是罗成,此时已然是对别人具有碾压优势的天下第一。在一个人能打一支军队的《说唐》中,大唐一统天下已经不可阻挡。

李世民是天选真主

《说唐》除了夸张的武力设定和兵器重量,同时也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小说,换言之,一切都是天数。

故事的背景是,玉帝派紫微星下凡一统乱世,同时派二十八星宿辅佐,二十八星宿因为前世与紫微的恩怨所以不愿,并向玉帝哭诉当年刘秀醉酒斩姚期,醒来逼邓禹的往事,玉帝只好改派三十六天罡。

二十八星宿不甘心,于是吵闹着临凡转世,与紫微做对头,他们中大多数成了反王,比如角木蛟窦建德、昴日鸡王世充,也有亢金龙这样的另类成了李渊,而紫微星转世成了李世民。书中李渊用李世民打仗,但是处处偏袒李建成,甚至在后期将李世民下狱,有点“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意思,这也是因为前世宿命。

然而天命就是天命,气运就是气运,李世民是天选真主,圣天子百灵相助,所以最终平定了天下,又在玄武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在尉迟恭顶盔贯甲手持丈八蛇矛进宫向李渊禀报时,使得李渊惊惧而死(实际历史上李渊此时并没有死)。

所以说李唐一统天下是天数,不可逆的天数,李渊之所以得到天下,唯一的原因就是李世民是他儿子。


所以说,从小说的角度说,一切皆是定数,至于历史,比这要复杂的多,不过既然不对题,就不做深论了。

#####

说18路反王的话,那是演义里面的说法,这里面也有一些水分,但是比较有势力的,确实有那么几支强大的起义军。

在所谓的18路反王里面,李渊并不是其中之一,而且他的军队只有3万人,况且他和大隋王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他选择背叛大隋王朝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的处境很危险,可以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他能依靠的也就手里这3万多军队,相比较于其他地区的各路反王,李渊手里面部队少的要命。

那么李渊是怎么做到逆袭,并且夺取天下的呢?

首先第一点,李渊当时看出来,大隋王朝虽然被隋炀帝折腾得千疮百孔,但是还是有底子在的,所以李渊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挟天子以令诸侯,攻下长安以后,立杨侑作为一个傀儡皇帝,这个举动很显然就已经消除掉了很多人的敌意,原先在长安周边的,属于大隋王朝的那大大小小的军阀,一下子听李渊这么做,当然对你元十分佩服,所以不能够说归顺于李渊,但至少也算得上是没有给李渊找麻烦。

这就给了当时李渊很长的一段休整的时间,去确定自己未来究竟该做什么?不该去做什么?发展方向在哪?

接下来宇文化及帮了李渊一个忙,宇文化及勒死了隋炀帝,可以说成为了众矢之的,这个时候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宇文化及,而不是李渊,由此造成两个结果,第一,李元可以安心的在自己的地盘儿发展自己的势力。第二,它可以将所有矛盾的中心全部集中在了宇文化及的身上。

当宇文化及覆灭以后,其实当时天下的势力已经基本上明朗化,本来李渊应该接手的,但这个时候王世充和李密又赶到一块儿去了,这两个最强大的势力打了个你死我活,(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原因便是在宇文化及的讨伐战里面,二者分赃不均,这给了李渊可以说一个天降大礼包的机会。

当然,李渊也不是一个傻子,知道她叫乱世之中只有实力强大才是能够成功的唯一路径,自己的两个儿子可以说最大程度地贯彻了自己的思想,不断地吸收人才,不断的壮大自己手中的势力。虽然二者最后兵戎相见,但对于李渊这个集团来讲,他的势力确实在不断的增大。

这是一个好处,同时也是一个隐患,这个隐患未来在玄武门兵变里面显现了出来,当然现在对于李渊来讲,这是绝对的好处。

有了这些东西在保障,李世民在后来与王世充的作战里面,彻底消灭各路反王,打下了一个

很好的基础,李渊的崛起,确实是一个偶然,无数个不应该有的因素,最终导致李渊无数次逃过一劫,并且笑到了最后。

#####

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这是小说的说法。隋末天下大乱,各处起兵,这个灭那个兴,说十八路六十四路恐怕不是说多了,而是说少了。然而各路烟尘最后都汇集成一股股沙尘暴,各自席卷一方。

一、真正能与李渊争天下的大势力有哪些

能够与李渊争天下的,大概也就西北的薛举、李轨,河南的李密、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刘黑闼,幽州的高开道、罗艺,江南的杜伏威、辅公祏、李子通、沈法兴等人、江陵的梁朝宗室萧铣,靠近突厥直接威胁李渊太原基地的刘武周、梁师都,还有山东西部的徐圆朗,以及杀了隋炀帝的宇文化及。

要说对李渊威胁最大的,薛举是一个,曾在浅水原大败李世民的大军,震动了关中。直接威胁李渊太原基地的刘武周是一个,梁师都是一个。有称霸天下野心的李密是一个。拒守洛阳的王世充是一个。以仁德之名大得人心的窦建德(后来的刘黑闼)是一个。不过这七人而已。

其他人势力虽然大,但要么只是割据一方没有更大野心的守土之主(譬如说李轨、萧铣),要么是没有什么主张、眼界不高的大盗(譬如说杜伏威、徐圆朗),要么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譬如说宇文化及),要么就是后来投降唐朝、成为唐朝盟友的人(譬如说罗艺),都没有给李渊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反倒因为他们各自之间的矛盾,给了李渊可趁之机。

二、在与这些人的对垒中,其实李渊优势很明显

1、李渊有稳固的太原基地。李渊是太原留守,占据太原名正言顺,不像其他各股势力还要靠自己先造反,先去打下来,这就领先不少了。何况在隋朝时期,太原是北方重镇,既要防备突厥,又要满足隋炀帝的巡游之乐,太原的城防、兵力本来就在天下数一数二。我们还可以回看一下,隋朝之前,太原稍早的历史。太原其实是北齐王朝的起家之地,是北齐比其首都邺城还重要的军事之都,北周灭北齐,乃至于隋朝,这里只会强化、不会削弱。因此,要说隋末的天下起兵之地,恐怕找不出比太原更合适的地方。在第一步上,李渊已经大占胜场。

2、天下有四条路可以进攻长安所在的关中,而从山西攻入是最具优势的一条,占据了关中,在形势上已经是半个天下在手。要攻入关中,北有萧关、南有武关,但最有优势的两条路一个是从西北的陇上从高而下攻入,一个就是从如今山西的河东地带渡河攻入。本来西北的薛举也有这个优势,结果被李渊抢了先,薛举因此来争关中,李世民在浅水原惨败,震动了整个关中。幸好此时,薛举暴死,其子薛仁杲继位,这才给了唐朝缓冲的机会,否则还不知道会怎么样。然而,李渊到底是占据了关中,以古代的形势来,除了西北的薛家很危险,其实他已经占据了不败之地。

3、朋友们是否发现,李渊与主要与他争天下的七个人相比,其原本的声望、地位是最高的。无论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要么起自于平民、盗贼,要么起自于小吏,最多也就是个地方豪族,而李渊是什么?从他爷爷李虎开始,是西魏、北周、隋朝三朝的最高贵族,李渊是北周、隋朝两朝皇后的外甥,无论官位、爵位,他都在这些人中最为显赫。能与他比身世的,只有一个李密,李密同样是八柱国的后代。但关键问题在于,到李密时,他的家族显然已经没落,李密居然在隋炀帝时期没当到什么官,还因为跟随杨玄感造反,成了朝廷通缉的反贼。从这一层说,李密空有贵族的身份,却丝毫没有得到贵族的好处。李渊有了这层优势,比这些人更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譬如李渊入关中,一众的关中反贼、一众的隋朝遗臣都向他投降,这是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4、其实,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李渊这一边,因此他可以迅速削平天下。天时在于隋朝已经失尽人心,但关陇贵族们仍旧掌握的巨大的资源,急需一个新的代言人。这时候,李渊的身份成为他极大的优势,天下几乎没有第二人可以和他相比。地利在于,他的太原基地本来就是当时最好的起兵之地,何况他还占据了几乎处于不败之地的关中。人和在于无论隋朝的官员,还是起兵的盗匪们都觉得投降给李渊是最好的选择,恰恰李渊还表现得宽容容众又一派谦虚的样子,而关东的强大诸侯们恰恰相反,互相混战,自削实力,却只能坐看关中的李渊壮大。

有人问,李密的瓦岗本来最强大,为什么反倒搞不过李渊。需知,李渊当时只需要关着门把薛仁杲收拾了,就万事大吉。而李密却得和北上的宇文化及乱战,和洛阳的王世充乱战,还得顾及窦建德、徐圆朗等人。

5、李渊有一只强大的李家军。没错,那些割据的势力都有一只庞大的军队,但像李渊这样有一只忠心又听指挥的李家军的,却绝对不多。这是因为李家从西魏开始,就是强大府兵的头头,那时候的府兵虽是国家的军队,却实际上和他们的主帅有很强的依附关系。正因为如此,李渊起兵后,连他女儿也能在关中组织起一只部队来,还战无不胜。其他势力,显然都不具备这种条件,比如说李密,他的军队虽然庞大,但其实都是造反的盗贼和流民组成,因此眼光短浅,守着洛口仓能吃饱饭就好,因此彻底粉碎了李密原本打算入关争夺关中的计划,结果,瓦岗军陷入了四战之地。

说了这么多,李渊为什么能夺取天下,应该很清楚了。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星火辰头条号)

#####

谢谢邀请

隋朝末年,隋炀帝无道,导致天下大乱,反隋势力数不胜数,其中以十八路反王为伐隋主力,而其中的李渊为何最后却能夺得天下江山,溯其原因,李氏得其民心,与世家大族的支持。

617年李渊于晋阳起兵,所到之处胜战连连,宽待百姓,赢得民心。

其二子李世民,少年英雄,领兵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不愧为英雄出少年。

同年11月李渊攻入长安,稳定后开始攻击各路反王,而李密与王世充因为争夺洛阳,早已两败俱伤。

于618年废隋建唐,李渊称帝,始为唐高祖。

后秦王李世民率军平定反王,大唐一统,最终开创300年的大唐盛世。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