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的操办(人百年之后的意思)

益阳人讲老者逝世叫百年之后。昔时,如遇老者病危,子女眷属应守候在家。临终时尤应服侍在榻,直至病者气绝,此谓送终。

l、停尸。病者气绝后,旧时要焚化纸轿、纸马、纸钱,俗称烧起身盘缠。有的要边烧边念观音经。旧时益阳一带,死者气绝时,大人小孩皆不许啼哭。气绝后,全家要跪地念一阵阿弥陀佛,方可举哀焚楮。衣衾棺木,俗崇奢华,丧具也多讲究。装殓时,官宦富豪要着官服。常人无论男女,多着道服或常服。道服之帽。称唐中。衣称道袍(圆领大袖)。鞋称寿靴(鞋底用墨点七星)。衣着多少不定,有多至10余件者。但忌双数,恐蹈重丧。衣质以绸绢为上(贫则用布),不着毛羽,恐死后变为禽兽。棺内被褥称寿被。衣上不用纽扣,以绳系之。据说用扣,会去子孙福禄。衣服忌用补痕者,说是避免子孙目疾。从床上将死者抬到地上,称下榻。下榻后,应在死者脚头点长明灯,也称引魂灯、引路灯。据说阴曹地府内漆黑一团,死者亡灵要借助于灯光才能看清道路。日夜有人看守尸体,习称守灵。守灵期少则一日,多则三、五、七日。然后择吉日出殡。穷人办丧事,则尚简朴,不事铺张。治丧守灵少则一天,多则二天。

2、丧礼。昔时举行丧礼,贫富有别。有钱人家办丧礼,空棺材抬进门时要燃放爆竹。棺材进中堂后,要上覆红毡,内放陈石灰和右膏粉,厚约数寸。尸入棺后,用皮纸裹若干石灰包(包数如死者岁数)塞在尸棺空隙处,再盖上寿被,有的还用皮纸为鱼鳞状搭盖其上,称鱼鳞甲。盖棺后用麻石生漆封棺材口。贫者殡殓,大都只用石灰塞尸,也有用石膏和皮纸做鱼鳞甲的。安化、桃江等山区县,民间起尸入棺时,往往习惯于请道士诵咒画水书符,称上材。也有请先生赞礼者,称起尸入殡礼,或叫盖棺礼。

旧时举丧,一般请道士超度,即设灵堂于中堂,儿孙皆着孝服,腰系草绳,脚穿草鞋,其他晚辈也头顶白布孝巾。邻居亲友持祭幛、挽联、纸烛、鞭炮前来吊唁。富豪女婿有用猪羊祭席前来祭奠者,即应民间养女一口气,一床被窝,一堂祭之说。此外,众乞丐闻讯,也多赶来吃烂肉,即所谓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每当人来吊唁,孝子要一一磕头回谢。

出殡,俗称出门,也叫发引。凡出殡,必择吉日,大多在寅卯时辰之间进行,由道士启法事,取先入柩时所置棺下那碗净水予手上,另一只手握马糖(茶叶、大米、草筒)念念有词,霎时大声叫道:八大金刚齐出力……殇夫抬棺起步,道士用脚将搁棺材的长凳踢倒,并在棺后撒马粮念词,送至大门外,将手持的净水泼掉,用力将碗砸碎,俗称打煞。与此同时,烧纸钱香烛,并杀雄鸡抛地(打点菩萨的佣人),如鸡头向外,碗打得越碎越好,预兆吉利。

送殡。贫者出殡,或只用长行执事,仪仗不多,或仅由孝子捧灵位持引头幡走在灵柩前。

富豪人家则大多借机夸耀,前用大锣开道,御牌执事,或幅鸾甲,或全副鸾甲,以及主轿、灵亭、影亭之类,灵柩由8人、12人、16人抬。如有僧人、道士送葬,则步行于灵亭主轿前。其余送葬者皆步行其中。凡出殡队伍路经亲戚邻居屋旁时。亲友或设路祭或放鞭炮迎送。这时孝家往往送上一包香烟一条毛巾以示回谢。抬棺者一路上往往要停下来几次,这时孝子要磕头敬香烟。死者的女儿女婿要一条条的香烟敬给殇夫们。

下葬。旧时,人死入葬前,部分人崇尚择地,风水之说颇为流行。也有人于生前先行择地,预先挖成坟坯者,称打马迹。埋葬死者的墓穴,先由地生划定山向,称开井。当灵柩送至墓地,即备置香烛、楮钱、鞭炮及三牲酒礼设祭。大户人家举葬,往往请地生奠祭后,在棺盖中线上架八卦指南针盘,校正葬向,以便入穴落棺。但民间忌讳落棺(官),故称下寺。下葬后,再用石灰拌黄土筑于棺材周围,称筑墙。然后加三合土,筑成凸形瓦状,最后堆黄土。夯实即成。

烧灵屋和烧烟包。在举办丧事期间,多请来花匠扎灵屋。灵屋用竹条为骨,用花纸糊成各种形状,灵屋里扎有用具衣物等等。所花钱越多,灵屋的规格越高。一般是下葬完毕即烧灵屋,先堆放稻草以及死者生前的衣服等,再把灵屋置其上点火焚烧。下葬完当天晚上,还要送烟包,即用稻草扎一条长练,所扎的稻草股数大致多于死于年龄数,将烟包围于坟堆上点燃。据说死者是多少岁,就只燃多少股即自行熄灭。晚上还要于坟旁送亮(点两支蜡烛,点三根香,放一挂鞭炮),要坚持七天。

来年清明节,要立墓碑。但一般穷户,则少有立碑者。

来源:益阳在线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