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38讲

  《四十华严》第38讲(2007年11月27日)A

  今天我们要跟各位再讲的第三卷,也是本会的第三卷。

  像第二卷这个部分啦,十大菩萨的这种偈颂文啊,我们讲的话,详细地讲,那就分开讲了,要单品讲,单品一品一品讲。当然四十卷华严本身是一品,我们要用六年的时间,来把他讲完了,其实是非常简略的,也是重点作个讲法,没有办法很仔细地讲。

  有关这个本会的部分,本会…这四卷经文我曾经在佛学院,每个礼拜讲四个小时,讲了一年。一年是讲四十个礼拜,五十二个礼拜一年啦,讲四十个礼拜,每一个礼拜讲四个钟头,噢,讲六个钟头,那是六个学分。六个钟头讲四十个礼拜,时间相当长,要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今天开始讲,是第三卷,是普贤菩萨的经文。前面的经文也是普贤菩萨的经文,他是一种破立双举的,一方面破,一方面立。所以这种经文,有时候你脑筋会转不过来。不是空吗?怎么又跑出有来?空有之间是什么关系呀。这个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要架构好。

  那么他十方都讲,昨天我们跟各位讲过了,他是生命全方位的现象。同时呢,在前面十方来潮的时候,大家来庆祝供养佛陀在逝多林园这种境界的时候,也就是佛陀成道的这种进入狮子频申三昧的时候,那种殊胜境界啊,那是讲事。这十大菩萨讲话的时候,是理。这就讲到理事无碍的状况。

  通常讲事,先讲果。讲理,是后讲因。其实,在理的范围里头所讲的,也都是果,都是果地的,不是因地的。那我们从经文上,从果地的境界来看,因地怎么行法,是怎么修的。那,这个就是思维模式了,你必须要能够了解。

  那,这里面直接谈起来的,就是你的资粮道够不够。资粮道够的话,这方面就很容易了解。

  所以我们一开始跟各位讲,《华严经》这种经文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要先弄清楚。弄清楚,再经过一定的修法训练,那当然行为模式你也就很清楚了。这讲的都是身语意三业的部分。

  那么今天开始,我们来看,另外一个层面,也是普贤菩萨的部分。

  好,我们先看一段经文。大家先了解一个初步的状况,我们再来说明。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普觀一切菩薩眾會。欲為開發如來最上獅子頻申大三昧故。”

  下面有讲的,我们等一下谈,现在先要跟各位谈前面这个部分。

  有一个经常用的术语,那你可能也都不注意,就是“尔时”是什么时候?前面我们跟各位讲了,就是佛成道的那个时候。佛陀,释迦牟尼,这个时候只能够叫做悉达多太子。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成道的那个时候,这个“尔时”是指那个时候。

  那你在这一品经里头看的是,他在逝多林祗树给孤独园的这个时候,其实才是到佛陀成道的那个时候。祗树给孤独园的这个时侯,是从我们的历史时间上来看,从大脑的时间上来看。但是这个境界呢,佛陀从菩提树下成道以后,佛陀的心境一直不变。就佛陀来讲,十方三世是在同一个点上。这一点,你一定要随时提醒自己。

  佛陀虽然在恒河南北两岸到处讲经弘法,周游列国啊,但是佛陀的心境是如如不动。既然如如不动,他就没有什么时间变化。你在看法身的时候,他的time就在菩提树下那一点。

  好,这是跟你大脑转来转去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普贤菩萨摩诃萨,这“菩萨摩诃萨”,大家都很清楚啊。梵文他不是这样念的,他是“普贤菩提萨埵摩诃菩提萨埵”,他的全音是这样子。

  鸠摩罗什说“秦人好简”。秦人就是中国人,中原地方的人喜欢简略。所以他通通把他简了,菩提萨埵改为菩萨,摩诃菩提萨埵他就改为摩诃萨,就改了。

  那么现在要问的是,菩萨跟菩萨摩诃萨有什么不同?只是尊称而已嘛。你,树心旁加个尔叫你。您,树心旁加个尔,下面加个心表示尊敬。称你,好像手直接指着你,不好。称您,好像就这样,您。对不对?中国字是有这种礼貌上的问题啊。

  可是,菩萨摩诃萨不是你跟您的问题。不一样,他有差别啦。

  菩萨,我们跟各位定义过了。菩萨的定义就是觉醒的生命因素。但是觉醒,觉醒一分到觉醒四十一分,都算觉醒。

  那摩诃萨指的呢?是从三十八分以后叫摩诃萨。

  那有人简单地定义,法身大士都叫摩诃萨,那菩萨就是泛称了。所以呢,“诸位菩萨”,各位都变“菩萨”,摇身一变都变“菩萨”了。“老菩萨”,多吃一些饭的人就叫“老菩萨”,少吃一些饭的人就叫“小菩萨”。这个叫泛称啊,这个已经变成佛教文化了。

  在基本的定义上,真正称为菩萨的是在阿罗汉之上。你要留意到这点。

  阿罗汉的部分是在七信位跟九信位之间。十信一分保任圆满,那进入法身以后那才叫菩萨。这个定义就不同了。

  我们通常没有定义。我学大乘所以通通是菩萨,他学小乘所以通通叫阿罗汉。是这样吗?你这样定义的话,你最好不要到南传佛教去,否则你会被锤。他不是这样定义的。

  菩萨是指破一分无明以后,证一分法身,这个就叫菩萨。那破了三十七分无明,达到七地位,那就是有功用行圆满,开始进入无功用行。就是不用再作意修行了,你的所有生命因素已经通通展现了,这个时候就叫摩诃萨。

  所以,摩诃萨的意思是指,你有一个生命因素已经百分之百兑现了,三十七分全部兑现的,那这个就是百分之百了。

  这个时候,你其他的生命因素不见得通通兑现了。假如连其他的生命因素也通通兑现的话,那你就成佛啦。

  所以,差别就在这里。菩萨摩诃萨是指,有一个生命因素是充分兑现的,百分之百兑现的,而其他的生命因素也已经很高了,只是还没有完全兑现而已。差别在这个地方。

  当你所有的生命因素全部兑现了,那你就成佛啦。

  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八地是不动地呢?他就是有一个生命因素完全兑现了,不用修了。他已经完全兑现了,但是其他的生命因素大概都九十分以上。

  那么九地、十地、十一地就是一直等到通通到达。等觉菩萨就是通通兑现了,就等一个到哪个地方成佛好啦,这个叫等觉嘛。

  所以,从八地以后,八地、九地、十地这三个位置一直到等觉一共四个位置,他就是等着你其他生命因素全部到位,是指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讲,菩萨摩诃萨跟菩萨是不一样,那确实有不同。

  那各位那也可以算得上菩萨,叫名字菩萨。名字算不算菩萨?事实上你跟菩萨都沾不到边。

  当你开始证一分法身,破一分无明的那个时候,那叫随分觉菩萨。随分菩萨,一点一滴真正地,你是真正的菩萨,那是分分证得嘛。

  这个通通要弄清楚啊。你这些基本的东西没有弄清楚,你在佛法里头、佛教界里头,那是含糊笼统,马马虎虎,混来混去的。那就有点像馄饨、水饺沾酱油一样,搞到酱油盘里随便滚两圈出来。不是。学佛在这个地方你起步的时候,一定一步一步要弄清楚。

  当然这些你要弄清楚,是要相当功夫的,因为有些定义你根本就搞不清楚。我们一点一滴跟各位谈。

  我不是指点啦。所以我不会从一开始,从第一句,每一个字都很仔细地跟各位定义,那样子避免枯燥无味。所以到这个地方,才跟你解释这个问题。

  好,那么普贤菩萨摩诃萨的意思就是,普贤的这个生命因素已经达到充分、百分之百兑现了,那个人就可以叫普贤菩萨摩诃萨。那你可能修普贤这个法,也就是要把普贤这个生命因素兑现出来。但是你兑现的一部分,哪一部分我不知道,那你可以叫做普贤菩萨。

  为什么,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叫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你会以为这种菩萨应该他是很特别的人。他不特别,他也绝对是人。只要你是,让你这个生命因素在朝向开花结果的方向走的,那你就是这个生命因素的菩萨。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每一个菩萨的名字都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所有的生命性德、生命因素。

  你要有这种体认的话,你在佛门中绝不迷信,而且还是非常高档的佛教徒,不是佛教的叛徒。

  知道吗?哎,鼓掌一下嘛。(众鼓掌)不要每次都听到入定啊。(众笑)

  一般人他只是佛教文化的接受者,所以看你是不是佛教徒,先看你的佛教文化。有没有剃头?有没有穿僧服?你是学佛人,有没有受五戒?有没有吃素?有没有怪里怪气的?有没有穿僧衣服走来走去的?这个叫做佛教文化。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是一个佛教徒,就做好佛教徒,不要变成佛教的叛徒。

  当你成为佛教文化的追随者,你就是佛陀的叛徒,你只是佛教文化的信徒。

  但是佛陀真理的追随者,他不一定是佛教徒。佛陀真理的追随者是行者。他是走在佛陀的脚步,跟随着佛陀的步伐前进的人。

  学佛嘛,身口意三业跟着佛,不是文化上跟着佛。佛一定穿我们这一装吗?佛陀带念珠吗?这是念珠还项链,我搞不懂。对不对?这个,和尚带着念珠好像地位身份比较高。那你要是有这种观念,你根本就是佛陀的叛徒。佛陀的叛徒,你不是佛陀的追随者,你不是佛陀真理的实践者。

  我跟各位提这些啊,你要有很高的警觉性。我不是在批评你,你不要对号入座。“师父又在说我了,每次来听他讲经,他都在骂我。”不是。

  我们现在存在着一个迷茫是在这里。因为你迷惑。

  这个,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了,我不再详细地跟各位谈了。

  另外一个词,这个也是《华严经》里头常出现的。就像前面那个地方也有,那个“观察十方”,下面叫做“普观一切菩萨众会。”什么叫普观?

  大概你会发现,我这个头啊,讲经的时候,常常会这边走,常常这边看,这个叫做普观,观察十方,对不对?还有上方下方。这个是一般讲的普观,没有错。

  可是在经文里头的普观不是指那个意思。他指的是这个生命因素,就是普贤的这个生命因素,在你所有的生命因素里头,他都要过一遍。用现在的话讲叫扫描。跟每个生命因素都,都什么,结缘了。这个地方叫做交融,就是普观。就是生命因素跟生命因素之间他有一种交融。

  到什么时候能交融,你知道吗?等觉菩萨,他才会交融。

  在我们这个时候叫交融,是有点,应该来讲经常会碰壁。所以我们应该来讲是沟通,或者交流。因为你这里面,你没有办法交融。

  所以我在讲《普门品》的时候,我跟美国的同修讲《普门品》,他们就有人从椅子上掉下去了,“啊!怎么是这样?”

  在哪里看到他们菩萨在交融呢?《普门品》有印象吗?应该还有点印象啊,我讲一遍。无尽意菩萨听了佛陀赞叹观世音菩萨的殊胜跟功德以后,他是不是解颈,解颈这种璎珞啊,解颈璎珞。

  “解颈璎珞”你大概不知道什么意思。经文里头描述的那么清楚,是不是?他把项链拿起来给观世音菩萨就好了嘛。是不是?解颈璎珞简单讲就是把项链拿出来,观世音菩萨你了不起,这个给你。是不是这样?颈是最重要的地方嘛,你脖子是不是很重要?

  换句话说,无尽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跟观世音菩萨这个因素要交融。可是他第一次也碰壁了。对不对?观世音菩萨不是拒绝嘛。在拒绝啊,佛陀这种觉知、最高的这种觉知这个生命因素,就下达命令“观世音菩萨你要接受。”为什么要接受?因为你要交融。

  站在一个佛陀的立场啊,他所有生命因素要不交融的话,他不能成为整体性啊。你知道吗?

  所以,你到了那个时候所有的生命因素有一项非常大的工程,就是所有的生命因素要成为一体。

  现在我们因地开始,这个每一个生命因素是单独、单独地来啊。可是到了最高阶的时候他是一体的。他不能够各个独立,那个不算,那不叫整体啊。

  你去看看,经文你去留意看看。你要不仔细的人去研究生命是什么的话,你佛法你根本看不懂。大乘经典,你不知道他殊胜在哪里。

  所以我们讲观音菩萨的经典有几部啊?你看《耳根圆通章》,就是观世音经典。对不对?《楞严经》的《耳根圆通章》,你认识吗?他是初住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第一位的修行法。

  你大概不知道。你可能会说他很高,你要修行,这个法门要先修,要能通达。那,这个法门,我看好多经典注解里头,历史上注解,要找正确的注解本,一本,其他都有问题。因为注解很难正确。那是下手处啊。

  第二本是《华严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的《大悲树集锦》,他是第二十七参。所以呢,是第七回向位,不是圆教初住位。差这么多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等觉菩萨位的行法。

  但是你会发现,这三部经里头,《普门品》最多人讲。讲的人是“等觉菩萨”,听的人都是“等觉菩萨”。二十七参根本没人讲,除了我们华严道场里面的同修以外,没人讲。《楞严经》更少有人讲,因为你不会讲,一讲就错。

  你会发现,我们汉传佛教在学佛,是颠倒修,不是从果向因修。因为越简单越基础的越不会,大家会的,都在头顶上那一带。头顶上面,知道吗?后面在发光那里。

  你说从那个地方下手的时候,你佛法绝对抓不稳。

  《耳根圆通章》再怎么难,你都要下功夫去弄清楚,因为他是你的下手处。那个修行的技术面你都不会啊,你根本没在修嘛。对不对?基本的技术嘛,你都不会,你还讲什么?

  假如你要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话。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到有人发愿说“我要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有没有?没有?没有就好,就不讲了,讲到这里为止。

  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在中国来讲,他是很完整的一套系统。所以观世音菩萨才会风靡全世界。对不对?全中国没有一个不认识的。那你的行法有没有很端正呢?你要弄清楚啊。

  好,我们把这个“普观”简单地跟各位谈一下。他就是生命因素当中的一种串联。普贤菩萨有关的话,就是普贤菩萨的这个生命因素去串联,去交融一切生命因素。

  “為欲開發如來最上狮子頻申大三昧故。”他的交融目的在做什么?开发如来最殊胜的狮子频申大三昧,让每一个生命因素都有这个狮子频申三昧。所以他才去交融啊。这个普贤菩萨,要把如来的狮子频申三昧传递给所有的生命因素,也就是如来狮子频申三昧不是哪个生命因素有的,是每一个生命因素都可以有。你可以从这个地方看得很清楚啊。

  我在跟各位这样讲的,那种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要学起来啊。你在学这个,不是我讲的内容。我讲的内容那不重要。我在讲这个模式的时候,回去,各位你要自己整理。“那是什么?生命因素怎么交融。这生命因素讲的是什么。”这个才是我要交给各位的。那个知识里面讲些什么,那是比较其次的,那只是个媒介。透过这些知识,要表达佛陀思维的那个思维模式。

  我们跟各位讲,佛学是叫论学,不叫哲学。论学是怎么运用的,你就要把这思维模式学起来,否则论学你不会用,你用不上。你讲一讲,你就变哲学了,开始在那边逻辑推理了。这是不同的。

  好,这个“狮子频申三昧”前面我们讲过了,这里就不再讲了。

  那现在,他为欲开发这个三昧的缘故,这个原因,所以他下面又讲了,有一些工作。我们先念一遍。

  “以等虛空界方便。等三世方便。等法界方便。”三个,三个方便。

  “等一切世界。等一切業。等一切眾生心。等一切眾生欲。等一切眾生根。等一切眾生成熟時。等一切法光影方便。告諸菩薩言。”

  你先看这十句话。

  “以等虚空界方便。等三世方便。等法界方便。”这三句。你看“虚空界、三世、法界”这三句有没有很熟?这个虚空界、三世那不是十方三世吗?一个是空间,一个是时间。对不对?时间也好,空间也好,这两个都是无为法。

  无为法,就是没有办法去穷尽的,你没有办法用有为去衡量的。

  在小乘里头啊,七十二有为法有三个无为法,这里有两个。

  那等法界,尽虚空、遍法界,有没有?法界是什么?我们也跟各位讲过了。法界就是真理的范围。界是范围嘛,法是真理嘛。正法的范围里面就叫法界。你能不能体会清楚?大家都讲法界、法界,法界怎么定义啊?就是真理的范围里面都叫法界。

  哪一法出此法界呢?离开真理没有,哪个法离开真理。你想想看,回去想想看,找到的话告诉我,我还没有找到哪一法在真理外。各位想想看。找到的话有奖,奖金相当大。你看看哪一法在真理外,回去找找看。

  就我们所知,所有的法都在真理里面,那都在真理的范围内。

  所以,法界很简单地讲,就是真理的范围内。

  要会定义啊,这个很清楚了。我们再这定义上面是跟各位,我至少认为跟各位定义的很清楚。

  当然我们在讲结界工程跟华藏工程的时候,我也是希望各位把这个名词给录下来。我们编一个华严,就要从这里编的。

  这些名词以前是都不定义的。我们现在重新跟你定义。那,你就可以作人类历史上对真理负责很重要的一部工具书,重新再编一部词典。

  不是佛学词典而已,这些东西在社会上很普遍在使用了。但是他们的定义啊,不见得正确。他是用科学的语言作定义。我们是用生命学的语言来做定义。这是很美的一项伟大的工作。

  所以他在讲这三个,已经真俗二谛穷尽了。穷尽真俗二谛,这三个喔。他用这些方便喔。

  一个大菩萨在教化我们,不离真俗二谛,穷尽一切,种种善巧方便。

  第四个,“等一切世界”。一切世界,世界,大家知道吗?

  你生活在几个世界里,你知道吗?你大概就我们这个世界。对不对?我们就这么一个世界。你在家里,家里是一个世界。你在工作场合,职场是一个世界。当你到超级市场买东西,又是一个世界。当你到菜市场买东西,又是一个世界。有没有?

  留意看看,你一天在好多个世界里转来转去,你知道吗?你上班下班搭公交车的时候。那又是一个世界。所以当你思维一动的时候,“哎,我今天要搭公车,” “我今天要搭地铁。”你去看看那世界都变来变去。有没有?

  “今天我不回去”,又另外一个世界。回家吃饭,餐厅一个世界。“算了,泡方便面”,又一个世界。有没有?

  你是在很多世界里头转来转去喔,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所以你在生死海中沉沦。有没有?头出头没而不自知。是不是这样?

  佛陀已经告诉我们,只是你在这种环境中,自己都不知不觉。

  可怜啦!我都不好意思讲,你都睡着啦。(众鼓掌)没有啊。

  你把世界看成说这个世界是earth还是world,有没有?这种讲法,这地球叫世界,你已经弄错了。

  在你的生活中是很多很多世界的。你要懂得,你要很清楚的。不是叫你紧张,叫你清清楚楚,不是叫你紧紧张张。你可以弄得很清楚。

  当你很清楚的时候,你对世界就无疑无惑,没有怀疑,没有迷惑。那你就有智慧啦。

  你现在不是没智慧,因为你疑惑很多,智慧都不管用。

  “等一切世界。等一切业。”业是什么?

  我们也不会定义。反正业啊,业是你感受到才在,你没感受到就不存在。知道吗?

  人家在骂你,你没听到。你就没业嘛。对不对?

  所以我常跟你讲,人家跟你讲“你知道吗?”你说“我不要知道。”你就没业了。

  人家讲“你知道吗?”你说“什么事?我怎么可以不知道。”那你业就上身了。我告诉你。你自己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讲这种东西比较抽象。

  今天,有位中医师在跟我做按摩治疗的时候,发现我这里,说“唉?这个是什么?”

  我说“这个是脂肪瘤啊”

  “这个开刀就拿掉了。”

  我说“是啊”

  “怎么不拿掉?”

  我说“不要拿掉,为什么要拿掉?”因为它在这里跟我无碍呀。有一个在这里最无碍的,无碍我们就可以和平共存嘛。对不对?你活你的,我活我的,你不要碍我嘛。有时候这个熟了就作怪把它挤一挤,挤出来就点臭。你不理它,它就不臭嘛。就好了,你把它割掉好不好?当然可以。你看起来是这里割掉,它会从别的地方再长出来。

  为什么脂肪瘤会长在这里?不知道。但是你会有脂肪瘤,表示你身体里有很多多余的脂肪要排出去。没办法排出去,他才从皮下排出来。他别的地方不去,来这里是最好的,因为是最安全的。

  因为他不碍我,我也不碍它。所以它可以安然生存。对不对?

  你想想看,他万一来到这里呢?一定碍事嘛。来到这里呢,一定碍事嘛。一定把它弄掉嘛。来到这里不碍事,你为什么把它弄掉?今天你把他弄掉,那个多余的脂肪不知道跑哪里去。它要是跑到膝盖上面去,那你看你完了。对不对?

  所以呢不动它,没事,因为他不是业嘛。对不对?因为你不感觉他有碍事就不是业了。

  你也是一样啊。你在生活中没人惹你,不是没人惹你,很多人惹你,你根本没听到。所以,你没有业嘛。可是他被你听到啊,那你的业就来了。就一句话,大概三秒钟,肯定你三个月会吃不好睡不好,脾气火三个月。你看三秒钟会影响你三个月。那不是业嘛?

  业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你看每个人都烦恼什么?有头发的烦恼有头发,没头发的烦恼没头发。对不对?所以有头发的要去染头发。没头发的叫秃头。要去想办法长头发。那不是业吗?当你不介意的时候,根本没那回事,当你介意的时候就有业。

  业,有福报的业,福报也是业,苦报也是业。所以当你感受到的时候,他就存在了。你要留意,当你感受到的时候,他就存在啦。

  所以,当你感受到福报存在的时候,那你应该享受福报。当你感受到苦报存在的时候,那你应该把苦报给舍掉嘛。对不对?

  可见呢,一般人是不觉得苦报是苦,他是以为苦报是爽。很爽,所以抱着苦不放。是不是这样?人家说你如何如何,你就紧抱着它不放。人家说你如何如何,你就“噢,舍”,布施掉不就好了嘛。

  可是你为什么不能布施掉啊,因为你生命中有这种吸收烦恼的基因,接受烦恼的基因。所以你才有苦报。这个就是业。当你有福报而感受不到的时候,也是业。

  详细的部分我们这里就不讲了,因为他是另一套理论。业是一个很大的理论。

  “等一切业。等一切众生心。”开始就跟众生都有关了‘“众生心、众生欲、众生根、众生成熟时”有没有?好几个啊。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十个当中这里就有四个。

  “等一切法光影方便。”一切法,只要讲一切法都是有为法。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是不是?所以这个句子用得很美啊。“等一切法光影”,如梦幻泡影都在里面嘛。对不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用光影两个字代表那种如梦幻泡影的情景。

  “方便”,他用一切有为法的种种方便,来开导、开发如来最上狮子频申三昧。知道吗?

  这些菩萨,你不要以为别人,就是你。普贤菩萨有这样子用种种方便为你开导,而你呢?眼睛闭着“嗯,很好。很好。”因为我们被无明盖住了,所以你看不到。

  我这样讲你可能会以为说,普贤菩萨骑着大象,而我没看到,是他骑着大象。但是他不是外在的,他在你的生命里头。你的生命里头有很多的启示,有很多的启示。只是,你一点都不在意。

  有很多同修,有这种经验。到寺院里,看到佛像不知道为什么?“哇啦哇啦”就一直哭。有很多同修,一到庙里,人家梵呗一起啊,他就开始“哗啦哗啦”一直哭。哭到人家唱完了,他就不哭了。

  为什么?这个都是菩萨开发,在开发你的生命资粮道,但是你不知道。那我这个地方就不用这种语言了,我叫做“生命故乡的呼唤”。

  我们生命最原始的故乡,你的出处的那个地方,他在呼唤你,就是这种菩萨“普观一切菩萨众会。为欲开发如来最上狮子频申三昧”。他用,有没有?以等种种,那种广泛的境界跟方便,在开导我们。

  那我们呢,我们像那迷失的孩子,在外面玩。跟着他的同伴,玩玩玩不知道玩到哪里去了。肚子饿了也不知道,天冷了也不知道,天黑了也不知道。直到他够累了,突然间肚子饿了,又冷了,“啊,爸爸,妈妈呢?家里呢?这个时候你才会找家。”可你现在,在有福报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就像那小孩子玩得正热头的时候,爸爸怎么叫你,你也没听到,你就只管玩。那就叫“迷失在法界中的生命孤儿”。

  各位你像不像?你有没有想想看,你是不是在这法界中,就是真理的范围里头,你是迷失了生命方向感的孤儿。有没有这种感觉?(众鼓掌)

  我们应该经常要有这种感受。当你有这种感觉,或者理性也好,感性也好,一个最好的方法,称念佛菩萨圣号。你那个时候你要念什么佛菩萨圣号,念出来就对了,他一定跟你相应。

  那你自己要去想啊,“我人生来这个世间是干什么的?我这样活着对吗?有意义吗?”那这个时候,那个生命故乡的呐喊、那个呼唤就会出现,一定会跟你相应。在什么时候最多呢?辗转难眠的时候。那种月光明亮,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最容易勾起那种生命里头的遐思。你会去追寻生命。为什么?

  你假如是骚人墨客在那边看着月光啊,那对影成三人,低头思故乡。那骚人墨客就跟生命无关了。那只是跟文学有关。

  那跟生命有关,你就直接从这下去了。那个对你自己生命的震撼跟反省啊,非常地强烈。有善根的人!

  你假如都没有感受啊,没善根。你感受的少善根浅一点,感受的深啊,那善根是很强烈的。每个人都会有的,不会没有。因为你不是麻木不仁的人。

  我们很期望你能够从这个地方看看,这个经文里是非常感性的。他不是很冷静的、很理性的,他是很感性的。那个感性的充满啊,就像普贤的大白象一样,肥肥的,圆滚滚的,不会像我这样瘦巴巴的。这感性是非常圆满的。

  你看“等、等、等”,你看那几个字,你的热血澎湃。菩萨这么慈悲,想尽种种办法,穷尽每一个众生。我们呢,就还是睡觉。

  你看小时候,妈妈叫你,“嗯”,翻个身,又睡了。又叫你,“嗯”,翻个身又睡了。爸爸一生气,“该起床了。”“我在起床呢。”屁股翘高高,头还包在棉被里,“我在起床了。”有没有叫?有啊。一会不叫,又睡着了。我们有经验吧?你都是从小孩长大过来的嘛。调皮的小孩都会有这一段嘛。

  事实上,我们在人生的大海里,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所以你这个时候的心灵年龄,是还很幼稚的。但是你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景的产生啊,你的心灵年龄就会一直在成长。

  我跟各位讲过没?我们一个人的年龄有三种。

  一种是要问你“几岁了?”这个叫生理年龄。每过一年你就加一岁嘛。

  一种就是社会年龄,又叫心智年龄。随着你的成长,你的社会的历练会增加。这个叫做心智年龄。一般来讲叫IQ。可心智年龄跟IQ不太有关系。

  但是有些人,我们看小孩子最清楚。长得比爸爸还高,但是跟那个六七岁,七八岁小孩玩在一起,又一脸孩子气。这个叫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心智年龄还没成熟。就是指这种状况。

  有些小孩,年龄小小的,讲话有模有样的。我们说他早熟。有没有?老成持重,早熟的人,这个叫心智年龄早熟。对不对?这两个嘛。

  那么,在社会上事业很成功的人,那通常都心智年龄很成熟的。

  可是心灵年龄就不一样了。心智年龄很成熟的人,不一定心灵年龄成熟。心灵年龄越成熟的人,往往心智年龄不太成熟。你要留意到喔。

  所以有一句话讲说,“富贵学道难”。不是富贵学道难,是心智年龄加上富贵以后,那你要学道就很难了。因为他心智年龄就是那理性的判断、知识逻辑推理啊,用在他的富贵上面啊,他根本不会追求生命。要追求生命的人心灵年龄要够成熟。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我们周遭很多修行人。你去注意看看,修行人的心灵年龄都比较成熟。

  详细的,心灵年龄怎么评价他的分数,怎么样,这是未来三百年的时间,佛法这一块领域,真正的学者跟用功的行者他们要研究的科目。心灵年龄不是心智年龄。

  心灵年龄,因为从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修学上面成功不成功、成就不成就,很快的一个判断方法。那我们一般来讲这个人很有善根,其实就是心灵年龄很成熟。

  这些东西都可以数据化。我们就缺乏这些工具。有了这些工具,我们要选择一个行者来修行啊,你从这几个基本数据一弄出来以后,他修行很快。这些都可以做的。

  好,我们简单地把这前言的部分跟各位谈一下。这个理论当然还有啦。

  这个“业”没跟各位解释,“众生心”也没解释,“众生欲”也没解释,“众生根”也没解释,“众生成熟”时也没跟你解释。这个要解释,这里面的文章都很大。

  那心、欲、根这三个,这个“欲”不是欲望的“欲”。我跟各位解释这个“欲”。这个“欲”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做动力,不是欲望。欲望是万恶之本啊,因为你有欲望,太强烈的欲望,太多的欲望,那是不好的。绝对不好。可是这个“欲”,是众生的生存生命动力,他跟那个欲望是不一样的。

  现在西方社会啊,是强调欲望经济学。欲望,欲望经济学以后,造成对大自然资源的掠夺。所以,所有的东西都要让你几个月就换了几年就换了。淘汰掉了,淘汰掉了以后干嘛?两个灾难。

  第一个要淘汰旧的就要用新的,新的生产就要自然资源。所以你会对大自然资源疯狂地掠夺。这第一个灾难。

  第二个灾难,你淘汰掉的这些东西,都是工业产品,你记得,都是工业产品。包括电子产品跟机械,包括汽车,包括你家里用的所有电器产品,冰箱等等。它真的都坏了吗?可是它没坏啊。没坏要怎么办?变成了工业垃圾。工业垃圾怎么办?全部烧掉。烧掉以后呢,你就知道今年暖冬,明年更暖,年年一直暖下去。二十年后,沿海的都市全部埋到海水里头去了。

  你看有多可怕!这种灾难谁负责啊?这是欲望经济学,始作蛹者。

  但是我们讲的“欲”不是欲望的“欲”,这是人类生命在这个世间生存的动力,他本能中善良的动力。

  各位要留意到啊。这个用字,字字完全一样,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欲、心、根啊就有同义词,但是他的定义不一样。应该来讲是这样,心是体,根是相,欲是作用,“体相用”这三个,心,欲,根。

  心的体叫心。心的相叫根。心的用叫欲。那这个心是众生心。这本体啊,叫做众生心。众生心的相叫众生根。众生心的用叫做众生欲。知道吗?他同一个东西的体相用不同。

  我想这样比较简单啊,就把各位骗过去了,就算通通解释了。可是定义还没跟你讲啊。我想简单我想这样子。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往下讲。

  《四十华严》第38讲(2007年11月27日)B

  好,我们再看经文第51页的第5行。

  好,我们看最下面的句子。

  “告諸菩薩言。佛子我今為汝。以十種法門清淨名句。開示演說師子頻申廣大三昧神通境界。何等為十。”

  这个,前面这几句就比较简单了。主要是这个名词,什么叫做“十种法门清净名句”。这个,没办法跟各位解释说这个文字是什么。但,很简单地讲,这个就是生命里最单纯的一种存在。

  法门,法是真理啊,刚才讲过了。

  门,真理,进入真理的大门叫法门。那我们通常讲的是下手处,你要修行的下手处。你要进入真理的那个大门,就是要修行,修行才能进入啊。那修行就是下手处。

  现在各位普遍存在着一种状况,就是不知道怎么修。这个也很奇怪,不知道怎么修,又像蝴蝶到处飞。那你说“这个是正常的,我找不到法门,所以到处找啊。”法门不在外面,法门是在你的手中,不会没法门。

  你要摸索,摸索不是到外面摸索。到外面摸索的人啦,我告诉你,你摸了十二年、二十年,你还是三年级。这个故事我讲过了,不再讲了,永远你都是三年级。而且,每一次修法到三年程度的时候,为什么三年啊?一年佛在眼前,二年佛在天边,三年佛回西天。然后呢,你又重新再来一次,又是三年,又重来一次,又是三年,重来一次。所以,即使你找到法门要下手的时候,大概到了第三年程度的时候,你的压力一到,你又跑掉了。

  所以只要是在外面到处跑的,我们叫“佛教流氓”,不好听啊,叫“佛教蟑螂”。你就没用了。佛教老油条了,佛教界老油条,混久了已经变油条啦。油条比较好听,蟑螂太脏了。流氓,又好像骂人。老油条。

  说你不懂,你样样都懂。哪个名山啊,哪个道场啊,哪个长老啊,修哪个法门啊,你样样精通,样样不通。根本没用啊,用到你头上没用。这些人啊,没用。

  要的是什么?你注意看,自己在家里自己摸索的人。同样啊,你在外面摸索二十年,你是,法界中叫恶名昭彰。在社会上是佛教界的大居士、大护法,因为你把房子都卖了,一直分散,“散财童子”嘛。散,散财,散给各道场嘛,大护法。谁都认识你啊。但是你已经变成油条了,没用。

  同样的,以二十年的时间,你耗在家里,自己想办法去摸,诵经,怎么样诵经能一心不乱,怎么样诵经能不打妄想。我告诉你,你要搞二十年,你搞不出名堂来啊,那一本经书一定被你念烂了。知道吗?

  念佛怎么一心不乱。你不要问嘛,问人有用吗?我教过很多人,来问的人我都教他没用。因为,你教他再好,他还是要去问别人。“海云法师这样说,你看怎么样?”你是什么东西啊,你到处在造业,你知道吗?

  还有一个问我,“师父,有个师父叫我念阿弥陀佛,可是另外一个师父叫我念观世音菩萨。那你看我念什么好?”

  我说“你最好念地藏菩萨。”

  你再问下去啊,会很多出来了。那你到最后要怎么办?这个都油条了,弄到最后都油条了。

  那师父为了出奇制胜,叫你念“南无日月光明佛。”

  “啊?哪有那一个?不曾听过。” 不曾听过才厉害。

  所以你没有用。

  真的想修行,你要自己在家里好好摸索。我跟各位讲这是真的。你要在家里摸索。

  所以你会发现有很多高人,真正的高人啊,是你到处找不到的。他什么都没有,他就是静静地。然后你突然间会发现,他周遭只有几个人跟他在一起,他只教一个很简单的法,然后都没人认识他。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泡着那个法门,他已经深入了。他教出来的,在他周遭的人受益很多。

  你不要找像我这一类的,到处乱跑的。这个叫恶名昭彰,因为大家都认识嘛,都认识,你就学不到东西。你要能够深入。

  我教你那么多方法。你就选一个就好,你不要每一个都选,每一个对你来讲都没用。

  但是你一个方法用二十年以后,再回过头来,那我讲过的每一个法门啊,你想下手就上手。知道吗?

  这就是修法的要领,这个叫法门。真理的门户嘛。真理的门,法门嘛。你要进那个门,要进啊。

  你不是啊,你都在门口绕来绕去。现在新时代都玻璃幕墙,你通通在门外,你进不到里面去。你从门外看里面都很清楚啊,你都得不到。

  所以希望各位啊,你先弄清楚这个法门,真理的入口处。

  真理的入口处的什么?清净名句。清净无污染的。这个清净就是,不用大脑意识形态。

  前面跟你讲的几个定义啊,你都想当然尔的定义。想当然尔,你就弄错了,就不清净了。因为你用意识形态,我很简单地讲叫意识形态。

  有很多人是用意识流,意识像流水一样,好多好多的意识啊。因为你都用意识流,所以那个名词你就很当然地接受了。普贤菩萨,骑白象的那一个。文殊菩萨,骑绿狮子的那一个。有没有?那个叫意识流。

  你会以为说,“噢,我第一念起来就是那一个。”那不是,那是意识流。

  意识流更进步一点的那叫概念包。你的概念是成一包一包的,不是一个概念,一包一包的概念啊。你都不知道啊,复杂。教育普及以后,知识分子起来,最大的业力。因为有这些的意识流跟概念包啊,所以,你根本就不能成就。你对佛法根本看不进去。

  这个,你要想办法去破,想办法去破,不然没办法。

  那你要从哪里下手啊?这就是下手处啦。你自己要想,自己要反观自己,不是叫你去检讨别人。我们自己反观自己,“我有哪些东西都是想当然尔?”

  各位,我们都是中国人吧!告诉你,中国人有个毛病,吃药,有没有吃过药?吃药的时候能不能和着茶喝?概念包。为什么吃药不能用茶?嘿嘿嘿嘿,都讲不出来嘛。

  因为你的文化背景里普遍存在着这些东西。吃药不能吃花生,吃药不能吃萝卜,吃药不能吃咸菜、酸菜。对不对?我想病猫子懂得更多,因为几乎每一个中医师都这样跟你讲。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医师说…医师说…”

  你是活在医生说里面,愚蠢啊。我不是骂你啊,你只是对号入座而已。这个都是想当然尔。

  你要是个知识分子,你应该知道为什么不行。很简单的道理嘛。

  他只是告诉你,那个会解药。对不对?那些东西会解药。真的会解吗?茶为什么会解药?你根本不知道嘛。茶为什么会解药?

  有些药,茶会解。有些药,茶有相成效果。

  谁说通通是解啊?解药很简单的意思叫做酸碱中和。真的讲忌的话,是吃下去会中毒。我吃这个药再喝茶会中毒,那个就忌。中和的话,是缓和了他的效果。只是这样子而已。

  但是你要知道,茶有单宁酸,单宁酸会跟你中和。所以力量强呢,还是胃酸,胃里头胃酸跟你中和的力量强?你大概都没想过。所以你就是想当然尔。

  医师也是想当然尔地想,你就想当然尔地听,所以就以讹传讹。弄到最后吃药什么都不要吃。你就变这个东西出来。不是啊。

  这个就是我们这个意识流在起作用的时候的可怕现象。

  那同样的,以这种情况,反过来,在佛门中有很多人,对于佛法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呢,古来大德就一再警告我们,你学佛绝对不要“含糊如来笼统佛性”。含糊笼统,含糊真如、笼统佛性啊,佛性是什么?都是含糊笼统,含含糊糊的。

  所以佛教名词都是这样的话,那你说你会开悟?嗨,阿弥陀佛都说“奇怪!”怎么会开悟呢?弄清楚啊。

  好,我们这几个字最简单地跟各位介绍了,要详细讲的话,那有很长的这种功夫啦。

  现在我们看“何等为十。”要讲十个。

  第一个“所謂等虛空界。如來所現遍法界。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切諸佛出興次第。及一切剎成壞次第。法門名句。”

  这个他讲了,第一个是“等虚空界”。等整个虚空,就是穷尽了整个空间,就对了。虚空界就是空间。

  各位对空间有没有概念?就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个叫十方,这叫空间嘛。然后穷尽,无限大。对不对?这个也是你自己想当然尔,就这样了。因为你不知道空间有多大,不可穷尽。

  假设,你的眼睛有像天那么大,假设啦。那你一直向前看的时候,你看到最远的地方在哪里?你知道吗?嗯?你的眼睛一直向前看,看到最远的地方在哪里?你知道吗?

  假设,你的眼睛像天那么大,那你向前一直看,一直看,看到最远的地方在哪里?

  电子天文望远镜告诉你,最远的地方在哪里?就在你眼睛的正后方,后脑壳上面。知道吗?

  我告诉你,空间不大。你头转过去就看到边际了。空间最远的地方,你用脑筋去想一定是非常远,非常远。

  佛经里头讲得很清楚,这个世界,稻子收割,不是稻子,芝麻收割的时候有多少芝麻?你知道吗?所有的芝麻拿起来啊,你往东走,以东边来讲,往东走,走五百个佛刹外,那边下一粒,然后,一直走一直走,把所有的芝麻通通下完。那空间还没走完。

  空间都没有多远。用刚才的定义讲,向东走,就是右手边一直走到最远的地方去,其实就是在左手胳臂上。对不对?因为你向前看就是你的后脑壳上啊,对不对?

  西边就也是一样啊。其实都在你自己身上啊,不要往外看。那个空间概念根本就是虚伪的嘛,虚幻的。时间也一样。

  现在呢,很简单的跟你讲“等虚空界”。用你那种虚幻的境界来讲,你看看空间多可怕。刚才的那定义来看的话,多远啊。

  “如来所现,”如来示现出来的。

  “遍法界。一切佛剎。”到这里就简单啦,“遍法界。一切佛剎。”在真理的范围之内,所有的佛刹极“微尘中”。

  “极微尘”知道吗?每一个佛刹,这个遍法界一切佛剎,所有的佛刹都把他磨成极微尘,一微尘一个世界。他佛刹极微尘中,是指这个东西。

  一个佛刹磨成极微尘,通通磨成极微尘。一个极微尘,那么,一个佛刹。知道吗?那佛刹有多少?本来遍法界一切佛刹就已经够多了。再把这些佛刹磨成极微尘,那一微尘一个佛刹,你看那个佛刹有多少?

  这个量啊,你没有去体会,你都不知道那量多可怕。那大脑里头装不进去啊。

  他讲这么多的微尘,这么多的佛刹。每一个佛刹,“一切诸佛出兴次第。”

  现在这个经文讲到这里,他已经浓缩了。那你假如从文字上这样念过去啊。那你的意识流就很快带过去了,你一点感受都没有。你要去感受那量的庞大啊。

  然后,每一个佛刹中一切诸佛又变三世了。刚才讲空间的无限大,现在三世,尽过去际、尽未来际,所有的佛,在那个佛刹里,所有的佛,出兴次第。哪个佛出现,哪个佛入灭,在出兴次第。这第一个。

  那这个佛刹,佛出兴到佛入灭,他佛刹有成、住、坏、空。器世间的部分。除了智正觉世间的成就跟教化众生以外,还有器世间的成住坏空。通通都在这里面。

  那这里面他讲的是什么?一个时空的问题嘛。然后有三世间。

  三世间有三句话,器世间就佛刹有成住坏空。对不对?那么智正觉世间就看生住异灭,有没有?生住异灭。眷属世间,生老病死。这三个东西,佛教的根本理论,在这里面都讲了。

  你看这种,《华严经》的经典看过去,好像都不讲生老病死,对不对?好像都没有讲到生住异灭,好像都没有讲到成住坏空。好像,没有,事实上,都有。这经文表达的很清楚啊。可是这样子,你还看不出来。

  这里面最主要,他讲到了叫五蕴轮转。真正讲的是,修行的一个重要的下手处“蕴、处、界、缘起”,在这里面啊,通通包含了。

  那这个一句话,要拖出来那么多的根本佛教的理念啦,那你对这经文所表达的,要很清楚。

  所以,他刚才讲到的清净,我们就跟你讲,生命本来的样子。他讲的是,法界入门生命本来的那些名句,重要的句子。所以他从华严的语言来讲,是这样的一种语言。

  但是他里面内容所包含的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啊,全部到里面去了。全部都进来了,不止三十七道品,甚至于阿毗达摩里面的论藏的东西,这里面也通通包括进去了。你要留意到。

  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讲,你读大乘经典啊,绝对不要用意识流、想当然尔这样子看过去。那,这个精华你根本看不到。

  在大乘经典里,他绝对是以原始佛教的经典为根本,他不可能漏掉这些东西。你不要以为说“我要学宏观的佛法,那微观的佛法,我就不要。”我们硬是把这两个东西改为这两个词啊,原因也在这个地方。你不要以为“我学大乘,小乘算什么。”绝对不要有这种观念。

  所以我们才改为宏观的佛法跟微观的佛法。微观的佛法是求解脱的这个部分。宏观的佛法是告诉你想要解脱的时候,你所要具备的资粮道全部要具足,才有可能进行。关键在这个地方。

  因为微观的佛法,佛陀在印度文化的那种资粮道具足的沃土上面,所进行的一种修行法门的改革。我们离开印度了,离开那种时代背景了,你那个文化的沃土已经丧失了,你必须从新来。

  所以为什么大乘佛法会兴起?假如说在中国,这个地方,文化文明那么昌盛,就直接把印度的修法拿到这里来修,没有人会修,因为你不具备有他修行的资粮。知道吗?

  来到这里,中国就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把那个东西给具足起来。中国有没有这种东西?有。

  什么东西啊?你大概不知道,儒家思想。孔夫子的这些东西刚好进来弥补大乘佛法的这一块,这个我们叫人格性健全。

  你一个人要不能够人格很健全,很健康,那你修行没用。人格一定要健康,按照孔老夫子所讲的这一套。你具备了这个条件以后,你才有可能正式修行。而这个基本条件,也就是戒律上面的戒律。

  所以你不要以为,这个孔老二,老二,他在家里排老二,所以一般叫孔老二,他所提出来的伦理教育,那就是戒律学的基本资粮。

  不要以为姓孔的讲不算,姓释的讲的才算。告诉你万法平等,都是如梦幻泡影。戒律也是有为法,他都是随着时空在转变的,而要调整的。你要留意到啊。

  这个是宏观佛法最大的特色。他跟如何了生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你想要进行了生死的生命改造工程、转凡成圣的生命改造工程,你必须有这些有为法的基础,否则你没办法进行。

  我们很多同修。我们家乡话叫做“***”,知道吗?匆匆忙忙不知道在干什么。

  “师父师父!快点快点!”

  我说“干嘛?拉肚子到外面去。”

  “不是,我要开悟赶快让我开悟。”

  就是那种。干嘛要让你开悟?你什么条件资格都没有,你要怎么开悟?

  来一敲门“师父,我要开悟。”

  师父欠你的?你说开悟就开,是吗?那我要有魔术棒啊,对不对?不然怎么让你开?你以为开悟是开电灯的开啊。开悟的开,不是开电灯的开,不一样。开电灯是按一下就好了。开悟是要进行一套工程以后,才有可能开悟。

  所以你都开错了。你以为开悟跟开电灯一样,不一样。

  好,这个简单地把第一句跟各位谈一下。详细文字上的解释就不讲了。

  第二句,“等虛空界。一切佛剎。盡未來際一切劫中。讚歎如來殊勝功德。法門名句。等虛空界。一切佛剎如來出世。顯現無量菩提門海。法門名句。”

  这第二句,前面是讲“出兴次第及一切剎成坏”。这里呢,是“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任何一个佛刹。尽未来际的一切劫中,就向未来看。

  对于这个第二句,第一句是总说,第二句以后就是别说,分别,分别讲。这个是《华严经》的一种语言模式。

  假如不是第一句总说,就是最后一句总说。假如是最后一句总说,通常是十一句。我们也叫十句。

  假如是只有十句,那通常第一句是总说,除非有特别的状况。要翻译的时候,这个原则不是很准,但通常是这个原则,没错。

  第二句在别说里头很重要的表达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跟各位讲,真理的存在是永恒的。那真理一定跟生命有关,也就是我们的生命是永恒的。不但是永恒的是恒动的。不但是恒动的,而且是芬芳的光明的灿烂的。你要留意到这点。

  那么,什么叫芬芳的光明的灿烂的?那是我的用语,你不一定用,这个没关系。但是我讲这些语言的时候,他代表那个生命的存在是表示些什么?那个你要自己去体会,那我就拿你没办法。

  实际上你可以换更好的,更贴切的,你更喜欢的词句。但是,那个状况你要弄清楚啊。你不要像文学那样咬文嚼字,那个推敲推敲,推敲推好了,敲好了。推敲知道吗?那个谁啊,什么夜半钟声,半夜去找朋友,门到底是推开好,还是敲开好,推了老半天。有没有?那是一个文学公案。我们不做文学公案的推敲。

  你要的是,对那个实际状况的了解以后,可以用你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我不care,我不在意那个。你去换一下,不要紧。重点是,你对那个实际状况,你要有所感受,要真的了解,真的获得以后,你用你的语言表达。

  不要老要当影印机。跟人家讲,“人家…我们…海云和上说…”,“人家…我师父说…”,你就变影印机了。你不要老是当影印机,替我宣传。

  你去感受那种真实的状况,然后自己语言去表达,用自己语言表达。

  这里讲是“尽未来际一切劫中。” 尽未来际,所有的时间里头“赞叹如来殊胜功德。”

  这个,这几个字啊,其实重点就是这几个字而已这一句嘛,“赞叹如来殊胜功德。”

  “如来”,我直接跟各位讲,翻译叫“自性”。“自性”这两个字其实有两种意义。

  苹果,有没有看到?苹果有苹果的自性,葡萄有葡萄的自性,对不对?你买来供佛有你的自性,供养的自性,他买来供佛有他的自性。对不对?桔子、葡萄、花都一样,这个叫个别性,这种自性叫个别性。

  或者另外一个词叫物性,物,物品,每一物有每一物的性。动物物性,植物物性,狗有狗性,猫有猫性,猪八戒有猪八戒的性,孙悟空有孙悟空的性。那叫个别性,又叫做物性。可是我们也可以叫做自性。这个都是用同一个词。

  你要是意识流的人,常常不小心就把这个自性这样用了。“你有你的自性,我有我的自性”。那个谁啊,就是“钟鼎山林各有自性”,那个讲的就是自性嘛。你有你的性,我有我的性,那叫自性,那叫个别性。

  这个“如来”在讲的“自性”不是那个“个别性”。这“如来”是真理、是生命、法身慧命的共通性。

  那就麻烦了,共通性也叫自性,个别性也叫自性,这是中国文字的缺点。知道吗?也是中国文字的美啊。就美在三分朦胧、七分朦胧之间啊,那自己去摸嘛。糊涂也在这里,迷也迷在这里,悟呀悟在这里。你知道吗?这是中国字的一个特质啊。

  “如来”是讲这个真理、法身慧命的那个本性。那个本性叫做自性,叫如来。

  也因为是这种状况,所以如来这两个字他就没翻了。他不能翻,没办法翻。你说“那你就干脆讲嘛。”干脆讲就麻烦了,这个文章怎么写下去啊。“真理与法身慧命的本性,这个本性的殊胜功德。”这样子,那个作为一个词来讲,那就太啰嗦啦。在中国文学、文句上面、文章上面,这是不通的。所以他就用两个字作为一个词,顶多四个字作为一个词来讲。

  所以我们会发现,中文的字大概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对不对?都用这种表达方法。五个字以上的很少,通常都两个字的多。就这个原因。

  好,那么现在,要怎么样来赞叹生命存在的本质,称扬赞叹生命存在的本质的这种殊胜功德?称扬赞叹真理与法身慧命的本质嘛,简单讲就是这样。称赞生命本质,生命存在本质的这个殊胜功德。这是文字上跟你这样谈了。

  他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一个人,他这个讲不是文字上的意思,讲的是“我们一个人,你什么时候会去感受到你这个生命、你这个人,来到这个世间,到底我来干什么?”你有没有这样想过“我来到这个世间这样活着有价值吗?活着有意义吗?我这样活着一辈子了,对吗?要怎么样子才不枉此行,这辈子没有白过。”你能不能这样想一想?

  一个人会这样想一想,是很有善根的。我告诉你,不止善根,还很有福报,非常有福报。

  你在跟很多朋友讨论、讲话,谈很多事情,大概都会针对你有兴趣去讨论。喜欢珠宝的就谈珠宝,喜欢手表的就谈手表,喜欢汽车的谈汽车。告诉你,那些都是废话。真的那些都是废话,那个叫福报跟杂讯。你知道吗?

  但是呢,你有没有朋友跟你探讨“哎,人生这样活着有意义吗?要怎么活着才对啊。”或者看到别人以后“哎呀,我们要警惕啊。”有没有?有这样的朋友啊,你是真有福报的人。你下辈子绝对比这辈子更好。(众鼓掌)

  虽然你不一定有什么正确的答案,但是你会开始探讨,这叫挖宝啊。所以我们为什么给各位弄一个华藏工程班,要各位去参加。三五个人就是讨论生命的东西,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我是谁啊”。就是这个。

  你参加华藏工程,我告诉你不堕恶道,绝不堕恶道。

  当然你要在讲说,“我们下个礼拜到哪里吃比较好吃?”那我就不负责任了。华藏工程是要给你探讨生命的。

  你能不能探讨,有些人可能,你们怎么每次都谈那些没意义啊。可能,可能啊,我不是说你啊,可能有些人“谈那个我没兴趣啊。”没兴趣,对不起,我们就只有谈这个。因为这个是在挖宝,让你生命的本质显现出来。

  你的善根在增长,你的福报跟着来。而且三五个人在谈,你在广结善缘啊。要留意到啊,善根福德因缘,你看看,你通通在增长啊。就是指这个。

  所以,华藏工程为什么只限制三到五个人,不能多。探讨生命的东西,人一多就没意思了。每个人都三分钟到五分钟。讲一下,一个重点讲一下,过了就走,换别人讲。聆听别人的,欣赏别人的,分享别人的。对不对?所以这个叫,称赞生命本质是很殊胜的,很殊胜的功德。

  当你谈谈谈,哪一天,哪个朋友在名*外面钻这个钻那个,跟人家这边计较那边计较,这边斗争那边斗争。哪一天回来说“哎,人生这样真没意思。”告诉你,事实上他已经被干掉了。没意思,他把别人干掉了他就有意思,还要继续干啦。被干掉了,没意思,下岗了。人生是这样没意思。那他一定讲得很好听,“我为国家怎么样”,其实斗争失败下来了。那这些人下来以后,他就开始探讨生命了。

  当你这样谈谈谈,发现有人下来了,不要紧。开始正视生命是什么的时候,你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议,这叫殊胜功德。

  你想想看,北京一千多万人,几个人?我们这里,有没有三百个人?在这里探讨生命、研究生命、认识生命、挖掘生命,从这个比例上来看,你就知道,你的功德多么殊胜啊。鼓掌一下吧!(众鼓掌)

  作为一个普贤行者来讲,就要这样一再地去赞叹。尽未来际,逢人便说。那当然你要有技巧,这个就你训练的方便嘛。

  看人家忙忙碌碌啊,赞叹一下,“你好辛苦啊,人生这样真值得啊。”

  “真的吗?怎么值得啊?满头大汗你值得吗?你怎么问我这些个?我是在计算,这一车拉上来赚多少钱啊?哪有什么人生值得不值得。”

  你就点他一下,然后走。你放心,你已经结善缘了。你点他那么一下,他人生值得不值得,回去是他的事,是善根啦,他已经得到生命故乡的呼唤了。他自己会呐喊。

  你不要去明天再问“我昨天跟你暗示什么?你今天有没有开悟?”你欠揍啊。

  所以我们培养赞叹,是不回头的。

  告诉各位,你我他都一样,过去菩萨都在跟我们点化过。只是当时你没有醒过来,当时你也是跟那个一样,正在算“这一车拉起来多少钱好赚啊?你怎么会说有价值有意义?”可是当有人这样点拨以后啊,你在一种情景中,他会涌现,你会嚎啕大哭,不知道为什么,一种莫名。这个叫善根发酵,善根发出来的现象。发了善根了,华严的术语叫善根发酵。

  修行过程都有。

  那你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跟我们这样点拨一下,那不是修行吗?我们跟人家点拨一下,那不是修行吗?广结善缘啊,各位,多点拨人家。但是不要变成考试,考试你就被锤。

  点一下,赞叹一下。你一定要有个润滑剂,“哎呀,你好辛苦啊。最近这种景气,生意好赚吗?这样人生真有意义啊。”“怎么有意义啊?钱拿来要紧啊。”对不对?那不要紧,你点一下。称扬、赞叹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讲白了就是这样的。

  所以在生活中,随时提醒我们周遭的人,怎么样活着有意义,怎么样子才不浪费我们的生命,就对了。因为这个世间,要跟你谈到生命的价值跟意义,没几个人。

  你在生活中你去留意看看,凡是会跟你谈到人生的目标、奋斗的方向这些人都会成为你的好朋友。你去留意。

  他只跟你谈事业,谈单一目标,外在目标的人,因缘过了,就不见了。对不对?因缘过了就不见了。

  但是呢,跟你论证人生价值意义的人,永远是你的好朋友。你要记得,下辈子来还是你的朋友。跟你谈得很深入的人,下辈子来是你的眷属。是你成为他的太太,还是他成为你的太太,不一定。也可能是父母子女的关系,知道吗?这个就看你的时间相对的情况。

  所以真理的存在是无所不在的。

  你多留意,人家点拨我们,我们也点拨人家。你会发现,你的朋友会很快的增加,而且在这一方面都是好朋友。因为这种朋友通常不会欺骗你。当然你的命不好,碰到伪君子就不一定,假修行的就不一定了。通常不会的,因为你要是一直在谈论这个东西,他不是真的有兴趣的人,三两句过一下就走了,不会再跟你谈。真正会跟你谈的,他会很深入。

  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人生大事。祝福大家!(众鼓掌)

  我们再看第三句,“等虛空界。一切佛剎如來出世。顯現無量菩提門海。法門名句。”

  这第三句就“如来出世”啊,一般来讲佛成佛了,“如来出世”这个。可他用“如来”,不讲“诸佛出兴”,这意义不一样。

  讲“诸佛出兴”,也是佛,哪那个佛来嘛,对不对?他讲“一切佛刹”,讲“诸佛出兴”不是更,文学对仗上不是更正确吗?“诸佛”,这种《华严经》里用“诸佛”用“如来”,意义不一样。用“诸佛如来”在一起,意义又不一样。他的用词,实叉难陀在语言模式上面,他是有区别的。

  “如来”就讲自性,自性出世,那就讲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因素,哪一个生命因素显现的时候。是指这个。

  讲“诸佛”是讲所有的觉悟,不管哪一个觉悟都可以。

  你看,这两个词的意义是有因果之间的关系。讲“如来”倾向于因,就是生命因素激发出来的时候,叫做“如来出世”。他要不要到百分之百兑现,是另外一回事。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诸佛”是讲所有觉悟。觉悟是果嘛,一定是到顶的那个觉悟。

  所以这里面,有因果之间的差别。

  “诸佛”是指多的意思。“如来”只讲一个生命因素,当然也讲全部的生命因素,任何一个都可以。对不对?所以这两个,语意在这边是相同的。但是在果因,因果之间的位次上来讲,是有不一样的。

  那假如“诸佛如来”,就更不一样了。是讲所有的生命因素,全部都达到百分之百兑现了。那一切佛,是指这个部分。

  所以,这三个东西是不一样的。他词汇在运用的时候,他有严格的差别,定义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这里,是从因地上讲,每一个人,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你的生命因素哪一个都可以,“出世显现”,出世以后,他会显现无量菩提门海。无量的菩提门。菩提是觉悟,觉悟门是下手处嘛。对不对?换句话说,每一个生命因素出现,你要他成长到百分之百兑现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就叫“菩提门海”。他用“无量”又用“海”啊,就是非常多的意思。

  所以你说,哪个法门怎么修啊?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观音这个生命因素嘛,他的法门不是只有一个,他有很多个,有无量菩提门海。地藏法门,地藏这个生命因素,也能够显现无量菩提门海,不是单一一个。

  所以你不要跟人家说“哎,你的地藏菩萨法门修错了,应该怎么修啊。”那你叫做孤陋寡闻。他是无量菩提门海,不是只有一个。那你认识这一个,他认识的也一个。他认为这样可以,那就这样。你认为那样可以,你就那样。互相赞叹就好。

  记得那个公案,你知道吗?有个老太太念“嗡嘛呢叭咪牛,嗡嘛呢叭咪牛”。念到那个米粒自己会跳过去。她就“嗡嘛呢叭咪牛”,就拿一颗,“嗡嘛呢叭咪牛”,再拿一颗。

  现在各位都是现代人,都不是古代人,因为你吃饭大概饭里头没有石头。以前的,我想,几位“老菩萨”应该还有概念,我们饭里头石头会很多。为什么?现在的饭为什么没有石头啊?因为通通机器处理了,石头已经都弄掉了。以前我们不是,以前都牛拉的,手拉的,又在外面晒啊,连那个鸡大便、鸭大便、狗大便都在一起碾了。所以米推好以后,要挑出来。

  那她为了每天,明天要煮饭,今天要挑米嘛。她在挑的时候,她一面挑,要一面缝衣服,嘴巴又要念“嗡嘛呢叭咪牛”。所以呢,她缝衣服在缝,“嗡嘛呢叭咪牛”,那米就已跳过来。那一直跳跳,习惯了就正常了嘛。正常就意识流起作用。反正我明天要吃多少,今天就念念念念,跳过去明天就煮饭多少。

  就在念的时候,一个阿罗汉经过。那房子怎么放光啊?走过去看,走过去就没看到光了。就只看到那“老菩萨”在“嗡嘛呢叭咪牛,嗡嘛呢叭咪牛…”

  “哎?她怎么没有念嗡嘛呢叭咪马?”他就跟她讲,“老菩萨,你念错了,嗡嘛呢叭咪吽,才对。吽!”

  她“吽,我会念了,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

  阿罗汉就走了,走一段路回过头来一看“哎,怎么光不见了?”因为我教她正确的,应该更放光才对啊。原来放五百度,现在应该放一千度光。怎么现在光不见了?这个阿罗汉有警觉性,他说不对赶快回去。

  老菩萨在哭啊,“你教我嗡嘛呢叭咪吽,可是米不跳了。”因为她一念嗡嘛呢叭咪牛?马?还是吽啊?心散开了。

  他说“我教错了。嗡玛尼叭咪牛才对。”

  她又“嗡嘛呢叭咪牛”,牛,米又开始跳了。

  所以你不要以为说,你的“嗡嘛呢叭咪吽”一定对。

  宁撼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人家修得好好的,你最好嘴巴闭着。你不要自以为你就对,就去干扰人家的心海。知道吗?不要干扰。人家这样念,这样有成果就对了。你去跟人家“吽”一下人家米不跳了,放光也不光了,那你就造业了。毕竟这个阿罗汉是聪明的,赶快回去纠正。要不然你看,害人不浅。

  所以修行人对任何人修行,只要他合法、不伤害众生、不欺骗众生、不给众生迷信,怎么修都对。怎么修都对,你知道吗?你不要自作聪明就去,“你错了。人家怎么念吽才对。”她没有念马就不错了。才念牛而已啊。这个就是问题。

  所以我们说,菩提门有无量。他菩提门无量叫海啊,还无量的海,你看看有多少。多得不得了,你都不知道怎么念的。

  很多人在持咒说,一定要念什么古梵音。对不对?其实你什么梵音,你根本修的就是藏音嘛,不是梵音。藏音是什么时候的音啊?你也搞不懂。藏音也是从印度搬上来的语音,但是那个语音已经有变了。

  像我们的音也是一样。我们原来是长安音,现在叫北京音,叫普通话,那音已经变很多了。那你随着时代的不同,又更有不同,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教尾(wei)巴,现在叫尾(yi)巴。以前叫滑 (gu)稽,现在变滑(hua)稽。你再念滑 (gu)稽,人家就笑你很滑稽。音都在变,而且变得很离谱啊。所以,这个都是时代性的问题。不一定要这样去求证,不一定。

  什么叫梵音?梵就是清净。什么清净?心里清净念的就对了。“嗡嘛呢叭咪牛”清净嘛,就好了。“嗡嘛呢叭咪吽”,明明是“吽”,你硬要跟人家念“牛”,你下辈子就当牛,因为你是作意啊。人家是无意。无意她才会清净啊。你是故意嘛。“人家念牛能成就,我也来念牛。”那心有污染,不对。

  这个关键,提供给各位做参考。

  今天我们就讲三句,就讲到这里。这个十句,我想可以简单地跟各位做个介绍。因为,每一个假如都不介绍,好像这个师父太过分了一点,每碰到十句就跳过去。不过这十句,我想仔细地跟各位做这样的介绍,应该可以吧。应该也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适当。我跟各位做交代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