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母亲美育(我国最早倡导美育的人)

人类进化至今对母亲概念的通识是:大地母亲揭示的是生命本源,孕育的是种族基因;祖国母亲阐释的是生命意义,养育的是族群文化;美育母亲诠释的是生命价值,培育的是人类文明。因此,母亲是人类生命的核心。

美就是和谐:是人之身与客观自然和谐,人的五官本能感觉、感受与客观自然本真的同步反应;是人之心与客观社会和谐,人的心理鉴赏、感知与客观社会善化的同步协调;是人之身心和谐,人的意念与客观世界生态化的发展和创造。

发展的本质是变化,人类发展和创造的崇高理想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美与共,这也是母亲美育的最佳目标,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美育就是美好教育的简称,是对人的身、心、意、物和谐能力的生态化养成与培育过程,其实质就是立德树人之根本。

立德树人是为厚德载物,所以华夏儒释道道统中所强调的厚德之人是勤(创造)、善(和谐)与诚(本真)的有机统合体,所谓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品德之人是众口皆碑的不可或缺,具有人生向善的社会文化价值;美德之人是身、心、意、物高度统合的不可替代,具备人类生命生态文明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大同。这是母亲美育人生的崇高理想,也是人类美育生命的命运共同体。

人生的美育总体上是由养育和培育两个部分构成,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共时性地通过听、视、触、嗅、味五个感统共时性养育和培育,最终达到产生第六感——创造力的最高目标实现的。

养育是孕育和养成文化基因的基础过程,母亲首先作为美育人生的核心主体,从孕育新生命伊始就必须注重生态美育观念、行为和预期的综合考量。

从《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到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人类的共同认知是:无论是在胎儿生命的孕育阶段,还是出生以后的绝对无意识记时期,听觉都是0—3岁的第一智力。对声音感觉与感受的本能,使人类的大脑在孕育初始就具备了内听力基因和外听觉反应同步的能力。于是乎,理想的声音景观就成为母亲孕育新生命不可或缺的美育首选,尤其是具象于音乐声音景观的量化胎教与亲子游戏已经成为母亲们初始美育行为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选项。

现代思维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3—6岁是幼儿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有机统合的最佳时期,以音乐为主体量化统合这5个感统的美育,是脑功能开发关键期的最佳养育手段。因而,聚焦于量化音乐声音景观的构建,已经成为天下母亲基础美育活动的共通行为方式。

而到了感知、鉴赏阶段,也就是在对美感受基础上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培育时期,一般所指的是6—18岁青少年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母亲美育人生的重点则是在感知基础上的感悟亦即创造力的引导和帮助,这是母亲美育文化的未来预期。于是乎,强化培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道统,就成为母亲全息美育活动的主题核心。

培育,通俗讲就是培养和教育。然而“教”在汉语中有两种读音,亦即“jiào”和“jiāo”,这在音意上就蕴含了美育行为的生态文明观,这就是:构建量化美育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软硬件环境)是人类美育重要生态方式。我们应该真正重视母亲在人类生态文明构建中的核心作用和灵魂价值,发挥母亲孕育文化基因的独有生活天性,实现母亲美育生命的价值。

母亲美育不仅是人类生命文化传播的使命核心,更是人类生态文明传承的灵魂担当。因此,母亲美育就是从孕育人类生命基因开始的传播族群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的生命价值过程,在此过程中,母亲是美育人生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主体核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